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八零海岛恋爱日常 > 八零海岛恋爱日常 第27节

八零海岛恋爱日常 第27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八零海岛恋爱日常!

忽然,耳边传来一阵悦耳的自行车铃。

陈竹青捧了束包装精美的花等在校门口。

他半坐在自行车上,看到舒安过来,立刻直起身,站得笔挺,在冬日的暖阳里,他的驼色大衣很衬景,远远看过去温柔到了极点。

舒安飞奔向他,不顾旁边人的目光,直接扑进他怀里。

幸好陈竹青早有准备,伸手接住了她,轻轻环住。

他俯身,在她耳边说:“舒安。祝贺你毕业。”

舒安环着他的腰,脸贴在他的胸膛蹭了又蹭。

未来的路,或许很艰难,但总会有他相伴。

陈竹青安慰了会,揶道:“还哭呢?好多人看着呐。”

舒安噘嘴,“那今天是特殊情况,可以哭的。”

陈竹青拢好大衣,遮住她的脸,免得她尴尬。

隔了会,舒安在他温热的怀抱里平复好心情,她仰头,露出小脸,娇娇地说:“竹青哥哥,我们什么时候走?”

陈竹青叹气,“下周。”

送别一波接着一波,他怕她承受不住,说得很轻。

舒安没他想的那么脆弱,她很快调整好情绪,挣开他的怀抱,“早几天走可以吗?我想回闽镇一趟。”

陈竹青应声,他把花暂时放到自行车篮,拍拍后座示意她坐上来,“要不要去看电影?最近在放《城南旧事》……”

话没说完,舒安鼻子一抽,眼泪不争气地落下。

“我刚在礼堂看完……”

陈竹青捏了捏她的侧脸,“那就不看了。哥哥请你吃饭去,走!”

冬天的风不像夏天那样友好,干燥刺骨,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

陈竹青放缓脚步,骑得很慢。

他边骑车边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抚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舒安不满地锤他一下,“你故意惹我哭是不是?”

陈竹青笑着讨饶,“没有。向文杰去看了好几遍电影,最近总在宿舍唱,搞得我都耳鸣了。你不喜欢,我就不唱了。”

舒安趴回他背上,“算了。唱吧。你唱歌还挺好听的。”

舒安侧耳贴着他的后背,能感受到胸膛里的微微震动,声音像是从那里传来的,含着笑意,似甜梨罐头,全是甜蜜的味道。

陈竹青唱了两遍,听到身后的小姑娘在哀叹:“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那是《送别》的另一版歌词。

陈竹青沉下声音,反驳道:“谁说离别多。我和你就不会分开。永远不会有相送、离别。”

他们才刚结婚,被他这么一说,舒安忽然想到了好久远的事。

陈竹青比她大四岁,那会比她先走吗……

舒安环在他腰间的手紧了紧。

陈竹青咳嗽一声,“怎么了?”

她说:“我冷。”

他笑了,“那就抱紧点。再紧一点。”

第22章 .1983你是不是不想跟我睡一张床?……

一九八三年,二月。

这一年福城的冬天比往年要暖和不少,就连大寒那日都没什么冬天的氛围。

学校放寒假了,陈雯趴在窗边喃喃:“今年下不下雪啊?”

冯兰从厨房转出来,揪住她的后衣领,把她拽下沙发,“一天天就知道往外跑,小叔给你买的新衣服都弄脏了。”她弯腰在陈雯大衣的下摆那拍灰,边弄边叹气,“小叔、小婶明天就要走了,要是下雪了,路多难走。”

舒安想回一趟闽镇,所以两人比工程院预定的时间要早一周出发。

陈竹青坐在小马扎上,清点行李,做最后的确认。

他们将未来两个月能用到的收进行李箱,其余的则用纸箱装好,等春节过了,再让陈红兵寄。

舒安端了碗汤圆进来,“我刚和嫂子包的芝麻汤圆,你要不要尝尝?”

陈竹青曲着腿坐,坐久了小腿发麻,扶着桌子好不容易才勉强站直。

他抖抖腿,单手撑在桌上,俯身要去舀汤圆。

舒安看他那么吃力,伸手舀了一颗,吹凉后喂给他。

她眨眼,满心期待地问:“怎么样?里面的芝麻是我亲手磨的呢!”

陈竹青嚼了嚼,表情有些复杂。

舒安心咯噔一下,又看了看碗里的汤圆,挠挠头,有些纳闷。

不应该啊,她虽然不常做汤圆,但总不会差这么多吧。

陈竹青:“挺好吃的。就是……这不是纯芝麻馅吧?”

