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宇宙列国 > 第七章 天人合一

第七章 天人合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宇宙列国!

从自然界诞生的那天开始,过了一万年又一万年,动植物们演绎着一遍又一遍的强存弱亡,仿佛没有止境。有动植物遭到了灭绝,有很多动植物已经濒临绝境。不应如此!

古树很神奇,古树的树叶和树根都能听见万物的声音。

古树们心想:无止境地活下去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就是为了杵在这里吸收着养分一年又一年吗?这颗星球不应该这样永无止境地按照丛林法则进行下去,这是一颗美好的星球,大自然的生命希望能和谐安详下来。古树决定创造出人类,能拯救万物生命的高尚人类,去保护动物们。古树们决定牺牲自己,换来新世界。

伟大的树创造了崇高的人,古树孕育出首乌人。

为了完成目标,孕育出新的生命,古树集体长出了一种果实。待到果实成熟之后,古树们会枯萎而死,这是代价。既要繁衍后代,自己就要选择牺牲。

这是受特殊环境影响而造就的崇高品格,是整个物种最核心的内容决定他们的精神风貌。他们一开始就被古树赋予了崇高的使命,他们将拯救生命,造福苍生。古树的树枝上结出了一种果子,果子里面形成了一种胎儿,胎儿慢慢的长成。后来,果实掉落,果壳破裂,从里面出来的就是首乌人。

古树把自己的感知、经验、思想等等,所有生命的内涵,全部给予了首乌人。最重要的是赋予了他们崇高的使命,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基因当中,永远不要忘记来到世上是为了什么?一定要让所有的生命都能享受到人类的文明,这就是你们的使命!

首乌人有一句格言:我拥有了使命,我就拥有了动力。

这格言如此地简单明了。

果实刚开始诞生的时候,果肉奇苦有毒,慢慢地长成形态,果实开始变得很大,之后果皮坚硬,成熟之后果实掉落,仿佛把里面的人给惊醒了。他们陆续破壳而出,人越来越多,有男有女,他们寻来树叶和草藤。健美的臂膀和优美的身躯,首乌星球将迎来改变。他们的眼神充满着对世界的热爱,一生下来就继承了古树给与他们的一切。他们看着古树,孕育自己的母亲。不久之后,古树将迎来枯萎。但这不是他们该怀念和伤感的时候,他们要凭借自己的品格和智慧,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建构起人类应有的发达文明。

先下来的首乌人用树叶和藤条编织成衣服,又搭起了木棚,准备好食物,迎接自己的同胞。有猛兽扑过来就教训下,看看谁更强?这些惊讶的猛兽将会明白,他们是弱小动物的保护者,更多的动物们将会对他们亲近。

过了没多久,每一种动物都愿意帮首乌人的忙。渐渐地,随着人数的增多,组织也越来越大。首乌人个子不高,但特殊的体格足以傲视这颗星球上的任何一只猛兽。他们对食草动物的热爱和对弱小者的照顾越来越获得数不清的动物的亲昵和信赖。这很重要,一个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存的社会出现了,一个为了保护物种繁衍而诞生的新人类强盛起来了!

他们不是为了仅仅保障自己的生存在索取和积累,更不是为谁奉命行事,而是为了守护,为了守护这颗星球上的万物生命。

即便是初始的状态,生产力低下,没有铁犁,没有大量的收成。但首乌社会的有效性劳动非常高!所以生产上得到的成果,单纯从科学量上来讲,算不得丰盛,但是从社会的利用程度上而言,却是非常扎实的。对劳动成果的有效运用,除自身需要之外,多余的产品用于大环境的构建,来反之优化发展所需的环境,这就为更好的累积和大踏步前进打下了发展基础。因为首乌人是这颗星球上的主导力量,所以整颗星球在发生着更有利于所有生命和谐共存和彼此互进的良好态势。高尚的品格和务实的劳作精神,使得首乌社会大踏步前进。

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从果实里面出来的首乌人就建立了人类现代文明。从前的古树全部枯萎死了,也许这不完美,可事实就是不完美。大概是古树都想孕育出孩子,用动物的方式继承自己,原先只能作为意识存在于植物躯体内的意志,被能够用人的方式通过实践贯彻到具体的生活当中去。

