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书后,我靠化学成为皇商 > 第18章 谈话

第18章 谈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书后,我靠化学成为皇商!

一大早,杨语冰就收到了一封信,她一边在心里纳闷,一边拆开了这封信。

还没有看到信的内容,眼睛一瞥,看到最上面的称呼,她的眉间就拧成了一团。

“什么鬼?”吾妻亲启,什么乱七八糟的。

越想,她就越觉得古怪,这莫不是哪个失了志的乱写的信吧,吾妻?谁是他妻啊。

此时杨语冰早就忘记自己已经是成过亲的人,因此收到信,后面的内容懒得再看一眼,直接就丢到一边,打算等会拿去一起丢了。

“嫂子,这是谁的信呀?”方阳秋正好瞥见了信上的字,多问了一句。

杨语冰瞧着他困惑的样子,被这封信打搅的情绪一瞬间都扫平,脸上都不由带出笑容。

她笑着捏着方阳秋的脸,把他肉嘟嘟的脸拉出了奇怪的形状,看到他撅起的嘴更是高兴:“不知道是什么人送来的信,一点意义都没有,别管那些了,最近读书可有问题。”

“唔……呜,嫂子,别……别捏窝脸了。”方阳秋嘟着嘴,不满地嘟囔着。

但是他的手却没有一点要制止杨语冰动作的趋势,即使嘴上说着不想被捏脸,但还是主动地把自己的脸往杨语冰的手里送。

一边和杨语冰玩闹,他一边在心里默默思考着。

话说刚刚那个字好像有些熟悉……之前好像在哪里见过,但是到底在哪里见过呢?

唔,怎么感觉好像是一个很熟悉的人的字……算了,想不起来,应该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人吧。

“我已经看了很多啦,也认了很多字。”在杨语冰终于放开手的时候,他终于能够清晰地说话。

说到自己最近学习到的内容,他还兴致勃勃地给杨语冰背起了最近才看过的东西,童声童语的,配上深奥的内容,倒显得有趣极了。

听着这样的反差,杨语冰不由哈哈地笑了两声,不过在听到方阳秋背出来的诗歌古文,眼里闪过一道光。

阳秋倒是挺有读书的天分,就是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想起大房的方阳彦,杨语冰就默默地在心中吐槽着。

一个二十多岁都考不上秀才的人,居然也能够成为方家那群人眼中的天才。

离朝的科举至少在秀才这个级别,是很简单的,若是连他那样的都是天才,那恐怕全天下都是天才了。

冷哼一声,她把注意力转回到方阳秋的身上。

既然是要读书,自然是得跟着私塾的老师一起读书的,若是只是在家里读书,恐怕以后没有办法及时地跟上学习。

不过在这之前,阳秋他自己的意愿可得仔细问问。

因此杨语冰低下头,摸着方阳秋的脑袋问道:“阳秋想要进私塾学习吗?”

听到杨语冰的话,方阳秋的眼里先是闪过一丝懵懂,似乎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在随即理解清楚这句话之后,瞬间嘴角就向上扬起。

“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去私塾读书吗?”

方阳秋对于私塾的印象,还停留在之前在方家老宅的时候。

方家大房的方阳彦似乎就是从小在私塾里面学习的,这么多年下来,也花了不少的银子。

花的银子大房供得起,但对于一向被忽视的方家二房来说,还是有些难的。

毕竟,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没有银子的二房,哪里有机会去读那么昂贵的私塾呢?

想来连每月的束脩都交不起吧……

因此二房的长子,方阳晖根本没有机会进入私塾学习,他都是自己买来要用过的书籍,琢磨着里面的内容,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

