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借寿人 > 第4章 天书残卷

第4章 天书残卷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借寿人!

海通要去的地方,和我小时候做梦都想去的地方一模一样。

刚懂事的那天起,我就想要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去大都市看一看。

听村子里的老人说,大都市里面不但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但是大都市距离张家村好比天上地下,要想去那里不仅要走很远的路,还要经过很多村庄、翻过很多山、趟过许多条河。

海通得知我要跟随他一起去大都市之后并没有拒绝,他似乎原本就打算带我离开张家村。

在做了决定之后,我简单收拾了行囊,带上衣服和爸妈的照片,跟着海通上了路。

从张家村出来之后,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坎坷。

我和海通遭遇了突变的天气、紧追不舍的狼群、叫不上名字的野兽。

跟随海通走的路多了之后,我对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其实海通并不算正儿八经的和尚,或者说,他跟和尚之间根本毫无关系。

海通是故意剃光头、扮成和尚模样,为的是让自己更有信服力,毕竟出家人本身能给人带来安全感。

为了更有信服力,他自称为海通法师,至于什么法术,那根本就不是什么佛法。

海通擅长的法术全部源自一本叫做《天书残卷》的古书。

理论上来讲,它更像是一个竹筒,每次打开都直掉渣。

上面的字我也看不太懂,听海通讲,《天书残卷》记载了古代时期的异术、阵法、符咒,它存在的时期比道教还早,甚至有些现有的道家理论都是基于《天书残卷》而来。

海通就是靠《天书残卷》的皮毛知识行走江湖。

遇到一些邪门的事情,他就靠古书上的功法去破解,再加上他自封的法师称号,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让当地村民们十分尊敬和信任。

时间久了,古书上的文字我渐渐摸索出了大概,海通也很愿意把古书上的奇妙功法传授给我。

不知是因为我生辰八字的关系,还是《天书残卷》比较容易让人看懂,短短半年时间,我就掌握了基础的风水命理、符咒之法。

我和海通的关系也越来越熟悉,在外人面前我叫他师父,私底下我叫他老海;而他不管在外人面前还是私底下都叫我小阳。

有意思的是,海通在外人面前经常摆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就像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完全一样。

但他私底下其实一点儿架子都没有,甚至还有点儿不靠谱。

在我跟随海通朝着大都市前行十个月之后,我们两个终于来到一个正儿八经的村子。

村口石碑上写着三个大字——锁龙村。

锁龙村四面环山,地势低凹,站在村口向四周望感觉十分压抑。

这是离开我从小生长的张家村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村子。

过去十个月时间,我和海通只是偶尔会经过几个农家,有时候甚至十天半个月都看不到一个人影。

所以,时隔这么久能遇见个村子这让我感觉很亲切。

“锁龙…村?这名字听着好奇怪啊。”我暗暗嘟囔着。

海通却不以为然,摆出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走吧,去村子里填饱肚子,好生歇息几天再上路。”

我和海通顺着村口的大路走进了锁龙村。

……

走进村子,我发现这个锁龙村虽然地势不咋样,但规模可以张家村大的不止一星半点儿。

村子里的房屋也是密密麻麻,可见村民们的数量也比张家村要多很多。

不够奇怪的是,我和海通在村子里走了半天,却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一种十分熟悉而又恐怖的感觉袭来。

路上没有人、房屋的门都紧锁着,该不会…

海通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他伸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我:“小阳,不要瞎想,可能是村民们都在休息而已。”

“恩我知道了。”我随口敷衍道。

嘴上说着,可我心里却七上八下,该不会是那个独眼道士也对这个锁龙村下手了吧?

正当我胡思乱想的时候,海通示意我看前面。

“前面是怎么回事?”

我顺着海通手指的方向望去,就见远处密密麻麻背对着我们站着好多村民,粗略一数最少二百多号人。

我悬着心终于放下,同样疑惑随之而来。

大白天的这帮村民们在围观什么东西?

我和海通一脸疑惑地走过去靠近村民们,结果发现他们正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一个湖。

这个湖很大,要不是锁龙村地势问题,但凡站在高处我和海通早就应该看到这片湖。

湖边屹立着一个石头雕刻的龙,龙身上写着“龙湖”二字。

这村子还真是有意思,村子叫锁龙村,村里的湖叫龙湖,怎么一切都跟龙有关系?

我和海通来到一个高处朝下望,就见整个湖都被村民们团团围住。

顺着大家的目光,我看到在湖边有一个木台子。

木台子上面站着一个拄着拐杖、身穿黑衣的老者。

老者身边各有一个壮汉虎视眈眈的站着,看得出这个老者应该是村长或者在村里地位很高的老人。

在老者面前是四个年轻男人,他们应该是两个家庭。

因为我看到每对男女怀里都抱着个孩子,那孩子年纪和我仿佛。

左侧那对男女抱着的是个男童,右侧那对男女抱着的是个女童。

只不过这两对家庭的父母看起来似乎都非常难过。

尤其是两位母亲一直在抽泣着,她们身边的两个丈夫也是铁青着脸,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围观的村民们也都发出阵阵唏嘘和感叹,大家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一样。

这时,木台上的老者拄着拐杖走到两个家庭中间说了些什么。

我能够清楚的看到四个家长脸色都变得非常难看。

老者说完话之后就带着两个壮汉退到一旁,木台上只剩下两对各自带着一个孩子的家庭。

与此同时,岸边一个负责击鼓的村民开始有节奏的捶鼓。

“砰!砰!砰!砰!”

随着鼓点越来越快、越来越密集,村民们的表情也越来越不自然。

尤其是木台上的四个男男女.女。

就在这时,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对童男童女竟然被四个家长直接扔进了水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