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九零年代 > 九零年代 第57节

九零年代 第57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九零年代!

杨文修感慨说:“她父母不在家,从小也没人照顾,怪可怜的。我就怕她学不好。”

唐老师说:“怎么会呢?有的小孩子,不需要父母教。孩子成不成才,在于她自己,跟父母关系不大。如果一个小孩的成绩和成就,全是父母一手栽培出来的,这孩子八成会有缺点。”

他笑了笑:“杨老师,不是我难听的话。父母的教育在于言传身教。其实农村这种地方,太多的父母,给不了孩子好的影响。你在这里生活,想必也能了解。早日脱离父母不见得是坏事。我几年前见过她父母,跟他们聊过,她父亲不太负责任,她母亲性格粗暴,而且都没有文化,不懂教育,思想观念都非常落后。我觉得你来照顾她,比她父母要好得多。”

杨文修叹气。

“话是这么说,只是孩子可怜。小孩子都想跟父母在一起。”

唐老师说:“总会过去的。”

“家家情况不同,我倒不是说爷爷奶奶带就好。这班上的小孩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带,大多数爷爷奶奶都思想封建,做事粗暴,对孩子影响很不好。”

他说了一句在杨鑫听来很奇怪,几乎有点听不太懂的话:“但是爷爷奶奶的影响,比父母的影响,要容易摆脱的多。但许多人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父母的影响。”

第49章 童年

“唐老师,你觉得, 孩子从小没有父母带会不会对孩子不好?”杨文修问了一句。

“那是自然的。”

唐老师说:“如果父母从小不在孩子身边, 或者父母不负责任。孩子往往会变得, 要么极度叛逆, 缺乏管束,要么会极度敏感自卑, 因为受了委屈没有父母帮助, 也得不到倾诉。”

杨文修说:“那你看我家这孩子怎么样?”

唐老师看了杨鑫一眼, 说:“她有点自卑。”

他的那句评价,刻进了杨鑫的心里。

她的确如他所说的那样敏感。她成绩优秀,老师宠爱, 亲戚夸赞,同学羡慕。她以为这样优秀,没有人会说她自卑, 没想到唐老师轻易看穿了她。

她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 接下来爷爷说了什么,就全听不见了。直到爷爷说:“咱们走了, 跟老师说再见。”她才醒过来, 低头避着他的目光小声说:“唐老师再见。”

“再见。”

唐老师微笑说。

杨文修拉着她的手, 去搬东西回家了。

逢集时, 杨鑫跟爷爷去镇上, 果然见乡镇府门口贴了一张红榜,榜上第一个名字就是她的。杨文修顿时非常有面子。熟人们听说杨鑫考了全乡的第一名,都回家关起门打孩子了。

村小学地方小, 师资也不够,只能容纳下四个年级。五六年级就必须要到乡镇中心小学读了。乡镇离家有十几公里山路,封闭管理,必须要住校。两周合并一周,每隔十一天放一次假。差不多连续半个月都要在学校里吃住。

杨鑫去镇上读书了。

中心小学不用自带课桌,杨文修给她准备了行李,一口带锁的小木箱,用来放米、饭盒和咸菜瓶。集体宿舍,非常之大,上下铺,密集地摆着几十张钢丝床,每一列床之间留着不足一米宽的过道,供孩子们出入。整个宿舍散发着一股发霉的垃圾味、酸臭的咸菜味,还有常年不洗脚的脚臭。一进门,几乎要把人熏的窒息了。

每行进一步,都能看到垃圾,地上散落的零食袋、泡菜汁,还有馊了的饭粒子。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就在这垃圾堆之间攀上爬下,来回穿梭,恶臭吵闹的像个猪圈。杨鑫几乎皱起眉来。

她讨厌这个地方。

她报名的晚了,床位都被占的差不多了。带领她的老师说:“一般是两个人一个床,但今年人多,挤不下,我估计得三个人一个床了。你们看看跟谁一起睡吧。”

杨鑫转头看左右,全是脏兮兮的面孔,全是陌生的一张张脸。她要在一群陌生的孩子当中挑人一起睡。

她不想挑。

杨文修说:“三个人一个床?这一米多宽的床,又是上下铺,孩子掉下来咋办?”

老师说:“不会的,这床上安的有护栏,掉不下来。就是爬上去不好爬,不会掉的,只要别在床上打闹。”

她指了指床头的钢梯:“其实我觉得睡上铺好一点。要是爱干净,就睡上铺。下铺来来去去的,又要放东西又要吃饭起坐,容易脏。还爱丢东西。重要的东西最好锁起来,放箱子里,不然容易被偷。”

杨文修说:“那咱们就睡上铺吧。”

杨鑫感觉有点孤单。以前的小朋友,不知怎么都不见了。大家分到了不同的班级和宿舍。雯雯也不和她同班了。

她挑选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干净的床位。杨文修又在床下找了个空位安放她的木箱。床下放的全是箱子,也是臭烘烘的。床底下还有陈年未打扫的垃圾,杨文修找了个扫把来打扫。

放好箱子,杨文修带她去镇上转了转,买生活用品。

洗脸盆,洗脚盆,暖水瓶,还有毛巾,牙膏牙刷。中午没饭,所以又带她去饭馆吃了一碗馄饨。杨文修给她拿了五块钱,说:“以后不回家了,爷爷每周给你拿五块,你想买啥吃的自己买。”

杨鑫把那五块钱捏到手里。

“哦。”

