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豪横太子爷 > 第97章 八月武举

第97章 八月武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豪横太子爷!

“皇上,臣按照您的吩咐,已经把人带来了。”

“臣可以用生命作担保,这件事情绝对没有泄露出去!”

赵绎看了一眼跪在地上诚惶诚恐到了极点的三位老先生,轻轻嗯了一声就让王喜顺给关亦然搬过来一把椅子。

坐在龙椅上之后,赵绎笑眯眯的看向下边那三位老先生,语气和煦的说道:

“三位老先生莫怕,朕也不是吃人的怪物。”

“朕这次请你们来皇宫里,是有事情需要你们帮忙的。”

下边跪着的一名老先生,口中牙齿都没剩下几颗了,听见赵绎的言语之后当即就匍匐在了地上,颤声说道:

“能为皇上做事情,是我等读书人的荣幸,皇上言重了!”

赵绎也不说什么废话,直接就拿出纸条交给了那位老先生,让他们三人相互传换着看。

“朕要你们临摹出和纸条上完全一样的字迹,另外还要对这张纸条的内容保密,可以做到吗?”

三名老先生对视一眼,然后使劲儿点了点头。

在来这里之前,他们还以为皇帝陛下是要让自己做多么困难的事情,心里那叫一个忐忑不安,却没成想就只是做自己的老本行。

他们都做了一辈子这样的事情了,这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见到三人点头,赵绎又说:“事成之后,朕也没什么可以赏赐你们的,干脆就让你们在这御书房内随便挑几本书带走吧。”

真不是赵绎小气,不愿意赏赐金银珠宝给这几位老先生,而是赵绎不能这么做。

这三位老先生年纪这么大,肯定不会在乎钱财,他们一辈子都致力于读书写字,对于他们来说,书本肯定是最宝贵的。

如此说来,赵绎给出的赏赐才是最合适的。

果不其然,听见赵绎口中的赏赐之后,那三位老先生顿时就来了兴趣,三双眼珠子都快泛绿光了。

“多谢圣上隆恩!”

“皇上尽管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

看着下边三位自信满满的老先生,赵绎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三位老先生都是私塾先生,要么就是临安城的笔法大家,临摹一张纸条上的字迹,不敢说十成十的神似,八九分肯定是有的。

“带三位老先生下去吧,找一间空房间,备好文房四宝,一定要好好伺候着。”

“是!”

没过多久,赵绎又马不停蹄的找来了兵部尚书齐永生,为的是要询问关于全国推行武举的事情。

“皇上,武举的事情早些日子就已经昭告天下了,如今临安城府尹那边已经收到了近千人的报名。”

“加上其他各地州府报上来的名单,这次报名参加武举的人数已经过万!”

“现如今,整个兵部都在紧锣密鼓的筛选名单,首先剔除掉一些良莠不齐的成员,之后再由皇上定一个良辰吉日开启武举擂台。”

赵绎点了点头,手指关节轻轻敲击桌面,沉默片刻之后忽然问了一句:“这过万的人数之中,有多少是世家门阀子弟,又有多少是皇室宗亲?”

齐永生就怕这位皇帝陛下询问此事,额头上的冷汗瞬间就下来了。

他抬头打量了一下赵绎的脸色,犹豫着说了一句:“启禀皇上,这些报名的人之中,大多数是贵族……”

生怕惹恼赵绎,齐永生赶忙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了,其中也有寒门子弟的。”

赵绎皱了皱眉,略微有些愠怒。

“朕要的是武状元,不是依靠背景家族上位的废物,难道这一点朕说的还不够清楚吗?”

咚!

赵绎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吓得齐永生浑身又是一哆嗦。

“皇上息怒!”

齐永生赶忙跪在地上,低着头解释说:“皇上,大宋十三道沿途各个州府很是山高水远,武举的消息甚至都还没传到某些地方,所以报名的人数才……”

“除此之外,很多寒门子弟由于没有来临安的盘缠路费,所以纵然有着与其他人员一较高下的能耐,却都不得不选择留在家中……”

“除此之外,臣最近也在仔细的筛选,发现很多参加武举的寒门子弟都是粗人,对于统兵打仗完全没有概念,让这样的人参加武举,实在是……”

说到这里,齐永生抬头小心翼翼看了一眼那位皇帝陛下,额头上的冷汗已经快要滴到地上了。

“实在是难以筛选啊!”

听到他这些言语,赵绎虽然生气,却也觉得无奈。

古代与现代不同,想要做到全天下的人在某种程度上的公平选拔,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这样吧,”沉默片刻之后,赵绎说道:“传朕的旨意,就说此次武举除了武状元之外,还会设立榜眼、探花一名,另外再择优选取二十名实力强横的年轻人,这些人日后会被军中委以重任,只要中榜,一律封七品校尉。”

“如此一来,武举的名额就多了一些,或许能更加激发百姓的参加欲望。”

齐永生点头如小鸡啄米:“是是是,臣立刻就去办。”

赵绎却是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眯着眼睛又说:

“审核名单的时候,你要记得特意留意参加武举的人家底是否清白,特别是不要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混进来了,明白朕的意思吗?”

齐永生面色一凛,立刻就明白了赵绎的言外之意。

“皇上放心,臣明白的!”

“既然如此,那武举的选拔就定在八月八,前两轮的选拔由你们兵部的人负责,最后一轮选拔,朕会亲自到场监督和把关。”

“是,皇上,臣一定会把这次武举办好的!”

赵绎挥了挥手:“去吧。”

说完这句话,赵绎就低头专心致志看起了奏折。

齐永生恭恭敬敬的退了下去,偌大的御书房就除了那些在旁边伺候的宫女和王喜顺之外,就只剩下了赵绎一个人。

赵绎从书案上拿起一份画卷,看的十分入迷。

不久之前,刘铮在早朝之上带头请求赵绎选秀纳妃,以此来填充后宫和繁衍子嗣,说的那叫一个冠冕堂皇,口口声声要为大宋的绵延国祚做准备。

见他说的这么有道理,赵绎自然不会驳了人家的面子,所以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