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千秋帝师 > 第63章 我谢谢你啊

第63章 我谢谢你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千秋帝师!

两人在尚书房挤脑袋,午饭草草对付了一下,一直到黄昏,由魏子诸口述,孙常昌作图的这把连弩,才勉强大功告成。

看着跃然纸上的东西,孙常昌前所未有的激动。

“神器!堪称神器!”

孙常昌整个人都在颤抖,眼中的光芒,像是一个如获至宝的孩子。

魏子诸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他只记得个大概,但孙常昌着实让他佩服,竟然顺着他的思路,往下延伸了很多,也帮他激发了不少记忆。

这图纸上的连弩,正是诸葛连弩!

这个时代没有,可在后世,早已名声大噪,几乎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

魏子诸终于明白了一句话,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他要是看得多,记得清楚有些,哪用得着花这么多时间。

看来书读得少了,连穿越都干不成大事啊!

孙常昌毕竟年过五十,激动之余很快就冷静下来,不忘看向魏子诸佩服道:“驸马爷奇思妙想,巧夺天工,当真是奇才!”

“就是对这作图似乎一窍不通,害我走了好些弯路。”

魏子诸刚想客套两句的话,堵在了喉咙,最后冷哼一声,我谢谢你啊!

“这种连弩是军队大杀器,孙大人不要外传,襄国近日有动作,我想打一次出其不意的仗,所以万万不能够泄露出去。”

魏子诸想了想,还是叮嘱道。

孙常昌也郑重其事的点头,“驸马爷放心,我虽然不参与朝堂争斗,但并不代表我什么都不懂。”

魏子诸这才放下心来,随即又说道:“能不能在这种连弩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小巧便于携带的小型连弩?比如装在手臂上,抬手扣动什么机关就能连发的。”

孙常昌皱起眉头,沉思片刻,脑海里大概是有了个雏形,这才开口,“能是能,但是射程会大打折扣,且连发的箭矢数量,也达不到太多。”

魏子诸一脸惊喜,“弱一点没关系,主要在于方便携带!这样,孙大人先帮我制造一批这种小型连弩,至于那些大的,可以暂缓,但也不能太慢,如果需要用钱就跟我说。”

“可以。”

孙常昌没多想,答应了下来。

来的时候孙常昌一脸淡然,走的时候也没有送人的意思,魏子诸摇头失笑,走到门口又想起什么,顿步回头道:“孙大人,如今大尧的冶炼水平如何?”

“还算凑合,比襄国差一些。”

“那我明天再来找你聊聊。”

一听这话,孙常昌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聊聊?

今天一聊,这种神器都能设计出来,简直是鬼神莫测的想法。

明天是不是还能聊出点惊喜来?

要不是魏子诸跑得快,孙常昌都想拉着魏子诸在这里彻夜长谈了。

出门一整天才回公主府,把陈涵素好一阵担心,还好王琼一直都跟在魏子诸身边,之前去工部也在外面守着,倒是不用太担心安全。

有了昨晚那件事,陈涵素好像也默认让魏子诸进屋睡了,一开始还象征性的拒绝,被魏子诸的厚脸皮直接无视后,只能又羞又急的任由他胡来。

只是这一次说什么也要守着自己的被子,不被魏子诸得逞了,上朝之前的那件事,估计要让陈涵素消化好一阵子。

魏子诸也明白循环渐进的道理,虽然他很想犒劳一下自己的兄弟,但也要防止物极必反,到时候难受的还是自己的兄弟。

而且他现在有很多事情想做且要去做。

交给方新阳去做的新科举,跟离国都有些不同,推行起来必然会遇到不少阻力,但这一点他并不担心,因为已经有离国这个前车之鉴在,照着葫芦画瓢总可以。

而且为了安抚那些士族,魏子诸也有办法,科举选拔的人才数量,跟士族举荐的根本没法比,只是把这块大蛋糕分走一点边边角而已。

绝大部分的蛋糕,依旧还是在这些士族手里。

如果那些士族连这样都不肯答应的话,那魏子诸只能说这些家伙日后必定会受到清算,那时候可别求饶。

除此之外,他脑子里还有不少想法要跟孙常昌聊。

弓弩只是其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哪怕没看过孙子兵法的人,在后世对于这句写在孙子兵法开篇的话,也不会陌生。

尤其是在大尧所处的这个强国林立的时代,如果军事实力不够强悍,就只能被动挨打,什么时候灭国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所以魏子诸把能够提升将士战力的弓弩放在第一位。

其实他要是能够造出火器就好了,直接嘎嘎乱杀,盔甲再厚挡得住火枪大炮?

没道理的嘛。

问题是他造不出来啊!

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把弓弩搞出来,这玩意儿在普遍都习惯用弓的军队里来说,简直就是作弊一样的东西。

再就是他还有跟丁秋的合作,原先他想的是自己研究一点护肤品出来,后来发现这玩意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以现在的制造工艺,完全没办法实施。

但是他能够让孙常昌帮他造其他东西。

一连数天,魏子诸也不上朝了,每天就是公主府跟吏部两点一线,孙常昌更夸张,吃住都在吏部,没日没夜的跟魏子诸促膝长谈。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两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交情。

这么反常的行为,自然引起了朝堂内外的注意。

对陈震薛成这些人,魏子诸只说他有大事要让孙常昌做,至于赵丙那些人怎么想,关他鸟事?

爱咋想咋想。

正好孙常昌也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他要是在乎他人的看法,这个工部尚书怕是早就做不下去了。

一晃眼六天时间过去。

孙常昌的尚书房里,堆着高高的一摞纸,都是这些日子他跟魏子诸的杰作。

不得不说,孙常昌虽然年纪不年轻了,可是很多想法都非常敢想,尤其是魏子诸提出了不少在近代才出现的东西,孙常昌也能够受到启发,从而散发思维去思考。

后来,尚书房里从两个人增加到了三个、四个、五六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