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小饭馆蒸蒸日上 > 第123章 第123章

第123章 第123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小饭馆蒸蒸日上!

卫老四长这么大,能看懂的手势就那么几个。

拇指和食指指尖轻触成圈状,手腕转一转,那是老爹要他去拿壶酒来;伸出食指勾一勾,那是老爹要他到跟前听训;最后一个手指并合,举起手来,那是老爹要打他的头了。

这握着拳头,搓着手指,是个什么意思?

难不成是手痒要打人了?

卫老四慌了,尽管他自小就捣蛋,和哥哥们与邻村的小伙一月打上一架也没有怕的,但那是因为大家身份都一样。眼前这两位可是军爷啊,战场上杀敌时手起刀落,眼睛都不眨的,给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跟军爷动手啊。

瞧着两只手越来越近,卫老四都想哭了,扑通一下就跪下认怂,“大人,饶了我吧,我不找元老将军了。”

元耀嘶的一声,火气也上来了。

这小子够能耐的,他手指都搓破皮了,就是不松口不给钱。

“行啊,你这小子,到了咱们的地盘来,你以为还是你说了算吗?副官,把他给抓起来。”

元耀一声令下,副官立刻将人反手押下。

卫老四吃痛,一边挣扎一边道:“我真不见元老将军了,我就求见元渃召,或者元渃晟也行啊。”

“怎么,这是要讨价还价了?”元耀怒意更盛了,心想朝廷果然是盯着他们元家,他这两儿子不过领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居然也遭人惦记了,“老子告诉你,你谁都见不着,副官,把他绑到城墙上去,吹吹风,清醒清醒。”

元老将军在后院打了一套拳,估摸着借钱这事也该说得差不多了,便出来瞧瞧,没想到居然看到这样一幕,“胡闹,赶紧把人放了。”

这哪里是问人借钱,借命都差不多了。

“大哥,你是不知道,这小子能装得很,不给些苦头他吃可不成。”元耀说道。

卫老四觉得自己已经吃了很大的苦头了,见着来人英气不凡,又见元耀没了刚才的气焰,便料想是个更高级别的,忙上前一步道:“这位大人,我有要紧的事要求见元老将军,说几句话我就走了,真的。”

“本将军便是元赫,你是何人?来此是有何事?”元老将军双手交握在后背,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卫老四。

此人肤色黝黑,双臂结实,身形像个普通农户,但是身上的棉衣厚实鼓胀,却又不是一般农家能买得起的,且那双递信过来的双手,有着厚茧,不是农民也是个苦力。

“这是我家欣姐儿让我捎带给您的信,还有外头的那些蔬菜和粮食,都是让带给你的。”卫老四挠了挠头发,“我,我说完了,告辞。”

啥?

元耀走上前去,一把揪着卫老四的衣领,将人拉了回来,“你刚刚说啥子?蔬菜?粮食?”

“哎哎,快把人放开。”

信上寥寥几句,元老将军两眼就看完了,抬头见自家那粗鲁的弟弟把人衣领揪了,顿时慌张得大步过去,一脚就把人给踹开了。

元耀跌趴在地,扭头道:“哥,你干嘛踢我。”

元老将军这会儿可连答他话的时间都没,他左猜右想,怎么也没猜到,这人居然是熙哥儿说要娶的那个姑娘的四舅。

这还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他一边给卫老四顺着衣服,一边满脸歉意地说:“哎呀,亲家……亲家四舅?四哥儿?哎呀,老夫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好了,来来来,快进来坐。”

又坐?

卫老四瞧着不远处就那么被丢在地上的披风,连连摆手:“不坐了,不坐了,我得回去了。”

谁知道这屋子里头还有什么价值连城的东西。

“是了,该叫亲家舅爷才对。”卫老四这惊慌的模样,元老觉得无地自容,简直想找个地洞钻下去了,他只能硬拉着人进屋,“我这弟弟就是个粗人,做事没点分寸的,一场误会,一场误会啊!”

那边元耀爬了起来,见自己大哥堂堂大将军,对着这小子又是弯腰又是道歉的,跟上去问:“大哥,你这是干嘛呢?这小子……”

总算把人拉进屋里,瞧着连张招呼人的凳子都没有,元老将军更是汗颜了,拉着到自己床上坐下,扭头让吵吵闹闹的元耀过来:“快给亲家舅爷道歉,人家给我们送菜送粮来了,你对人动手了不说,还要把人挂城墙上去,你说我要怎么向亲家交待?”

“他是我们亲家?”

“我是你们亲家?”

不仅元耀不解,卫老四也不解。

元老将军才想起这事儿还没定呢,当真是失礼了,哈哈干笑了几声,硬生生地换了话题,“你说是欣姐儿我就知道了,你说宁大人嘛,那自然是不识得的,所以才弄出了这么一个误会来。我外孙子熙可是多得你们照顾,当真要好好感谢你们一家人呢。”

那时候宁锦欣才刚酿出酒来,还没封官呢,就算是后来封了官,远在边境的元老将军也是不晓得的。

卫老四见着元老将军这般和熙,两人又聊了些宋子熙和宁锦欣近况的话题,卫老四才总算是放松了下来,把这次前来的事情一五一十给交待得清清楚楚。

宁锦欣交待他要运送粮食过来,因为路途遥远,所以他在京城也买得不多,打算是离得近了再买的,没想到离京城越远,这粮价就越贵。幸好他本来就要到梓蔺县去找两个哥哥取银子的,顺便到酿酒坊那边的粮仓又装了满满几车粮食,又按照吩咐将酱料坊那边做好的酱菜装了几车。

