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青词王朝 > 第12章 明太祖遗训忘了吗?

第12章 明太祖遗训忘了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青词王朝!

什么?!!

大明要亡?

当朝射杀,

这不是反了天了?

吕芳顿时目瞪口呆。

须知,这可是大明朝,这些话是绝对不能说出口的。

但他转念一想,似乎想起了什么,隐隐约约,却又不敢肯定——

难道是那条……?

而嘉靖,闻言的一刹那就想起了这条祖训,脑门轰的一下,眼睛忽然有点发黑——

“是啊,是啊,怎么就不敢想呢!?”

“大明的根本弊病,的确就是这个啊……”

他熟读太祖实录,早年曾想过这一折,但时势已经不同,整个文官系统从弘治年间开始就盘根错节、不可更改了……太祖能做到乾纲独断,是因为他是布衣天子,在百姓心目中是神一样的存在……

今日三四十年后旧话重提,嘉靖不禁浑身颤抖起来——

“这少年人也认为大明中兴只有这一条路?”

“这样的话就太难了……”

他忽而喜乐,忽而绝望,喜的是刚才刹那之间确然已经心若明镜:大明中兴只有废除宰辅。这是早年也十分肯定的事,只是后来却越来越不敢想了……

路,的确只有这条……

但谁来走这条路?就算这少年是亲儿,他真有能力走出来吗?

思来想去,四十年的帝王生涯忽在眼前,好像全都错了……?

这一会儿功夫,他表情竟是有些痴狂落魄。

吕芳见状不禁骇然——

皇上今儿到底是怎么了?

四十年了,几时有这种事儿啊?!

这少年说的的确很高深,似乎触及到了大明的根本问题,但这些话皇上早些年也说过啊?

再把眼光聚焦到朱墨身上,只觉得此人的发问也太戳心戳肺了,竟让皇上如此动容,那可是很伤身的……

他也时常听嘉靖讲过去的事儿,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哪一条组训——

太祖爷的遗训?

那就多了去了……

这到底是说的哪一条呢?

嘉靖看着吕芳,心里骂一声蠢,脸上却是干笑一声,故作疑惑的问道:“哦?朱公子说的哪一条啊?”

朱墨也不想拐弯抹角了,嘿了一声,缓缓说道:“我大明坏就坏在你们这样的人手里!明明心里明白,却个个都不敢说出来!”

啪的一声,

他把手里棋子轻轻仍在盘上,似笑非笑道:

“你们都不知道吗?我还真不信了……太祖明明说过的,后世敢有提议恢复宰相的,当朝射杀!真忘了吗?”

轰!

吕芳心头震颤!

而朱墨此时也是来了激愤,讽刺道:

“天下人是傻了吗?还是聋了哑了?大明的头一条祖训,就是不设宰相!

然而,朱洪武的子孙后代、这些不肖子孙!为什么又设立了内阁首辅呢?这难道不奇怪吗?”

话既然说开了,朱墨的情绪也就上来,讽刺道:

“不尊祖训,怪不得最后吊死在歪脖子树上……”

说吧,

他长长叹一口气,手里一把棋子,忽地扔出去,

哗啦一声,

散落满盘。

……

不肖子孙?!!

“你——?”

话到嘴边,突然闭口!

吕芳本能地要呵斥,却是平生第一次更住,心头是一片茫然。

第一反应是:这话简直大逆不道!应该立刻诛杀九族!

而转念一想:太祖当年的确是这样说的啊……为什么?为什么后来的皇帝不遵守呢?

他虽然只是太监,但本身就是在太监里选拔出来的聪明人,加上不断地读书训练,自然听出了别样的味道!

他立刻就想起了杨宪、汪海洋、胡惟庸的旧事……

如果宰相制没有问题,太祖当年为什么要杀那么多人?太祖何等英明,不可能无缘无故杀宰相啊?他一定是看到了大明的根本漏洞了!

思索至此,他看了朱墨一眼,顿时感觉此人果真不同凡响!

朝堂上见了那么多大学士,竟然谁也比不上这么一个少年人!

……

嘉靖自然比吕芳深刻多了。

须知,

大明再设宰辅已经将近百年,从李东阳、杨廷和到严嵩,哪个不是权势熏天的人物?谁敢对他们说半个不字?

