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帝台艳宦 > 帝台艳宦 第17节

帝台艳宦 第17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帝台艳宦!

他一路前行,刚出京畿地界,在路边一处小溪稍作休整。骡子在溪边饮水食草,他取了几个水囊,灌满水,又从包里摸出一块干饼来啃。

身后路上响起嘚嘚的急促马蹄声,他下意识回头望去,便见空旷的官道之上有一褐衣短打的男子拍马而来。他身形瘦削,头戴斗笠,一手拉缰,一手提剑,口中不时呼喝几声,嗓音清朗紧劲,大约是个赶路的少年郎。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大绍从不缺蓬勃有志的男儿,可惜他已经老了。赵朴垂头饮了一口水,却忽而发觉不对,再抬眼时,就见那策马的少年郎一扯缰绳,发出一声短促唿哨,胯/下的马儿拐了个弯,脱离了官道,直奔溪边的他而来。

赵朴当即站了起来。

身边的骡子受了惊,嘶鸣一声便往外逃跑。锋利的剑气刺穿他的衣袍,登时在他的胸口留下浅浅的红痕。那戴斗笠的少年郎一蹬马背,从马上翻了个跟斗落地,反手送出一剑,割开他的发带,几缕头发飘落,赵朴披头散发,狼狈地跌坐在溪水里,怒目道:“你是何人?要杀便杀,我赵朴绝不受此等侮辱!”

他拨开眼前的乱发,对上提剑的少年,便是一愣——他认得他,这是那日来给他宣旨的小太监。

赵朴登时冷笑起来:“原来是你。刘钧那厮就这般沉不住气,我刚出京畿没几步,就要在这里对我下手?没能如愿让我死于大牢,可把他给气坏了罢?”

戚卓容勾了勾唇角,笑道:“赵大人怎知我就一定是刘钧的人呢?”

“你是个内廷太监,不是刘钧的人能是谁的人?太后的人?陈家的人?都差不多。”赵朴嗤道,“要杀要剐都快点,左右我也不可能打得过,反倒是你,拖得越久,这万一待会有人路过可怎么办?”

“赵大人倒是很为人着想。”戚卓容手腕一转,那指着他咽喉的剑便被锵啷一声收入剑鞘,“只可惜我不是来杀你的。”

赵朴一怔,眉头皱起。

“我时间不多,需赶在申时二刻前回宫。”戚卓容道,“我既不是刘钧的人,也不是陈家的人。如果大人非得想为我找个主子,那我自然是皇上的人。我来找大人,只为一事:大人此次蒙难,辞官离京,可是对朝廷彻底失望,再也不愿回京?”

赵朴哼了一声:“我不管你是谁的人,或许是刘钧或陈家的仇敌,想来拉拢我?但我不会再回京了!即使让我官复原职,我依然是此回答。我赵朴自问能力平平,在这朝廷之上混迹多年,依然未曾改变过这世道一分一毫,那还不如回乡做点更实际更有用的事,多教两个人认字读书也是好事。”

“赵大人身负探花之才,本该一路高升,无论如何都不该屈居七品御史之位。除了外因,赵大人自身亦有原因。”戚卓容俯视着他道,“过刚易折,唯有如蒲草一样柔韧,才是长久之计。赵大人此次蒙冤下狱,出来后却直接辞官,何尝不是一种逃避呢?赵大人连死都不怕,又怎么会怕直面高官勋贵?”

赵朴从溪水里站起来,哗啦啦抖了半身的水珠。他瞪着她,厉声道:“你到底是谁?”

“咱家姓戚名卓容,忝居司礼监秉笔之列。”她微微拱了拱手,“在宫中时,也曾受过崔太妃的恩,既是受恩,便不能不报。而太妃已故,思来想去,太妃是为赵大人而死,咱家也唯有报到赵大人身上,才算是不负了太妃好意。”

赵朴狐疑道:“我知道你,你于行宫救驾有功,六月起便跟在了陛下身边——你入宫时日不多,怎会受太妃的恩?”

