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塘村的风流往事 > 第159章 建起了食品厂

第159章 建起了食品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塘村的风流往事!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猪仔们也时常出现一些问题,生病打蔫也不在少数,而且有时候要打疫苗,他们也不会。

于是,熙风专门跑了几趟草塘村,花了高价,把远近闻名的兽医徐才请到了自己养猪场。

有了这个凭仗,熙风又大刀阔斧,对猪场的养殖模式进行改革,再建一个猪栏,在里面专门蓄养母猪,自己生猪仔来养,省却问别人买猪种的烦恼。

……

熙风的养猪场跟崔新立当时的鸵鸟场真是天差地别,经营得是一天比一天红火。

熙风是本村人,原来喜欢使坏的疤癞经历失去男人资格的打击后,不能在村里掀起风浪,所以没有人找养猪场的茬子。

养猪场因而可以顺利的发展,如今,光蓄养的母猪就有两千多头,生产的奶猪,除了自己留下来养的,还能源源不断的卖出去赚钱。

原先建猪场的时候,投下去的第一桶金和第二桶金,早已经赚回来几十倍了,积累了不菲的资本。

既然赚了钱,就要想办法回馈村里,这样又可以避免一些口舌是非。

三塘村与上塘村交界的地方,有一段路十分不好走,路基不是很牢,而且比较狭窄,不方便通行,特别是下雨天,雨水冲的黄泥巴到处都是,还有一些地方积水,根本没法走。

熙风出钱把那段路修好了。

熙风一想,干脆再出钱,把村里老基原先被砸掉的土坯围墙跟牌坊都修好。

每到节假日或者过年的时候,有出外打工的人回来,不少都问熙风猪场还要不要人,他们也想进去。

这部分人是不想种田又不想出远门打工的,但是有的是力气,而且能吃苦,只不过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但是养猪场吸纳不了那么多用工,不过熙风觉得如果能吸纳更多的村里人务工,对在本村发展的他来说,是有好处的,于是他在不停的想办法。

在县城办食品厂的吴承东,近些年生意也是越做越好,熙风由原来的每天供他三五头猪,发展到如今,每天要供应十几头,多的时候二十几头,还好他自己建了养猪场,否则,以他一个人的力量,真是难以供应。

他还建立了很好的屠夫网络,杀猪多的时候,随时可以请到七八个屠夫来帮手。

因为供应量大,熙风把那辆拖拉机淘汰了,买了一辆六轮的货车,进货、卖生猪奶猪,都很方便。

吴承东也是个极有野心的人,不能满足现在的生产状况,还要扩大规模,可惜,他厂子周边的地全部办了厂子,他没有扩大规模的空间了。

熙风给吴承东解决了发展空间的问题,也给自己解决了吸纳村里更多用工的问题。

他跟吴承东详细谈了几次,他们两人合作,在养猪场边上新建一个食品厂,猪肉供应方便。

还有一点,吴承东的这种食品厂用水量比较大,经常出现用水不足的问题,如果在三塘村办厂,可以自己打井,很好的解决用水的问题。

两人很快谈妥了合作的细节。

钱两个人都有,眼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拿地了。

养猪场再往东还有一块很大的荒地,是三塘村的,但大部分也被村民圈起来了。

以前办鸵鸟场的时候,拿地那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拿全。

时至今日,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人们了解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不少人都想着到外面去发展,不再死守着家里那一亩三分地。

这些年,熙风办养猪场,不仅给村里带来了利益,许多地方修桥补路的,他从来不吝啬,更重要的是给村里人带来了利益,要买村里人的东西,从来不压价,卖猪肉或奶猪给村里人,从来都是低于行情价。

他从来没想过要跟村里人争利益。

通过给付租地资金、招聘到厂子务工等方式,需要的地皮全部拿下。

吴承东负责规划设计好了厂区。

依照图纸,大概花了半年时间,厂房全部建好了,围墙也建好了,水井也打好了……

生产设备还没安装好,订单就已经来了。

熙风在村里及周边村子招齐了工人,吴承东带来几个技术人员,完成设备调试后,立马投入生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