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换亲小日子 > 第40章 第 40 章

第40章 第 40 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换亲小日子!

“这是要干什么呢?怎么如此着急?”齐掌柜倒是知道,  因着同在府学读书,自家儿子和周亭宴是有几分同窗情谊的。

可先前也没见这两人走动的多么频繁啊!今日齐家公子的举动倒是让他颇为意外。

更别提齐家公子还叫上了赵喜儿,齐掌柜肯定要问个清楚,才会答应放人。

“找他们二位有要紧的事。”见周亭宴站着不动,  齐家公子一着急,  索性就上手去拉周亭宴的胳膊了,“真的有要事想要请周兄和嫂夫人帮忙。拜托拜托,  小弟事后肯定有重谢。”

看得出来齐家公子并不是在玩笑,  又知道齐家公子不是任意妄为的纨绔子弟,  周亭宴回过头,  看向了赵喜儿:“娘子,咱们今日姑且先帮个忙?”

“好。”通常情况下,  赵喜儿都不会反驳周亭宴的安排。更何况此时此刻情况特殊,赵喜儿就更不可能扯周亭宴后腿了。

随后,赵喜儿和周亭宴就被齐家公子带到了府城最大的千珍阁。

赵喜儿没有想到,齐家公子所谓的帮忙是挑选送给未来娘子的饰品。

“其实如若是旁的饰品,我倒是可以自己搞定。不过这姑娘家的头饰,  我想来想去还是不能随便买。”到底是头回买,  齐家公子亦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府学也有不少同窗是娶了妻的。可齐家公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在这个时候率先就想到了找周亭宴帮忙。总觉得周亭宴为人更可靠,  也不会在背后到处乱说,编排他和未来娘子的名声。

这不,  就有了此时此刻他们三人同来千珍阁的场景。

听齐家公子这么说了,周亭宴转过头,  征询的看向赵喜儿:“娘子?”

“好,我帮忙看看。但我挑的不一定能合乎人家姑娘的心意。”齐家公子的未婚妻可是县老爷家的千金,赵喜儿可不敢随便打包票。

而且姑娘家的喜好本来就各有不同。她自己看中的,  自然不可能一定会受到那位县老爷家的千金青睐。

“没事儿,没事儿。只要是嫂夫人帮忙挑的,肯定比我自己看中的强。”齐家公子其实本人已经来看过好几次了。不过他挑来挑去都没能挑到满意的,反倒快要把他自己挑花眼了。

不得已之下,他这才找了周亭宴和赵喜儿帮忙。

赵喜儿便不客气了。点点头,开始认真帮忙挑选了起来。

周亭宴也跟在一旁看,一副很是兴致/勃/勃的认真模样。

齐家公子没想到,周亭宴竟然会如此的上心,不禁就生出了几分感激。

“周兄,小弟真是太感谢你了。”当然不好意思跟在赵喜儿身后一直转悠,齐家公子索性就全程围着周亭宴了。

周亭宴没有接话,仔细转过一圈后,选中了一支极其漂亮的兰草金簪。

随后,不等齐家公子开口,周亭宴拿着金簪去找了赵喜儿,直接就往赵喜儿的头上戴。

“夫君,这是给人家姑娘买的,不好往我头上戴的。”赵喜儿微微避开,笑着提醒道。

“给你买。”周亭宴怎么可能会主动给别的姑娘挑头饰。他那么认真的看了一圈,完全是为了赵喜儿。

刚挂起笑容准备跟赵喜儿摇手表示“没关系,嫂夫人帮忙试戴一下完全可以”的齐家公子,就这样尴尬了。

他本来是真以为周亭宴在帮他挑来着。不过周亭宴这么一说,齐家公子又觉得周亭宴没有哪里做的不对。

确实,姑娘家的头饰不能随便帮忙挑。是他考虑的不够周到,合该多多向周亭宴学习才是。

赵喜儿没想到周亭宴会突然要给她买头饰,面上满是惊喜,却也没再拒绝,任由周亭宴将金簪戴在了她的头上。

“好看。”周亭宴仔细端详片刻,肯定的点点头,转身去付银钱了。

望着周亭宴的背影,赵喜儿脸上的笑容加深,指着自己面前已经站定许久的头饰,转而冲着齐家公子说道:“这套头饰不错,不知道那位姑娘可会喜欢。”

说心里话,赵喜儿觉得这家铺子里的饰品都挺好看的。换了她自己来买,指不定也会挑花眼。

不过真要挑出最喜欢的,赵喜儿自己就相中了眼前这套。她觉得送给新嫁娘应该很合适,就是不确定她的喜好能否让那位姑娘满意了。

正如赵喜儿所说,千珍阁的饰品都很好看。既然能被她挑出来,肯定是很不错的。

齐家公子哪里还有其他异议,当即就肯定的应允了。

当然,周亭宴的意见,齐家公子是不敢问了。

他又不是真的没有丁点的眼力劲,只看周亭宴方才的反应和表示,与其指望周亭宴,还不如靠他自己呢!

