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七零之漂亮女配 > 七零之漂亮女配 第23节

七零之漂亮女配 第23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七零之漂亮女配!

大姐围着蓝色头巾,搭讪道:“妹子,你卖的是啥稀罕物件?我没见过。”

田馨从书里抬头:“这是蜂蜜,可以冲水喝,比白糖好。”

大姐咂摸咂摸嘴,白糖水就挺好喝的,这白白一坨坨的东西,像极了熬出来的荤油,这味道能甜?

大姐将信将疑,道:“可别是糊弄人的。”

田馨拿出来一根小木棍,她这有一小盒蜂蜜是让大家试尝的,小木棍短短的,已经在蒸锅上热水消了毒,谁尝一次就扔一根木棍,更卫生,田馨带出来二十多根。

田馨把沾了蜂蜜的小木棍递给大姐:“大姐,你尝尝,真是甜的。”

大姐往田馨跟前凑凑,一小口蜂蜜吃下去,到了舌尖甜意袭来,比白糖口感更细腻,确实不赖!

大姐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大的也不过十来岁,平时嚷嚷着要吃糖、喝麦乳精,可是这东西都是限量供应的,哪怕手里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得有票才行。

黑市的东西价格贵一点,但好在不要票,这蜂蜜还是第一次尝,大姐动了心思:“多少钱一斤?我给家里孩子买点。”

白砂糖凭票供应七毛八一斤,大姐想,这蜂蜜大致就是这个价格,在黑市,最多一块钱一斤也够了。

田馨道:“大姐,我这的蜂蜜是一块五一斤,最少一斤起买。”

多少?一块五一斤?那可是够贵的。

大姐有点犹豫,不过这东西确实好吃,现在嘴里还是甜津津的,要是买回去给孩子冲水喝,几个孩崽子肯定高兴。

自家出来卖东西,羊肉还没卖完,自己就花出去一块五的钞票……

经过一番考虑,大姐说道:“行!一块五就一块五,我买一斤。”

田馨笑道:“大姐,咱们一起摆摊也是缘分,我给你算一块钱一斤,咱们也认识了。”

大家非亲非故,也是第一次见,一下就减了五毛钱,大姐也承情。

大姐道:“妹子,我姓冯,我给你一根羊棒骨,没啥肉,回去炖个汤能咂摸个味,你别嫌弃。”

羊棒骨就是骨头棒子卖不上钱,卖羊肉的时候人家买的多也就搭着送了,本身不值钱。

田馨点头:“冯大姐,那谢谢了,羊棒骨是好东西。”

现在冬天冷,有这根羊棒骨,回去可以炖点萝卜吃,正好家里地窖里还存着一点萝卜。

田馨是第一次出来摆摊,很多人没见过蜂蜜,觉得新奇,停下来问的人多,真正买的少,不过蹲上大半天,田馨也买了六斤。

万事开头难,田馨位置偏,能卖六斤已经很满意了。

回家后,田馨把羊棒骨给了赵桂芬,赵桂芬惊喜道:“棒骨,羊棒骨?我都多少年没吃过羊肉了。”

羊棒骨剃的干净,上面沾着星星点点的羊肉,一大根棒骨被赵桂芬剁成几段,滚刀块萝卜一起炖。

炖好出锅,汤汁都是奶白奶白的。

田馨忙碌一天也饿了,就着上顿的玉米馍馍,田馨一口气喝了两碗,只觉得胃里都是暖的。

林原不是城里户口没粮本没粮食供应,农村人种地,种出来的粮食除了上交的,剩下就是留着家里吃的,林原上次回去,专门从家里背了粮食过来。

赵桂芬打算喊林原跟苏家一起搭伙吃饭,他也有粮食,不算占便宜,但被林原婉言拒绝了。

林原说,不想给小妹添麻烦,林原这次背来了三个月的粮食,他在陈奶奶那租房,陈奶奶自己做饭,林原就跟陈奶奶一起搭伙了。

林原负责做饭,陈奶奶岁数大了,也免得在灶台忙活。

炖的羊棒骨萝卜汤田馨给林原端过去了两碗,正好赶上他们吃饭。

陈奶奶年纪大了,吃的也清淡,咸菜丝配着大茬子粥,就是一顿晚饭。

林原给田馨搬来板凳,问道:“蜂蜜卖的咋样?”

