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九零年代 > 九零年代 第66节

九零年代 第66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九零年代!

谁还在种玉米。

杨鑫心想:真奇怪。这年头人都出去打工,还有人种玉米,还种的这么茂盛。

黄土路颠簸,货车摇晃的厉害。杨鑫只好抓住旁边的货栏。公路,农田和山峦在眼前缓缓掠过。她坐在高高的货车背上,忽然感觉这个村子特别小。公路窄窄的,农田小小的,连山都是紧凑凑的,小气吧啦的,看起来非常狭窄闭塞。

好奇怪。

她记忆里,屋后这片山特别大,公路特别宽,农田也特别宽广。她的童年里,这是一片大世界,吸引着她无尽的好奇和探索,怎么现在却小了呢?

“因为你人长大了。”

罗红英说:“你要是去北上广看看人家城里的房子、城里的路,你再回这乡下来看,就觉得看不下去了。”

“城里真的那么好吗?”

杨鑫从来没去过城里。她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那是三岁,跟爷爷一块,陪金望去县城看病。她晕车,一路吐,下车后又吐在了马路上,杨文修说:“你吐在路上,人家清洁工不好打扫怎么办。以后不带你进城了。”

清洁工?

她那时很吃惊:城市里还有清洁工,都不用自己打扫卫生。城市里的确好。

她现在知道:大城市都是有清洁工的,没啥好稀罕。

那是唯一的一次进城。只记得路很宽,柏油路长长的,楼房很高,到处都是小汽车,人也多得不得了。

记忆很模糊。

她去过的最远的,能清楚了解的地方,就是镇上。

她觉得镇上就挺繁华的了。有很长一条街,路面都是水泥的,两边也都是楼房,卖各种吃食、衣服、杂货。

姐姐金盼,到县城读高中了。一个月才回来一次,杨鑫问她,县城里怎么样?金盼一个劲儿地说好。县城比小镇大多了,学校也修的漂亮。高中的老师也不打人了。

金盼读的是一所烂高中,名称叫xx县职业高中,国家有补贴,去念书还能领生活费,里面的学生多有小流氓混混,不上学,除了逃课就是打架、谈恋爱。金盼不打架也不谈恋爱,就是上课睡觉,下课吃零食,每天的开心就是期待食堂的三顿饭。她成绩那么差,自己也不操心,杨鑫觉得她姐这人傻傻的,整天就傻吃傻玩。

她早晚也要去县城念高中,但她肯定不会上那种烂学校。县里也有重点高中。重点高中每年在各乡大概会招十个学生。她是全乡第一,老师说以她的成绩,上那个学校绰绰有余。学校分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重点高中里还分普通班和重点班。重点高中重点班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至少都能上本科。其中特别优秀的还有考上国内名牌大学的。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很少,但是有。

她问老师,上重点高中需要什么吗?

老师说:只需要成绩好。

全省各市都有重点高中,中考就是第一道关。

她心里已经特别期待上高中。

租来的房子正门临街,原来是个旧的理发店。两间卧室,一间厨房,一间厕所,中间有个公共天井晾晒衣服。整个屋子都没有窗,临街的门为了保持隐私必须要随时关上,屋子里就是黑洞洞的,大白天要开电灯。屋子靠墙有一面灰蒙蒙的大镜子,上面用口红写了一串拼音,干掉的口红管子还放在梳妆台面上。

杨鑫用个抹布,把那大镜子擦了擦。

家搬完,罗红英夫妻就再度回江苏了。

过了两星期,杨鑫去外婆家,捉来一只刚满月的灰色虎斑猫。杨鑫给它取名叫小灰灰。小灰灰刚到家就适应了环境,杨鑫给它喂了一顿饭,当天晚上它就钻到杨鑫的被窝里,趴在杨鑫的肩膀上呼噜呼噜,亲昵地舔她的脸。