首乌人创造了文字,很独特的文字,他们的文章看上去像是乐谱。标记的符号恰到好处,这种文字组成的结构更容易使人一看就明白文章的意思。这种文字用类似音乐乐谱的形式来表达,能大大降低阅读者的疲劳,而且审美感突出,这就是首乌国的文字。人们起初书写在树叶,后来造纸,使用了印刷术,用于记载他们的研究成果。

他们的信息技术在一开始也同样原始,曾经使用过树叶,但较为原始的信息传递在这个国家也变得很高效。

人们没有货币,没有管理者,没有侮辱……

他们的文化成果和不断进步的科学,越来越有利于他们巩固和得到发展。由此良性增进,人们的自我意识只会越来越强。

首乌人的社会发展看上去非常的低调,低调的你根本看不出来他们是科研社会。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城市,没有公路,没有轮船和飞机,甚至连城镇的规模都很小。从他们的发展迹象来看,甚至找不到所谓发达的痕迹。没有工厂,没有大农场,没有一个劲儿地要生产什么。所以从表面上来看,他们的生活很原始。一直以来,他们对环境没有任何破坏性的影响。他们人与人之间极少说话,但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

首乌人仍然喜欢用牛耕田,这就是一个不为高产而生产的典型特征。他们需要这样的劳作,感觉身心会更舒畅、更健康。他们的建筑房屋不会高过周围树的平均高度,这是习惯法。房屋彼此相连,有意地围成一定面积的封闭区域,这是保护某些动植物的需要。

首乌人的住宅风格有三类:一类是院子,一类是树屋,一类是蒙古包。

他们的院子也就是楼房,不允许超过周围树的高度,这是习俗,不然就是对大自然的不尊重。最高的标志性建筑也有限高,所以普遍看上去,这些院子都是在郁郁葱葱的树林当中。鸟瞰首乌人的城镇简直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甚至看不到他们的房顶。

院子就是一栋栋两三层或者四层的楼房,彼此挨着建立起来,围成一个很大的院子。多大呢?大的有河对面那片田地那么大,小的也有我家前面的平上田里那么大。有的像是四方形,有的偏圆形,有的不规则形状。如果沿着河道或者跨过河道建成这样的院子,完全是根据地理条件和动植物的发展需要来围成的。当然,也有安全方面的考虑,毕竟猛兽横行。为了保护许多濒临灭绝的或者不适应在残酷的大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动植物,首乌人的建筑风格和院子布局不可谓不煞费苦心!从天上往下看,假使没有树木遮挡的话,像是围起来的城池。城池里面花草茂盛,田地动人,水渠密布,一片灌溉生长的景象。首乌人的建筑风格有一项是一定会考虑的,那就是除了自己生活的需要,还要适合其他动物们也来此安家。所以这里是最热闹的繁华之地,动物们和人生活在一起,非常的和谐。因为司空见惯了,院子周围和院子里面各种动植物共同生存但互不干涉,就形成了大音无声、大象无形的极高境界!

首乌人的用餐很简单,他们不喜欢在美食上花太多心思,往往一碗汤几个馒头就够了。但是他们发现,动物们很喜欢美食!它们对美食非常敏感,这有利于它们的发育,于是首乌人也兴起了对美食的做法。

在院子里,有时候在院子的外面,首乌人会一锅混沌,锅里冒着热气。等待就餐的动物早已口内生津,首乌人自己也吃锅里的。在大家心中,习惯了这种平等。他们和它们是一样的,人和动物是平等的。动物们对首乌社会耳濡目染,使得越来越多的动物们加入人类社会,具备了人的情感特征。

这颗星球上,防盗技术应用简单得很。主要是不会被一些动物轻易打开门就行了,所以设计风格既简单又实用。热爱建筑学的朋友,不妨构思首乌星球上的住宅风格和文化特征,也为动物们提供舒适安全的栖身之地。

上面阐述的这种院子,属于固定式的。还有一种固定式的住宅堪称宇宙间的奇景,艺术与实用有着惊人的体现。实用与艺术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艺术是表达情感,不一定实用。如果要实用,怎能把艺术放在首位呢?要把艺术与实用结合起来,两者兼备需要极高的融合技巧。