买好齐家公子需要的头饰,周亭宴便打算走人了。

不过,赵喜儿及时将他拉住,小声问道:“要不要给娘她们也买一样啊?”

“可以。娘子你看着办就好。”丝毫没有其他的想法,周亭宴自然不会反对赵喜儿的提议。

再然后,齐家公子先行离开,赵喜儿和周亭宴给赵黄氏和周寡妇分别买了一只金镯子。款式相似,花样却不同。最关键的是,银钱一模一样。

毫无征兆突然收到来自赵喜儿和周亭宴的金镯子,赵喜儿和周寡妇都是分外的感动。

“我这都好些年没有买过金镯子了。”周寡妇上次有金镯子,还是刚成亲那会儿,周亭宴的爹买给她的。

不过后来为了养家,周寡妇不得不忍痛将金镯子卖掉了。如今回想起来,周寡妇依然会觉得不舍,但却并不后悔。

在当时那般情况下,养家比任何事情都更加的重要,比起金镯子,周寡妇自然更加的看重周亭宴这个儿子。

“娘,以后我和夫君多多给你买。”赵喜儿说着便笑了起来。

“不用、不用。我一个老人家了,不用费这些银钱。让亭宴给你多买一些,什么镯子啊、金簪啊,都给你置办起来。”周寡妇其实一早就有这个想法,但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说出口。

实在是周亭宴太忙了。比起这些事,肯定读书更重要。而且赵喜儿又是怀孕又是生孩子的,确实顾不上。

“我也不用。我平日里都不怎么戴这些东西的,买了也是放着。”赵喜儿这一点是从小养出来的习惯。

说来也是奇怪。赵青山和赵黄氏早些年就赵喜儿一个闺女,把赵喜儿宠惯的不行,各种饰品没少给她添置。

偏偏赵喜儿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带她出门逛逛街,她反倒更愿意呆在厨房找吃的。

这也是赵青山和赵黄氏会为赵喜儿定下稻香村亲事的原因所在。但凡赵喜儿是个爱装扮的,他们肯定不会答应将赵喜儿嫁去村里的。

“放着就放着呗!咱们女人就是该对自己好点。有和没有还是区别很大的。”周寡妇倒是没觉得赵喜儿这般喜好有哪里不好的,一门心思琢磨着要给赵喜儿添置饰品。

赵黄氏就没有表态了。周家人的态度肯定还是周家的事,她不好越俎代庖的干涉周家的银钱使用。

反正她看的分明,周家人对赵喜儿是真的好。赵喜儿自己卖点心又赚了不少银钱,赵黄氏就更不担心赵喜儿受委屈了。

她可是知道,赵喜儿赚的那些银钱,都是由赵喜儿自己收着的。周寡妇和周亭宴都没拿走,全是让赵喜儿一个人做主。

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赵黄氏这个当娘的安心了。

“娘,家里的银钱我都收着呢,不比买那些饰品回来放着更稳妥?”赵喜儿向来很有自己的主见。

如若是确实需要,赵喜儿不会舍不得银钱。但如若不是必需品,还是买给她的,赵喜儿就觉得不用了。

“你这话说的倒也没错。成吧,那你自己按着喜好来。只要别舍不得花银钱,反而委屈了自己就行。”面对赵喜儿的时候,周寡妇向来很好说话。不管任何时候,都肯定以赵喜儿自己的心情为先。

“娘放心,我不会委屈自己的。”赵喜儿点点头,想了想又接着说道,“其实我倒是觉得,买这些饰品不如给夫君添一个好的砚台。或者买几块好的墨块回来,也不错。”

“我之前的还能用。”周亭宴如今用的正是赵青山特意送给他的那套文房四宝,远比他考秀才之前用的要更加的好。

周亭宴不是刻意追求笔墨纸砚必须上品的性子,此刻没有多想就拒绝了。

“那也要买。夫君如今在府学的月考名次一直很好,权当是给夫君奖励了。”赵喜儿却是颇为坚持。

她并不是那么喜欢戴金簪,不也二话不说就收下了周亭宴送给她的?那么想当然的,她也想给周亭宴买些东西了。

“是应该买。”提到周亭宴在府学月考第一的名次,周寡妇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怎么也盖不住。

