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罪臣之妻 > 罪臣之妻 第85节

罪臣之妻 第85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罪臣之妻!

她安抚了小姜霖几句,随便寻了个布袋子让他用着,说白日里再给他做个新的。

小姜霖这才委屈巴巴地应了,还特地说:“姐姐记得得和原来做一样的,我得和哥哥们背一样的呢!”

姜桃说记下了,把他哄着去卫家上课了。

后来中午的时候雪团儿回来了,叼着小姜霖的书包。

书包里满满的都是肉食,还都用油纸仔细包好的,一看就是它这几天实在是吃不完了,就只好拿袋子去装。

也不愧是和姜家兄弟一起长大的,连审美都出奇的一致,家里不是没有其他口袋,可它偏偏拿了小姜霖的那个。当然姜杨和萧世南的书包也是会带回家的,不过他们都会放好,不像小姜霖丢三落四地随便放。

姜桃说了它两句,但看它耷拉着脑袋怏怏地蹲到角落盘起身子,又心软起来,下午晌她把小姜霖那个书包洗了晾了,又按着雪团儿的身形缝了一个同样式、可以固定在它背上的。

姜桃无奈地和黄氏说着雪团儿过去几个月的作为,又叹息道:“真是等于多养了个孩子,偏我对着它那乌溜溜的眼睛就也硬不下心肠。本以为大家伙儿也就是喂个几天,没想到如今它真成了吃百家饭的。为了这事儿我都不知道出去说过多少次了,偏大家伙儿当面应的好好的,回头该怎么喂还是怎么喂。”

黄氏听得直笑,她没养过什么宠物的,却也对雪团儿喜欢的不行。毕竟雪团儿救了她家人在先,又生的那么好看,还格外聪明,想让人不喜欢都难!她也没资格说旁人,连她自己每次来姜家都带着肉干呢。

闲聊了一阵,黄氏收起了笑对姜桃道:“我听到消息,来年大开恩科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说是这两个月就要下旨了。你家阿杨是个顶聪明的,因为有孝在身才耽搁了,这回可得好好把握!”

黄氏娘家也是大商户,消息自然比一般人灵通。而且最早卫常谦已经透露过,前两天楚鹤荣也特地来说了一回。

姜桃早就重视起来了,当即就点头道:“谢夫人提醒,我省得的!”

如卫老爷子猜想,和楚、黄两家收到的消息一般,这年秋天,皇帝下旨开了恩科,夺情天下举子。

但凡是有科举资格的学子,都可以下场了!

第111章

几个月的时间里,京城的局势又发生了巨变。

承德帝先把宫里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都处置后,后又寻了理由将福王和德王软禁起来审问了三个月,又将两个王府都抄捡了,终于找到了另外两份遗诏。

更可怕又可笑的是,两个王府里竟也有先帝的人。

再顺藤摸瓜查下去,就发现先帝还留了后手,防着这两个王爷因无端篡位。

后手复后手,若是从前承德帝知道这些,怕也要是惊得说不出话来。可自打苏全告诉他,他幼时遇到的那些人都是承德帝安排的,等于说这整盘计划是先帝计划了十数年的,便也没有那么吃惊了。

后头牵牵扯扯一大堆人,光是收缴上来的遗诏就堆满了御书房的龙案。

刑部、大理寺等地方牢房就更别说了,都快人满为患了。

但承德帝四年前都能那么对沈家了,还清洗过了一遍朝堂,倒也无人敢置喙,只是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有胆子小、年纪大的官员干脆趁机上奏辞官,生怕牵扯进这风波里。

也是在又筛过一遍人之后,朝堂之上顿时多了许多空缺。

若是平时便也罢了,偏承德帝退位在即,不好把这样的烂摊子甩给萧珏,才干脆效仿前朝,大开恩科,夺情天下举子。

这些大动静自然影响不到姜桃所在的小县城。

她现在一门心思充当好家长,帮着姜杨备考呢。

来年二月就是县试,算起来就只有三个多月了。而且县试只是一个开头,因为恩科的缘故,若是考的顺利的话,姜杨可以一路往上考,一直考到进士。

虽然姜杨是有目共睹的聪明,但科举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多少有才的学子在科举中失利,然后一蹶不振。加上这个时代医疗条件有限,运道差一些的得个风寒都能没命。

更别说姜杨这样先天比一般人弱一些的,年纪也小,若是按着姜桃想的,等两三年后他十六了再去考,也就没这么担心了。

但这又确实是难得的好机会,不可能说因为担心他就不让他下场了。

姜桃又开始像地震之前那样给姜杨补身子了。

不过她绣坊的事情也多了——

虽然小县城受灾的程度是最轻的,但到底是地震那样的灾难!难,还是有不少人没了活计可做。若家里男人没受伤的还好些,男人靠着一把子力气去当苦力也能养活一家子。若是家里男人受了伤,家里房子还塌了,又没有积蓄,只拿着朝廷和县衙发出来的十几两银子,那只够汤药费,如何也不够生活和重建房舍的。