田馨说卖出去六斤,还白得了一根羊棒骨。

林原在省城待了快一个月,逐渐也习惯下来,林原刚来的时候沉默话少,现在情绪也轻松不少。

大碗茶生意,说实话开始的时候林原没太看上,一碗三分钱的茶,还能赚几个钱?

当时为了顾及家里人的想法,他勉为其难的跟着田馨来了省城。

林原没成想,大碗茶赚钱的很!

这次他换的位置也好,生意红火,赶上人多,一天能卖出去二百多碗!忙到林原烧水都来不及。

甜水碗卖的少一些,主要是年轻女同志和小孩子喜欢喝,但平均一天也能卖上二十多碗。

有些年纪大的,舍不得花钱,就花一分钱买上一碗热水,热水就是烧蜂窝煤的成本,卖一分钱也不吃亏。

半个多月的功夫,林原就攒了不少钱。

大碗茶生意不显山不露水,外人看着是个苦差事,其中的赚钱的滋味,只有内部人知道。

林原开始佩服田馨的远见,在供应短缺的当下,田馨能支上茶水摊,也是费了很大的功夫。

林原笑道:“馨馨,上高中可耽误你赚钱了,考不上大学,咱们兄妹一起发财。”

田馨故作生意,连着呸了几声:“二哥,你别乌鸦嘴,我一定能考上大学!你别咒我。”

兄妹俩你一言我一语,仿佛回到了两小无猜的童年时期,陈奶奶听着也高兴,她家里很少这么热闹了。

陈奶奶说:“田馨哪,你给我的蜂蜜水我喝了,我上厕所都顺利了。”

陈奶奶说的隐晦,田馨听懂了,没成想蜂蜜还有这样的功效,下次去黑市卖,田馨可以提一提。

田馨这次来,林原给田馨分了红。

林原这些天一共赚到四十二块三毛,按照之前说好的二八分成,田馨能拿到八块五。

这些钱田馨拿着有愧,林原道:“馨馨,亲兄弟还得明算账,茶水摊这个路子是你趟出来的,营业执照是你办的,没有你,我也干不成,就算你不是我妹,是别人,这钱也是你应得的。”

提起临时执照,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到期了,田馨还得去商管组续期。

临时执照上面需要填写具体经营人,最多可以写三个人,林原来以后,商管组在经营人上添上了林原的名字。

有了执照摆摊,林原就不是违规经营。

临时执照可不好办,普通的小商小贩也想办,好多被商管组给驳回了,田馨是上山下乡的知青,是对祖国建设有帮助的好青年,在大西北,她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

回城后,田馨连工作都没安排上,不能让人家知青寒心,考虑到这一点,鼓励知青就业,商管组才破格给了田馨这张临时营业执照。

林原道:“馨馨,多亏了你这个临时执照,不然大碗茶生意,怕是不能一直摆下去。”

林原心情平和许多,大碗茶生意早出晚归,烧水冲茶确实不轻松,但胜在安稳踏实,一天下来钱不少赚,林原心里有再多的雄心壮志,暂时也只能安于现状,他要担负起男人的责任来,他欠下的那些钱,只能靠自己去还。

林原说:“我先攒钱把欠下的债还完,关于大碗茶生意,我有其他想法。”

田馨好奇:“什么想法?”

