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一九八二 > 重生一九八二 第49节

重生一九八二 第49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一九八二!

妹妹来京城的事,她早几天就告诉了对方,并不是指望对方做什么,而是她心里高兴愿意往外说。可是对方呢,一没有跟她一块去火车站接人,二没有买点好吃的来看看妹妹,三提都没提说要请妹妹去吃顿饭。

舒家人的性子都大方,他们姐妹俩从小就养成大大咧咧不爱计较的习惯。舒雅就是这样,说直白点就是有点傻乎乎的,一回反应不过来,二回还是没反应过来。

要不是妹妹来这一趟,她还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捂着额头进屋,收拾收拾去上班,剧组就这点好,工作地点和住的地点几乎挨在一起。

结果王锋等也等着舒雅出来,关心的话说了一箩筐才走。这些好听的话说完,舒雅又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太小心眼了。

中午吃完饭,同事打外头进来,递给她一根冰棍,“看你这小脸都热红了,吃点冰的凉凉。”

“哪能让你破费,回头我把钱给你,不过咱们这哪儿有冰棍卖呀。”舒雅咬了一口冰棍,一口凉的下去,暑气去了大半,心情顿时大好。

“那么大纸牌子上写着,挂在门口呢,进出都能看到。你说招待所看门那家的小子多有头脑,买个保温桶,早上蹬着自行车去进货,一天能进帐好几块呢,说是给自己挣学费。这小子,以后肯定有出息。”

同事说着话,自己也拿着一根冰棍咬的“咔咔”作响。

舒雅听完,刚好一点的心情又沉了下去,想到王锋不由苦笑,倒不是说她非得图人家给她花多少钱。她只是想起妹妹以前说过一句话,给你花钱不代表对你多好,但连钱都舍不得给你花代表一定对你不好。

当时是为什么说起这个话,好像是跟人闲聊说起怎么孝顺老人,怎么对待家中的弟弟妹妹和晚辈。有人就说把“好”字放在心里就行了,都是一家人不一定非得要做些什么才算是对他们好,但妹妹却不同意,这才说了上头的一番话。

如果没有钱呢,她记得妹妹还说,哪怕回家陪老人说说话,扫个地糊个顶棚,怎么也好,都比把这个“好”字放在心里强。

可是一根冰棍又算什么,连同事都不在乎的小事,他是想不到还是舍不得呢?

这头舒雅还在苦恼,那头舒雨跟着路英来到了她住的附近。

“我这几天打听了一下,还真有一家符合你的要求。”路英从小在这里长大,人头也熟,打听来的消息自然是这一片的。这一家好巧不巧,就在路英家的隔壁。

“张奶奶,我把人带来了,想看看您家的房子。”路英张嘴喊道。

“来了来了。”张奶奶应声过来开门。

张奶奶穿着时下最时兴的的确良短袖配长裤,脚下一双凉鞋。一头白发还烫着小卷,本该是个时髦的老太太,可是一脸的皱纹,加上重重的法令纹,却破坏了整体的效果,显得十分苦相。

“来了,就是这个丫头想买吗?我可把丑话说在前头,我这院子不二价的。”张奶奶说话硬气的很,口气也不是说多冲,但确实不好听。

“知道了,咱们得先看看房子,再商量商量不是。您不相信别人,还不相信我吗?”路英也无奈,但这么一把年纪的人,当晚辈的也只能哄着。

小院不大,一看就知道和路英住的院子是同一个格局,但明显房间少了许多,可见路英那个院子里,好几间都属于后来的乱搭乱建。一进的小院,坐北朝南,东西各有两间厢房,有单独的厨房,正房一排是三间,中间堂屋两边主卧。

小院中间有口井,院子里光秃秃的,连颗草都没种,但也收拾的干干净净。张奶奶打开东西厢房锁着的房门,“里头可乱,以前被人糟践的不成样子,进来了得自己收拾。”

是够乱的,墙壁上不是乱涂乱画的涂鸦,就是被炉子熏成的黑色,好几间房窗户都没了,顶上也漏着光。

张奶奶一个人就住了一排正房,中间堂屋,左边一间当了卧室,右边一间当了储藏间。

“我收拾的差不多了,房子卖掉我就搬到宾馆里住,我闺女立马就能来接我。要是卖不掉,我最迟下个月也得走,到时候再想买,就看我什么时候死在外头,让他们回来办身后事。”

张奶奶语气平静的说着,手心抚摸着门框,一下一下的,没着没落。

“张奶奶,我们看得差不多了,一会下午来给您回话。”路英示意舒雨跟她回家再说,不要当场表态。

“嗯。”张奶奶点点头,终于说了句客气话,“你也不容易啊,英子,没想到最后关心奶奶的,还是你。”