因为雪团儿和姜桃的名声,不少人就求到了她这里,想加入她的绣坊。

这时候姜桃的小绣坊已经把生意重心转到了外地,靠着芙蓉绣庄的商路,她们的日常运转和盈利并没有受到影响。

而且年掌柜还说以前因为送出去的绣品不多,以前只是在附近的分店销售。如今附近一带都被地龙翻身影响了,绣品送到了大地方的分店去,卖的更快了。

这时候她完全是有能力招手更多绣娘的,但还是有些犹豫,怕人多了不好管理,若是管理不当,那就是对已经招来的人不负责任了。

后头黄氏又往茶壶巷这边跑,看到姜家来来往往好多生面孔便问起这个。

姜桃才把自己的为难和她说了,又道:“我私心是想帮她们的,但是我也知道自己的斤两。这十来个人还是孟婆婆她们帮着我管的,人一多,事情自然也多,我怕生出别的事端来,她们都是指着这绣坊的生意吃饭活命的,总不好因为我一点善心,让她们一道承担风险。而且您也知道我家就是普通人,若只是十来个人的小作坊,倒也不会成为其他大绣坊的阻碍。但若是往大了办……”

这是姜桃第一次分享自己的苦恼给黄氏,从前都只有黄氏麻烦她的,所以黄氏很高兴,当即就帮着出主意道:“你想那么多干啥,你是东家,绣娘是你家的伙计,你就算做错决策又咋了?难道这世间做生意的都不出错的?也没说雇了人一时,就要给她们筹划一辈子的,你就是想的太远。而且你家的绣娘我都见过,看着都是好性儿的,她们从前就是苦过来的,如今自己有了好日子,就能心安理得看着旁人受苦了?真要是那种人,骨子里也不算是什么好人,更不值当你为她们考虑。”

姜桃其实随口和黄氏提一提,因为她这人没城府也热心,所以很多时候姜桃不自觉地就藏不住话。

但她没想到黄氏能有条不紊地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黄氏没察觉到她的吃惊,又接着道:“而且这是好事啊,我家老爷得了上头的嘉!嘉奖,卯着劲儿想把咱们县城打造成附近的表率呢。你这是为咱们县城百姓谋福祉,也算我一份儿呗?”

人多了成本自然也要多,这也是姜桃犹豫的一个地方。她身边不多的银钱还要给姜杨科举用的,虽然她如果去跟苏如是开口,苏如是肯定能想着法子给她送银钱,立下名目说和她合伙,但她若是让苏如是入股了,回头算盈利,苏如是肯定不要。

等于是她变着法子让苏如是贴补她。

如果和黄氏合作,她们算是朋友,却不沾亲,不会说谁占谁便宜。而且她是县官夫人,光是这个身份坐阵,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她就有些着急地站起身道,“我还得招几个人来,你既说不会管理,那这事儿就得交给擅长这些的人来做。”

没两天黄氏还真领了两个中年妇人来,把她们介绍给姜桃。

她们一个是黄氏的陪嫁,黄氏唤她作“花妈妈”。

早些年黄氏还没立起来的时候,秦家所有大小事都是花妈妈一手包办。把家里上下都打点好了,花妈妈才让黄氏开始管家。

另一个则是黄氏在本地寻来的资深绣娘,姓袁,早些年在州府的大绣坊做工的,做了好些年都到二把手的位置了。但不巧那绣坊的东家倒台了,绣坊也让人吞并了,还把袁绣娘赶出了州府,不许她在那里讨生活。她年纪也大了,便只能和一家子回到了故乡。

这两人一个是巨贾之家从小被培养的管理人员,一个是有大绣坊管理经验的老绣娘。

都是很对口、也很难得的人才。

别看黄氏平时看着糊糊涂涂的,说到做生意她还真有几分头脑,反正比姜桃思路清晰多了。

她还比对着姜桃早先拟定的契书,琢磨出了一份新的。

照着新的契约,绣坊原来的绣娘待遇!遇被提高了一些,和后头进来的新绣娘区别开来。

还有就是孟婆婆和李氏已经管理原来的绣娘一段时间了,也确实做得很好,两人正式被提拔到了管理层,和黄氏后头带来的花妈妈、袁绣娘待遇一致,四个人互相监督,共同管理绣坊。

再有就是黄氏和姜桃拆账了,姜桃虽然出了技术和一个草台班子,但是黄氏给的本钱多,她就想着和黄氏五五分账。

没想到让黄氏一口回绝了,还替她着急道:“阿桃你这样可不成啊!你是一开始的东家,小绣坊的招牌是你一个人打响亮的,我是后头加入的,怎么能这么简单拆一半给我?你建立的优势虽然没有成为肉眼能看到的银钱,但那是隐形的财富。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做生意的,都想着法子去收购什么百年老店,不就图人家的招牌?”

