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金枝 > 金枝 第26节

金枝 第26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金枝!

他看见金枝的一瞬间眼中闪过一丝光彩,随后呆呆的出神。

金枝以为他有起床气,充满歉意:“对不住,我没忍住。吵到你了吧?”

她实在太兴奋,不等朔绛回答便连珠炮般:“你居然搭了座彩楼!”

“啊这谷板好精巧,上头有个牧童骑牛!”

“花瓜真大!”

“还有笔砚针线!我要乞巧。”

她洗净手掌拿出针线,对月穿针,而后向月娘祷告。

等祷告完之后又切起花瓜和糕点:“月娘娘吃完之后我们便能吃啦!”

她欢欢喜喜,满目惊喜。

全部是朔绛期待的那样。

可朔绛心里高兴不起来了。

他心里苦涩,像是泛着浓稠的黄莲汁水。

金枝似乎也觉察到他情绪不高,问他:“是不是我回来晚了?”

又垂头:“是我不好,不知道你这里做了彩楼。”

“不是,我睡着做了个梦。”朔绛摇摇头。

“梦见谁啦?”金枝促狭眨眨眼睛,“难道是梦里跟我吵架?”

朔绛摇摇头说实话:“没梦见你。”

梦见了昭平帝姬。

这倒也说得通,他们本有婚约在身。

可为何揭开团扇看到昭平的那一瞬间,心里像墨汁翻滚,酸涩齐齐涌上心头?

让他醒来后怔忪到现在。

那他本来想看见谁呢?

作者有话说:

谷板①:宋代微景观。《梦华录》中“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

磨喝乐②:不倒翁

◎最新评论:

【喜欢这种循序渐进】

【喜欢】

【哈哈哈哈哈他陷进去了啊】

【写得真好】

【老话说的好,未知揭开那刻就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了】

【你仔细想想你想在扇子后看见谁_(:з」∠)_】

【撒花】

【哈哈哈哈哈傻子】

【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么么哒】

【滴滴滴打卡】

【滴滴滴打卡】

-完-

第16章

◎龙凤白头还◎

白军巡使对金枝颇为满意,约了两次后便请了媒人正式相看,还给金枝发间簪上了金钗。

汴京风俗,男子给女子簪上金簪便是相中这位女子了。

金枝发间戴着金簪,剁肉都分外有力气。

“嘿呀!”她用力挥舞下斧头,簪尾的摇翅随之颤巍巍晃动,金灿灿一片引得街坊婶子们都围了过来:

“嗬好大的金簪!这得有多少两啊!”

“这回可找了个如意夫郎!以后在巷子里谁敢欺负你们姐弟?”

朔绛不说话,埋头切肉。他前面十几个猪头正咧开嘴排做一排,称得上慈眉善目。

王婆子不忿,酸溜溜开腔:“金枝,你婆母知道吗?”

众人一愣。

金枝婆婆是陈婆子。

她收养了金枝,还将这份家产也给了金枝,如今常年在尼姑庵里做个帮忙的居士。

周围安静了下来。

这世界上总有人见不得你好,在花好月圆时刻如个臭虫般蹦跶出来。

金枝抬起头,定定瞧着她,毫不畏惧:“我明儿就去问我婆母!”

王婆子讨了个没趣,悻悻然摸摸鼻子。

她儿子一把拉过王婆子:“娘,家里来客了,寻你呢!”

扯着王婆子就往家里走,不忘回头歉意冲金枝点点头。

金枝呼口气,众人也不好意思再围着,找个借口便散了。

唯独朔绛心中泛起了一丝涟漪:对啊,万一她婆母不愿意呢?

金枝第二天便动身去尼姑庵拜访婆母。

她买了两小罐素油,又背了一小筐香簞、木耳、菜干,最后还买了两捆粉条,这才叫朔绛背着上路。

陈婆子在京郊一处尼姑庵里借住。

她头发花白,皱纹横生,身上衣服整洁干净。

看见金枝格外欢喜:“枝娘!”

原来这是金枝小名,朔绛眉头一跳。

这么看来这名字倒不是俗气得一无是处。

是梨花一枝春带雨,折琼枝以寄佩,枝枝相覆盖的枝。

也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枝,是山有木兮木有枝的枝。①

朔绛无端胡思乱想。

等他回过神来时是金枝正跟陈婆子介绍他:“这是金条。”

她还没顾上说金条是她弟弟,陈婆子打眼一瞧就问:“可是你招赘的夫郎?”

朔绛心里忽得一跳,似乎有鸿鸟从他心里掠过,却又很快翩然不见,不留下任何痕迹,叫他捉摸不得,只见留在雪地上一抹爪印。

金枝不可置信笑:“您瞧错了。这是我弟弟。”

陈婆子拉起朔绛的手,满脸惋惜:“这孩子倒是个生得模样好的,肩背直腰杆硬,眼睛里有股狠劲,是个能支应门户的。”

朔绛意外,京中簪缨世家谁人不知他文弱彬彬,还有人私下里惋惜朔家百年战魂在他这个书生手里化作乌有,从未有人这般评价他。

他便恭恭敬敬向陈婆子行了个礼。

陈婆婆笑吟吟看金枝:“枝娘,日后你若是能寻到好男子招赘了无妨,若是实在不想嫁人养面首也使得,无须为大郎守着。”

金枝垂头,有些内疚:“婆母,其实我……”

她将白家这门亲事和盘托出。

陈婆婆听完甚是欢喜:“你这孩子,我终于能放心了!”

又跟朔绛叹息:“你姐姐这些年一个人苦熬着还要供养我这老婆子着实不易,没想到老天开眼,叫她等到了你又寻来好亲事,以后终身有靠了!”

陈婆婆照例要留他们吃饭,因着朔绛是男子不能进庵堂,陈婆婆禀告过管事借了一对桌凳在庵堂后面,又端来两碗麦饭。

麦饭上盖了一层豆豉酱,吃起来咸香可口。

朔绛吃饭,金枝则趁周围无人悄悄儿将一个手帕递给陈婆婆:“您收着!”

“我不要。”陈婆婆佯作生气,将手帕又塞了回去。

这两个来回已经让朔绛看清里面包着钱币。

他愕然:“庵堂也要钱?”

金枝似听到什么笑话,笑了:“那是自然。不然日子也不好过呢。”

“可庵堂,不是化外之地吗?”

“傻孩子!那是真正的寺庙。如今假寺庙太多,遍地都寻不出个真庙来。”

陈婆婆所在庵堂清净些,可若是能化缘来大笔钱财她待着便可不受人欺侮。因此金枝隔三差五便给她些银钱傍身。

寺庙不用交税,成为和尚不用服徭役,于是许多心怀鬼胎之人便盘踞一个荒废了的寺庙,自己在里拉些假和尚,收容兼并四周的田地,自己大肆敛财。

“官府不管么?”朔绛问出口便后悔了。

果然金枝嗤笑:“管什么?背后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官员本身,谁敢告?”

她笑道:“莫非是要演一出‘堂下何人状告本官’的闹剧么?”

朔绛心情有些沉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