舒安一拍脑袋,“阿。你可能吃到嫂子包的了,她不知道掺了什么东西,黑乎乎的,又很粘。”

陈竹青又舀了一个,还不是舒安包的。

这回他仔细嚼了嚼,像是要把汤圆在口腔拆解似的,吃得极为细致。

舒安被他的表情逗笑,接过勺子舀了一个,她没他那好舌头,直接咬开一半,让内馅淌出一半,她边吃边观察勺里的半个汤圆。

“我吃到花生了,好像还有桂圆……”

陈竹青猜到了,“是红枣、花生、桂圆、芝麻。”

舒安脑袋里叮地一声,霎时开窍。

难怪冯兰边包边偷笑,煮好了还特意让她来端。

两人结婚有三个月了,还没同房过。

陈竹青的房间只有一张单人床,两个人睡不下,所以陈竹青一直睡在客厅的木沙发上。

孩子的话题离他们很近又好像很远,两人不约而同地红了脸。

陈竹青闷声吃完那碗汤圆,将话题转向要带的行李。

两人明天就要走了,冯兰和陈红兵在厨房忙了大半天,提前将年夜饭搬上饭桌,陈红梅一家也回来了。小小的餐桌挤不下,陈红兵和陈红梅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坐到茶几那去吃。

舒安刚来时,家里最不开心的就是冯兰和陈雯,但她现在要走了,最难过的还是她们。

冯兰在舒安的鼓励下,报了夜大的扫盲班,陈雯考美中时,也是舒安带着去的。

舒安面上文静乖巧,骨子里却藏着一股倔强,很多陈家人不理解、不支持她们做的事,只有舒安站在她们那,而且真的帮她们解决了问题。

冯兰叹气,“怎么不过了年再走?”

陈竹青帮她舀了碗汤,“我们车票、船票都买好了,不能改的。”

冯兰又叹了声,未开口,陈顺先接道:“今天咱们家就算过年了,不许说不开心的。”他举起酒杯,跟舒安、陈竹青碰了下,“你们要去建设海岛是好事,为了祖国献青春!光荣啊!应该开心!”

在陈顺的带动下,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饭。

翌日。

陈红兵向部队借车送他们去车站。

舒安上车后就没敢看,陈竹青则趴在窗户边和他们说话,一直到火车启动,几人仍依依不舍地朝着车窗招手。

他们票买的晚,只买到了坐票。

现在恰逢春运,车厢里塞满了人。

这么多人挤在这,味道很不好闻,火车沿路还走走停停的,更让人恼火。

车开出三站,陈竹青和舒安换了座位,将靠车窗的位置让给她。

后来见她脸色还是不好,陈竹青起身拿着保温杯去给接热水。车里人实在太多,根本没地方下脚,他几乎是贴着人、肩膀擦着肩膀地挤到了开水房,接了水还得原路挤回来。

等他回来时,车子又过了两站。

有个买站票的大哥见他起身,就坐下了。

陈竹青回来时,那人仰靠在椅背上,眼皮打架昏昏沉沉的。

舒安要伸手去推他,陈竹青用眼神示意她不要。

他伸长手,越过那人将保温杯递给舒安,“看他站了好几站,挺不容易的,多坐一会吧。我们再有三站就到了,我站一会,活动活动。”

舒安有一年没回家了,她以为家里会很乱、很脏,没想到推开门,地板干干净净的,像刚拖过,屋子里的物件都蒙着布。

隔壁林素妈妈听到声响跑出来,“哎哟。安安回来啦?”

舒安记起,爷爷要照看山上的茶园,白天上山,晚上才回来。所以中学时代,舒安都跟着林素回家,在她家吃饭,林妈妈手里一直有一份她家的钥匙。

“阿姨。谢谢你,一直帮我家打扫。”

林妈妈摆手,“也不是一直。这不是快过年了,我想着你可能要回来,前几天我家大扫除,顺带帮你家也扫了扫。”说完,她目光左移,“这位是……”

舒安拉过陈竹青,“我丈夫。”

头一回像别人这么介绍他,舒安有些不好意思,咬字很轻。

陈竹青大方地和对方握手,“陈竹青。阿姨好。”

林妈妈想了会,“噢。我听素素提起过你,长得很帅啊。”

舒安和她寒暄几句,才拉着陈竹青回屋。

他们整理出爷爷奶奶的屋子当作临时客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