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 > 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 第4节

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 第4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

柳暄红倒是笑了笑,朱茜红能这么做,证明她很聪明。

七十年代末正是改革浪潮前夕,周艳艳和原主盘算的小买卖不错。

柳暄红有一手厨艺,不想再和周艳艳扯上关系,到时候和朱茜红合作也不错。

朱茜红和她是同乡,除了泼辣点,没有人品不好的传闻,一个人带着孩子能吃苦,人精明,和她合作,柳暄红放心。

没错,既然来到了七十年代末,柳暄红怎么不可能不搭上改革的春风。

原书里女主靠着男人的钱,买房投资发财,成了电视里的优秀女企业家。

柳暄红原来靠着开连锁火锅店也是市里的进步青年,优秀企业家,怎么着也不会混的比女主差吧。

柳暄红自信满满。

回去后,柳暄红点了点原主的存款,给自己的事业制定了一个规划。

原主存款不多,只有两百,柳暄红打算取五十出来,去工厂踩点,暂时摆摊卖小吃试探市场。

工厂工人最多,也最有钱,是极大的潜在客户群,而摆摊小吃成本低,亏了也不心疼。

柳暄红行动力强,让宋小果傍晚吃完饭后,给朱茜红带话,她第二天下地时会找她。

看天色不早,柳暄红去菜园子择菜,准备晚饭。

晚饭做的是面疙瘩汤,里面放了青菜和番茄,味道清新。

天擦黑时,宋家人回来了。

柳暄红秉承着少说话,多观察的原则,和妯娌们一起忙活。

宋家的男人们表面看着都沉默寡言,女人们则活泼许多,一进门就聊开了,柳暄红一点也看不出她们在原著里的极品。

不过她可不会小瞧她们,宋老太太做主让原主手握宋渊的津贴,引来一村人夸赞,但是柳暄红的存款只有两百块,她性子懦弱生活艰苦,钱去哪了?

柳暄红心知肚明。

果然刚端饭上桌,坐下开吃时,宋老头重重咳嗽了一声,宋老太太慈祥地给柳暄红夹了筷子青菜,慈祥和蔼道:“老三媳妇多吃点。”

柳暄红:“……”行,看他们要搞什么花样。

老太太的话像打开了开关,众人互看一眼,纷纷笑嘻嘻给三房夹菜。

一时间气氛暖融融。

等柳暄红吃了一半时,宋老太天笑眯眯道:“老三媳妇,老四要结婚了,能不能向你借两百块。”

柳暄红:“……”

她统共就两百块存款,宋老太太是盯紧了?

众人只看他们那个一向没有存在感,乖乖听话的妯娌,第一次抬了头,露出怪好看的眼睛,嗓音清越道:“我不借。”

作者有话要说:

好险啊,差点赶不上九点的玄学,求收藏!QAQ

第4章 花椒桂皮

天色渐晚,黑云逐渐覆盖苍穹,只余深深蓝蓝的天际边浮着一抹艳丽晚霞。

山丘下的黄泥土路曲折蜿蜒,延伸进桂花飘香的小村庄。

农人扛着锄头,推着小板车,慢悠悠地回家。

村庄炊烟袅袅,时不时听到妇人大嗓门喊孩子吃饭。

宋二嫂听到柳暄红的拒绝时,怀疑自己是不是听岔了,手中的筷子顿了顿,嘴巴蹦出一个字:“啥?”

宋家其他人也狐疑地互相对视。

饭桌上响起道清脆的女童声:“娘,三婶婶说不借钱。”

宋家人慢慢变了脸色。

他们真没听错啊,那个唯唯诺诺的小媳妇,竟然说了“不”!

宋二嫂一个激灵回神,搂住懵懂的小闺女,塞她一勺软乎乎的面疙瘩,“乖乖吃饭。”

宋老太太沉着脸,嘴角下垂,不高兴道:“老三媳妇,老四结婚是大事,你借个钱应急有什么不行?”

“老四可是你的小叔子,宋渊的亲弟弟,亲弟弟结婚不凑手,亲哥不帮,谁帮?

我和老头子种了一辈子地,拉扯他们六个长大,给盖房娶媳妇,到小四这儿没钱了,才跟你借。以后他挣钱了再还你就是了,咱们一家人互帮互助,把日子过起来才是正理。”

还钱?互帮互助?

柳暄红眉梢染上冷笑。

六年来,宋老太太和宋家人以这些理由,从柳暄红口袋里掏了多少钱,宋家人指不定自己都算不清。

柳暄红会慢慢和他们算账,但不会像以前那么傻,明知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还傻乎乎地献出全副身家。

现如今结婚要钱,那婚后家里住不开,盖房也找她呢?

新媳妇怀孕生娃呢?

老宋家没别的挣钱路子,一家人就在地里挣工分,一年到头紧巴巴,能有几个钱,更别提还钱了,到头来还不是指望着她手里宋渊的工资和津贴。

甭管老太太费多少口水,柳暄红巍然不动,吸溜吃汤。

她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宋老太太气得摔筷子。

乖乖听话的小媳妇骤然倔起来,反了天了。

宋大嫂暗道不好,清了清嗓子打圆场:“娘,您消消气,三弟妹啊,你是不是手头不凑紧?没事儿,四弟对象处的急,家里没准备好给他结婚的钱,我和你大哥他们又没用,帮不上什么忙,娘想着你手里宽裕,借两百办个喜事儿,你不凑手的话,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也是一样的,你别往心里去。”

宋大嫂是个苦命人,她和宋老太太是远房亲戚,平时有什么得罪人的活儿都她说,平日里勤勤恳恳劳作,手里的确没钱,柳暄红愿意给她面子,顺着她的台阶下:“大嫂说的,我何尝不晓得,但是我手头是真没钱了。”

这话一出,老宋家的人齐齐抬头看向她,目光如炬。

柳暄红就是他们的钱袋子,柳暄红说没钱,那是大事。

宋老太太也不气了,急忙拉着她的胳膊问:“还剩多少?怎么就没钱了?”

