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请你轻声呼唤我 > 第53章 第五十二章爸爸的日记

第53章 第五十二章爸爸的日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请你轻声呼唤我!

在霍楚阳家待了几天,林默媗光荣的授予它一个名字,坨坨。林默媗对霍楚阳说:“贱名好养嘛,贱名好养。”

“放你家养两天吧,我每次抱着猫坐着火车就能来看你一天,还不是天天都在一起,猫就和你不亲了。”霍楚阳劝说道。

林默媗抚摸着猫,沉默了一会儿,微微笑了笑,但还是摇了摇头。

“没关系的,等到了开学,这只猫就让我妈去养。但是,难道你以后和我结婚后不想和我养一只属于自己的宠物吗?”霍楚阳继续坐着思想教育。

林默媗抬起头说:“想啊。”

“这就对了嘛,你要克服你心里的障碍不能一味的沉浸在上一个宠物死去的痛苦中。”霍楚阳继续开导。

明显这是有效的,林默媗摸着猫咪,良久没有说话。

霍楚阳一鼓作气:“行啦,就这样啊,坨坨就拜托你照顾几天。”

“我还没有想好呢。”林默媗急忙拦住霍楚阳。

“想什么呢,没事,你和它单独处一处,你就不再害怕了。”容不得林默媗拒绝,霍楚阳看了看表说,“哎呦,时间不早了,那就这么定了,我得走了,一个礼拜后我再来看你。”说罢霍楚阳就来到了门口。

林默媗欲言又止,她看着霍楚阳急忙穿着鞋,说:“你别急,没事,我不会把坨坨再推给你的。”

霍楚阳这才停下了匆匆忙忙的动作,欣慰的笑了笑。

林默媗抱着坨坨走到他的身边,霍楚阳揉了揉林默媗的脑袋,欣慰的笑了笑:“这才是我认识的林默媗嘛。”

林默媗笑道问:“你认识我的样子是什么样子?”

霍楚阳认真的想了想说:“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有时候会很脆弱,可是最终的抉择永远是勇敢的。”

林默媗点点头说:“分析的还不错。”

霍楚阳爽朗的笑了笑说:“那可不,不看我是谁。”

“你是谁啊?”林默媗一脸不屑的看着他。

霍楚阳刮了刮林默媗的鼻子说:“我是……林默媗的男朋友啊。”

“哎呦,你这家伙,撩人猝不及防啊。”林默媗一下红了脸。

霍楚阳摸了摸林默媗怀中的坨坨,然后对林默媗说:“我走了啊。如果感到难过,给我打电话啊。”

林默媗点了点头。等霍楚阳离开后,屋子里只剩下林默媗和坨坨,到了晚上宫云还没有回来,坨坨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拼了命的叫喊,林默媗没有去拥抱它,她感到害怕,现在她才明白,原来miss带给她的不只是对一个小生命去世的恐惧,还有因为不能理解它的叫喊而感到的焦急。家里回荡着的只有坨坨的凄凉的喊叫,没办法林默媗还是打电话向霍楚阳打去了求救电话,电话很快就被接通。

电话那头立马传来了霍楚阳那调侃的声音:“怎么,才几个小时不见你就想我了?”

林默媗先问道:“你现在在火车上吗?”

“嗯。”

“坨坨一直在叫,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心里面很压抑,很恐惧。”林默媗看着不远处看着她的坨坨,有些无奈的说道。

“你害怕什么呢?”

“不知道,它一叫我就回想起我家以前的那天狗。我不懂它为什么叫,感觉它的生命太脆弱了。害怕它会生病,会死去。”

大概是听到了霍楚阳的声音,坨坨跑了过来,竟然在林默媗的身边稳稳的卧着,它呆头呆脑的拉着林默媗。

“没事,不要害怕,猫的生命力很顽强的,不会那么就去世的。”霍楚阳安慰道,“它现在因为在陌生的环境里,所以会变得焦躁,你做的就是去安抚它,带它去熟悉环境。”

林默媗看着卧在身边的坨坨,然后对霍楚阳说:“它在我身边坐下来了。”

“好,现在你需要轻轻抚摸它,然后让它去适应你。”

慢慢的,坨坨就睡着了。两个人讲了一个小时的话,直到宫云回来。

“和楚阳打电话呢?”宫云问。

林默媗点了点头。

宫云一边收拾,一边说:“你们这个年龄,应该一起趁年轻去旅游,你看我,和你爸年轻的时候就经常去旅游。”

林默媗从床上跳了下来问:“真的吗,以前怎么没听你们说过?”