“多少年的街坊,您说这些干什么,我们先走了,您歇着。”路英摆摆手领着舒雨就去了隔壁自己家。

“路晁去学校了,一会儿回来,从明天开始他都有空,正好带着你到处走走。”路英取来汽水给舒雨喝。

第72章 果断出手

等开了电扇坐定, 路英告诉舒雨, 隔壁张奶奶以前就是这个脾气,人家被老伴宠了一辈子,儿女都有出息,胡同里就数她活的最骄傲。

可惜就是儿女太有出息了, 特别是女儿,早年前出了国,这可就埋下了祸根。

前些年家里有海外关系的, 个个被整, 他们家也逃不掉。

“都是下放到农村改造, 我拉扯着儿子抗住了, 她的老伴和儿子都没了。自己一个人回来, 家里住满了人,成了大杂院。单位说要不然就发扬一下风格, 把主屋还她, 东西厢房就给人住着。”

张奶奶是什么脾气,提着菜/刀就杀上原单位, 不把这些人弄走,她就闹腾,反正她一把年纪, 早活够了。

实在没办法,加上单位也理亏,因为这房子建国以后就确认了归属,整个是他们家的。不能因为十年浩劫, 就把人家的房子给缩水一半吧。

这跟路英家的情况还不一样,路英家是建国以前房子属于他们,后来确认归属的时候,因为成份等等问题收归国有,重新分了两间给他们。

“这不是中美建交了,又和女儿重新联系上了,女儿要接她去美国养老,以后就不回来了。”其实这个时候卖房子的,大多都是这种情况,如果不是想着以后不回来,有几个人愿意卖掉祖宅呢。

“就是房价实在太高了,她要五千块,一分都不少。其实几个月前,她就出价要卖了,一直没卖出去。要不是实在没有合适的,我也不带你来看她家。”四合院在建国初期,基本都收归国有,只有少数承认了个人产权。

收归国有的部分,分到不同的单位,再由单位分割,最后成为职工的住房,许多四合院都沦为名副其实的大杂院。象张奶奶这种单独一个院子的,实在少有。就算有,也很难这么巧就碰到卖出来的。

至于舒雨藏在心里悄悄想过,但没敢说出来的二进三进的大院子,那些根本不可能落到私人手里。归属权基本都在单位,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还得有关系和机遇。可遇而不可求,至少不是舒雨现在能打的主意。

路英打听了几天的消息,一间间看过去,最后还是只有张奶奶家的能够入眼。

“如果你只是担心以后和姐姐没有落脚的地方,我前几天买下来那两间房退出来了,给你们留着,想住到什么时候,就住到什么时候。”

路英不是不赞同她买房,但是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到物美价廉的房子实在困难。倒不如她慢慢寻摸,遇到合适的再过来买,岂不是更好。

舒雨却摇头,这几天丽姐那边也有回话,基本上都是大杂院的单间。环境先不提,就说院子里挤了那么好些人,家里放个屁邻居都能闻到味儿,实在是不方便。

想要整间的院子,据说人家直接回了丽姐三个字,“想啥呢!”

可见不管什么时候,想遇到合适的房子,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她能力范围内的部分,价钱反倒是最不重要的。不管五千还是一万,十年八年以后,就只是一套房子的零头

“就这套吧,如果张奶奶愿意,今天就去过户。”舒雨打着买房的心思出来的,身上带着户口本,现金也捆在一起搁在随身的背包里,好在她的年纪小,没人想到她身上能背这么多的钱。

路英吸了口气,“想好了?”

她倒是不担心舒雨拿不拿得出来这么多钱,能给她出这么大主意的孩子,肯定还有自己赚钱的路子。再说真就差一部分,她也想好了,自己贴上就是。

“想好了。”不过舒雨还是奇怪,“按说她的房子这么好,路阿姨没想过拿下来吗?”

路英嫌弃的摇摇头,“要不是这里是我家的祖业,我才懒得费这个心拿下来。京城已经在研究商品房的事,听说准备建一大批供应市场,我要买也是买公寓楼。”

行吧,这年头人人都喜欢公寓,舒雨表示理解,如果不是有前世的经历,她也不会想到在这个时候买四合院。

“我下午去张家回话,看看能不能杀点价,另外这钱我帮你先垫上,等你回去了再慢慢还。”

“不用了阿姨,我带着呢。”舒雨一拍自己的背包,她包里正好就背了五千块,原以为肯定很宽裕,没想到也不过是将将够数。

也多亏一来就拿了几百块稿费,昨天晚上姐姐还塞了她一百块零花钱,否则背包里的钱交出去,真是一分不剩。

路英见她连钱都背来了,知道她是铁了心想买,转身去了张家,谈定了下午就去过户。

有路英带着,张奶奶那头准备的也齐全,这年头过户手续也不复杂,当天就交易成功。张奶奶说话算数,直接拎着东西搬去宾馆,一天都不多待。

等路晁从学校回来,才知道舒雨的动作这么快,眨眼间就搞定了隔壁张奶奶的房子。

路英和路晁陪着舒雨看房子,东西厢房得彻底修缮才能住人,但主屋三间房完完整整,家具被褥都是齐全的,铺上新被单就能住人。

“我家人口少,姐姐暂时也得住在剧组,等几年我过来再慢慢修缮,现在维持原样就好。”舒雨留了一套钥匙给路英,拜托她隔一段时间进去瞧一眼,开开窗子透个气。

“是,新房子修好了得有人住,等几年再说。”路英收下钥匙,也不由感慨,“以后咱们两家就是邻居了。”