如此这般,就是赵喜儿和周寡妇二对一了。

周亭宴到底没再拒绝,任由赵喜儿随意安排。

于是等到周亭宴再回到府学读书的时候,他的书桌上便多了全新的一套笔墨纸砚。

站在书桌面前,周亭宴心情大好。脑中忽然就闪过些许灵光,他飞快的抓住,铺开画纸,又取了新笔,聚精会神的画了起来。

一个时辰后,周亭宴停笔,往后退了两步,仔细的打量自己才刚完成的新作,微微勾起了嘴角。

等他十日后再度回家的时候,就带给了赵喜儿八百两的进账。

“夫君,你又画画啦?”这几个月周亭宴时不时的会带回来银钱,并不固定,但都不少。乃至如今的赵喜儿已然能够淡定的接受了。

“嗯。新的笔墨带来的灵感。”周亭宴笑着回道。

知道周亭宴是在逗她,赵喜儿忍不住就笑了:“那我下次再给你买新的笔墨。”

“留着给你买两身新衣裳。”周亭宴可不会再要新的笔墨了。他手里的已经够用,哪怕换着用也不怕。

反倒是赵喜儿,自打怀孕之后就没再给自己添置过新衣裳。这一点,周亭宴一直都知道。

“我现在买了,以后就穿不上啦!”比了比自己而今变胖的身体,赵喜儿不由就有些发愁,“明明怀两个闺女的时候都没有长胖,怎么生完了还长胖了呢?”

“你不胖。”周亭宴是真不觉得赵喜儿变胖了。

反之,周亭宴巴不得赵喜儿的身体再养好些。

“还说不胖。我都能感觉到肚子上的肉了。”赵喜儿一脸的发愁,捏了捏小肚子,“肯定是我吃的太好了。”

可因为要给两个闺女喂奶,赵喜儿也不敢不吃。而且她坐月子的时候胃口就很好,如今食量也没见减小。

周亭宴便也伸手去摸了摸,随后一本正经的摇摇头:“没有长胖。”

赵喜儿不自觉就睁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周亭宴,十分怀疑周亭宴到底是不是在故意跟她说笑。

“娘子有没有发现,为夫才是真的长胖了?”被赵喜儿的反应逗笑,周亭宴不动声色的开始转移话题。

“啊?没有啊……”赵喜儿下意识就摇头回道。

随后,赵喜儿就对上了周亭宴洋溢着璀璨笑容的双眼。

“看吧,为夫在娘子你的心里,就跟娘子在为夫的眼里一样,从来都只有好,绝没有不好。”周亭宴的声音很轻柔,温和有力量,满满都是赞美。

赵喜儿的双颊顿时就红了,再也说不出旁的话来。

其实真要说起来,赵喜儿和周亭宴确实都长胖了。但委实不夸张,也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赵喜儿是太过在意自己在周亭宴心目中的形象,这才会心生担忧。不过被周亭宴这么一打岔,赵喜儿自然就不会再胡思乱想了。

等赵黄氏无意间知晓此事,直接没好气的白了一眼赵喜儿:“你就作吧!仗着女婿性子宽厚,你倒是肆无忌惮耍上小性子了。”

“我是真觉得自己身上长肉了。”赵喜儿怏怏的回道。

“长了就长了呗!你本来就很瘦,又是怀孩子又是生孩子,哪怕家里把你照顾的再好,你的身子肯定也会有一定的损伤。如今好不容易稍稍把你养胖了点,我和亲家不知道多高兴。结果你就在背后闹小脾气了。怎么?还想着让女婿找我们两位长辈说话,以后不能让你吃太多?”这也就是自己的亲闺女,赵黄氏才会这般对待。

换了是她的儿媳妇,赵黄氏肯定直接开骂了。还真是不知好歹,她和周寡妇每日绞尽/脑/汁琢磨着给赵喜儿做各种各样可口的饭菜,容易吗?

“那肯定不会。我夫君说了,我在他的心里就是最好的。即便我以后真的长得很胖很胖,他也不会嫌弃我的。”赵喜儿这般说话的时候,语气别提多得意了,面上尽是显摆和炫耀。

“啧啧。你就一个人偷着乐吧!能碰上这么好的夫君,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赵黄氏当然知道周亭宴对赵喜儿是何其的看重,说着就轻轻拍了一下赵喜儿,“做人啊,要惜福。你而今过的日子可比好多姑娘都自在太多了,可不许折腾些有的没有的。小心都不用你婆婆出手,我这个亲娘就第一个收拾你。”

“娘,我都知道的啦!”赵喜儿又不是那种骄纵蛮横的性子。她自己心里一直都很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

比起其他所有的外在因素,周亭宴的感观之于赵喜儿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她之前有再多的自我怀疑,只需要周亭宴短短一句话,就能抹平她所有的不安。

“知道就好。”到底是自己的亲闺女,赵黄氏肯定疼爱,便也没再多说其他的,“对了,咱们过几天就要回县城了。这次你们打算回去住多久?年后还来府城吗?”

