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七巧织夏 > 第12章 断生路

第12章 断生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七巧织夏!

“诸位大叔大婶,王家不收你们的麻线为什么找我们夏家?”七巧坐在凉椅上看着众人:“你们不应该找王家吗?我们夏家又不能收你们的麻线?”

至少现在不能。

早在王家放话要为难夏家的时候,七巧就想过自己也搞一个加工作坊什么的,只不过现在还缺本钱这些。

家里奶奶婶娘和三个姑姑都会纺纱织布,她恰巧也懂一些,就不信现代的脑子在这古代还不能生存。

“王家不收就是因为你们夏家惹恼了他们。”

“对啊,你们不惹王家我们就没事儿,惹上了王家断了我们大家的生路,我们找谁说理去?”

“各位大叔大婶,你们都是成年人,比我夏七巧应该更明白事理,是我们惹王家吗?那是王家欺人太甚害了我三姐。我们仅仅是为三姐报仇雪恨,王家故意要为难我们,我们也无话可说。”

人与畜牲原本就没有什么可谈的。

“你们大可以去问问王老爷,与王家有仇的是夏家,不收夏家的麻线没人会说,为什么不收你们的?这不是王家心胸狭窄借题发挥吗?”

“你们问我们夏家怎么办真正是问错了人。”

所以,夏家不会有半点办法的,更不可能为这事儿买单,这事儿就不应该找夏家。

“哎,这事儿闹得。”

“算了算了,回吧,我们明天再去找王老爷。”

“是啊,必须找王老爷谈谈了。”

“王老爷才不会来呢,是张家不收小河沟村人的麻线。”

“那怎么办?”

“夏叔,张家是你们的姻亲,这事儿,你应该可以说得上话。”

“对啊,王老爷从来不会管收了谁的麻线,问题就出在张家身上。”

“夏叔,你明天去找找张家吧,我们小河沟上百户人家可就靠着卖点麻线买油买盐。”

“是啊,不能因为这件事就断了大家的生路。”

众人要求夏家去找张家。

“诸位。”夏老爷子原本就是老实人,对事情发展到今天很是抱歉:“我家三巧被害后,张家是伙着王家一起骗我们,从我家三巧没了那一刻起,夏家和张家姻亲这条路就断了。就算我厚着脸皮去求他们也是无用的。”

“明知道惹不起,你们还要报官,这可真是害死我们大家伙儿了。”

“就是,现在还不管我们!”

七巧听到这话心里的火气直往脑门上蹿。

根据原主的记忆,她认得那个说风凉话的人姓蔡,村里的小孩都喊她蔡大婶。

“蔡大婶,您也是有儿有女的人,如果您的女儿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去报官任由她含冤九泉死不瞑目吗?那样还配为人父母?”

“哎,我说,你这丫头,怎么说话的,好好的咒我家闺女干嘛?”

“蔡大婶,我只是打一个比喻你就受不了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如果你们遇上我们夏家这样的事儿,你们能不报官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口气还真是咽不下去。

“张家和王家不也赔了你们钱了吗,你们有银子,不卖麻线当然好过了。”

“赔了钱还要王六公子的抵命啊,难怪王家要生气。”

蔡大婶和另外一个女人又说起了风凉话。

夏家人气得半死。

人命在她们的眼里就只值几十两银子。

七巧也气。

“你们觉得银子能买命,在我们夏家人眼里,再多的银子也买不回我们三姐,你们谁有本事将我三姐还回来,不仅仅这几十两银子,我们甚至可以给他几百两银子。”七巧道:“对了,王家曾经说过,给五百两银子给我们,要我们松口放他王有祥一条生路。你们谁有本事让我们三姐活过来,只要我三姐活过来了我们就不追究王有祥的责任了,想必王老爷愿意给这五百两银子!”

好家伙,王家给五百两银子夏家都没答应!

一个丫头也才卖二十两银子。

夏三巧卖两百多回才能挣五百两银子,夏家居然还闹?

是不是蠢啊?

一群人像傻子一样看着夏家人。

“难怪王老爷会生气,夏家就是疯子,害得大家都没饭吃。”

“就是,不识好歹。”

众人还想说什么,就见大牛扶着许氏从房间里出来。

三巧出事短短五日,许氏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面黄肌瘦,走路都走不稳。

要不是有家人不离左右的盯着劝着,没准儿许氏都寻死了。

“你们谁说我三巧?”

眼睛都还是肿的,声音沙哑,冷冷的看着她们:“我三巧是你们看着长大的,在娘家当姑娘时可有得罪过你们的地方?她就这样被害了,还不允许我们家报仇?”

“谁敢说我三巧,我和她拼命!”

“反正我三巧没了,我也不想活了。”

许氏的眼睛盯着她们,很是瘆人。

“没有的事儿,走了走了。”

“懒得和她说,走,回家了。”

“哎,算了算了,走吧,免得又闹出什么事儿来惹上麻烦打官司。”

村里人讪讪的走了。

一路上,小声嘀咕着什么。

“这可咋整啊?”

马喜德媳妇儿文氏叹息一声:“我这大半年时间绩的麻线还存放着,就想着多存点卖的钱凑一个整数,好给石头定亲,现在好了,好几斤麻线都换不成钱了。”

“你别说了。”马喜德小声道:“你别学了人家去找夏家。三巧已经够惨了。”

“我哪找了啊,我就是想着我的麻线换不成钱,着急啊。”

“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不成。”马喜德小声道:“赶明儿琳儿回娘家,悄悄的让她背一些回去就卖了。上面又没有写字,张家也好王家也罢,谁知道是谁绩的啊。”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文氏一下就高兴了:“想不到你这个榆林脑袋也有开窍的时候。就这么办,让琳儿带回去卖,一次带一两斤,多带几次就卖完了。”

“你小声点,这事儿,不能让别人知道了。”

“对对对,不能让别人知道了。”

别人一知道,张家也就知道了。

“张家也不是东西,不过,建平这人还真是一个好的。”

“听说张建平病了。”

“哪是病了啊,说是要出家当和尚去呢。”

“真的假的?”

“琳儿说的,现在张家让人看管着呢,门都不让出。”

“啧啧,真正是歹竹出好笋啊,是一个情深的好男人。”

“可惜了,原本好好的一对小夫妻,都让姓王的给害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