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本明月仙 > 第67章 平辽大都督

第67章 平辽大都督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本明月仙!

郝仁在家的这几个月可是逍遥的很。每日游山玩水的、走了很多地方。那秦秀才也同郝仁喝过两次酒,秦永立马上也要到京城大考了、郝仁知道秦永立也是很勤奋之人,所以也鼓励秦永立这次大考是很有机会中的。

秦秀才又提议说在状元第的老家再盖一楼让陈香也回家住,郝仁当然没意见,他也觉得在外住外人会说闲话的,于是同意了。

他交给奉秀才一千两银子,奉秀才便接了这活,开始在府中建楼。

陈香知道小翠心还在郝仁身上,这次郝仁能活下来是小翠拿命换来的,如果那毒箭射进他的关键位置自己也救不活郝仁。于是便和春花商量后让小翠同郝仁在了一起,小翠成了郝仁的小妾。

皇上的圣旨到时郝仁正在做新郎,皇上的圣旨说让他即刻回京,就职二品户部尚书。虽然圣旨上并没有说别的,但郝仁听传旨的人说了九王谋反的事,他大致知道皇上的意图了。他让传旨人先回京,自己马上回京就职。

这二品的户部尚书官职不小了、正常能做到这个职务的要从官几十年才能得到这个级别。

怀庆府的知府听说郝仁回京赶忙摆宴送行,郝仁又风风光光的出了怀庆府。

这次郝仁觉得秋月女儿还小没有带回京,郝万财很喜欢陈香生的儿子,一定要把他留在家里,郝仁做通了陈香的工作把儿子留在了家里。郝仁同陈香、小翠、雷火生、陈大脚、马二哥,一起进了京。

郝仁进京的这些时日北京城又发生了一件事。郑贵妃死了,她在死前把万历的遗诏拿出,在遗诏上用自己咳出的血写了一个“冤”字。她让官女交给皇上那官女不敢交,报告给了魏忠贤。

魏忠贤看后还是说给了天启听,天启拿了遗诏看了一遍。遗诏上的确写的是太子若无德可废之、立九王为帝,最后边是郑贵妃用血写的冤字。

天启把伺候郑贵妃的官女叫去,问她郑贵妃说她冤、冤在何处;那官女说郑贵妃死前说挺击案确实和她无关,是有人嫁祸于她。太子称帝后她为太子送的美女只是想缓和她同太子的关系,并不是要害太子。大臣们冤枉她了,所以她是含冤而死。

天启想这大概是郑贵妃临死前要为自己喊一次冤,以证清白的理由吧!郑贵妃知道九王死了、不用再守着这份遗诏等机会了。所以没了活着的价值。她临死道出的也可能是实情,但这些都无用了、九王谋反案已经结案,自己也没有多杀无辜,也算对得起郑贵妃母子。

天启没为难郑贵妃,她死的也不存在任何意义,天启让宫女退下后把遗诏交给了魏忠贤。

魏忠贤问道:“皇上,这遗诏留还是不留”

“人都死了,这些留不留都无用,你看着办吧”

魏忠贤道:“臣明白了”

他拿着遗诏放在灯上点燃烧成了灰。

郝仁到京后在家里整理了一下思路,准备上朝时再提出撤潘地之事。

他先写好了奏折,要到上朝时上折。结果当晚他便知道吴仁杰以先一步再次提出了撤除潘地。原因是吴仁杰负责操九王的家时看到了吓人的一幕。

九王府里有一个酒池、是专门放九王洗澡用的、传说中的酿酒洗澡真的有。并且这酒池得一百坛酒才能装满。九王几天洗一次酒水澡,这日子过的玉皇大帝也看着眼气。九王府中操出几百万两白银、十万两黄金,珠宝无数、粮食三百万石,这些比国库可要富裕的多了。这些财富有些是万历皇帝赐给九王的五万顷土地赚的 ,也有一部分是四方赌庄赚的。

这些财产实在太吓人了,像九王这样有几万顷田地的潘王不下二十位;可想而知国家的税银都去那了。

吴仁杰发怒了,他按照天启的指示把九王的几个儿子发配去凤阳,南京等地看坟,又将女眷带回北京交给皇宫为奴,把参与杀人的几个手下砍了,又将王府的其它人发配岭南戊边。最后他写了一道奏折、上交给了皇上。