回到学校,杨文修带她到校园里转了转,熟悉环境。学校看起来比村小漂亮多了,特别大,教室是一栋洋气的四层小白楼。有两个操场,操场有个大大的升旗台,飘扬着五星红旗。操场一周还有五颜六色的彩旗,在山风下猎猎飞舞。

靠山的大建筑,有很高很长的石阶,杨文修走了一会就喘了。

杨鑫伸手扶着他:“爷爷你走慢一点。”

操场上很多孩子打篮球,跳绳、打乒乓,嘻嘻哈哈的非常热闹。

教学楼前栽种着高大的雪松,地面非常干净。旁边还有个小花园,栽种着整齐的松柏还有修剪的灌木。杨文修把她送到教室里,跟老师说了一声:“那你就上课吧,我一会还要去初中,看你姐姐。”

杨鑫说:“爷爷,你平常到不到镇上呀?”

一周十一天,真的是太长了。

杨文修说:“看吧,有空的时候我就来看你。”

杨鑫恋恋不舍。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都往教室奔跑。

杨文修摆摆手:“去吧,去吧,上课了。”

杨鑫不安的走进教室。

老师是陌生的,同学们也是陌生的,周围一个人也不认识,她感觉有点害怕。她拿着文具盒,找了个第一排的位子坐下,扭头看窗外,见爷爷正在窗外朝她挥手。只看到说话,却听不见声音。

她发现爷爷有点老了。刚才上台阶的时候,听到他喘的厉害,像拉风箱似的。他步履蹒跚了,头上长了很多白头发。

她忽然想,爷爷不会死吧?

爷爷总有一天会死的。如果爷爷死了,她该怎么办呢?她和姐姐都在镇上读书了,谁帮爷爷煮饭,洗衣服。如果爷爷生病了,谁去帮他找医生呢?

她没有办法。

她只能念书,努力念书,期待自己早点长大。

晚上上晚自习,九点钟才下课回宿舍。她见到了和自己同床的女孩,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她长着心形的小脸蛋,乌黑的大眼睛,长睫毛,很热情地主动跟杨鑫打招呼:“我叫孙嘉怡。”

“我叫杨鑫。”

嘉怡说:“我认得你,我们是一个班的,老师点名我看到了。上次考试考全乡第一的就是你,对不对?”

杨鑫有点害羞。

嘉怡说:“我也带了被子,咱们有两件被子,一件铺床,一件盖被。你的被子铺还是盖呀?”

杨鑫说:“我的被子小,铺床吧。”

嘉怡说:“我的枕头在这,咱们睡一头,还是分开睡两头。”

杨鑫很喜欢嘉怡,她很干净,说话也甜甜的,便和嘉怡商量了一起睡。两个小姑娘很快就熟悉了,熄了灯,两人偎依躺在被窝里,杨鑫感觉没那么害怕了。

“你是哪个村的呀?”

“我是大杨村。”

“我是柳场村。”

“你爸爸妈妈在哪呀?”

“我爸爸妈妈在浙江打工。我奶奶带我。”

“我爸爸妈妈去江苏了,以前在北京。我是爷爷带我。”

嘉怡高兴说:“咱们以后一块上课下课,一块玩,一起拿饭盒吧。”

杨鑫说:“好。”

半夜,有人在偷偷哭。

嘉怡说:“你听。”

杨鑫竖起耳朵,听到是不远处有小孩哭。

嘉怡说:“她们想妈妈了。”

嘉怡说:“你想妈妈吗?”

杨鑫说:“想。”

“我也想妈妈,不过我妈妈每年都回来看我。”

杨鑫说:“我妈妈很少回来。”

“为啥呀?”

“她说车费贵。”

嘉怡说:“咱们抱着睡吧,抱着就不想妈妈了。”

杨鑫说:“好。”

嘉怡转过来抱着她,她也抱着嘉怡。

嘉怡身上香香的。

杨鑫每天和嘉怡一起上下课,关系一下子好了起来。校园里女孩子的友谊,就是一起吃饭,一起上厕所,体育课一起组队。就像以前和雯雯。

学习变得忙碌了。

中心小学,没有在村上小学的时候自由。每天都要上早晚自习,下课时间只有十分钟,每天都要打扫卫生。吃的也不好,自己带饭盒带米,装了水放到学校蒸笼里蒸。饭有时候是夹生的,有时候水被洒掉了,米饭蒸不熟。夏天的天气热,头一天晚上搭的饭盒,第二天早上拿出来吃,整个米饭散发着一股馊味。

菜只有咸菜。家里带的,用个玻璃瓶子装着,连吃十一天。吃到后来便发霉发酸。可是不吃这个就没得吃。她只能把发了霉的表面拨去,吃里面没毛的。

她很想放假。

这样的日子太难熬了。

家住的近的小孩,不用住校,每天回家里吃饭,杨鑫总是羡慕他们。学校四面都有高高的围墙,正面有个大铁门,永远是用铁链锁着的,孩子们出不去,只有放学时,门卫才放不住校的小孩回家。若有住校的孩子,家长心疼,每隔几天赶集日,前来看望,带的炒肉啦,炒菜啦,用个饭盒子装着,从铁门的缝里塞进来,其状跟监狱里探视犯人也无异。小孩子凑在铁门前,开心地从父母手里接过饭盒,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杨鑫就只有眼红羡慕的份。她也想有人来看她,然而没有人来看她。

回不了家。

她突然感觉到生活就像一个地狱了。

她像是一个生活在监狱的人。囚禁她的,是一个叫做童年的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