林原抬头,认真道:“我想把大碗茶生意做大。”

剩下的话林原没说出口,他想把大碗茶生意,做成省城的一道风景线。

百瓷缸里飘着茉莉花茶叶,林原抿了一口:“馨馨,我们的大碗茶生意,不止现在的规模,以后哥会赚到更多的钱。”

林原说的认真,田馨回的也真诚:“二哥,我信你。”

林原笑了:“我这话如果被咱妈听见,恐怕得拿着笤帚疙瘩追着我打,嫌我整天没正行。”

林原管着茶水摊,还有挺多想法,田馨就更踏实了,这个茶水摊,在二哥手里比她手里赚的还多,看来把二哥从北淀村拉出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李梅花担心,经常让林军写信问林原的情况,也怕这个儿子桀骜,给田馨添麻烦。

等田馨放假有时间,得回一趟北淀村让李梅花安安心。

田馨的蜂蜜卖的顺利,每个周日田馨都去黑市卖上半天,开始观望的人多,渐渐有人凑了上来。

一块五一斤的蜂蜜,价格让人略有些肉疼,但也买得起。

有穿戴好的,一看家里条件也好,一张口就是四斤,四斤蜂蜜就是六块钱,不是一笔小钱了。

田馨的蜂蜜味道好,有人买了一斤觉得冲水好喝,还来黑市专门寻她。

田馨跟顾客搭话,告诉对方喝蜂蜜水的好处,这也不是她自己瞎编的,都是事实。

不到一个月,田馨五十斤的蜂蜜,卖出去了一大半。

田馨手里有蜂蜜,郑小梅知道,晚上郑小梅过来找田馨:“田馨,你蜂蜜卖给我一点呗。”

田馨刚把蜂蜜拿到手时,送给了郑小梅两斤:“咱们关系好,卖什么,你要多少我送你。”

郑小梅摇摇头,小声道:“不是我吃,我帮你拉客户,我认识几个朋友,也想买蜂蜜。”

“人靠谱吗?”

郑小梅:“放心,都是我认识好多年的朋友,不会有问题。”

田馨私下卖蜂蜜,她小心翼翼的,怕被人举报惹麻烦,每次去黑市,田馨都把脸蒙的严严实实的。

既然是郑小梅打包票,那就是信得过的人。

田馨说便宜点,郑小梅道:“别看我面子,正常卖,你给这个便宜点,下一个呢?你价格就乱了。”

田馨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大不了分量上多加点,得了实惠,也不显山不漏水的。

郑小梅的朋友们一共买走了十斤蜂蜜,田馨到手是十五块钱,净赚十块钱!

田馨心里有了谱,蜂蜜在省城的销路很好,省城的人们也认,毕竟不是计划里的供应,平时想买还买不到呢,现在黑市能见到上好的蜂蜜,最多也就是花几个钱。

城里的双职工家庭不少,家里孩子少一些的,日子就过得宽绰,吃穿都是按照供应来,每个月还能攒下一点钱。

一斤一块五的蜂蜜,农村人嫌贵,但端着铁饭碗的城里人也能接受。

李梅花娘家在大丰屯,经济交通上相对落后,出来一趟不容易,农村人自给自足,靠天吃饭,家家户户也不富裕,养的蜂子往副食店送送,勉强赚点钞票,多余的蜂蜜有田馨他们来收,自然乐意。

田馨跟林原又去了一趟大丰屯,这次买了一百斤蜂蜜回来。

这两次就是一百五十斤,可把村里人惊个够呛。

林原没少去姥姥家,有跟他关系亲近的婶子劝他:“林原呐,你们这样出去卖,算投机倒把吧?可别被抓起来。”

计划经济时代,是不允许小本经营的,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深深植入大家的脑中。

田馨和林原卖蜂蜜,是担着一点风险的,不过现在政策宽松,相关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市场一些自由。

林原的性子向来是天不怕地不怕,他都敢去广东倒腾服装,更别提田馨卖个小小的蜂蜜了。

卖蜂蜜这个买卖适合田馨,时间自由,蜂蜜存放时间长,像这种纯蜂蜜,是没有保质期的,长期保存月不会坏,一点压力都没有。

田馨周末出去卖卖,老顾客再介绍顾客,渐渐的,田馨的蜂蜜生意稳定起来。

在卖蜂蜜的同时,田馨也没落下学校里的功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