“真的,最近这几日,我老是能想起以前的事,以前不回忆从前,就不说。”忽然,宫云走进卧室,不一会儿又走了出来,“你看,这是你爸爸写的日记。”

林默媗看着本子上的那工整的字迹,一眼就认出了是爸爸的笔记。

恒山——五台山游记九月二十二日起床,将尽可能用到的准备好,听说五台山冷,还多带了几件衣服。快九点了,带着少许的不安和激动向着未知出发。一路时常停下来欣赏风光或查看地图。十一点多,翻上二岭在休息站吃饭检查车子。这里立着明朝徐霞客的像,他早些到过恒山,并写下游记。我为偶像拍了照后出发,十二点到了浑源县成,再往东走四五里到达恒山脚下。抬眼望去,山势险峻高耸,气势逼人。浑河水从两山间流出;进到山间约一里,见一辆大巴突然从山路边冒出,进到眼前,原来有条公路向下延伸,对面有座不起眼的寺庙建筑,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悬空寺?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驱车向下来到山下停车场,近到眼前才确认是它,一些游客的身影在寺庙前缓慢移动,一座过廊下立着十来根红色不太粗的木柱。寺庙建在山坳里,阳光照射很少,穿堂风徐徐吹过,阴气盛而不湿,不知古人因何选此间寺庙。门票为130元,我们不舍,只得远观,不能像徐师一样登寺细察。一路人介绍恒山游览,门票55元。于是驱车上山,山间建了一座不大的水库,进了水库不远便是山门,买了票上盘山路,真是山路十八弯。在急转弯处立着一面大凸镜,看看到对面是否有车,不过车辆很少,不用担心。约五里到半山腰停车场,花五元请一位老人看车,后向山上寺庙群出发,山下零星有些破败民房,显然是本地居民拆迁遗留。山间小路曲折陡峭,林间鸟语花香。经过一些寺庙和千年油松。这里是道家修行圣地,平时道人们过着自己的生活,有游客来接待一下,双方交流不会太多。