而这少年竟然敢说废除宰相?这话如果被严嵩听到了,那父子俩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杀了这个少年!

至于说激烈的语气,以及不肖子孙之类的话,嘉靖却不是很在乎。因为这话他年轻时也说过,从朱棣以后的皇帝,除了他自己,根本没一个看得上眼的。

不过,话虽如此,这少年胆魄是有了,但究竟有多少见识,竟然敢如此说话……?

他历来不喜欢大言欺世的人,当年的杨慎就被他一顿廷杖打得皮开肉绽。

此时,

嘉靖又重新收拾棋子,慢条斯理说道:

“呵呵,朱公子此言听起来颇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却又有点似是而非啊……”

“哦?何以见得”

朱墨反问。

嘉靖笑道:“宰辅难道个个都是奸臣?李东阳、夏言难道不是忠臣?忠臣当宰辅,天下自然就百病全消了……总不成贤臣也不听话吧?”

朱墨淡然一笑:

“那请问道长,他们又为什么要听皇上的话呢?不要扯那些孔孟之道、圣人之言,就跟我说实话吧!为什么?给个靠谱的理由!”

咦?!

呵呵!

这人脑子秀逗了?!

说昏话吗?

吕芳从没听过这么大逆不道的话,感觉这世道怎么变了?还有人问臣子为什么要听皇上的?这不白痴嘛!

而偷看嘉靖,眉宇间透出的竟然是浓浓的赞赏之色!

“咦?”

吕芳楞了一下,

紧接着却是乍然醒悟过来——

也对啊!

从李东阳、杨廷和到严嵩,谁又真正听了皇上的话呢?

“为什么要听?”

嘿嘿,

这少年问得刺耳,但也说出了另一番真实——

高处不胜寒!

一个人在最高处,看着尊崇,实际上对下面的人却也是无奈得很;而下面的人对上位者的话,往往也并不理解,甚至故意曲解,更多则是扯起虎皮或者拿着鸡毛当令箭,让上位者也无可奈何……

嘉靖和吕芳对望一眼,眼中尽是难以言说的无奈。

是啊,

谁说臣子就一定听皇上的?真正尊君的臣子又有几个?如果臣子都听皇上的,还不早就天下太平了?

为什么要听?

为什么要听……?

人心之险,确然一无可恃啊……人家又凭什么听你的呢?说是几卷圣人之书,却又有什么效力?几个人当真了?

说到底,还是怕杀头,只有杀头才能让宰辅大臣害怕,也才会听皇上几句。人性确然就是如此~

……

朱墨见他们两人陷入深思,又是嘿然一笑道:

“两位都是大有见识之人,难道没听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

“谁说臣子就一定要听皇上的?哪个臣子当官不是为了自己?听皇上的话,对他们自己有什么好处?有人想过吗?一个人都当到了宰相,他再去听皇帝的话,对他有什么好处?他的地位还能再增加吗?尸位素餐就算不错了,哪里还有动机去治平天下?!!”

“相反,大家把皇帝供起来架空,然后同声一气、同气连枝,都去坐大自己的家业,这不是更合理的选择吗?”

“更何况……”

朱墨嘿了一声,放缓语调:“更何况,宰相只有得到大多数官员支持,才不会被皇帝随手一道圣旨给杀了!呵呵,就算是为了免于杀头的风险,宰相也要更亲近全体臣工才是……”

“所以说,当宰相的人,第一优先是顺从属下,第二才是逢迎皇帝!这就是为什么太祖要废除宰相的原因……因为只要还有宰相,他就一定会阳奉阴违。天下贪官全都躲在他身后,大家一起跟皇帝做对,损公肥私,成为天下豪强家族!这个道理非常浅显啊,难道你们都不懂吗?”

“呵呵,哪个皇帝如果觉得臣子天生就应该且必然听话,那这个皇帝离死期也就不远了!”

朱墨说完,也是叹息一声,感到了华夏历史的无奈。

来此之前,他看过很多历史书,明朝网文更是看了上百本,每次都感慨明朝亡于内阁,感叹为什么皇帝就不能像太祖一样乾纲独断呢?

如果自己当了大明皇帝,第一天上朝就要援引太祖祖训,

当朝引弓,射杀严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