吴仁杰指出潘王至所以敢窥视皇权皆因钱粮过胜、有钱粮就可养兵,最终走上造反的路子,当年宁王就是例子。

现在的九王也因富可敌国所以思想膨胀,才会干出这谋反之事;若是这些潘王没有这么大的财力是不可能有谋反的能力的。总知潘王的田地过多对国家是害,不可再放任逐流。皇上该管管了,要管就要把地收回国家。国家的税银多了国家富了可以做很多于民有利的事。

反之潘王们没了巨额财富也会安心,不再惹事生非,他们才能安心为臣,也不会遭至杀身之祸。这是个于国、于民、于潘王三方面都好的政策。所以请皇上即刻下旨收回潘地。

这吴仁杰的奏析写的到是好,天启看了高兴,大臣们看了也高兴。可潘王们知道后又不高兴了,又开始了上书。

偏偏在这时皇上的老师施纪施大学士在北海钓鱼时不慎落水而亡了。

天启让东厂严查施老师的死因,魏忠贤马上派杜子君负责查此案。

郝仁听说这些后上朝时没先上奏折,他想过两天再上。

朝中的大臣们见皇上又招回了郝仁,心中清楚这是要对潘王们下手了。他们偷问郝仁撤潘的事什么时候开始,郝仁只说不知。

过了两天施纪落水的事调查清了,确实是失足落水而亡,最少有三个证人证言说是死于意外、天启很是伤心,可也无可奈何。

天启伤心了二日才上朝理事,郝仁上奏折、提出了撤潘地的建议。

这次天启没让大臣们商议,而是直接下诏让各地官府丈量本地潘王的土地,并将九王谋反一事诏告天下、让各潘王引以为戒。又把郝仁和关仁杰的两道撤潘地的奏本印发万册,发于各洲府供潘王观看。

这两份奏折一是陕西乱后所写,一是查抄九王府后所写。这是为了收回潘地先给各潘王打个预防针、让他们明白一下撤潘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也有点敲山震虎的意思。

这两个潘王都是拥地自重,一个被反民杀害,一个造反自杀,说明拥有太多潘地也不一定是福。

这一下众大臣都明白皇上是下了决心了,这处大戏真的要唱下去了,于是众大臣一口咬定不撤潘地万万不可,只有撤潘才能富大明救潘王。

皇上又接见了郝仁,准备下一步让他去具体实行这个任务,到几个大潘王那里收回潘地。看上去这事以是板上定钉了,这潘地无论如何是要收回的。

诏书下去的第十天天启皇帝又遇到麻烦事了。

边关再次告急,努尔哈赤这回征调了二十万大军向大明发起了新的进攻。这次后金军分三路而来,比上次来势更凶。

一路是进攻承德地区,一路直奔山海关,一路是八达岭,张家口地区。

努尔哈赤是中路,带十万大军进攻承德地区。

皇太极是东路,带五万人马直奔山海关。

代善是西路攻张家口地区,准备翻越八达岭。

这三路大军的到来,给天启又出了道难题。现在天启没有施纪可商量了,他有些孤单,于是在朝堂上征求大臣们的意见。

大臣们又开始掐架、有推选袁崇焕统兵御敌的,也有推举别人的。

天启问了一下郝仁的意见。

郝仁道:“回皇上,敌军三处来犯,我大明当然得三面御敌了,臣认为山海关有吴三桂既可,袁祟焕守中路应该也不是问题,只是这西路军怕是得选一位精干之人带兵迎敌了”

天启问:“郝大人可有合适人选”

“人选到是有,只是臣怕皇上舍不得他去”

“你觉的谁去合适?”

“就是京城十万禁军统领柳庆荷。”

天启听后心想,郝仁说的没错,自己选的武状元放在京城以二年多了,还没让他试过锋芒。可又同时觉得他是掌握禁军的、负责保卫京师,怎么能让他去。

天启沉思了一会,还是答应了,因为京师必定是安全的,没必要放着个人才不用,老是把柳庆荷的闲放在这里。自己也该给柳庆荷一个机会,让他发挥一下所长、建功立业方显男儿本色吗?

于是天启道:“就依郝大人所言、西路由柳庆荷御敌”

这三路军的总兵算是都有了,皇上便散了朝。

散朝后回到乾宁官时魏忠贤提醒天启道:

“皇上,这三路大军都有了,可也得有个能管着这三路大军的总督才行啊?这样方便协调做战啊!”

天启醒悟,道:“你觉的谁去合适呢?”

