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逃不过的守候 > 第143章 真爱

第143章 真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逃不过的守候!

在我写对生活的感悟中用到了一个词叫:返本归真,朋友说,那你就解读一下这个“真”字吧。

一时间无语,因为这个“真”太大,太深,太广,太玄妙,实在不是我可以解读的,我没有细数,我以字为题,写了大概有八九十个字了吧,前面所有的字也不是在解读,只是想共同学习一下每个字的字源和本义,再加上我对那个字当前的理解而已。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不妨也来一起学习一下这个“真”字,“真”是上面一个“直”,下面是两点水。

而“直”呢?它的字源解释为:甲骨文下部有一只横着的眼睛,上部是一道直线;一说,表示眼睛正对标杆;也有人认为表示目光是直的,合起来表示双目直视。

“直”的释义有九个:不弯曲,与“曲”相对;正直,正义,公正;正直的人;当,面对,迎着,对着;通“值”,值班;通“值”,价值,价钱;同“特”,只,只是,仅,不过;径直,一直;却,竟然。

那么“真”的释义呢?有六个:

第一:实质,本来面目。《庄子》中有:“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

第二:真实。张衡的《思玄赋》中有:“彼无合而何伤兮,患众伪之冒真。”。

第三:官的实职。

第四:的确,确实。苏轼的《安国寺寻春》中有:“玉川先生真可怜,一生耽酒终无钱。”。

第五:肖像,画像。杜甫的《天育骠骑歌》中有:“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

第六:汉字的一种书写形体,即楷书,又称真书。

说实在的,每次写对一个字的理解翻看古汉语字典的时候,都是我学习的过程,每个释义字典中都会列举一些出处,古人用字,词,句很准,很简练,很到位,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做人做事不是真,而是直,缺了那么两点儿,吾辈仍需努力呀!

说起真,道家是重点修真的,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我不知道我和道家有何渊源,但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要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追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那时候或许妈妈羞于启齿,说我是石头缝儿蹦出来的,我邻居的四娘四个儿子没有闺女,他们一家人很喜欢我,总是说你不是你妈亲生的,还是到我们家来吧,有好饭吃,,,,

恍惚记得我九岁那年,给家里的水缸挑完水,四娘的二儿子来我家串门,这二哥又说起了这事,我当时收拾起小书包,裤腿儿还网着呢,就径直跨过家门,直奔村外,爸爸把我追上了我,我执拗着不回去,径直对爸爸说,我不是你们亲生的,也不想去别人家,你让我走好了,,,

现在想想,我那么小的年纪就要离家出走了,只是因为年幼的我把他们的话我信以为真。其实不只是他们,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把所有人的话都当真。那次把我弄回家以后,看着我哭红的眼他们却哄堂大笑,说逗我玩儿呢。

在我幼小的记忆中感觉,人要么不说,要么说就得说真话,怎么可以这样的骗人呢?看来我从小就是一个没有情趣的人,不懂得什么是玩笑,是我太过认真了。

过了天命之年才知道,我不认钱,不认权,唯独认真,认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过”和“太过”,“过”字的繁体字是过,里面的“呙”字同歪,歪就是不正啊,所以,一旦过了,就是走得歪了,所以叫:过。而“太过”就是一种偏执。偏离了正,也就偏离了真,性格中便成了较真儿。把较去掉,归正,就是真正了。

真的组词很多,真诚,真实,真相。

对待人始终真诚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会在时间的长河中面对无数个虚伪的面孔,你抛出的那颗真心会被无数次的践踏蹂躏,碾压,撕碎,让你明白世态炎凉以后,却依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这样的热爱靠的是什么?你不再依赖于外界的任何事物来给养自己的那份执着,不再用心了,因为心在此过程中已经死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啊,死不是坏事,死去活来呀,死掉的是那颗执着的心,而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诚浇灌的自己的那颗初心却可以活了,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坚持的事情。

对于真实,我是接受并忠诚的,接受自己现实的种种不完美,接受过去的自己,无论丑陋和愚笨,不再评判自己,而是欣赏自己,欣赏的是那份真实,渐渐地发现,这样接纳真实对自己是多么的仁慈。

真相的呈现不再是用眼睛看,眼见不一定为实,佛家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不用着相,只用那颗初心去体会,体会人的善良,体会人的真诚,用真诚和善良温暖自己,足矣!

