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千秋帝师 > 第96章 提议当帝师

第96章 提议当帝师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千秋帝师!

翌日的魏子诸顶着两个熊猫眼来到膳房。

他习惯吃完早饭再去上朝,反正迟到一点也没事儿。

陈涵素是向来习惯早起,也在这里,看到他两个黑眼圈,忍不住问道:“你一夜未睡?”

说起这个魏子诸就有些无奈。

“还不是你,硬要让伶儿去服侍我,我昨晚被折腾了半宿,说了不用急于一时,伶儿也太锲而不舍了。”

总不能怪那丫头太积极吧?

这种事儿,毕竟最后的得益者是自己。

陈涵素挑眉问道:“听起来你似乎还不乐意?”

魏子诸眼皮一跳,“没有没有,就是昨晚没睡,这会儿困得不行,希望一会儿朝会不长。”

“怕什么,散朝了你可以去找朴凤。”

“真......不可能!之前在外面我是没家,现在有家当然是要回家的!”

魏子诸差点就问了一句真的吗?

陈涵素只是轻哼了一声,不再多言。

没睡好也没胃口,草草吃了两口就坐马车进宫了。

中门之后不能骑马,魏子诸下马车不行,正好遇到陈震跟林墨两人,便结伴而行。

来到永定殿之前,看到赵丙也在众人的簇拥下先他们一步进去。

“以前上朝,赵丙前前后后,怕是有近七成朝廷官员跟着,现在看起来,少了很多。”

林墨笑道。

随着魏子诸越来越位高权重,赵丙的权势就被分化了很多,导致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在思考新的退路和靠山了。

不少人都来跟魏子诸打招呼,好不热闹,那边赵丙停在永定殿门外的台阶上,回头眼神阴冷的看着魏子诸,心里有口郁气。

身旁的人也不敢说话,知道两人的仇隙,这时候只能祈祷两边打起来别殃及池鱼。

百官入列,随着内侍太监一声高唱,陈灵山龙行虎步的坐上龙椅。

少年皇帝,随着底气越来越足,身上的帝王之气,也确实浓郁了一些。

“今日不用启奏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朕先说一件事,沙州民乱匪祸尽除,驸马居功至伟,前几日朕的皇姐曾与朕说,让朕尊驸马为先生。”

“此事我与杨太傅也商量过,杨太傅的意思是,驸马可以为师。”

陈灵山率先开口,这一开口,就惊得殿内的众人,震撼不已!

杨瀚海今天也来了,而且来的比较早,魏子诸进殿才跟他打过招呼,并且说好了散朝之后去他府上喝酒。

此时听到陈灵山说话,杨瀚海上前一步,出列道:“臣以为,驸马爷确有才能,可为帝师。”

杨瀚海的附和,让殿内众人,越发惊得合不拢嘴。

帝师。

这不是轻易能做的。

先帝时期,杨瀚海为帝师,那时的杨瀚海,已经功成名就,大儒之名,不仅在大尧响彻,更是响彻周边诸国。

年轻时的杨瀚海,曾周游列国,即便是离国,也去过一趟,走得远见得多,回来后,还帮先帝制定了不少治国之策。

所以他这个先帝之师,大尧无人不服。

且杨瀚海门生遍天下,即便是赵丙,要论影响力,也是远不如杨瀚海。

赵丙的影响力只在这朝堂之上,而杨瀚海却能轻易辐射到天下诸多学子,这时候要成为学子,可不是一般人能随便做到的。

基本上都是士族子弟,杨瀚海所在的杨家,本身也是势力庞大的士族。

魏子诸默不作声。

帝师,很早的时候,陈涵素就跟他提过,他也并不抗拒。

已经做好了要守着这一家子的准备,自然要为大尧做点事情,这样不仅陈涵素这对姐弟好过,自己也会跟着好过。

要怪就怪穿越过来的这个身份,身在其位如果不谋其政,天塌了第一个砸的就是他。

“皇上英明!此次沙州平乱之事,足以证明驸马爷的能力,上次北境襄国来犯,也是驸马爷率兵击退,如今襄国再犯,若能在这时候宣布驸马爷为帝师,定是一件让大尧百姓振奋的事情!”

林墨也紧跟着出列,拱手行礼,沉声道。

陈震想了想,也跟着出列,“皇上,林大人所言不错,此时北境战局,才是重中之重,那率兵的王腾徐起等人,都曾在驸马爷手下任事,这时候尊驸马爷为帝师,也能够提升将士们的士气!”

“最重要的是,他人为师,除非是像杨太傅这样的高风亮节之人,否则极可能因权败行,骄傲自满,从而做出不为人臣的事情。”

“驸马爷则不然,本身便是皇亲国戚,又有长公主在,驸马爷为帝师,便不会做出这种事,所以若要有人为帝师,驸马爷确实是最佳人选。”

陈震说的比较多,也最让人认可,殿内不少官员,都纷纷点头。

至于那个做不为人臣的事情,是个人都能听出来,这是在指桑骂槐,骂的就是赵丙这个权相。

不过人家也没有指名道姓,赵丙心中有怒还发作不得。

真跳出来反驳,岂不是对号入座,自己承认做了不为人臣的事情?

两人之后,包括丁秋在内的诸多已经选择公主府这一脉的官员,纷纷出列力挺,赞美皇上英明,又夸魏子诸能力出众,学究天人,反正到最后就是一顿猛夸,离谱不离谱,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一个态度!

陈灵山也是一脸笑意,刚要开口确认此事,一道不和谐的声音突兀响起。

“皇上,不可!”

没有意外,开口的人,正是急忙出列的赵丙,脸上还带着忧心忡忡的焦急之色。

陈灵山神色淡了一些,问道:“哦?丞相觉得不行?”

赵丙点头道:“不错!杨太傅当初为帝师,是因为大尧百废待兴,杨太傅的那些国策,极大的帮助了大尧稳固当时的局势。”

“且杨太傅的为人品行和威望,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皇上乃是天子,帝师可不是谁都能做的,相较于杨太傅,驸马爷虽然也确实有一些建树,可如何能够跟杨太傅相比?他若为帝师,一无威望服众,二无治国治民的国策,三更是无人知无人敬,如何使得?”

“天子之师,非常人所能胜任,消息若出,敌国怕是会觉得我大尧无人可用了,此事万万不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