想来他并不知道崔太妃落水那日,是自己送她回的宫

戚卓容道:“不瞒大人,也不怕大人介意,我初入宫时,为了站稳脚跟,曾多次讨好刘钧,刘钧为考验我,让我去给崔太妃送一味哑药,阻挠崔太妃面见陛下。崔太妃得知那是哑药后,为了不让我为难,主动吞了药——可谁知那不是哑药,而是毒药。崔太妃身亡后,刘钧对我信任有加,可我却惶惶不可终日,得知赵大人辞官后,更是觉得不能如此下去。大人,现下朝廷为了瓦剌人忙得不可开交,哪还有人有功夫去查崔太妃的案子。若是连大人都走了,那崔太妃岂不是白死了?”

赵朴怔怔地看着她。她年纪很轻,脸上还残留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朝堂中鲜见这样年轻的颜色,而内廷中那些年轻的面庞,又往往被繁重的劳役与坎坷的经历磨灭了光芒。

赵朴看得出来,这个名叫戚卓容的小太监没有说谎。而一想到外甥女果然是死于刘钧之手,他更觉苦恨难当。

第18章 可若是陛下也站在诸位这……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入仕为官,大人难道为的是看一眼花花世界,最后去乡下当个教书先生么?又或是,大人既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脾气,又害怕继续待下去牵连旁人,才不得不辞官?还是说,大人当真对这庙堂之高彻底绝望,不愿为了大绍的江山,以笔为刀,战到最后?”戚卓容悠悠道,“从前是没有机会,而如今,机会来了,赵大人也不想抓住吗?”

赵朴盯着她,缓缓道:“你要给我什么机会?”

“给你一个回京的机会。”戚卓容笑了笑,“你今日出城,结果在京畿外被陌生人刺杀,所幸有商队路过,救了你一命,将你带回京城。你跪在正阳门外喊冤,结果招来一群百姓围观。懂了么?”

她瞥了一眼留在原地的板车——骡子跑了,但车还在。

“这里面有什么?”她问,“可有你曾经写过的奏折?”

赵朴咬牙道:“有。”

反正他就算不承认,戚卓容也可以去翻,撒谎没用。他上奏向来是一份交给朝廷,一份留在家中备份,辞了官卖了宅,那当然要连同奏折备本一起带走。

“看来赵大人也并不是真的那么想辞官。”戚卓容笑道,“否则一把火烧了便是,还带着这些辎重做什么呢?既然如此,那刺杀的理由也有了,无非就是要抢走你手里的奏折,防止你传扬出去,只可惜赵大人命好,遇到了过路商队,刺客不得手,跑了。”

“你说了这么久,商队到底在哪里?”

“每隔十日,便会有来自应天府的固定商队从此地经过,前往京城买卖交易。看看时间,大约还有一刻钟便可到了罢。”戚卓容道,“只是会苦了赵大人,要添些皮肉之苦。我会注意不伤及大人命脉,只是可能需要多养一段时间的伤,身上也会留疤。”

“男儿立世,几道疤痕又如何!”赵朴哼道,“你到底是谁的人,怎么就敢保证让我回到朝堂?你也应当知道,我一生清廉,绝不会为了功名利禄听命于任何人!”

“都说了我是陛下的人,大人为何不信呢?”戚卓容笑容愈深,“听命于陛下,可是违背了大人的清廉之道呢?”

“你休要诓我,陛下今年不过八岁,你……”赵朴说着,声音却越来越缓,越来越低。他望向戚卓容,这少年郎依旧是一副坦荡荡、笑盈盈的模样。

“赵大人之所以辞官,不就是觉得自己无法与世家抗衡么?可若是陛下也站在诸位这边呢?”戚卓容低声道,“如今陈太后垂帘听政,朝政由内阁把持,内阁又以陈首辅为尊,陛下的心思,大人不难理解罢?”

赵朴顿时一僵,目露撼色。

若他说的是真话……若戚卓容说的是真话……若陛下当真有此心思,而不是如传闻中那般贪玩好乐……

赵朴抿着唇,胡髯因急促的呼吸而颤抖不休。

“那赵大人,可会觉得这朝堂上,还有一丝天光尚存呢?”

……

“公公可算回来了!我掐着时,就生怕公公赶不回来!”一名女子看着戚卓容从窗户里翻进,急急忙忙道,“衣服我已换下,公公快穿上罢!”

戚卓容刚从郊外回来,将沾了血的长剑往桌面上一搁,道:“有劳了。”便捞起架子上的内宦袍服,去里间换衣。

戚卓容出来后,女子摸了摸自己的脸道:“我依着公公的话,多穿了几件里衣,将身量撑大,又往鞋底里垫了东西,再穿上公公的袍服,模仿公公的姿态去逛了那些铺子,买的东西都让店里的伙计送到城隍庙外的马车里了。那公公,现在我可以洗脸了么?”