如今方阳秋所看的,也正是他留下来的书。

但是方阳晖走过的路,却不一定适现在的方阳秋,因此杨语冰并不打算让方阳秋就在家中抱着书死读。

读私塾,在书院学习,是她心中第一条路。

但是……

回想起原主的记忆,想起江州的情况,杨语冰就觉得事情有些难以处理。

因为江州虽然也算是富饶之地,当地的粮食收成也处于离朝的基础水准,但是要和隔壁的扬州比起来,也有差上很大一截。

而扬州不仅粮食收成在整个离朝排第一,又因为曾经出过前朝的好几位状元,所以有不少的读书人都慕名到达扬州,在此落户。

这么多年下来,这些人也渐渐在扬州奠定基石,扬州也因此成为不少读书人的心之向往。

所以不少读书人,都宁愿背井离乡,来到扬州,试图在这里发展,期待着在他们的手中可以成就下一个状元。

这也导致了扬州的私塾云集,而附近几个州城的读书人,也在漫长的时间中被吸附,赶来扬州长住。

当然,这也不是说像江州这样的州城就没有好的私塾,江州自然也有可供当地读书人读书的地方。

但是这些剩下的私塾,要么就是没有什么水准的滥竽充数之人所办,要么就是高水准、足以称之为书院级别的传学之地。

江州也不例外,这里有着一所江州最好的书院——江州书院。

江州书院的夫子大多都是前朝的官员,他们在新朝建立后,不想再当朝为官,索性回到自己的家乡,办起私塾教书育人。

这些人当中不乏满腹经纶的大儒,因此江州书院也在他们的建设之下,一点点地成长起来。

如今书院也能够在附近的几个州城排得上名号,甚至可以超过善学的扬州中的大部分私塾。

这样的一所书院,自然是不愁生源的,因此他们的学生,并不是简单地交了束脩就可以进去,还需要经过他们的考核。

为了筛人,每一年的入学考试都是极难的试题,那些死读书的人往往没有办法参透题意,更说不上考入书院,在里面学习。

江州书院的入学考试,一年要比一年难上不少,因此若不是真的有些天资的人,根本没有可能进去。

但是也正是严格的入学考试,把控着每一年入学的生源,使得江州学院越来越好。

所以这几次的科举考试当中,考中进士的人有不少都是从江州书院出来的。

甚至上一次的科举考试中,有一个江州学院出身的学子,还考上了榜眼,如今当朝为官,也算是飞黄腾达。

想要通过入学考试,成为江州书院的一员,也慢慢成为不少江州学子的梦想。

但其中需要面临的考验,绝非言语就可以说明。

杨语冰知道方阳秋有些天赋,但一个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不与他人接触,闭门造车地学会知识。

因此想要他通过考试,只在家里学习是不可以的。

是得给他找个夫子。

看着方阳秋的脸,杨语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在心中已经有了盘算。

而方阳秋在方才之后,眼里就布满了期待。

他喜欢读书,因此也想要去私塾读书,结交好友,能够看到更多的书……

但是想起之前曾经听过的风言风语,他的眼里瞬间失了色彩。

想要读私塾实在是太麻烦了,无疑是在给人添乱。

而且……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方阳秋整个人看上去都有些心情低落。

杨语冰微皱眉头,不明白他是怎么了,眼瞧着他有些低落的情绪,试探性地摸着他的脑袋安抚着。

在心里盘算着方阳秋不开心的原因,他问道:“莫不是心疼银子?”

看着方阳秋骤然停顿的身体,杨语冰知道,他犹豫的原因,正是如此。

她哭笑不得地把方阳秋抱在怀里:“你怎么会想到这个理由的?”

按理来说,最近店里的生意好得出奇,她又刚刚卖出去了几个吃食的方子,每月的分红都在往家里送,怎么看都不是缺银子的样子呀。

难道她没有把自己“很有钱”表现地更明显一点吗?

杨语冰想要知道理由,于是多问了几句,才总算从方阳秋的嘴巴里得知了真相。

听完原因的杨语冰皱起眉头:“所以你是因为听了方远的话才这样想的?”

“大堂兄一直在私塾读书,所以花了不少的银子,上一次分家就是因为这样,祖父才把银子都分给他们的……去私塾读书一定要花好多银子。”

说道这里,方阳秋微微抿了抿自己的唇,有些难过。

他想要去私塾读书,但是如果读书会把家里的银子都花光的话……那还是不要了。

“大伯母一直都在祖父祖母面前哭穷,如果我读书把家里的银子都花光,那么娘亲和嫂子就要没有银子花了。”

“我希望娘亲和嫂子可以买好多好看的衣服,买好多好看的簪子……”

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笨阳秋。”杨语冰不满地敲敲方阳秋的脑袋,低声地骂道。

方阳秋呆呆地抱着脑袋,嘟囔着说道:“嫂子别拍头,拍头就会更傻啦。”

看着他这副模样,杨语冰又觉得可笑,又觉得可气。

这孩子怪会脑补的,脑子里歪歪绕绕的,再让他这么想下去,恐怕明天在他的想象中,全家人就都要全部流落街头了。

“你想的这些,都不会发生的,若是让你读一个私塾都要把我们家的银子用完的话,那我还不如不做生意,去开私塾算了。”

等到杨语冰解释清楚,方阳秋才明白自己误解了些什么,他腼腆地笑着,往杨语冰的怀里钻。

看到他的笑,杨语冰的气都消了一半,明明是五岁的孩子,却这么敏感,也只能说是家庭环境筑就的。

不过这些想要掰过来还不晚,还有时间……

“如何?现在还想去私塾吗?”

这一遍问,解决了方阳秋犹豫地理由,自然得到的是愿意的回答,因此杨语冰认真地开始思考起找到合适私塾的方法。

江州书院今年的考试是在十月,若是赶得及,说不准今年就能参加考试试试水。

看起来还是得抓紧点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