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八零海岛恋爱日常 > 八零海岛恋爱日常 第11节

八零海岛恋爱日常 第11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八零海岛恋爱日常!

陈竹青唤来他的室友,让他骑车送林素回医科大。

他则载着舒安回家。

晚上,冯兰从他们那听了这件事,从屋里找了根绳,栓在相机上。

“你看这样就不会掉了。”

舒安笑笑,“还是大嫂有办法。”

冯兰挠挠头,难为情地说:“安妹妹,你这相机能不能借我照几张相?”

冯兰盯这相机不是一天两天了。

只是舒安都不怎么用,她不好意思开口借。

舒安换了新胶卷后,递给冯兰,“大嫂你拿去拍吧。”

**

冯兰其实没什么可拍的。

就是觉着相机是个稀罕物,挂在脖上很长面子。

冯兰家里条件不好,没怎么读过书,和军属院里那些有文化的家属比不上,只能从其他方面找补回来。

她拿着那个相机,在军属院里乱转,走到哪都要拍一张。

一下午就把一卷胶卷用完了。

刚开始按不动时,她没多想,又按了几次,没听到拍摄成功的‘咔嚓’声后,彻底慌了。

丢下来凑热闹的婶婶嫂嫂,急匆匆地跑回家。

还没进门,就嚷嚷上了,“安妹妹,不好了,你这相机好像是坏了。”

冯兰将相机塞进她手里,不知所措地抓起衣角抹了抹手汗,“会不会是之前进水,所以拍不了了?”

舒安拧眉,捣鼓了一阵。

又拿出说明书翻了翻,“没坏。只是胶卷用完了。”

冯兰长舒一口气,“那嫂子带你去照相馆买。”

舒安本想说不用,反正她不怎么用。

但冯兰很热情,从屋里拿了钱,坚持要带她去买新胶卷。

两人骑车去照相馆。

冯兰出门时,带了不少钱,本想豪气地买个两三卷还给舒安。

等看到价格时,却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娘哎。这一个胶卷要14块?”

舒平寄相机来的时候,顺带寄了三四卷胶卷来。

舒安不知道胶卷那么贵,也愣在那。

紧接着,照相馆老板的话更让她吃惊。

老板一眼认出她手里的相机。

这是国内第一架仿德国莱卡M3型平视取景照相机。七三年研发,七七年停产。

由于制作成本高,这种相机只产了200多台就停产了。

这款相机,大部分出售给一些报社单位,市面上流通少,收藏价值很高。

他看两个人不识货,问:“小姑娘,你这相机哪来的?”

舒安回:“我哥哥在香港工作,他买给我的。”

老板‘哦’了一声,舔舔唇,主动报价,“我出1000,你卖给我怎么样?”

冯兰听到这个价格,再次喊开:“这玩意,这么值钱?”

陈红兵一个月的工资是一百二,一千块他们一年都存不下来。

舒安心一颤,面上故作镇定地拒绝了,“这是哥哥给我的。不卖的。”

老板不依不饶,“1500?还是你开个价?”

舒安嫌他烦,交钱买了胶卷,拉着冯兰匆匆离开。

冯兰回到家,还在嘀咕,“你哥在香港到底是干嘛的?这么挣钱?”

舒安没说话,拿着相机闷进房间。

舒平寄过来的钱,她一分没动,去银行开了个户,全存进小折子里。

短短半年。

舒平给她汇了三百块。

还有这样一台价格不菲的相机。

舒安捏着那些钱,替他开心的同时,却也隐隐担忧。

她虽不懂做生意,但明白什么都得一点点来,舒平赚钱的速度远超她的想象。

从那以后,舒安天天买经济报,关注香港的经济动向。

可看来看去,看不出什么门道。

她写信给舒平,提醒他在外要守规矩,不要干投机倒把的事。

舒平的一腔热血在她那浇了个透心凉。

而后,他还是会给舒安汇钱,但不再给她写信。

兄妹俩最后一次通信,是在八零年底。

舒平说他的女儿舒梦欣出生了,取的欣欣向荣之意,还随信寄来一张小朋友的相片。

第9章 .1982我想你了

一九八二年,春节。

福城难得地下了场雪。

南方温度不高,星星点点的白落到地上就化成了水,只有骤然下降的气温能证明它来过。

陈雯穿着新棉袄,站在院子里伸长手,妄图接住落下的雪点。

只是她指尖的温度更热。

冰冰凉的雪飘到她手上,她还来不及看清,就化成了雪水。

舒安从爷爷奶奶去世后,就常住在陈家了,就连寒暑假也没回家。

她帮冯兰摆好菜后,就走到院子去叫陈雯,“雯雯,来吃饭啦。”

陈雯两手背在身后,一步一脚印地在地上踩出一条水印。

等走到门口时,她回过身,发现舒安仍站在院门口,朝军属院的大门那张望。

陈雯眼角一弯,故意冲着她大声喊:“安安姨,小叔今年春节不回来!”

舒安的小心思被人看穿。

在寒风中,像座雕塑似的愣在那,顿了好一会,红着脸转身朝屋里走。

工程院揽了个外地的工程,陈竹青已经一年没回家了。

冯兰识字不多,陈竹青每次寄信回来都是舒安给她念的。

陈竹青似乎是抓准了这一点。

在信末会用英文写暗语。

是只写给舒安看的。

其实内容没什么可遮掩的,就是照例问问她的日常。

但特意用了两人才懂的语言写,就显得很暧昧。

每次舒安读到这里,心都砰砰地跳,陈竹青富有磁性的声音仿佛萦绕在耳,读着专属于他们的密语。

有次来送信时,陈红兵正好在家。

他读的懂,不需要舒安复述,直接拆了信就看。

读到信末……

陈红兵蹙起眉,硬着头皮念了两句,实在看不下去了,把信一丢,骂骂咧咧的,“这老三,读了两天书,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写家书还拽什么英文啊!”

舒安将信捡起来,眯着眼,看得津津有味。

“竹青哥说,他在工地上捡到一只小黄狗,那条狗跟谁都不行,只跟他亲。问你们,他回来能不能把那条小狗一并带回来?”

陈红兵没好气地应了,“你回他说可以。”

舒安拿出笔和纸,趴在桌上给陈竹青写回信。

陈红兵坐在一边指挥她,“哎。用英文写。他不是英文好,就让他一次性看个够。”

说着,他冲家里嚷嚷,“以后老三写信回来,谁都不许回,就让安安给他用英文回。”

冯兰洗了一盆青枣走出来,“就你个不学无术的在这瞎嚷嚷。他写英文,你不会去学啊?”

陈红兵咬了颗枣子,“学个屁。老子都这么大岁数了,遭不起那种折腾。”

要是搁往常,冯兰听到他骂脏话,都会拧着他的嘴教训他,可今日她只是一脸哀伤地叹气,自怨自艾地说:“年纪大了,就不能学习了吗?”

舒安听出她的言外之意。

几日前,她帮冯兰收拾厨房时,看到米缸那塞了本小册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