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他从雪中来 > 他从雪中来 第18节

他从雪中来 第18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他从雪中来!

顾丛顿住了脚步,转而望向沈羡,“往事已矣,沈女官何故再提。”

沈羡长揖而拜,“还望顾大人成全。”

顾丛沉默了片刻,复又缓缓向前,于夜色之中低声道,“崇武二十四年,先帝病重,朝中曾有传言,先帝拟立了遗诏。”

他顿了顿,又道,“先帝欲效仿前朝昭惠公主旧例,立当时的公主纯为皇太女,继承大统。”

崇武二十三年,帝况愈下,诏公主纯回京。

沈羡怔了怔,便听到顾丛接着道,“卫衡原是先帝心腹,五皇子赵经谋逆,卫衡携带遗诏出逃,镇南王带兵平了叛乱,与丞相李镛一道拥立当时的二皇子缨称帝,遗诏一事,便从此再无人提起。”

“而长公主从此困居重芳宫三载。”沈羡低声应道。

“听闻顾大人是当今陛下与长公主的老师。”沈羡抬眼望向顾丛的眼睛,“敢问顾大人心中,哪一位学生更合心意。”

顾丛笑了起来,“沈女官此乃诛心。”

沈羡亦是一笑,再次长揖而拜,“今夜多谢顾先生。”

顾丛停下了脚步,笑道,“昭化门到了。”

沈羡与顾丛别过,见他背影长衫温雅,负手间气质卓绝,忍不住问道,“顾大人曾言年少落魄,因何故考学?”

顾丛脚步未停,不过淡淡一句,得遇贵人一饭之恩。

沈羡默然伫立于昭化门下,抬手抚过了颈间挂着的一块小玉,隔着衣衫繁复的花纹,仍然能够触摸到它的温和与润泽。

新帝元年春,沈为清回了陵州,两年后,卷入贪墨案,为谢氏所害。

而谢恒,是裴太后的附庸。

那个雪夜,一路奔逃至玉州,曾有两队人马追杀于她,她原以为是追击逃犯,如今想来追击逃犯大可光明正大,又何必夜行伪装,他们想要抹杀的,并不是逃犯沈羡,而是沈为清之女。

她抬头望向高高的宫墙,一时间踌躇不前,她从未问过赵绪究竟为何会出现在那个雪夜,他亦从未提起,到如今,她才明白,前尘往事,竟纷扰如斯。

新帝元年春分,乃是她的生辰,父亲赠了她一块暖玉,言道来自一个卫姓的友人,叮嘱她君子佩玉,当好生珍惜,却原来是颠覆了整个沈氏的命运起点。

她站立在昭化门下,竟不知该如何前行。

“沈姑娘。”

欢快的少年音色从不远处的街道房顶之上响起,见她未应,便一个翻身轻巧地来到了她的面前。

竟是久未见到的晏初七,着了一身僧袍的模样十分陌生。

“初七?”沈羡惊疑出声。

“沈姑娘。”晏初七见似是吓到了沈羡,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

“你不是回了师门,怎得出了家?”

晏初七灿烂一笑,“我的师门便是寒云山上寒云寺。”

他自肩上解下一个包裹,递与沈羡笑道,“主上命我转交给沈姑娘,幸好赶上了,已是新岁了,沈姑娘新岁平安!”

沈羡温和地笑了笑,“你也是。”

“沈姑娘回见!”

晏初七身手轻快,摆了摆手已是纵踏青云落于数丈之外,沈羡见他欢快模样,忽然笑了笑,瞧着昭化门的字样定了定神,便回了宫。

她于小阁窗下点了一盏烛火,就着忽明忽暗的光线打开了晏初七带来的包裹,见里头是一小包黄土,并几颗不知名的种子,还有一封信,映入眼中是她熟悉的字迹,与羡。

她将那封信徐徐展开,便见不过寥寥几字。

“北境之土,帝京之春,归来有期。时局纷乱,浮事迷眼,一切有我。”

她平白便想起了初遇赵绪时,见到的那双眼睛,仿佛是黑夜中倏而亮起的一抹烛火,在无尽的前路中照进了些许方向。

她寻了一个小小的花盆,填进了黄土,将种子也一并埋进土中,摆在了轩窗之下,她推开窗,远远瞧着小园中那两棵高大的乔木,低声念了一句赵绪。

先前在王府养伤,裴贞曾相赠一言,她想起把玩在他手中的玉质小壶,神色渐渐凝重。

裴贞暗示的,是当日在悯园,画舫满载的春风酿。满船烈酒,刺客以火箭点船,分明是天时地利之局。

她自案边取过了一些宣纸,提了笔,缓缓写过了信,仔细的装在了信封之内,想了想,又拆开来,在背面寥寥画了一枝迎春花,一并放进了信封。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天将明时沈羡便起身往了重芳宫,玉拂接了信,言道沈女官放心,必能交到殿下手中。

“多谢你。”沈羡心里宽松了许多,复又笑道,“玉拂姑娘新岁一切顺遂。”

“谢过沈女官。”玉拂微微笑道。

沈羡放下了心事,便欲往承明殿当值,还未曾行出一些距离,便被一位碧裙的宫女拦下,来人自称是盛华长公主的婢女绿川。

“沈女官,长公主相邀一叙。”

沈羡应了,绿川便将她一路引往了重芳宫的主殿。

撷英殿。

字迹潇洒,与承明殿小园木牌之上如出一辙,是先帝亲笔。

绿川立于殿外,并不再前,沈羡便独自一人缓缓踏过了大门,门将阖上时,她忽然转头问道,“绿川姐姐是否姓阮?”