戚卓容点头:“洗了罢。”

女子道是。她脸上搽了妆品,乍一看与戚卓容的五官竟有几分相似,但被湿布抹去之后,就显露出她原本的容貌——是原来在崔太妃身边侍奉的宫女芥阳。

崔太妃死后,芥阳本该被指派去其他太妃身边,但在此之前,她先需收拾出崔太妃的遗物,交去司礼监,由司礼监转交给崔太妃娘家。

她带着东西去见戚卓容,见到戚卓容就不免想起崔太妃,心中难过。崔太妃虽谈不上盛宠,但在先帝心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吃穿用度从来不缺,加上脾性温和好说话,不仅不苛待下人,逢年过节还会有打赏,芥阳多次在心里给老天磕头,感谢把她指了个这么好的主子。崔太妃临死前,还跟她说,若是将来的主子待她不好,就去求求戚公公,让戚公公看在自己的面子上,能不能通融一二。

如今再见到戚卓容,她不由红了眼眶。本是要问问自己的下家是哪处,谁知戚卓容却语出惊人,说她不会有下家了,只因崔太妃是被人害死,而她身为崔太妃的贴身宫女,自然也难逃一死。

芥阳大惊。她虽然十分敬重崔太妃,也为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但还不至于要追随她而去。看戚卓容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芥阳心底一寒,跪下求她救自己一命。

戚卓容答应了。

芥阳按着她的指示,装作吃了有毒的糕点后昏厥,戚卓容按着刘钧的指示,亲自来验了尸。而后草席一卷,芥阳被丢到了城外乱葬岗。

做事的人很敷衍,没在她身上埋几层土,芥阳从地里头爬出来,没敢在这尸臭遍天的地方多待,抹着脸跑出二里地,才敢哆哆嗦嗦地从袖子里掏出戚卓容验尸时偷偷塞进来的东西。

一张银票,一张户籍证明,并一处市坊内房屋的房契,现在都是她的了。

现在,刚与赵朴见完面的戚卓容就在她的房子里。

“我须得赶回宫中,待我走后,你立刻去这几个地方找东西,注意别被人发现了。”戚卓容提笔匆匆给她写了几个位置,那是她在去行宫见哥哥之前埋东西的地方。要潜入行宫,身上不便带太多东西,她把她当时的一些重要物事都藏在了京城角落,只待有空再取回——谁知一等就等到了今天。

“芥阳一定不负公公嘱托!”自从捡回一条命后,芥阳对戚卓容简直是死心塌地,恨不得给恩公造个神像供起来。好不容易有机会回报恩公,芥阳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你拿到东西后,等个几天,再去找赵朴,把东西都给他,他会明白的。”

“找赵大人?”芥阳吃惊道,“我听说赵大人不是辞官了吗?近日应该要离京了罢?”

戚卓容笑笑:“他会回来的。”

说罢,她便又从窗户翻了出去。芥阳奔到窗边,看着戚卓容扶了扶纱帽,理了理衣摆,又恢复了那身气派,悠悠然往街道外走去。她也不敢再耽搁,抓起戚卓容留下的纸条,往上面写的地方赶去。

戚卓容回到城隍庙外的马车边,问小太监:“东西送来几份了?”

小太监答:“送了六份。”说着就伏下身子,“请公公上车。”

戚卓容上了车,一掀帘子,果然有六份包装精致的货品搁在车厢里。她从随身的锦袋里摸了几粒银粿子,分发给小太监和随行的侍卫:“让你们等了这许久,也辛苦了,拿去买点吃的喝的,应当还有一家在送货的路上。”

小太监和侍卫们接下,见她确实是打赏,便高高兴兴去买了路边的冷饮消暑。待到他们喝完,那第七户的伙计也把货送到了。

戚卓容收起帘子:“回宫罢。买个东西买了这许久,陛下该生气了。”

小太监在外头驾车,随着这段时间的接触,心中已然不大惧怕她,还敢与她接话:“陛下就爱这市井民间的小玩意儿,戚公公买的东西定是能讨陛下喜欢的,陛下哪还会在意时间耽不耽搁。”

戚卓容啐道:“陛下不在意,那是陛下仁慈,你我要是不在意,那便是做事不尽心。赶好你的车罢!”