从后门出去,下个河沟爬上坡,就是杨鑫的学校。早上六点钟,闹钟一作响,杨鑫就赶紧爬起床,洗漱好了,跑到学校操场出早操。七点到八点是早自习,一下了早自习,她就飞奔回家吃早饭。

时间很紧张。

其实九点钟才上课,但老师八点半就会进教室清点人数,安排阅读,吃饭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跨过河沟这段路单程要十分钟,来回二十分钟,留给她吃饭的时间只有十分钟。十分钟内吃不完饭,她就会迟到,被老师批评。

杨鑫起床的时候,杨文修也差不多起床了,到厨房生火做早饭。

他上了年纪了。

动作非常缓慢,起床穿衣,慢腾腾烧热水洗脸,再烧两壶开水,完了才煮早饭。有时候灶不好点,火苗半天都起不来,杨鑫下了自习回家,看到水还没开,就心一凉,浑身焦虑起来了。

“爷爷,饭好了没有啊。”

“饭好了没走啊。”

“我要迟到了,爷爷。我八点三十就要进教室了。”

她催个不停。

“快了,快了,马上。”

杨文修说:“急啥,一会就好。”

杨鑫焦急地,每隔两分钟就看一次手腕上的表:“爷爷,已经八点二十七了。”

杨文修总说“快了,快了,你别着急。”然而杨鑫每天都会迟到,有时候迟到十几分钟。老师早已经站到讲台上监督早读了,她在众目睽睽之下敲门,说报告。虽然她成绩好,老师一般不会为难她,可她还是感觉特别尴尬。

“爷爷,我不吃早饭了,以后你不用给我煮早饭,给我五毛钱,我去早餐店里吃吧。早餐店有豆浆油条。”

杨鑫跟爷爷商量。

杨文修说:“说啥呢?早饭要在家吃。外面店子里弄的不干净,容易传染病。在家爷爷给你煮,反正我也要早起。”

杨鑫不在乎干净不干净,她就想早点吃完饭,早点回教室。她想说:爷爷你动作太慢了,我等不及,可是没法开口。

这天早上,杨鑫从八点十分,一直等到八点四十五,锅里水还没开!

杨鑫再也忍不住了。

“爷爷我不吃早饭了,我要去学校了。”

她什么也没吃,急匆匆地跑回了教室。

中午回来,杨文修便不高兴,冷着脸。

杨鑫大了,渐渐发现,杨文修性格其实很古怪。并不是小时候感觉的那样亲切。他的确是慈爱的,但有时候生起气来,阴沉着脸,杨鑫就会一直惴惴不安。

第59章 病人

杨文修是个严肃而固执的人。

杨鑫随着年长,渐渐感受到了。他有一套自己独属绝不动摇的原则, 就像小时候教杨鑫要好强, 要上进, 要有骨气。他提倡节俭, 不喜欢浪费粮食,家里吃饭, 不能留碗底。杨鑫要是吃饭剩了碗底, 就会被他严厉训斥。他又不喜欢剩饭剩菜, 因为剩了的菜不健康,所以每顿煮饭他都要求杨鑫必须吃光。卖命地吃,吃不下了还要吃, 剩一口都不行。

“我真的吃不下了。”

杨鑫苦着脸说:“我好撑了,我不想吃了。”

“这么瘦,还不多吃一点。”

杨文修命令她:“快吃完, 多吃多长肉, 看你瘦的跟竹竿似的。”

“爷爷你煮太多了,下次少煮一点嘛。”

杨文修说少煮点少煮点, 但每次都煮多。他是受过贫穷饥饿的人, 老担心小孩吃不饱。

“你长身体, 多吃点, 多吃点才长得高。你小时候就能吃, 一个人能吃一大碗,比你爸妈吃得还多,现在怎么饭量变小了。肯定是在减肥。小姑娘, 年纪轻轻的长身体,减什么肥,不许减肥。”

不管杨鑫怎么解释,杨文修坚持认为她一碗饭吃不饱,非要逼着她吃三碗,因为她小时候就是吃三碗。

“你小时候最能吃了。米饭要吃三碗,粥要吃四五碗,面条要吃满满一大碗。”