黄氏说不管,我就觉得值钱。

她执意只要拆三成盈利。

姜桃后悔了,她觉得黄氏和苏如是一样的,根本不会和她亲兄弟明算账,都是想着法子给她送银钱啊!

“你也别觉得我吃亏,做生意讲究的是一个长线买卖,后头自然也有我的赚头。而且咱们本地的绣坊,解决了这么些妇人的生活问题,我家老爷说不定还得再受一次嘉奖!那也是我赚的!”

黄氏动作也是真的快,秋天的时候招够了人,又在附近租赁了一个大院子给她们做工。

这倒是又帮了姜桃一个忙,之前十来个人都在她家里,平时倒也没什么,但姜杨最近忙着备考,有时候会熬夜看书,早上的时候姜桃就想让他多睡会儿,但绣娘们住的近,来开工很早,总是会弄出一些动静来,虽也不说怪她们,但到底有些不方便。

如今倒是方便了,工作和休息的地方完全分开了。

姜桃每天去绣坊指点一下新人,待上个半天,其他时候她就能做自己的事了。

等这一切都忙完了,姜桃还没怎么觉得,天气已经开始冻人了,眨眼间就到了年底。

这是她和沈时恩成婚后的第一个新年。

第112章

这天乌云沉沉,天气很不好。

到了中午都不见放晴,大中午的裹着袄子都让人手脚发寒。

姜桃在绣坊待了一上午回了家,家里静悄悄的,沈时恩去上工了,弟弟们在卫家上课,连雪团儿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吃喝了。

姜桃挎上菜篮子就去外头买菜。

之前孟婆婆和李氏她们在这家里做工的时候,准备众人的午饭的时候会另外准备一份,这样等做完了工,姜桃就不用另外再准备家里人的夕食了。

后头绣坊挪到了旁的地方,她们还是照着老样子给她多准备一份,让她每日回家的时候用食盒装着提回来。

姜桃推拒过几回,她们只说现在得的月钱越比从前还多,不知道如何报答姜桃,只能帮她做这些不值一提的事,让她不要嫌弃。

她们说的十分认真,姜桃还真不好推拒了,只另外算了一份饭菜钱,让管理月钱的花妈妈在月底发给他们。

这日姜桃特地让她们没做自家的饭食,准备整个火锅吃!

汤底是家里现成的——因为最近一直给姜杨炖补汤,鸡汤骨头汤甲鱼汤轮流来,刚开始弟弟们肚里油水不足,跟着姜杨一道喝。后来从秋天喝到冬天,再也吃不下这些只加盐、撇了油的清汤了。连沈时恩都没那么赏脸地兜底了。

姜桃自己也喝烦了,也不能强迫他们。不过好在姜杨还是很给她面子的,每天早晚一碗汤,汤料里的肉也会吃完。

今天家里剩的是老母鸡汤,姜桃买了白菜、豆腐、白萝卜等一系列蔬菜,而后就是最不能少的牛羊肉。

羊肉虽然价格比猪肉高,但还是能买到的,不好买的是牛肉。随便杀耕牛是犯法的,除非是谁家意外死了牛才能有得卖。

也是运气好,姜桃买了完了其他火锅菜,回家的时候遇到了黄氏。

她也是带着下人出来买菜的,因为之前忙着和姜桃合伙扩大绣坊,她也有好些时候没顾得上家里了。加上来年秦子玉也要下场的,他去年终于中了秀才,现在也是不要命地学。黄氏也正生怕他熬出个病来,想着法子给他进补呢。

两人在菜市遇到了,黄氏见了她就笑,说我正要去寻你呢。

姜桃问什么事?

她还以为是生意上的事呢。

黄氏就压低了声音道:“今天衙门里来了两户人家打官司,说打架的时候一家人把另一家的牛给砍死了。官司的事儿我也不和你说了,连我都没不敢兴趣的,你肯定不耐烦听。正好我去给我家老爷送饭听了一耳朵,就趁机把那牛买下来了。一头牛我家也吃不完,分你家半头要不要?”

姜桃正想着吃火锅没有牛肉卷要失色不少呢,当即就点头说要,不过半头实在太多了,家里几个小子敞开了肚皮吃也吃不完半头牛的。

“那我就分你一个牛腿。我已经让人去解了,回头让人送你家去。”

两人边说黄氏边让人扫货。

没错,黄氏买菜是扫货,就是看着什么好就把人小摊子给包圆儿了。

不过她家虽然就三口,但下人可有小几十,所以多买一些也不怕吃不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