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压寨小郎君 > 第16章 粥棚真相

第16章 粥棚真相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压寨小郎君!

“不可能!那人腰上还挂着你们丁府的腰牌!”人群里立即有人喊道。

小胖子表现得很无辜,摊了摊手,说:“腰牌也不能说明什么啊,前段时间我们府上的家丁丢过腰牌,说不定正好被那骗子捡到了吧,不管怎么说,我们的粥棚不是免费的,各位要是饿了的话,就拿东西来换吧。”

说罢,不再理会众人怎么说,搬了张椅子优哉游哉地坐在大棚里面,还哼起了小曲。

赵然看着这一幕,也没什么好说的,虽说小胖子的话很现实,但是理是这个理,慈善并不是义务。

这时旁边一个年轻人说道:“这帮天杀的,又来坑人了!”

赵然转头一看,也是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衣服洗得有些发旧,赵然感觉和他的年龄差不多,文文弱弱的,但是眼睛很有神。

“在下赵然,见过兄台。”赵然行了一个同辈礼。

“闻墨。”闻墨回了一礼,扫了一眼赵然身上的衣服,“兄台是紫山书院的高足?”

“高足不敢当,学业未成,只是书院一介读书郎。”赵然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于是转移话题道,“方才听闻兄说,李府坑了这些难民,怎么说呢?”

闻墨看了看四周,忽然压低了声音说:“我方才看你帮助那老丈,想来也不是他们那种人,与你说说也无妨,不过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进城说吧。”

“呃……”

赵然脸色有些尴尬:“前两日出门得急,忘记带上路引了。”

闻墨饶有兴趣地又打量了一下赵然,出门忘记带路引了,这不和出恭忘记带纸一样好笑么?

不过他却很识趣地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笑道:“赵兄随我来。”

看他自信的模样,赵然也是有些疑惑他是怎么在没有路引的情况下,带人入城。

跟着闻墨再次来到城门处,守城的人一看他,立即上前打了个招呼:“原来是闻公子,今天又出去了?”

“嗯,出来接个朋友。”闻墨侧身指了指赵然,“这是我的一位朋友,你检查一下他的路引吧。”

守城者立即摇头摆手:“不必不必,闻公子的朋友,哪里需要路引,您请。”

“行,有机会我在你们县尉大人面前,替你美言几句。”

守城者顿时大喜过望,腰都不知不觉更弯了:“谢谢闻公子,谢谢闻公子,小的王冲……”

两人进了城,那王冲还在后面喊着,对两人行注目礼。

赵然不由对闻墨的身份产生了兴趣。

这家伙,衣着朴素,为人不倨不傲,谦逊有礼,看上去不太像是有钱人的少爷。

此人非是富商子弟。

莫非是某位官员的子侄?听他刚刚所说,似乎与靖江县的县尉还挺熟。

能有个这样的口气说话,不会是县令之子吧?

似乎是想到了赵然的疑惑,闻墨主动释疑道:“赵兄不必猜测了,我既不是豪绅家族少爷,也不是官宦子侄。到了,赵兄,请……”

赵然抬头一看,不知不觉,他们走到了巷子深处,这里距离城门很近,却也挺安静的。

闻墨把门打开,赵然走进一看,是一个小院子,面积不大,但是很干净。

“这里只有在下和祖父住,今晚祖父去赴宴了,就只有我一人罢了,赵兄,请坐。”

赵然微微点头,道:“闻兄谈吐不凡,举止卓然,想来家学渊博,不知令祖是……”

“一个上了年纪的儒士罢了。”

闻墨显然不想对自己的祖父谈及太多,话锋一转,道:“赵兄今日刚到靖江城吗?”

赵然颔首:“没错,如今书院休学,我在家里也是无趣,所以出来走一走,见识见识一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闻墨眼睛顿时一亮,“赵兄这话说得极对,果然不愧是出自紫山书院。”

赵然一看他好像要跟自己掰扯文学,连忙将话题硬生生扯回来:“方才看闻兄对城外施粥一事颇有微词,还请闻兄指教。”

别看赵然现在文绉绉的说得挺好,时不时还能蹦出一两句令人惊叹的句子来,可是肚子的墨水有多少,他清楚得很,他现在说得再好,也是前世五千年历史的精华积累罢了。

拾人牙慧,终究不是自己的,说多了肯定会露馅。

闻墨看上去有些许失望,不过调整得很快,解释道:“粥棚乃李家所设,说来可笑,这粥棚,竟然是竞价得来的。”