宁四郎得知他要到瑶北去,还给了他两车子的地瓜。

这东西切成块发了牙,埋在地里就能长,非常好种活,叶子还能当菜吃,就是这东西不值钱,农民可舍不得让它占了田地,一般就角落处种一点。倒是欣姐儿可能是小时候挨饿日子多,怕了,在喜阳村买了地后就种了不少,这会儿灾年刚好就用上了。

一路过来,其实除了梓蔺县,其他地方也是粮食减收,所以沿路都没买到什么粮食,倒是在食铺待久了识得的食材也多,在山路走着走路,竟也被他发现不少野菜野果。加钱给镖师们停留一日帮忙采摘,也摘了半车子,再有就是宁锦欣叮嘱的药材,山多的城镇药材价格低,他也买了不少。

后来离瑶北的路程越来越近了,百姓听说是要送粮食到瑶北,纷纷从家里拿出点什么来。

有的是一只鸡蛋,有点是一把菜,有的是半碗小麦……

东西不多,零散又杂乱的凑了几个大箩筐。

说起来,这一路也是长了不少见识,对于各个地方的物价,也了解不少,没白走这一趟。

“还有药材?”元耀哈哈大笑着,一把将卫老四给抱了起来,转了一圈又一圈,“小子,老子实在是太喜欢你了。”

说罢,还亲了两口。

“胡闹!胡闹!你这个白痴,快把人放下。”元老将军忽然觉得,当年父亲是不是抱错孩子了,怎么他这个亲弟弟跟他性格差别这么大?

误会都解开了,元老将军便让人去将外头的镖车迎进来,给镖师们安排好住处,送去热水,好让大家歇一晚,明日再启程。

一车车粮食、药材、蔬菜等运送进来,瑶北的百姓们含泪欢呼,将士一边帮忙搬运,一边笑露了牙。

几个军医抱着满车的药材大哭,任凭身边的人怎么劝都劝不好,索性也就先不搬了,让他们先哭个够。

蔬菜是瑶北最缺乏的,尽管送到这儿来已经没那么水灵了,可是炊事兵们依旧小心翼翼地捧在怀中,生怕摔地上给跌坏了。

一缸一缸的酱菜,是宁锦欣指定要带过来的,还配有食谱。

这些酱菜有两种。

一种辣味比其他的酱菜要重一些,入口鲜辣爽口,倒进水煮开,随便放什么食材都能配搭,滚烫**,吃两口就能驱除一身寒气;另一种辣中带甜,吃肉多了可以解腻,用来配面条配米饭都是一流。

大伙儿饿得够久了,炊事兵们分得了粮食,得令说这顿可以管够后,立刻回到自己的队伍里,就按照食谱的分量煮了一大锅汤来。大伙儿帮忙将红薯去皮切块,面团也省下拉扯的时间了,发了一会儿后就直接捏成大片儿放进锅中。

不一会儿,香气四溢,全军将士吃得满头大汗,大呼过瘾。

卫老四还带了酒来。

外头用的是发酵法,粮食用的多,出酒量却少;而宁锦欣用蒸馏的法子,相比起来出酒量多了不少。

这回运送过来的,就足足有十个半人高的大坛。

满军将士嘴里吃着辣汤片儿面,目光却都落在那几个大坛子上面,怎么样也移不开。

最后还是元老将军出来让人搬到军医那边去:“都说目光像刀子,这三坛酒都已经被你们千刀万剐了,还要继续看下去吗?”

瑶北天气冷,若是能喝小酒暖暖身子,是极好的事情。

但是酒贵啊,整个元家军一万二千人,他作为大将军,也买不起这么多的酒,就是打了胜仗皇帝赏赐下来,也是放在军医那边去。

瑶北这样的地方,酒,很多时候是救命的药。

元耀吃了个大半饱,忽然站了起来,三两步跑到卫老四面前。

在大庭广众之下,扑通地跪在地上,给卫老四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响头,紧接着,他身后上万名士兵,也跟随着一同跪下磕头。

他们并没有说话,只有齐刷刷的盔甲响声。

瑶北实在太需要这些粮食了。

天气越来越冷,人若然动得少了,身体就容易冷僵,尤其是晚上,一睡不醒时有发生。

在这样的寒冬里,饥饿,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但他们是元家军,哪怕是饿死,他们也要用尸体堵住这一片城墙,不让外敌入侵;因为他们是东临国的士兵,保护东临国的疆土是他们的责任。

哪怕他们的国君言而无信,等了这么久,临近的县城都说没收到旨意;哪怕他们所守护的人里面有黑心的粮商,不管怎么说也不肯借粮给他们。

眼见着粮仓见底,不少士兵因为饥寒交迫而生病,他们也没有离开此地,一直坚守着。

因为不知道何时,敌军会从这面城墙的另一边攻打进来,侵入他们的国土,杀害他们的亲友……

然而在这个将近绝望的时刻,居然有人送粮食过来了,这让将士们如何能不激动?

元老将军按住了卫老四的肩膀,“这个礼,给你、给你的家人、给沿路那些伸手帮助瑶北的百姓。”

卫老四重重地点了头,顿时觉得热血沸腾。

原来,这就是将士啊。

跟县城里头那些收路费的卫兵差的远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