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聚宝盆从四合院开始 > 第十七章、被举报了

第十七章、被举报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聚宝盆从四合院开始!

花了几天时间,洪国忠画了一些图纸。让他郁闷的是,第三机械厂的员工,没谁能看懂图纸。出于无奈,洪国忠每天前往机械厂,亲自解释一种种零件的尺寸。李主任派人去买了一些电动机回来,又让人买回一些零件。用了十几天时间,机械厂造好不少设备。测试一番,洪国忠心下满意。又在机械厂干了十天左右,他去领了六千块钱的酬劳。又过了一个月,调料厂的生产线就做好了。再次到手六千块钱,洪国忠心满意足的离去。回家没几天,他又被徐大茂请到机械厂。三台数控机床到厂里了,李主任让他去看看。“洪先生。”杰西卡喊了一声。“杰西卡小姐。”洪国忠笑道。在他的监督下,星国工程师将三台数控机床装好。洪国忠试了试,这才点了点头。验收完数控机床之后,又带杰西卡等人,去看了看调料厂。看着自动生产线,迈克尔惊呼不已:“买噶,这么先进的生产线?”调料厂干净整洁,除了原料挑选、成品检查有工人,基本上都实现了自动化。在洪国忠的举荐下,厨艺精湛的何铁柱,成为调料厂的厂长。杰西卡尝了尝几罐调料,不由笑了起来。上次离开的时候,杰西卡和迈克尔带了不少调料回去,找人试吃后,很多星国人都想买。重新签了正式的合同,机械厂不但没有给钱,还收到了几万米元。净含量一斤左右的调料,单价一米元,杰西卡采购了六十万罐调料,以及一些松露。生意做成,李主任如释重负,在场的众人,皆是欣喜不已。在机械厂吃了顿不要钱的大餐,洪国忠骑着自行车回到四合院。“还等十几天,覃家村的冬小麦就能收割了。”还没等他去覃家村,西门警署的人,就来到了四合院。“洪国忠?”高级警员张强问道。“嗯。”洪国忠应了一声。“跟我们去一下警署。”张强说道。“行。”洪国忠点了点头。来到西门警署,他被带到审讯室。西门警署署长张建英,恨铁不成钢的看了他一眼:“交代一下你占公家便宜的事。”“我没有占公家便宜。”洪国忠说道。“有人举报你,从第三机械厂拿了一万两千块钱。”张建英怒道。“那是我应得的。”洪国忠不以为意。“你做了什么?机械厂会给你一万两千块钱?”张建英问道。“这事说来话长,最初,机械厂要引进数控机床,找不到翻译,我们大院的徐大茂,他在机械厂当放映员,他找我给机械厂当翻译。”“我不是机械厂的员工,没有义务帮机械厂当翻译,就收了机械厂两百块钱,本来机械厂打算用两百万米元,购买两台一代数控机床。”“一代数控机床在国外,属于淘汰产品,在我的帮助下,机械厂以单价十八万米元的价格,买了三台二代的数控机床......”洪国忠一五一十的说了

一遍。“真是这样的?”张建英问道。“你们可以去问第三机械厂的厂长、副厂长,他们都知道。”洪国忠笑道。张建英离开审讯室,打了几个电话。离开西门警署的洪国忠,已然知道自己被人举报了。在如今这个年代,一万两千块钱是一笔巨款。有人眼红很正常,但洪国忠想不出来谁会举报他。整个四合院,他也没得罪过谁,徐大茂都不可能举报他。“难道是柳海中?应该不会,他那两个儿子,都是我介绍到调料厂的。”暗自琢磨片刻,洪国忠觉得幕后黑手不可能是大院那些邻居。“不是针对我,那就是针对李主任了,以后不管第三机械厂的事了。”见他回来,严埠贵问道:“国忠,没事吧?”“三大爷,我能有什么事?”洪国忠笑道。“刚才看你被警察带走了,正准备找一大爷他们商量......”严埠贵说道。“没什么事,就是我从机械厂赚了一万多的事,被人告到警署了。”洪国忠不以为意。“你从机械厂赚了一万多?”严埠贵目瞪口呆,他一个月的工资,仅有三十二块五,一万多块钱,相当于他几十年的工资了。“我还以为你知道呢?”洪国忠看了看对方,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没让你把钱交出去?”严埠贵问道。“凭本事赚的钱,凭什么交出去?”洪国忠反问道。“那倒也是。”严埠贵点了点头,又道:“国忠,出去钓鱼嘛?”“不了,最近还要看书,有空再去。”洪国忠说道。晚饭后,去各家各户转了转,他基本上可以确定,举报的事跟大院邻居无关。练了一阵枪法,身心舒坦的洪国忠,一觉睡到天亮。周六早晨,他骑着自行车,带着覃京茹,前往城外的覃家村。两亩多地的冬小麦可以收割了。来到覃家村,在村民的帮助下,收割冬小麦,随后脱粒称重。“两千九百七十八斤,亩产一千三百多斤?”覃世杰算了算账,顿时目瞪口呆。覃家村村长覃耀祖,好奇的问道:“国忠,哪里弄的小麦种子?”“是袁老研究出来的。”洪国忠毫不犹豫的说道。“袁老?”覃耀祖神情疑惑。“一个姓袁的老人,他已经走了。”洪国忠有些伤感。“国忠,能卖一些小麦给我们吗?”覃耀祖神情期待的问道。种上这种亩产一千多斤的小麦,哪怕交了公粮,填饱肚子也绰绰有余。“钱就不用了,我送给你们......”洪国忠讲了讲小麦种子的处理方法。村民都没什么文化,听不懂他说的什么。出于无奈,洪国忠只得抽空过来培训。翻土种上春小麦,又将水稻种了,他带着覃京茹离去。岳父家的房子花了五千多,不算猪圈和灶房,也有十六个房间。两千九百多斤小麦,全部放在岳父家。复制地球有不计其数的粮食,将两千多斤小麦带回四合院,明显吃力不讨好。短短几天时

间,小麦亩产一千三百多斤的事,就传得沸沸扬扬。这天上午,炎黄日报的记者张妍,来到四合院采访。“洪国忠同志,你是如何研制出高产小麦的?”“高产小麦不是我研制出来的,是袁老弄出来的。”“能告诉我袁老是谁吗?”“一个姓袁的老人,他已经走了,袁老不但研制出高产小麦,还研制出高产水稻,目前由我试种的高产水稻,就在覃家村。”“还有高产水稻?”“亩产千斤左右的水稻,算不算得上高产水稻?”“高产水稻的亩产有一千斤?”“产量究竟有多少,再过几个月就知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