通过闻墨的讲述,赵然才知道在粥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城门外设粥棚已经是靖江县的一个传统了,城内几个规模较大的豪绅家族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他们设粥棚不是为了做善事,而是为了敛财。

说简单点,就是先派人到遭受了灾害的地方去传话,说靖江城外有免费的粥喝,还有房子住,更重要的是,可以雇人干活。

李府的人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让这些人到了他乡,没有了依靠,实在饿了的时候,就只能拿出自家最有价值的东西来换了。

本就在家里活不下去的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很难不动心。

于是,拖家带口的就过来了。

“赵兄,你这几日可以看看,城外最后剩下的,就只是一些老弱病残了,但凡是有点力气,还能干得动活的,即便是年纪小的,也都会被这些人用一碗粥给买走了。”

“第一天,他们可能会不屈从,可是到了第二天,饿极了的他们就会拿出自家的金银首饰,哪怕他们手上只有一点碎银,也统统跑到李府的手上。”

“可是他们顶多一两块碎银,以李府一块碎银三碗粥的价格,一天之后,就得想着拿其他东西换了,于是接下来就是房产、田产!”

“而李府这些人,最终的目的就是这些难民手中的田产!”

自古以来,土地兼并就是封建王朝最大的问题,越是到晚期,这土地兼并的情况就越发严重,像靖江县这些豪绅做的事情,何止一例。

“赵兄应该注意到了城外有一群老人吧?”

赵然点了点头,城外的确有二十几个老人呆坐着,一个个风烛残年。

闻墨叹了一口气,说:“昨晚上,那里是有五十几个人的,但是今天一早,冻死了一半,剩下这一半,估计也熬不过今晚了。”

赵然猛地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的子女呢?”

“都签了卖身契,卖身给各大家族或者青楼了。”闻墨也是无奈,“剩下的人,没有人会要了,所以只能在原地等死了。”

“官府呢?官府难道就不管?”

“官府?哼,一群素餐尸位之辈,只想着怎么捞钱,怎么可能会管这样的事情,甚至,以粥换地,县令都从中获利,他们怎么可能会去损害自己的利益。”

赵然想起城门口那二十几个目光呆滞、绝望、凄凉的身影,胸腔里就升起了一股怒火。

还有那些走投无路,只能把自己卖出去做奴隶,做娼妓的人,就只是为了一口饭吃,这样的世道,这样的国家,到底还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吗?

可是,他的愤怒除了愤怒,还有什么用吗?

一股悲凉从心底直冲脑门,赵然迅速冷静了下来,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就算同情这些人,又有什么用呢?

“就在今晚,县衙里还在歌舞升平,还在觥筹交错。一个个豪绅富商,县令县尉,欢聚一堂,桌子上摆满了山珍海味,飞禽走兽,甚至府上的看门犬,都有一块香喷喷的肉吃,可是城外这些人,却连口让他们活命的粥都没有。”

闻墨越说越激动,最后砰的一声砸在了桌子上。

“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

赵然喃喃地说道,他发觉自己还是太过于理想化了,他以为这世道只是乱了点,只是贪官多了些,只是没想到,人命,已经那么不值钱了。

“我辈读书人,遍读圣贤书,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是如今却对这世道无能为力,你说,又有何用?”

赵然冷不丁地问了一句,闻墨浑身颤了一下,嘴里不断重复着赵然说的话,眼里的光,越来越亮。

“赵兄这四句话,为我等读书人指明了一个方向,赢大当家认可的人,果然不一般。”

正在满腔激情的赵然,听到这话,顿时像是被一桶冰水从头浇到脚底,心里都有些发凉。

“你……你知道我是谁?”

闻墨站起来郑重地行了一礼,说:“赵兄勿怪,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在下就认出来了。”

赵然苦笑,他还有些侥幸靖江县没人认识自己呢,没想到还没进城,就被人认出来了。

“闻兄莫非是想要将在下拿去报官?这会儿,应该有差役来了吧?”

闻墨一听,连忙解释:“赵兄误会了,在下并非要拿赵兄去报官。”

“那你将我骗进城,又是为了什么?”

闻墨正想要继续解释,门外却气冲冲地冲进来一白胡子老头,嘴里还在不停地大骂:“气死我了……气死我了……一丘之貉!都是一丘之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