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借寿人 > 第21章 巧巧去哪儿了

第21章 巧巧去哪儿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借寿人!

“巧巧!巧巧你在哪儿?”

“巧巧!巧巧你快出来啊!”

我和海通分开来,对着周围大声呼喊巧巧的名字。

喊了几句之后,我们就会停下来,侧耳听着周围,看巧巧是否有回应我们。

然而除开呼啸的风声,我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听到。

周围静谧的很。

这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我们是在一座山里面,可是我蓦地抬头,却发现这座山竟没有虫鸣也没有鸟叫。

世界上应该不会有那座山会清净到这样的程度吧?

想到这里,我急急忙忙地朝海通小跑了过去。

“老海!你有没有发现这座山有些不对劲?”我看着海通的双眼,压低了声音,“这座山太安静了,安静得有些过分。”

海通冲我点了点头,神情变得严肃了许多。

“你说的没错,这座山安静得有些不正常……”

我的直觉没有错,海通的话让我心里莫名有些发慌。

我站直了身体,朝着周围看了起来。

可是不看不打紧,看着看着我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我背心冒出了冷汗,连忙转头看向海通对他喊了起来:“老海,你看这下山的路怎么多出了两条?!”

海通看了我一眼,一脸疑惑道:“你在胡说啥?这明明就只有一条……”

海通转过头,话说了一半就被掐死在了喉咙里面。

“怎么会这样……”

无名山因为恶名昭彰,再加上山势陡峭,石头坚硬,多少年来,这里就只有一条路可供上下山。

但眼前,上山的路却不只有一条,而是整整三条!

同样的树木,路口同样位置摆放的石头,这三条路一模一样,就像是三胞胎似得!

我看着这诡异的一幕,心里慌得很,转头询问海通:“老海,这是怎么回事?为啥会多出这么两条路?”

海通皱眉摇摇头,神情凝重:“这不是多出了两条路,是鬼打墙。”

鬼打墙?

这三个字唤起了我脑海里深处的记忆……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说鬼打墙的事情。

张家村村口住过一个老瞎子,去年冬天没熬过去走了。

他在世的时候,特别喜欢跟我们这群孩子讲鬼故事。

每次他说鬼故事的时候,我们一帮小孩都会围着他听得津津有味的。

有一天,小胖问老瞎子,问他有没有撞过鬼,老瞎子说有,然后把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情说了出来。

老瞎子姓张,约莫六十多岁,大名叫张云生。

他原来不是瞎子,而且还是一个走乡串户的手艺人--补锅匠。

张云生这手艺是张家传下来的,虽然说起来他只不过是补锅匠,但会的可不只是单单补一口锅。

什么修补破瓷碗瓷瓶啊,磨剪子锵菜刀啊,跟补东西这门手艺沾点边的活儿,他都能做得漂漂亮亮。

这手出神入化的手艺,让张云生很快挣到了盖房子的钱,小日子过得顺顺当当,张云生这个补锅匠也靠着十里八乡的活儿挣到了讨老婆的钱。

可那时候的张云生万万想不到,这门吃饭的手艺竟然会有一天害得他家破人亡,甚至失去了自己也成了残废瞎子。

事情发生在张云生二十九岁那年。

那年张云生才娶了老婆,而且他老婆很快就怀上了孩子。

张云生打小儿父母双亡了,如今组成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又眼看着要添丁添口,做活儿也更卖力了。

他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给接了下来,只为了给家里人多挣一点钱,好有足够的钱给老婆孩子养身体。

就在张云生老婆要临盆的那个月,张云生家里来了个许久不见的亲戚。

这人是张云生的表哥,是张云生大姨的儿子,叫谢凡。

谢凡比张云生大了七八岁,和只能靠手艺吃饭的张云生不一样,谢凡从小读书,后来还考进了师范,并且还做过一段时间的老师。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谢凡离开了学校,去港城做起了生意,仔细算算,跟张云生起码十年没来往过了。

张云生诧异得很,这基本上算是断了来往的亲戚突然上门,是为了什么?

原来谢凡到张家村找张云生这个表弟,是有一个活儿需要张云生祖传的修补手艺。

张云生稍稍询问了一下,谢凡就把所有的情况说了出来。

准确的说,需要修补东西的人不是谢凡,是谢凡认识的一个大老板,他有一个古董碗需要手艺好的人来修补。

按照道理来说,这样身家的大老板修补古董碗,应该找手艺更好的专家什么的。

可这谢凡谁也不找,偏偏来找自己……这事情处处透着怪异,张云生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干脆问了谢凡这事情的真相,如果不说实话的话,那么他绝不会动手帮忙。

谢凡见张云生谨慎,不得不把实话说了出来。

原来那个古董碗前前后后,大老板已经找了好些手艺更好的人去修补了,但那些人本来答应了接活儿,在看到了那个碗之后一个个就打起了退堂鼓。

如今谢凡正好有事情想要跟大老板要合作,就想从这个事情上面做文章。

当然了,来找张云生之前,谢凡也不是没有找过其他做文物修复的专家,但那些人都拒绝了这个活儿。谢凡这实在是逼得没办法,才把主意打到了缺钱的张云生这儿。

张云生原本是想当场拒绝的,可谢凡拿出了一叠票子递给张云生,告诉他这活儿做完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酬劳。而且只要张云生出手帮忙,以后张云生的老婆生了孩子,谢凡也会安排孩子去城里读书。

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张云生不会答应,可牵涉到自己的婆娘娃儿,他不得不多思考一下。

一个人只要开始思考做事情要不要做,那就容易办了。

谢凡直接砸钱砸到了张云生点头为止,张云生把钱留给了媳妇儿,然后带上吃饭的家伙跟着谢凡去了省里。

谢凡带着张云生去见了那个大老板,大老板把要修补的碗拿了出来。

张云生一看,他也想打退堂鼓了。

原来这个古董碗是一个少数民族祭祀用的东西。

所谓的碗,不过是在人的头盖骨里面镶嵌了一层黄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