戚卓容回到宫中,小皇帝伸长了脖子,正要看看她买回来了什么好东西,外头突然有个太监匆匆来报:“不好了,不好了陛下!禁卫来报,赵朴现在正跪在正阳门外,满身是血,要求朝廷给他一个公道!”

小皇帝一愣,还没开口,侍立在侧的刘钧已然脸色大变,呵斥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赵朴不是已经辞官离京了吗,怎么又会在正阳门外跪着?把话说清楚点!”

那太监道:“奴婢也不清楚,只知道是约莫一刻钟前,正阳门外值守的卫兵看见从一辆车上下来一个血人,这血人二话不说便跪在了正阳门外,周围来往的都是平民百姓,很快便围聚在了一起,卫兵上前要问个明白,才发现这人竟然是赵朴,口口声声说自己在离京路上遭了刺杀,要朝廷还他一个公道!”

“浑身是血?”小皇帝吓了一跳,“伤得很重吗?那还不快去叫太医?”

“是,是。奴婢这就去。”

“刘公公,你也去瞧瞧是怎么回事儿。”

“是,陛下。”不劳小皇帝催促,刘钧走得比那太监还快。

殿里只剩下戚卓容和小皇帝二人。

戚卓容看着拆了一半的民间礼货,道:“陛下,还拆么?”

小皇帝盯着她的脸半晌,问:“你怎么一点儿都不惊讶?”顿了顿,又问,“该不会是你干的罢?”

戚卓容:“既然陛下现在没有心情,那奴婢先把它们收拾起来,晚些时候再拆。”

“哎,哎。”小皇帝从椅子上下来,仰头望着她,“真是你干的?”

“是。”戚卓容跪下,“奴婢未得陛下诏令,擅自行动,请陛下责罚。”

“你那是认错的样子吗?”小皇帝嗤了一声,背着手转了两圈,“怪不得你昨日反复暗示朕外头有好玩的东西,原来是为了偷偷出宫去做这事!你怎么办到的,你在宫外还有同伙?”

“奴婢又犯欺君之罪了。”戚卓容嘴上说着,脸上却没有一丝悔改之意,“崔太妃身边那个‘追随主子而去’的宫女,陛下可还记得?”

“记得,你还让朕委托秦太傅给她安个良民户籍。怎么,原来你是借花献佛去了,为的就是今天让她当你同伙?”小皇帝都被气笑了,“结党营私,欺上瞒下,擅自行动,真当朕不敢砍你的头?”

“陛下若真要砍奴婢的头,不如等上几天,看看这事如何收场再说。”戚卓容唇角微勾,“陛下迟迟不愿试奴婢这把刀,那奴婢,只能自行出鞘了。”

第19章 让他念!让他念!

正阳门外,黄昏夕照。

赵朴已跪了将近半个时辰,聚众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一听说是昔日那位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赵御史赵大人跪在这里,一传十十传百,这些百姓怎么赶都赶不走,以赵朴为半圆心,将正阳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

“草民赵朴,今日离京,不料在京畿外遭遇刺杀,幸有商队路过,才未让歹人得手。草民为官七载,朝中树敌无数,不知是哪位大人对草民如此痛恨,草民辞官尚不够,还得要草民的性命!草民已忍了太久,如今不想忍了!”他声音沙哑,字字如锥,加上他身上深一道浅一道的伤口,一部分已经凝结,一部分还在渗血,膝盖边的石板地上更是零零洒洒满是血迹,可谓是触目惊心。

周围百姓议论纷纷,脸上愤慨难掩。

这段话赵朴已经重复了好几遍,按理说早该有官员出面来管,可眼下过去许久了,门口除了多了一些维持秩序的士兵,并没有一个官员出现。

赵朴笑了笑,朗声道:“诸位在旁边看了许久,可猜到朴是被何人刺杀?”

大家纷纷摇头,有胆子大的道:“赵大人,你也说了你树敌无数,你心中难道没有怀疑的人?”

“朴为人无趣,鲜少交际,至多是礼数不周,但远不至于结下如此杀仇。思来想去,朴唯一可与人结仇之途径,唯有上奏弹劾。”赵朴道,“今日刺客要的,不止是朴的命,还有朴身边这包袱。”

那包袱灰扑扑的,看着平平无奇,赵朴慢慢打开它,竟是一叠叠密密麻麻的抄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