绿川愣了愣,恭顺地回道,“正是。”

北境灵川,阮红灵。原来是长公主留给赵绪的亲信,难怪他诸多纵容。

“见过长公主。”

沈羡行过了礼,未听得应声,便抬了头,见盛华倚靠在屏风后,怀里似是抱着一架琴,正缓缓擦拭过琴弦。

她语调平和,问道,“是沈羡?”

“臣在。”

盛华温和笑了笑,“到本宫的身边来。”

沈羡便穿过了那道水墨屏风,一路行至盛华的身前,微微笑道,“长公主安。”

盛华将怀中的琴平放在了一旁,沈羡才发现那是一把凤尾琵琶,琴身已有些旧了,似是有些年头。

“你可会弹?”

“曾习一二。”

盛华便笑了笑,抱起琵琶递与沈羡道,“便坐这儿弹罢。”

沈羡将琵琶抱在怀中,以指按品,起手轻弹,便有温柔的慢声缓调倾泄而出,是那一日绿澜院中听到的那支南曲。

她生得眉眼柔和,素衣寡淡,静静坐于水墨屏风一侧,便如同入了画中。

盛华倚案而听,神情间渐渐带起了一些怀念,她低声喃喃道,“久不闻南曲。”

待一曲毕,盛华自沈羡怀中接过琵琶,不由笑道,“听闻沈大人喜爱七弦,沈女官竟习了四弦。”

沈羡便回道,“臣的母亲是江南人氏,曾见她弹过一些。”

“江南。”盛华低声重复了一遍,笑道,“江南好。”

沈羡温和应了声是。

“这把琵琶从前是阿绪母后的心上之物。”

沈羡微怔,“赵绪。”

盛华似乎并不在意沈羡称呼了赵绪的名讳,只是淡笑道,“阿绪的母后秉性温柔不争,长居深宫不出,有时候本宫都疑心,澜婧皇后爱这把琵琶,比父皇更多。”

沈羡低声道,“大盛史记中写道,宣王年少时便长驻灵川,澜婧皇后一人独居宫中,想来很孤清。”

“父皇好战,阿绪性子要强,父皇喜欢什么,他便去做什么,崇武十八年,阿绪十一岁,与本宫一起,击退了北戎七百里,父皇很高兴,夸赞了他一句,阿绪为此高兴了很久。”

“长公主亦是英勇。”

盛华笑了笑,“从前与阿绪和父皇在北境的年岁,如今想来,竟是本宫最好的时候了。”

沈羡抬眼瞧着盛华,见她容颜极盛,不需粉饰便已如天人,“长公主风华卓绝,岁月不敢欺。”

“难怪阿绪喜欢你。”盛华笑道。

沈羡垂眼未应,盛华亦不再提,道天色不早了,承明殿该来寻人了。

沈羡行了礼,便打算告退,将要走出撷英殿大门,便听得盛华的声音缓缓响起,“沈女官。”

她停下脚步,回头望过去,便见屏风之后的人影愈发沉静,“沈女官如今在承明殿当值,可曾见过传国玉玺。”

沈羡一愣,复而走出大殿,一言未发。

有扫弦之声自身后响起,不觉间已铮铮然,与沈羡弹拨的婉约不同,拂扫间尽是杀伐之音。

沈羡不由想起,从前听得一个说法,琵琶乃军乐。

她想盛华长公主困居深宫三载,同澜婧皇后一般,掩藏了多少的凄清与孤寂。

清晨微弱的日光落于她的鬓边,那里簪着一支镂花碧玉簪,与盛华长公主腕间的镂花雕空碧玉镯如出一辙。

作者有话要说:不知不觉20章啦,开心,虽然过期君今天和朋友聊天,被吐槽是一个“独爱冷频选手”,说这年头谁还写纯古言权谋,哈哈哈头铁的过期君。

虽然被数据教做人了,但是写自己喜欢的故事还是很开心啊,因为有小天使每天给我留言,觉得贼开心,冷门也就冷门了。

希望过期君做一个开心的冷频选手,也喜欢有缘看文的小天使,能够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爱你们呀~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鱼 4个;姒蓁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1章 宋唯

“昨日王府宴饮,可高兴?”

赵缨勤勉,很早便起身,已然阅卷了有一会,见沈羡回来,便出声询问。

沈羡心里还想着重芳宫的那句话,手里捧着茶片刻,也不曾应声。

大盛元帝曾得天外陨石,其质如玉,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元帝承天意,顺时势而开辟大盛朝,其石便成为了大盛传国玉玺,乃天子象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