今道教有些没落,游客大多是观光的,诚心问道的无几人,香火钱自然也不会多了。用了约两小时上得山顶一开阔处,对面山下视狠顿时开阔,县城和一些小村庄历历在目南面有缆车不停地蠕动,山下的水库似轮明月点缀在群山之中。心胸也随之开放,扯嗓子大吼几声。逗留十来分钟,看时间不早了,晚上住处还没着落,急速下山,走浑-灵线,希望有大一点的旅店落脚。因修路道不好走,一路来往大货车很多,车在峡谷间穿行,惊出一身冷汗,终于在下达枝村的路边找到私人旅店,条件不太好,一晚20元。看太阳已落山,只好将就一晚。23日早七点出发,加油20元。九点翻过恒山山脉,站在山顶路边,欣赏到山路弯折一路向下到广阔的忻州盆地,对面青黑色山脉应是五台山脉。半山腰有淡薄的云雾,似遮了层青纱,不觉心情大好。上车一路高歌猛进,顺108国道到沙河镇,从此地平坦进山,条小溪由山里向北流出,水势微急,清澈见底,不由想此小憩。一路山势险峻,峭壁随处可见,绿草中夹杂了一切黄色,景色太美了,只能放慢车速,偷眼欣赏。再往前,进入林区,漫山的杉树葱绿一片,大都碗口粗细,不枉为国家冷杉保护基地,森林防火是重中之重,“谁点火,谁坐牢”的牌子山路急剧攀升,车子挂一档都有些费力,二三里后山路渐缓,快到山顶见几匹马在悠闲地吃草,停下让车子凉一凉,同时吃饼喝水,欣赏高原草垫风光。再往上,到达鸿门岩,山下便是五台心脏台怀镇。一条土路蜿蜒通向一台为东台,路口设有门岗,认证方可通行,因车不适合走土路放弃,顺下盘山路奔台怀镇,在一山窝处遇一收费站,凭借车子轻便无心的闯了过去,后来才知是收进山门票的,每人216元,为此心慌了一些时日,但又为此庆幸省下一笔很大的开销。再往下走二里,车辆,人流猛然增多,公路,河流,停车场和两边林立的宾馆,饭店使得这条不宽的山间峡谷有些拥挤,穿着或红或青的僧人和游客悠闲地穿行其间,又使人感到轻松自在,没有现代都市的匆忙紧张,找了间普通旅馆住下,每天40元的价格还可以接受,经理送了我们一张景区地图,使我对这里有了一定的认识。休息一会,出门西行不远,五台山那座标志性白塔出现在眼前,远远望去就被它的雄伟所征服。这里是庙宇集中之地,所以僧人也随处可见。白塔所在地为塔院寺,10元的门票进到里面观看,白塔更显高大,塔上挂有许多小铜铃,清风吹过,响起清脆悦耳的铃声,巨大的基座四周排满了小转经筒,上面刻着吽嘛呢叭吡吽六字真言,四角有个直径约一米,一人多高的大转经筒,我们也随着转经人流开始做这庄严的仪式。想和白塔留影需取远景,出寺院在外面照了张合影,不想引起一点不愉快,无心再转,回宾馆休息一会,下楼找了家小饭馆吃饭。这里的饭菜比较贵,没要酒,菜花40元只吃了顿饱饭因计划明天要爬中台,所以早些睡了。24日天稍亮就向中台出发,顺北山小河向北走二三里后,觉得登高才可看到中台位置于是从西北方上山,开始时一米多高的荒草,半山腰里厚厚的草垫和一片片的灌木丛,惊喜地发现有一片片的沙棘林,上面果实累累,只是还没全熟,太酸了。再往上便可看到东台,北台和中台了。知道了方位,山势又平缓,便加快了步伐。前面是一大片树林,不得已进了林间。林中地上有厚厚层针状落叶,不时发现有伞状蘑菇,我想这应该就是五台山名产-台蘑了。林中有些小空地,阳光可照进来,没有了落叶的覆盖,草也可以正常生长,奇怪的是有一小堆一小堆的针状落叶,很是好奇,用树枝拨开,只见无数蚂蚁乱窜,原来是蚂蚁窝,,真是奇特。林内无路不好走,半个多小时才走出这片小树林,在林边还找了几个喉头状蘑菇,我猜测是猴头菇。后来问当地人,才知是种药材,干的粉末可以止血,这里人是不用来食用的。远看中台还是很远,已经没有了开始的激情。腹中饥饿,体力下降,却没有带一点吃的,后悔没有做好准备。不想无功而返,坚定的决心是我们继续,爬一段,休息一会,在爬一段,一点钟终于上了中台已无心看风景,到寺里拜了聪明菩萨后找寺中师傅要吃的。来寺里做法事的居士得知我们步行来的,便将一大袋带馅月饼送给我们,还给了两个馒头,心怀感激,分一些给来这里找食物的游客,编出寺外西面找一静地边吃边赏风景。这里似高山上一大台子,台上比较平坦,附近有许多小坑,应是雨雪冲刷而成,台下一里便有一股小溪从大石中流出,这便是山下河流的一条源头。遥望西台不是太远,再看那几百米高的高台,心生敬畏。我知已无力再爬,下山的路还很漫长,决定下山。途中与一对登山队员,女的身体不适,男的护送下山,不确定台怀镇方位,要和我们结伴下山,我答应了。他们是业余探险队的,两天时间要上五个台。已上了东北中,再无力爬了,只好放弃,其他队员已奔西台了,他们专业的装备使我羡慕不已,登山用的包,手杖,鞋,衣服,帽子,水壶,对讲机,墨镜,手套等一应俱全。再看我们简陋到极点的装备,妻手中是我费劲找到的比较直得木棍,一路聊,一路走,快黑才下山……

这是父亲年轻时的模样,虽然那时他们的省吃俭用,但是,他们生活的幸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