舒雨轻笑,“可不是。”

路晁看着院子里的空地,“你喜欢什么树,我给你种两颗,等你再来的时候,就能吃果子了。”

“葡萄和柿子,不过,会不会太麻烦你。”这两种水果并不是最好吃的,但在她的心里,却是无法取代的。

想到舒家就种着这两种果树,路晁轻快的笑了,“这有什么麻烦的,我去找找,争取给你弄个好点的品种。”

胡同里的交易瞒不了街坊邻里,路英带着舒雨一回去,已经做完交易的邻居出来,意思便是嫌之前卖的价低了。

“比照着张奶奶来,谁家的价不低。要是你们能合在一块都卖给我,我也愿意出五千。”

手里有钱就是底气,路英忽然就想通了,宁愿被他们宰一笔,一次性把房子拿回来,也比现在这样零零碎碎的强。要是到最后有一户人家不搬,等个十年二十年的,他们家的祖业岂不是永远缺一块,相比而言五千块钱倒是一点也不肉痛。

这个时候,路英倒是理解了舒雨的心思,虽然多出了钱,但节省的是时间成本。有这个时间,她能干多少事,赚多少钱,何必消磨在这些小事上。

“你说真的?”刚刚完成交易,还住在房子里的主人家,顿时眼睛都亮了。

“当然是真的,五千块摊到面积上,包括之前交易过的李家,该补的钱我也给补上。”

刚交易完的那家人最为主动,积极的去和各家紧急磋商。没交易的还有主动权,但他们家刚交易完,如果不能促成这件事,就只能认之前的交易。难得路英肯放话,他们肯定想抓住机会。

他们这条胡同里,住的人家多数条件还算不错,如果现在的房子能卖上一个好价钱,就算单位分不了房,也可以去稍远一点的地方,买别人家独门独户,面积大一些的房子。

“你们也应该听到消息,国家准备放开商品房的建设,到时候谁都可以买。不过买可得掏钱,难得路英肯出个好价钱,你们硬挺着,等到要钱的时候再卖,人家可没这个价格给你。”

大家伙都有些动心,但真谈起卖房子,又多少有些不敢,想要商量的,想要打听的,总之注定了这是一个无眠之夜。

邻居们无心睡眠,路英反倒是平静下来,跟两个孩子讨论心得,“什么是市场,这就是市场。如果一家家买过去,最后一家不走,又看出我的需求,非得要个天价才肯走,哪怕她一家问我要五千块,我也只能咬牙付了。”

“但现在,我抛出诱饵,逼他们自己整合,看似我一次性付出了更多的经济成本,但其实掐断了未来的隐患,于我而言,反倒是占了便宜。”

舒雨佩服道:“阿姨天生就该经商,这举一反三的头脑,一般人真比不了。”

这是真心话,放到后世,是个都能说一大通经济学原理或是市场规律。但是现在,计划经济还没有完全放开的时候,仅凭一点点的触角,就能感受到市场运行的规律,路英的经营头脑绝对不一般。

路英大笑起来,“原本我不信的,不过现在想想,遗传真是个无比奇妙的东西。我们家祖上最早是农民,一点点积攒家业到了其中一代已经是乡下的地主,再然后攒了钱到城里办纺织厂,开洋行。”

没有想到,到了今日,祖上的荣光似乎有在她身上复兴的可能。想到这一点,路英越发觉得干劲十足。

第73章 考上了

邻居们商量来商量去, 始终没个结果, 路英也不着急,却在外头留意起整间卖的院子。 风声传回来,邻居们终于急了,明摆着人家要是能买着一个整间的, 这里肯定就不会要了,就算要,也不会花大价钱。

在路晁带着舒雨去过长城回来的一天, 邻居们跟路英完成了交易, 从此整间院子终于重新归到路英的手里。

“你们继续住, 一年以内, 我不收租金。”一年时间, 别说买房子,就是他们重新去外头起间房子的时间也够了, 算是仁至义尽。

“都是老街坊, 应该的。”路英是当着许多人的面说的这话,这天还特意把之前交易过的老邻居找来, 重新补了钱。虽然没直说,但街坊邻居都明白了,这间院子以后归路英所有。

回到家里, 路英痛快的往沙发上一靠,“当年我们母子从这儿走的时候,多少人看笑话。今天我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就算遭了难, 我路英重新站起来的时候,他们只有看着的份。”

颇有些扬眉吐气的味道,这是难免的,除非是修炼得道五根清净,不然谁也不可能面对自己的成功,心中没有一丝波动。

“你们玩的怎么样,明天去哪儿?”

“不玩了,我跟路晁说好了,今天晚上回我姐那儿。”明天出分数,路晁得去学校,现在还没有网上查分的事呢。

舒雨想了想,觉得明天这么重要的日子,还是留给他们母子单独相处为好。考不考得上,考没考上报考的学校,都会导致巨大的情绪波动。这样的情绪,不一定适合有外人在场。

其实路晁是觉得舒雨多虑了,但舒雨坚持,他也不好挽留。

就见路英一拍手,“瞧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