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青词王朝 > 第13章 大文豪感动了

第13章 大文豪感动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青词王朝!

嘉靖听得脑门嗡嗡的。

这些话怎么那么尖锐?简直句句都扎在心里。

好几次他真的听得怒了,当场就想下旨杀人。如果换别人,脑袋都不知掉了几回。

但不知为何,每次发怒时一看到朱墨似笑非笑的表情,杀意就消失殆尽,硬了一辈子的铁石心肠,竟然一下子软了!

而且,心肠软了的同时,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恼,感觉这小子怎么尽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专门冲着自己的软肋来下刀子!而自己又偏偏硬不起心肠?!

一念至此,

他不禁苦笑起来——

若说这小子不是墨儿,打死他也不信了!天下只有父子之间才会有这种矛盾感情啊!

而一想到次子载墨消失了十几年,如今又回到身边,嘉靖的气恼也立刻冰涣瓦解,似乎要撕裂的心肺,转而又生出了无尽悲痛和怜惜……

“墨儿太可怜了,朕就算负了天下人,却再也不能负了他啊……”

“从今以后,谁要敢伤害他,朕就算丢了江山性命,也要跟他拼了……”

“这孩子的确是朱家最理想的继承人……朕无忧了……”

思绪回转,

嘉靖终于恢复平静,笑起来说道:

“朱公子倒是记得我大明太祖的话……但若照朱公子所说,当今皇上又该怎么做呢?”

“不会……不会是让皇上把老严嵩当朝射杀了把?哈哈哈……”

吕芳听得心惊肉跳——

这?

皇上今儿真吃错丹药了?

这些话换了别人来说,或者传了出去,那得有多少人头落地啊?!

而朱墨呢,说了那么多,本以为这两人要么不敢听,要么会反感,而此时见嘉靖竟然乐呵呵的,李三虽然有点害怕,却也没有到失魂落魄的地步,当即觉得这两人胆子倒是不小。

这老道不愧是京城里吃得开的人物,看来没少听这些犯忌讳的话。

对老道的问题,朱墨连想都没想,直接回答:

“射杀严嵩?你觉得有这么容易吗?这话要是传出去,就算你老道在京城再混得开,也要是人头落地的!”

“再说了,杀严,只是最后的告成仪式,此前要做许多工作,一时间跟你们也说不清楚,以后慢慢聊吧,总之,大明要中兴,必先要废除宰辅之制,否则想都别想……”

朱墨感觉今天也差不多了,立马就想告辞。

嘉靖使了个眼色,吕芳掏出一块乌黑的墨玉玦,笑道:

“道爷说了,这块玉玦很是吉利,年老了,没用了,今儿跟朱公子有缘,就送给公子防身吧,还请朱公子万勿嫌弃……”

朱墨根本无所谓,随手接过来,上面写了稀奇古怪的符文,又像文字,又像图案,看不明白。

不过,东西一看就很贵重,朱墨当即笑纳。

……

“奴婢看着,朱公子是个人才……”

“嗯,那当然……”

“不过,奴婢琢磨着,他说的话也太大了,那…那怎么做得到啊?”

“呵,朕也犯嘀咕呢……”

朱墨离去很久,嘉靖手里把玩着棋子,久久深思.

这孩子说话总是让他堵得慌,但偏偏又很有道理,竟然他哭笑不得。

刚才说了废除宰辅,这孩子回答的也颇有谋略,比起裕王确实强多了。杀了严嵩父子,对他来说虽然有点难度,但不是做不到,问题是杀了之后怎么办?

墨儿说废除宰辅,这个方案似乎真是好办法?

问题是,

这孩子到底有没有能力?

话说得漂亮的人多了去了,靠嘴混饭吃,谁不会啊?满朝臣子,谁说起来不是滔滔不绝,真派上用场,又有几个顶得住的?

不行!

朕岂能被一席话就误导了?!

“吕芳,朱公子还是先历练看看……”

“这阵子,翰林院不是在议论杭州织造局的事儿吗?有个人叫高什么文的,是不是提了个方略?你叫他们……叫他们公开讨论,只要是翰林院的,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方略……”

吕芳答道:“禀万岁爷,那个人叫高寒文儿,呵呵,有点花拳绣腿之才吧……”

嘉靖也笑了一声:“让这些清流学士闹腾去吧……”

心里却想:行不行,就看他自己了……当爹的,也总不能事事都替他做啊,怎么也要看看实干能力再说。

……

朱墨见天色不早,也不去翰林院了,干脆去街市逛逛

刚来到集市口,就见人群一阵阵喧哗。

今天的老百姓不知犯了什么病,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口中不停念叨什么?而远处酒店门口,一大群人围着一个老学究,也是莫名其妙。

反正,就在一夜之间,老百姓都不干正事了,人人脸上透着兴奋喜悦之色,时不时爆出爽朗笑声。

而他们手中,无一例外都拿着一卷宣纸,似乎在传抄什么文章?

朱墨凑到酒店门口,只见六十多岁的一个老学究站在高台上,大声念到:

“离九霄而膺天命兮,情何以堪;

御四海而哀苍生兮,心为之伤!”

啊~~~!

呜呼~~

哀哉~

“老夫何幸啊?竟在风烛残年得诵如此文章!”

“啊……老夫死矣!”

哈哈哈~

围观众人一片哄笑,一个大汉叫道:

“王老夫子!这句子真得好到了死去活来吗?!”

“这汉子粗胚啊!朱墨公子的青词,如今乃是大明第一等文章,可笑他还不知道呢!”

“朱墨公子乃是李太白、苏东坡转世,这些粗胚哪里懂得?”

“嘘~~我听说是笔仙啊……翰林院有一个老笔仙,成祖爷那会儿也显过一回灵……”

“去~!无稽之谈!”

“如今的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不仅读书人纷纷传抄,就连有水井的地方,儿童妇孺也都在传诵啊……”

“如此大才子,真乃我大明之幸!”

“……”

老学究闭目琢磨品味一会儿,又摇头晃脑说道:

“你们就别瞎猜了,我王世贞一生读破万卷书,天下才子无人不识,但无一人能比得过当今的朱公子!你们知道为何吗?”

他自报姓名,顿时吓坏了许多在场的读书人——

原来他就是王世贞!

那可是横行天下几十年的笔杆子了……

怎么他会对朱墨那么尊崇?

而王世贞看着满场众人沉默不语,却是摇了摇头:

“你们啊,永远也不可能懂的……朱墨的这句辞赋,道出的就是皇上对你们这些百姓的爱惜之情!你们明白吗?这句话大有苍生之念,非大仁大义者不能道也……”

嘘!

下面无知者还是一阵嘘声!

许多人交头接耳,议论的却是他王世贞的名气。

而王世贞是真正的大文人,不禁怒火中烧,怒道:

“就凭这副菩萨心肠,老夫王世贞也要正告天下——即日起,我便是朱墨公子门下走狗!!”

啊?

门下走狗?

面对惊愕众人,朱墨也心头一动:

王世贞?

嘉靖朝第一才子?!

明后七子之首!

呵呵,

明后七子成了吾的门下走狗?!!

这个?

太玄了吧?

看来他也是个爱民的人,倒是让人敬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