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长安小饭馆 > 长安小饭馆 第1节

长安小饭馆 第1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长安小饭馆!

==========

《长安小饭馆》

作者:樱桃糕

文案:

细雨微风,青帜小店,胡姬如花。

新丰美酒,鲜葵嫩笋,金齑玉鲙。

京兆少尹林晏把目光放在那个雪肤杏眼的老板娘身上。

一个高门仕女沦落到当垆卖酒的境地,实在可怜可叹……

沈韶光:美酒美食相伴,还能看过路的英俊小郎君,生活不要太美好^

林晏面沉如水,这些五陵年少每日打扮得这般花哨,打马街头,斗鸡走狗,很该整顿整顿!

吃前提示:

美食,日常向,甜爽。

仍然大致以唐为背景,半架空,勿考据。

内容标签:穿越时空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主角:沈韶光;林晏 ┃ 配角:…… ┃ 其它:……

==========

第1章 宫门口相遇

“阿芳——”

“阿兄——”

“阿兰——”

“阿耶——”

宫城安福门外,一片此起彼伏的认亲声和哭泣声。

整个春天,京畿河南一带只星星点点下过一场地皮都没湿的雨,护城河里镇河的石头瑞兽都露出了头顶,干旱眼看成灾。

当今圣人仁德,先是免了春税,又着有司虑囚平狱,宫里也减膳食蔬,并把大龄宫女放出来一批。

放宫女的诏令早就贴出来了,但凡顾念点亲情的,谁不来接?万一这放出来的有自家女儿姐妹呢?

别人忙着认亲时,沈韶光却贪看街上景色。这就是长安城啊。街道宽阔平整,路旁榆杨高大,荷担骑驴的行人或匆忙或悠闲地走着,就连树上雀儿的鸣叫似乎都带着人间烟火气儿,真好……

沈韶光重新背一背肩上的包袱,迈步往前走。

“远路的去那边车里等着,回头送你们回去。”两个差役拦住她。

看他们服色样式不像禁军,约莫遣散宫女后续的事是归了京兆府了。

沈韶光上前福一福,把惯常讲的雅言转成了长安话,笑道,“家离着不远,儿自行回去即可。”

周围一片哭声,差役被她灿烂的笑晃了眼,又听到熟悉的长安音,互视一眼便要放行——上面只说,有亲的便让亲眷带走,剩下少数远路的便暂送馆驿,回头可随着进京贡举之类返回家乡,可也没说不让人自己走回家的。

“怎么回事?”一位绿袍官员陪着一位绯袍高官恰巡查过来。

差役行礼道:“此女家离着近,见无亲眷来接,便要自行回去。”

沈韶光对官员们讨好一笑,明媚的杏眼弯出两分乖巧。

绿袍官员目光慈祥,请示地看向身边年轻的上司,便放行吧?

绯袍高官许是还不到慈祥的年纪,俊雅的面孔上无甚表情,“请出示公验。”

沈韶光见到他们时便觉得不好,此时更是暗叹倒霉,只得从包袱里掏出公验文书递给旁边的差役,差役又转递给绯袍高官。

绯袍高官抬眼看沈韶光,目光有些锐利,这文书上第一行便写着“洛阳人氏”。

沈韶光一脸无辜,反正我没说自己是长安人,至于远近——那是主观概念。

绯袍高官嘴角微抿,接着看文书。

文书后面便是年龄身世。

沈韶光自知老底被人知道个精光,倒没什么好怕的了。最差不过是送去洛阳某个族叔堂伯家,当个寄人篱下的堂小姐,难道还能把我塞回皇宫去?

那族叔堂伯家也是倒霉,被迫接收个沾天不下雨的光放出来的掖庭女奴,父兄皆无的罪臣之女,利益没有,麻烦倒是一堆!

“女郎桃李之年,因何故放出宫?”绯袍高官合上文书,缓声问道。

也不怪他问,举目望去,别的宫女都比沈韶光年龄大,甚至有几个鬓染秋霜的,沈韶光在其中,太也扎眼。

沈韶光眯眼假笑:“因病弱出宫。”

这回莫说官员们,便是两个差役也看出了问题,这女郎身材高挑匀称,粉面白中透红,病弱……嗯……病弱!

但就像沈韶光想的,明知道有猫腻难道还能把她塞回皇宫去?你知道这牵扯到什么皇家隐私?便不是皇家隐私,只涉及内监们,也不好撕扯。

绯袍高官深深地看了沈韶光一眼,把文书递给差役,负着手走了。绿袍官员快步跟上。

两个差役愣怔,这是怎么个意思?

沈韶光笑着对两个差役道:“二位郎君,儿告辞了。”

差役回过神来,互视一眼,把公验文书还给沈韶光,便放了行。

其实沈韶光也有些意外,还以为得去洛阳当小白菜了呢!莫非那穿绯袍的以为我能被放出来有什么大猫腻,脑补了八十集宫斗大戏?爱脑补的人就是可爱!

绿袍官员与沈韶光英雄所见略同了,也觉得这位新来的林少尹人虽然冷清了点,也太年轻了点,却懂事体、知深浅。

以自己熬走了十来位京兆尹和少尹的经验来看,在京兆府为官,最要紧是谨慎。长安城是什么地方?扔个瓦片能砸着三个穿朱着紫的。街上卖胡饼的,兴许就有个在王府当宠妾的妹妹,呃,或者兄弟。岂能不谨慎行事啊?