首乌星球上有名叫“树屋”的杰作,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住宅。就是首乌人与大自然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并实用的典范。一直以来,首乌人遍地寻找各种动植物,凡是濒危的都保护了起来,并且对每一种动植物都展开歇斯底里的研究。从各个方面来阐述植物或者动物的发展前景,一代代人继承着这样的不朽事业!树屋就是对植物研究和利用的结晶。这种住宅材料不是用通常的建筑材料搭建的,而是人工把许多树按照住宅的面积和分割来进行种植,使其按照人设想预定的意愿长成一栋房屋的。其中需要不同植物配合生长,中间还需要人的劳动付出,譬如修剪。

还有一种屋树,是把自己的家安置在里面。这是一种树干很粗壮的树,里面的装修还可以楼上楼下的,当然我住在里面的话喜欢简约。这一类树屋需要加工者本人在树里面精雕细琢,树里面的房间和窗户真是别具一格,很有意思!又不影响树自身的花开花落,更不影响其他的动物在树上安家。

这类屋树喜欢成群分布,每棵树高大粗壮又结实,粗壮的20人围成一抱。树顶上的枝丫像是树跟树互相手拉手,十分团结和牢固。首乌人在这种树的树干里面安家,就称之为屋树。屋树顶上的枝丫上还住着首乌人的可爱邻居,叫屋树松鼠。屋树顶上每年会结出果实,可食用,营养很均衡,是非常不错的口粮。但首乌人不采摘屋树果,自愿地留给了屋树松鼠。树上交错的枝丫里面,松鼠敏捷地跑来跑去,难免树叶掉落,树底下的人们为了更方便的行走,有时候会打伞。屋树群,成为了许多动物和鸟类喜欢筑巢栖身的理想环境,所以这里也是非常热闹。因为动物们,不仅树顶上非常热闹,树底下也非常热闹!

屋树底下,首乌老师在给孩子们和动物们上课,人与动物就坐在一起。

由于上课的内容非常生动有趣儿,引来狒狒坐在后面观看。我曾想,如果用某种授课方式,或许能吸引动物们来参加人类的课程,而在不知不觉当中影响动物们的生活习惯,渐渐引入人类的文明。

树底下的根须有暴突在地面上的,由于根须粗壮,所以在树底下行走并不平坦,甚至要翻越或者钻过去。不过主道上还是有几米宽,弯弯曲曲的,骑着大角羚羊的人举着伞行进在宽阔的树林里面。一眼望去,一根根粗壮的屋树凛立,人们把地面打扫得很干净,如同在森林里漫步前行。

人们不急着去哪儿,这里没有忙碌,路过就是一种享受。

进去屋树里面或者说上楼,要么攀绳梯,要么就从树干的正门进入。如果到了夜晚季节,树底下一片漆黑,这时候的路灯会发出柔和的光芒。路灯设计得很矮,灯的光芒很是恰到好处,能随人们的需要而照度自动调整,所以人们在树底下作业很方便。我时常想住在里面,住进树里面。每每想到此处,就仿佛已经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真是幸福死了!

接着说树屋。

树屋由许多树苗儿栽种而长成,直到许多棵树长着长着挨到了一起,最后连结成一栋树屋。这颇为费时费力,要几十年的光景了!等完成这项栽培艺术,长成房子的话,往往是前人劳作,后人来居住。

首乌人堪称动植物方面的专家,栽培技术惊艳宇宙。他们把小树苗按照计算好的距离栽种好,待到长到一定的高度,再往外面培植其他树木。具体过程视情况而定,反正不简单,艺术性极高,没人愿意几十年的劳动成果竟成皱笔。一栋两三层的楼房,楼板屋顶要怎么才能让树给长成一栋房子,还要能达到人住进去的舒适效果?这种弯折技术和选材是个难点,但首乌行家做到了。

有的植物如同爬山虎待树长成之后,布满整栋外墙,可以防虫。在房顶有一种软木可以嫁接在主木身上,然后人工弯折固定在另一头的主木上,然后这种软木身上再嫁接禾本植物,能像茅草一样铺在房顶,浓密些就能防雨,精巧得很。用不同植物搭配长成一栋树屋能有着不同的风格与造诣,体现艺术创作者的独具匠心。首乌国旅游业发达,能来此观光都不虚此行。

几十年后,一栋漂亮的树屋给长成了。房顶、墙壁和楼阁全部都是树木自己长成的,这里面也注入了人的劳动汗水。没有使用一块砖头,没有一点儿混凝土和半颗钉子。一个人花了半辈子的时间就为这栋树房精心培育,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许多植物夹杂生长在一起,有的植物用来防蚊防虫,有的藤蔓是用来开花,有的是用来防雨,有的用来吸引鸟类,这是一项了不起的种植艺术。不同风格的种植艺术种出来的房子也会不同,不知道您喜欢哪款?