杨文修说:“只吃不长肉。”

“我又不是猪。”

杨鑫不情不愿地说:“怎么可能吃那么多。”

“不信,不信你问你爸妈。你就是吃的多。”

杨鑫吃的都要吐了。

她趁杨文修不注意,偷偷把剩饭倒进馊水桶,倒进厕所,转头被杨文修发现了,挨了一通臭骂。

杨文修认为小孩必须要吃早饭,外面的早餐店不干净。杨鑫要是不吃早饭,或者去外面吃,他也要不高兴。杨鑫觉得这压根无关紧要,但杨文修就会拉长了脸,阴沉沉的非常生气。

杨鑫很害怕他。

杨鑫有个姑婆,住在农村,每到逢集都会到镇上来赶集。杨文修搬到镇上以后,跟姑婆家往来多了。每到赶集的日子,姑婆都会来镇上,杨文修只要看见,必定要留下吃午饭,回回如此。姑婆家过意不去,便给送来一些自家种的瓜果蔬菜、水果,自家磨的米面。镇上生活开销大,没有种地,什么都要花钱买,姑婆家送一些,家里就少买点。

姑婆不好意思回回来家吃饭,总是一早提了一大口袋瓜果蔬菜来,往厨房里放下,便去集市了。杨文修忙碌着煮饭,炒了一桌子菜,饭好了,姑婆却不肯来。

杨文修便急的使唤杨鑫:“快去叫你姑婆来吃午饭。”

镇上这么大,人家不来,哪去找人啊?

杨鑫在各家店铺挨家找遍,都找不到姑婆。都已经一点多了,学校又要点名了,杨鑫急的上火。她要赶紧吃了饭回学校,可午饭时间不断地被往后拖延。

她找不到姑婆,回家求爷爷:“他们不来就算了,人家说不定已经吃了,咱们自己吃吧,不等他们了。我还要回学校呢。”

杨文修说:“这怎么行,你赶紧去把他们叫来,饭都煮好了。”

太阳又大,街上又热,杨鑫烦的都要哭了。

人总算找到,终于开饭,已经快两点了。

回学校又是迟到。

回回都是这样,烦人。

杨文修说:“都是亲戚,彼此有个照应。”

杨鑫心想:小的时候,也没见怎么往来啊。

姑婆个子矮矮的,但人和气,笑呵呵的特别热情。一家子厚道大方,半点不吝啬,吃一顿饭,回回来家里都带很多东西。杨鑫挺喜欢姑婆,就是每到吃饭的时候特别烦,总是被气哭。

杨文修上了年纪了。

人的衰老,体现在方方面面。他做事情越来越慢,煮个饭,一两个小时都煮不好。晚上他看电视到很晚,说睡不着。杨鑫陪他看《大宅门》,他躺在床上,长时间地对着电视,眼睛已经眯起来,一阵接一阵地打瞌睡。杨鑫回头看他一眼,说:“爷爷,你要睡了,我把电视关了吧。”

他又突然醒了,说:“别关,我还要看呢。”

杨鑫不爱看这电视。她想早点去睡觉,但杨文修总是半夜忘了关电视,她不放心。

过了十几分钟,杨鑫看他几乎要睡着了,又问他说:“爷爷,我把电视关了吧。”

杨文修迷迷糊糊说:“别关,我还要看呢。”

“你去睡吧,别管,我还要看呢。”

到了十二点钟,他还是不让关电视。杨鑫实在等不了了,便说:“那我去睡觉了。爷爷,你待会要睡了别忘了关电视。电视不看,开着浪费电。”

杨文修说:“你去睡吧。”

爷爷老了。

很多家里的事,杨鑫要操心。她检查爷爷的卧室,将窗子关上,免得夜里进风,窗帘也拉上。她走到床头,将屋子的电灯也拉掉,只留着电视机。

她将遥控器放到爷爷枕边:“遥控器放在这,你别忘了关电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