沈韶光沿着大路往南走,城南的房子便宜,先找个地方住下。

关于日后的生计,沈韶光早有盘算——从事餐饮业。

前世是美食杂志编辑,专业写些吃吃喝喝的东西,这辈子还在御膳房打过一阵子杂,关于做饭,虽实操能力有限,但理论知识过关,沈韶光觉得,以此养活自个儿,应该不成问题。

说到养活,就想到银钱,想到银钱,就不免又一阵肉疼,为了这出宫名额,多年积蓄十去其八。那负责汰换宫女的钱宦,忒狠!

行不多远,经过崇贤坊,沈韶光停住脚,原身家有套宅子就在这里。记得前庭有一片修竹——记忆如此深刻,是因为竹林里曾钻出一条青绿的小蛇来,把原身吓哭过。沈韶光脑子里又闪过原身的父亲月下对竹饮酒赋诗的景象。

如今对竹吟咏的不知是什么人了,沈韶光有些感慨。

崇贤坊地段不错,在城区中南,隔着一个坊就是光德坊——京兆府所在地,而光德边上就是著名的长安西市,按前世的说法,这崇贤坊怎么也能算到三环以内。

按照记忆找到了沈家旧宅。高墙大院乌头门,台阶很干净,角门时有奴仆出入,从外面能看到院内重檐和一片竹影,不知道此竹子是否就是彼竹子?

本来想着顺路看看就再接着往南走的,然而在考察了坊内的餐饮业现状又看到光明庵的时候,沈韶光改了主意。

这庵在沈家旧宅后门斜对面,记忆中这里并不是一所庵堂,估摸是什么人把旧宅捐做尼庵了——这在长安贵人中,倒是常事。

负责接待的知客尼,八字眉三角眼薄嘴唇,看着不太好相与。

沈韶光反倒放下些心来,知客要是一水的青春貌美小姑娘,自己是万不敢说借宿的事的。毕竟这道观尼庵做的是神佛生意还是皮肉生意,真还不好说,想想鱼玄机,想想《红楼梦》里的馒头庵……

知客的眼睛扫射过沈韶光半旧的桂布衫裙,只插两支银钗的发髻,又忖度她的小包袱,让沈韶光恍然想起前世逛奢侈品店的经历。

第2章 五彩素索饼

沈韶光脖子挺直,下颌微收,脸上绷着一个矜持的笑,所谓丢人不丢架势,掉秃了毛也要把翅膀扎撒开。

知客为其气势所惑,犹豫了一下,到底带她去见主持。

主持五六十岁,团团面孔,一脸和善:“沈——莫非是洛下沈氏的淑女?”

沈韶光感慨一笑,轻声道,“辱没先祖,不提也罢。”

那便是了。主持点头,“怪道如此气韵高华。”

赞人气韵,于本朝体面人,大约相当于后世淘宝五星好评,都是顺手的人情,沈韶光一笑,也便收下了。

主持也确实是个好说话的,关于沈韶光借宿的问题,一口答应下来。

虽主持不以为意,但沈韶光坚持要按挂单的钱数付给庵里三个月房租,“师太好意收留,但儿不能不知理。”

师太笑道,“既小娘子坚持君子之交,那便这样吧。”

沈韶光颇有点不好意思,自己这哪里是君子之交,分明是小人之心,人家好意收留,自己却防着人家变卦……但“租”总比“借”让人安心些啊。

碰巧庵里没有别的借住香客,也没有挂单女尼,或许也有“沈”和“气韵高华”的关系,沈韶光分了两间很不错的正屋禅房,又宽敞又明亮。

为表示感谢,沈韶光亲自做了一碗五彩索饼送去给主持师太。

其实这索饼没什么太可称道的,就是麻烦。

葵菜、紫苏砸烂取汁,又用黄米粉、芝麻粉等,分别与白面掺在一起,凑够五色。煮的时候每种都要另起锅烧水,免得汤汁浑浊,颜色不美。

索饼负责好看,滋味全靠汤底。汤底用山菇来熬,菇类富含各类氨基酸,能产生类肉的香味,只有这样香浓的汤才能把五色索饼各有特色的味道调和在一起。

沈韶光送去的时候,主持其实已经吃过暮食了,但这碗索饼实在好看得让人不能不吃。

“葵菜的,紫苏的,黄米的,嗯,芝麻的最香……”主持长了很灵的一条舌头。

看主持把一碗索饼都吃了下去,旁边的亲传弟子净清抿抿嘴,今日才说要节食以养身的,师父的话真不能信啊!不过这碗索饼……闻起来还真挺香的,样子也好看,没想到这位沈施主有这样的手艺。

一碗索饼激起了主持的谈兴。老太太历数自己吃过的各种面,“西北的羊汤馎饦,多多地放胡椒,吃得鬓角冒汗才好;杭州的青荠汤饼却适合配清可见底的鸡汤;河朔的酱卤索饼最好用雀肉炸酱,佐以青瓜丝芫荽末;我们长安的冷淘还是配虾子或鳜鱼最清爽……”

沈韶光含笑听着,没想到主持游历过这么多地方,真好!关键是,老太太吃肉啊……那是不是意味着在这里住着,不用戒荤腥?

为了哄老太太高兴,沈韶光顺着她的话鬼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