“臣觉的郝大人去比较合适。”

天启一听也对,这柳庆荷,吴三桂都是郝仁的朋友、袁崇焕是柳庆荷的舅舅,郝仁又是自己最信任的大臣、他去确实合适。

于是道“那就传旨封郝仁为平辽大都督,让他负责协调三线作战”

魏忠贤道:“皇上圣明,奴才这就去办”

郝仁接到旨后心中讷闷、自己又不懂军事,怎么让自己做这大都督。再说自己这么一走撤潘地的事怕是又放下了,吴仁杰一个人孤能掌难鸣不可能帮助皇上继续促成这事。这皇上是什么意思,难道又要把撤潘地之事放一放吗?

郝仁其实猜对了,天启一下子应付不了这么多的事,只能先顾御敌的大事了。他现在没了老师施纪,这样的军国大事难免会问魏忠贤。魏忠贤当然建议先顾重要的事了,撤潘地之事是国内政策可以解决的,教训努尔哈赤可是当务之急。

于是撤潘地之事,终于又放下了。

过了半月各地的州府将各潘王的田地亩数报过来后便没了下文,这事撤底又黄了。

郝仁领旨后见过了柳庆荷,商量了迎敌之法。柳庆荷把花若男留在京城守卫皇城:自己带三万精兵直奔张家口而去。他要去教训一下号称后金军第一勇士的代善。

郝仁为她送了行后便去中路军见了袁祟焕。袁崇焕当然信心很满,他刚在山海关打胜一仗现在有仗要打、更是有直捣黄龙府的气势;他声称这次要活捉努尔哈赤。

郝仁最后到了山海关,这时吴三桂刚娶了个小妾,长的如花似玉丰满迷人。众将们都说吴将军好福气娶了个天仙,吴三挂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见过郝仁后表示这次定要将皇太极砍于马下。

这三路军算是都就位了,就等着好好教训一下后金军。

看似平静的湖水下边总会有暗流,这暗流行成到一定时候湖面就会激起水花。人们多数情况下只看到湖面的水花,而忽视了暗流的存在。

这次努尔哈赤并不是刚打了败仗回去养了一下伤喂肥了战马后就又来挨揍了;而是他忽然得到了一个美人、而这美人又给他带去了大明朝的高度机密。

这女人就是沙丽红,刺杀皇上失败后沙丽红失去了唯一的一位亲人胡儿。伤心之余又怕魏忠贤找她算帐,于是带着仇恨和恐惧逃到了后金。

他自报身价见到了怒尔哈赤,这努尔哈赤也是个英雄,可英雄总会爱美女的,何况沙丽红是回民血统,长的别有风味。于是努尔哈赤同沙丽红睡了二夜后得到了一个准确情报。

沙丽红说大明朝如果能从潘王手中撤回潘地,最多三年大明朝便可恢复国力,到时候一平辽西都不是问题。

这是沙丽红从她迷惑的一位户部三品官那里得来的情报。

其实这帐并不难算,大明朝当时每年的税收刚好不够全年支配。从万历朝便开始托欠军响,无力救灾;但如果打划的到还是能省着度日。

如果收回潘地、税收翻了二倍,一两银子变成二两了,而花钱还是那么多,那每年就会多出来很多银子。

如果三年后把这银子加起来一算,怕得有五千万两银子。明军杀一名后金军五十两银,这些银子可杀上百万后金军。努尔哈赤手下共有三十万军队,这还是把投降他的蒙古人也算上才有的数据。明朝用这些银子够歼灭后金军三次不成问题,虽然战争有时不能按银子多少来质,但银子决定胜负的比率是很大的。

努尔哈赤一听,背上一股凉气顿时生起。他的对明作战目标就是饿死大明朝,可他从没这样精细的算过这笔帐。特别是他不知道收回潘地后大明朝三年就能大翻身,到时人家有钱了,别说要灭我们,就算不灭后金军那些收编的部落见到大明财力雄厚,也会从新考虑合作对像的。

沙丽红还说这次九王被灭后天启皇帝一定会从新决定撤收潘地。上次就是因为努尔哈赤的山海关之战放弃这个计划,这次九王刺杀事件后天启一定会着手撤地一事。

努尔吟赤被吓的睡不着觉,发誓不能让天启这小子得成,他就是再死十万将士也要破坏天启皇帝的计划,这才又调二十万精兵再次攻击大明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