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唐:李二冒充我父亲 > 第十八章 李世民的舅舅

第十八章 李世民的舅舅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李二冒充我父亲!

管家躬身,小声的说道:“老爷莫急?”

“嗯?”

窦士敬有冰冷的眼神看向一边的管家。

管家心中一颤。

窦士敬身上发出的寒意,让他不经的打了个冷颤。

管家把身子躬的更低了一些,说道:“老爷我已经询问清楚了,伤害少爷的凶手,名叫王惊梦。”

“此人有爵位在身,是一名子爵。”

窦士敬愤怒的说道:“一个区区的子爵,我还怕他不成。”

“老爷自然是不必怕他。”管家说道:“可是就这样带人打上府去,要是传出去,怕会给老爷带来麻烦。”

“毕竟对方是有爵位在身的。”

“这是我唯一的儿子,我就指望他给我传承香火了。”窦士敬愤怒的说道:“他被人打成了这样,我还会怕麻烦。”

管家说道:“既然我们占理,我建议去报官,以老太爷,对老爷的赏识,相信官府一定会秉公处理。”

“我们按大唐律法办事,以后也不会让人抓住把柄。”

窦士敬沉默了良久,点了点头,说道:“我没有官身,就这样带人冲进一个子爵府邸,确实不行。”

“你现在去写一份状子,递到衙门去。”窦士敬吩咐道。

“我去一趟老太爷那里,一定要把这个姓王的小子弄死,为我儿子报仇。”

管家点头应“是!”

……

……

王惊梦刚刚回到家中不久,官府的衙役就找上了门。

这让王惊梦没有想到。

看对方的身份应该不简单,以为对方会直接带人打上门来,没想到却选择了报官。

几名衙役知道王惊梦子爵的身份,也不敢怠慢。

态度非常恭敬的说道:“府尹大人,有事请子爵大人去一趟。”

王惊梦点了点头,从容的跟着衙役向着京兆府衙而去。

心中却有些忐忑,“也不知道自己那个便宜父亲收到消息没有。”

路上王惊梦向衙役打听了一些窦家的信息,顺手塞了一些银子过去。

衙役们收了银子,说话痛快了许多。

王惊梦只是简单的询问了几句,对方便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爵爷,你这次可是惹了大麻烦了。这个窦家可不是什么人都敢惹的。”

“窦家的老太爷,可是当今陛下的舅舅。”

王惊梦听到这里,心已经凉了一半。

急忙问道:“这次我打伤的是窦老太爷的孙子?”

一名衙役说道:“拿到不是,要是爵爷打伤的是窦老太爷的孙子,那也轮不到我们京兆府管。”

又一名衙役说道:“爵爷,你打伤的这个人叫窦子晋,只是窦家的一房表亲。”

“这个窦公子可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仗着窦家的势力,整日里横行街里,欺男霸女。被他糟蹋的姑娘,已经不计其数了。受害的人家又是敢怒不敢言,知道告官也白搭,只能忍着。”

“此次爵爷的举动,也算是为民除害,是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这名衙役说完:“还对王惊梦拱了拱手。”

王惊梦听说只是窦家的远房表亲,松了口气,“自己的性命应该无忧。”

在一名衙役说道:“爵爷这件事情做的确实解气,可是爵爷你这麻烦可是不小。”

“这窦子晋的父亲,窦士敬可是窦老太爷的身边红人,管理着窦家大部分的生意。”

“爵爷,你有什么关系,赶紧联系联系,以免吃了亏,小的倒是可以帮你跑跑腿,送送信。”

王惊梦拱手谢过这名衙役的好意。

……

……

窦府。

窦老太爷,窦怀坐在太师椅上听着窦士敬哭诉。

窦怀与李世民的母亲,窦皇后是表亲。

从晋阳开始与李渊一起起兵。虽然功勋不显,却也是大唐的开国元老了。

又是亲戚,大唐开国后,李渊直接封了个国公。

窦怀听完窦士敬的哭诉,说道:“士敬啊,你没有直接打上门去,这点做的非常好,毕竟对面是有爵位在身的。”

窦士敬点头称是。

“最近朝堂上,陛下正在为削爵之事发愁呢”窦怀说道:“明天我让人递个折子给陛下,只要削了这人的爵位,一介草民,怎么处理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窦士敬连连跪拜,口中说道:“多谢老太爷,为我儿做主。”

窦怀继续说道:“窦仇,你陪士敬去一趟京兆府。”

站在旁边的一名老管家应了一声。

……

……

也许是因为下雪的缘故。

早朝过后,李世民出了皇宫。

走在长安大街上。李世民看着,人来人往的小贩,商人。

有人一身裘绒奢侈异常,有人一身单衣一贫如洗。

李世民看着过往的穷苦百姓,叹息一声说道:“在这繁华的长安,百姓们亦没有过冬的棉衣,那些生活在乡下的百姓,日子可想而知。”

一起同行的房玄龄,说道:“主家也不用太过担忧,最近这几年风调雨顺,百姓的生活也在慢慢的变好,相信以后在主家的带领下,以后会变的越来越好。”

房玄龄前面说的是实情,后面这一句却是在拍马屁。

无形之屁,最为致命。

李世民非常的赞同,频频点头。刚才还在忧国忧民的心情,瞬间好了许多。

房玄龄看着李世民变好脸色,暗自松了一口气。

两人边说边聊。

房玄龄不经意间提起了琉璃作坊的事情。

一提到此事,李世民就不自觉的得意起来。

如今琉璃作坊只开了两个月的时间,其收入就赶上了整个大唐,去年两成的税收。

“那小子虽然看起来聪明,却是个败家玩意,那么好的一套琉璃茶具,居然五百两金子就给卖了。”

“要不是我慧眼识珠,知道那小子会制作琉璃的方法,这得损失多少钱。”

李世民滔滔不绝的讲着,口中说着败家玩意,脸上却带着得意之色。

房玄龄在一边迎合着:“这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陛下便是那伯乐,慧眼识珠,发现了如此才子,是我大唐之幸,百姓之幸。”

房玄龄的马屁,一个接着一个。

拍的李世民心情大悦,高兴不已。

说话间,李世民看到前面一处大门口,围着一群人。

有的人还在向里面指指点点,小声的议论着什么。

李世民问道:“前面这是何处,发生了何事?”

房玄龄看了一眼,说道:“主家,应该是京兆府衙,可能是在审案子。”

李世民听到是在审案子,瞬间来了兴趣。

“走,我们也去看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