当然,树房长到一定程度,是可以先住进去的。以后再慢慢儿修剪、慢慢儿培育着或添或剪,都由人的意愿而定。也有几年就能长成的房子,但远远没有几十年磨一剑的树房那么大气,那么的富有吸引力,真是天人合一的杰作。

有两个小孩儿,一个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儿,两小孩儿坐在一起。男孩儿对女孩儿说道:“我现在就开始栽种树房,等我们长大了,我们要一起住进去。”

女孩儿说道:“嗯,那要看你栽种的树房漂不漂亮?我要xx花,xx花,还有xx花,都长在上面,整栋房子看上去就像一个花房!”

“好,我答应你。”男孩说道。

后来,男孩儿为了栽种这样的花屋,四处寻找用得上的植物。半辈子幸幸苦苦的施肥和修剪培育,就为了使自己的房子日后能长成她喜爱的花房,就耗尽了半生的心血。但他写下来的着作成为日后树屋种植的重要参考资料。这当中的辛酸和研究历程,都成为经典了。

第三类房屋就是蒙古包,类似于地球亚洲北部的游牧民族的居住特点,一顶帐篷一卷就去了。

还有的更简单,就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一打包,往一头牛或者一匹马上面一挂,兴许还带着一群食草动物组成的小队伍。

他沿途休息,跟着动物一躺,真可谓“以天为屋顶,以地为榻,以动物为友”,这一下雨,不用雨伞什么的,动物在雨中过日子,难道我不行吗?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就是桀骜的首乌游侠。食草动物挨在他的身边,那猛兽竟不敢轻举妄动。长年累月的共处,让动物们见识了首乌人的晓勇,也知道了他们可以为自己提供庇护。首乌人一拳就能轻易撂倒一头霸王龙,其身体结构注定了与生俱来的大力与坚固。首乌游侠能安心地睡下,也能瞬间激起精神应对紧急发生的情况。有游侠在场的地方,就连羊的胆子都大了,动物们以他为中心围成一圈儿,轮流睁着眼警惕着周围。

一名首乌人正酣睡在一头猪的背上,他美得很香呢!

游侠乐于与动物们朝夕共处,也有游侠喜欢独处的,连跟随的动物都不要。这种自信,人和猛兽都敬而远之了。但这一类不列入住房的范畴。

搭着蒙古包的首乌人被称之为“追日者”或者是“尾秋者”,他们其实是农耕文明,崇尚在已经使用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放牧不过是一种补充,他们并不吃肉,但喜欢蛋类和奶制品。在早晨随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而不断迁徙的人们称之为追日流,在傍晚季节跟随太阳落起的位置而迁徙的称之为尾秋流。不是特殊原因诸如研究,很少有喜欢在中午和晚上而迁徙的流派。早晨三个月和傍晚三个月,那种万兽生命奔腾的场景,真是见了叫人叹为观止!

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有3个月之内就可以收获的,也有需要长期一年之后,甚至几年之后才能收获的。这里的农业技术高超又低调,不用一粒化肥,不打一滴农药,一样能收获满满。其实收成的多少,不是衡量农业发展的绝对指标,诸如其他方面如每亩地的使用目标与动物们的需求是否和谐一致,也是需要考虑的。又如与大自然的和谐程度,即每亩地的开发与环境是否协调,能够长期有效利用时间,都需要考虑。不追求短期的计算效益。这里没有经济任务,首乌人其实仅凭采集也能维持生活的基本需求,但是灌溉和种植对所有生命都赋予了特殊意义,这很值得。

成群的屋树和几十年种植而成的树屋以及建筑院落,就是固定下来的住宅,喜爱春夏秋冬四季生活的人们选择这三种常居生活方式,是可以的。蒙古包或者游子喜爱早晨或者傍晚而随日迁徙,就是通常理解的追日流或者尾秋流,这种收拾收拾就能打包转地方显得十分方便。当然,人们的居住不受一般社会条件的约束,随时可以更换生活方式。首乌人有很强的自觉调节功能,群体带来的信息很快捷地应用于社会,从而为个人的行动是否合适提供参考,享有着高度的自由!想游就游,想住就住。

(节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