她倒没埋怨柳暄红乱花钱,毕竟三房就在她眼皮子底下,屋里多出一根线她都晓得,而当初宋老太太愿意让老三媳妇管钱,也是瞧中她的软糯性子,压根不会乱花。

事实上三房一直过的清苦,不过正如柳暄红所想的那样,宋家人一有什么事儿就找三房借钱,柳暄红软弱,说借就借,几年下来,三房还剩多少存款,宋老太太心里也没底儿。

柳暄红叹了口气,故意往少了说:“我手里头也只有五十了。”

“这么少!”

宋家人倒吸一口气。

五十块,家里光景好,没大事的时候还好,然而宋老四要娶媳妇,尽管如今日子艰难,公家说娶妻不能有彩礼,但是谁家乐意白养一闺女送人,结婚嫁娶就算是整个屋子,买条新被新盆新衣裳什么的,至少也要花两三百。

再者,宋老太太生了四个儿子俩闺女,再加上儿女结婚生孙辈,一大家子好几十口人,粮食压根不够吃的,每月光是买粮就需要二十块。

宋二嫂直接道:“娘,您要不要让老四再处处?”

宋老太太狠狠剐她一眼。

宋二嫂小声嘟囔,“这不是,咱家没钱了嘛。”

宋老四是幺儿,宋家举全家之力供他读书,中专毕业后在隔壁镇的农机厂工作,还是学徒,一月工资十五块,也是除三房外最有钱的人,平时工资也寄一半回家补贴家里。

这次碰巧和副主任闺女处对象,女方年纪大了急着结婚,老太太实在不舍得错过这门亲。

宋老四在镇上吃商品粮,要是娶了城里媳妇,就彻底脱离农家的根,以后生了孩子,一家人户口就是城里人了。

宋老太和宋老头以后出门腰板都能比村里其他老头老太们挺直,往后说不定还能享享小儿子的福。

宋老太太倒是想着,可以向亲戚再借些钱,加上三房的五十块凑合办婚事,然而现下不同意的可不单指柳暄红,还有宋家其他人。

大房孩子多,怕钱用了,孩子有个头疼脑热没法去看病。

二房也差不多,不过他们担忧的是,钱借了后,宋老四结婚后的第一个月工资要还债,三房没了存款,宋渊的工资又不是月月寄的,老宋家难道要去挖草根抠树皮过日子吗?

个人的矛盾一下子转换为集体矛盾,不用柳暄红开口,大嫂二嫂和叔伯们,就拦住宋老太太了。

柳暄红牵着宋小果回屋后,小家伙立刻翻身上炕,冲他娘竖起大拇指:“娘,您真厉害。”

柳暄红下午数钱票的时候,宋小果可是搁旁边托腮学数数,亲眼瞧见他娘兜里可不止五十元。

老宋家也没人想到,那个懦弱胆小的小媳妇会撒谎。

“您要是早用这招就好了,咱家日子也能过的好些,还不需要一边借钱一边挨他们看不起。”

小家伙小脸愤愤。

原著里孩子们因为原主懦弱的性格饱受欺负牵连,柳暄红也心情复杂,不过原主也是受害者,她捏了捏他的小鼻子,语气危险:“怎么,嫌弃以前的我呀?”

小家伙眨了眨乌溜溜的大眼睛,拼命摇头:“我没有,我只是在想,哥哥们要是看到您这么厉害,一定吓得掉下巴。”

说到小家伙的哥哥们,柳暄红想起这都大晚上了,俩兄弟依旧不见人影儿。

柳暄红:“你哥他们去哪了,也不回家吃饭。”

她站起身套了件外衣,要去寻他们。

这俩小子虽说十一二岁了,在农村大人们眼里是个可以顶门户,干重活的年轻人,然而,搁现代里,这俩才小学六年级啊,大晚上不回家,谁家大人不着急。

柳暄红也想找着他们。

宋小果摇摇头:“娘,您放心,哥哥们不会有事的,他们打架可厉害了。”

柳暄红没搭理他,嘱咐他乖乖待在家,便出去了。

院子里的男人们听到她要去找老大老二,也放下水烟筒一起去。

不过宋家人寻遍村子,也没摸到这俩小子的影尾巴,宋老头怕他们是和无赖闲汉们搅和,勒令柳暄红明儿必须把这俩混小子叫回家去。

柳暄红磨牙应了。

原著里,老大和老二就不学好,和镇上十五六岁的少年们一起玩,然而镇上的少年们是富家少爷,他们算什么,没学的了本事,反而学了一身抽烟喝酒的坏习惯。

原主没胆子管他俩,现在柳暄红成了他们娘,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必须得把这俩刺头掰回来。

第二天一早,宋家人出去上工,柳暄红请假没去,到供销社买了些花椒,桂皮,八角,香叶等调料,和木耳、香菇,捣鼓了一阵,又去宋家自留地摘了一把白菜,切了土豆片,把食材搁藤篮里放好,柳暄红牵着宋小果出门了。

“娘,您在厨房弄的啥?香的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