“要的吧!夫君人在府学读书,我和孩子哪里舍得离他太远?而且娘不是也要再来府城?明睿还要在府城读书呢!”几乎没有丝毫的犹豫,赵喜儿回道。

“你别拿娘和明睿说事儿,就说你自己好了。”赵黄氏以前是真没发现,自家闺女还是个爱扯七扯八的,“香香和甜甜那么小,她们肯定也不懂。就说你自己舍不得女婿不就得了?”

“哎呀,娘你既然都知道,还非要揭穿我。”鼓了鼓脸,赵喜儿不乐意的撅起嘴巴。

“你这丫头,早先在娘家都没这么娇惯。如今嫁了人、当了娘,反倒越发的不像话了。也就女婿和你婆婆不嫌弃你,否则娘倒要看看你能怎么办?”赵黄氏今个算是跟赵喜儿杠上了。

这一次,不等赵喜儿反驳,恰好走过来的周寡妇就开了口:“我说你们母女坐这儿在说什么悄悄话,怎么还一副要吵起来的样子。搞了半天在说我和亭宴将喜儿惯坏了?这可是冤枉我这个当婆婆的了。要惯也是亭宴惯的,跟我可没多大关系。”

“娘,我没……”对上周寡妇,赵喜儿还是要脸面的,很想要解释几句,可偏偏又不是很站得住脚。

于是乎,赵喜儿说着说着就没了声音。

“看吧,她自己心里还是有点数儿的。”赵黄氏便指着一脸不自在的赵喜儿,冲着周寡妇笑道。

“亲家可别找我说,得找亭宴说。谁的娘子谁惯的,错也是错在亭宴身上。”在周寡妇这里,赵喜儿很好。自然而然的,她就不会挑赵喜儿任何的不是了。

跟周寡妇格外喜欢赵喜儿一样,周亭宴在赵黄氏眼里何尝不是最好的?

是以下一刻,赵黄氏反倒自己改了口:“倒也怪不到女婿的身上。女婿那么宽容又大度的人,为人处事也是再好不过了。”

“喜儿也很好的。亲家就别欺负这丫头了。再说下去,信不信她待会儿哭给咱俩看?到时候亲家来哄?”周寡妇自行坐下,乐得跟赵黄氏拌起嘴来。

“我可不哄。让她哭去!”赵黄氏故意别开脸,架势倒是像模像样。

“那我就只能给亭宴送去口信,让他自己回来哄了。”周寡妇也不揭穿赵黄氏的口不对心,只一味揶揄道。

“别别别。多大点事儿,还惊动女婿特意从府学回来?”赵黄氏到底还是败下阵来,老老实实的认输了,“知道老姐姐向着这丫头,我不说了就是。”

这一次,周寡妇没有否认,一切尽在不言中。

赵喜儿眨眨眼,看看赵黄氏,又看看周寡妇,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刚刚两位娘亲这是当着她的面过了一遍招。而且,还是她婆婆赢了,为的是护着她呢……

虽然很有点拐弯抹角,可赵喜儿还是美滋滋的笑了起来:“谢谢娘。”

“没事儿。不是看你,是冲着亭宴和我家两个孙女。”周寡妇边说边学着赵黄氏方才的神色,故作嫌弃的瞥了一眼赵喜儿。

赵喜儿直接懵了。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状况。平日里周寡妇对她都很和善的,也没有露出过哪怕丁点对她的不喜。

“好了好了,不逗你了。”真怕赵喜儿哭给她看,周寡妇再也绷不住,绽放出平日里的慈爱笑容,“你哟,也就做点心厉害,其他时候就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

“所以我才说,亲家和女婿把她惯的越发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而今是有亲家给她撑着,她当然乐得轻松,想怎么自在就怎么来。可往后万一亲家哪日不在,她一个人能撑得起场面?可别给女婿拖后腿才好。”赵黄氏为何会说这么多,肯定还是一心一意为了赵喜儿好。

她最担心的就是,伴随着周亭宴的科考路节节攀升,赵喜儿越发显得上不了台面,配不上周亭宴。

“不会。喜儿是个沉得住气的性子。有咱们在的时候,她当然就是个小姑娘。可咱们都不在,信不信她一个人也能把整个家都撑起来,而且完全不用咱们担心的?亲家可别忘了,喜儿自己一个人就在县城开了点心铺子,来府城买宅院的事儿也是她跟亲家老爷定下来的。当时咱俩可没帮上什么忙,就只等着沾光了。”周寡妇倒是丝毫不担心赵喜儿撑不住场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