这个世界正是因为缺少真,才更需要真,那是人本就存在的灵魂深处的东西,需要我们掸去封尘,让灵魂自由,让灵动起来,真自然就出来了。

像是没有了记忆,一转眼就忘。像是没有了思念,就连初恋也很少想起。像是没有了亲情,就连爹娘也很少挂心。像是没有了嗔,无论谁人做什么事都不会心生怨恨,像是没有了贪,无论什么都不再追逐,顺遂而已。像是没有了痴,无论做什么都可以适可而止。

这一切的一切原来是没了心,没有了执着的心,心脑相连,心没了,自然脑子是空的,所以,像失去了记忆一样,但却可以活出真我,就像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然要为你开一扇窗一样。这扇窗就是心灵的窗户。

它的自由在于给它提供的环境,适应它的环境是人的:真诚,善良,灵魂真实的体会着人性中最本真的东西,能够让自己一直善良,一直真诚,灵魂才会一直自由,一直被滋养,宇宙中所有正的能量才会聚集于身,护人周全。

不念过往,不惧未来,已经不再是一句鼓励和奢望,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地,这样的状态就是只活在了当下。

“活”这个字在古汉语字典的字源中解释为:篆文是形声字,氵为形,上面一个“氏”,下面一个“口”字,为声,后声符隶变为舌。本义读作guo,一声。指流水的声音。《诗经》中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也有解释为泥泞的样子。杜甫的《九日寄岑参》中有:“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活”,通常的读音为huo,二声。它的释义有三个:

第一:生存,存在。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中有:“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孟子》:“自作孽,不可活。”;《韩非子》:“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第二:救活,使存活。《庄子》中有:“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第三:生动,活动。杜牧的《池州送孟迟先辈》中有:“烟湿树姿娇,雨余山态活。”。

看来,无论是读guo,一声,还是读huo,二声,都是有动的状态才叫“活”。所以叫:活动。无论是身动,心动还是灵动,都会让人感到活的气息,动的状态。

昨天看到同事十岁左右孩子在上网课时,躺在床上,一边上着网课,一边玩着游戏,长时间的赖在床上,眼睛一刻不停地盯着手机,小手不停地划拉屏幕,嘴也不闲着的说着话,无视我的来回走动,他看似动,但却让我感到没有一点生机,一种颓废,因为他的神没在身上,都已经让游戏给吸进去了。

如果我们能够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人如果眼神直愣愣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走神儿了,那么这个人的身是即使动也是机械的动,心神已经不在身上,叫:心驰神往。这个时候,很容易招东西,什么东西?邪的东西。

因为身体就像一个载体,一旦自己的主元神放弃主宰,那么另外空间,谁都可以主宰它,你的思想符合谁,谁就主宰你,那你即使是有这个身体在,也是僵硬的,任其摆布的,也不是活的状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啊!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的《道德经》中还有:“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这样看来,在一定的时候,我们还是不用做勇敢者和坚强者,做一个可活,可生的生活者就行了。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活”的源头在哪儿,通常我们会说人的物质身体是由人的精神支配的,也就是说人的想法很重要,只有有了想法,身才会跟着你的想法活动,想法也就是念,念分正邪,正念会让自己的身体和心里都处在一个正的场当中,人会很阳光,很自信,无所畏惧,而邪念会让人的身体和心里处在一个负面的场当中,人会很灰暗,会畏手畏脚,很自卑。

那么怎么叫邪念呢?不正就是邪呀。也就是说当思考一件事情,让你越来越顾虑重重,越来越失去信心,越来越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时候,这个人就已经陷入了负面的场中。但思考本身就是以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来取舍,是以智慧为界定的,而智慧也是有限的,在一定时候也是限制人的东西。

我们现在很多人在做着一件能让自己内心清静的运动就是:冥想,它是让自己的心和脑都处于放空的状态,什么也不想,也就是不思不想,人会在此时就像充电一样,会蓄积能量。人会感觉很清爽。

这样看来,在高维空间看,思考本身就是问题,也就是佛家讲的一动念就是业,我在咀嚼这句话,也渐渐地理解着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个词,叫:“绝圣弃智”。

那么既然身是载体,心是指挥官,身是被心束缚着的,那心又是被谁束缚着呢?是欲念,人一旦破除了欲念,心才会自由和解放,那么也不能任由自己的心无拘无束的放飞呀?此时什么会和这个心链接呢?

是灵啊!灵魂在真实的体会着这一切,而且灵魂需要的就是本心,初心,善心,真心,所以,道家才会讲,生命真正的意义是返本归真哪,返回到先天的本性上去。

人只有在身心灵合一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活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灵动,灵感,我们一直在寻找灵感,也就是灵的感觉,那就让我们好好修为自己,少私寡欲,少些念头,少起心动念,凭借本心做事,让灵指挥心,带动身,让身心灵合一,这是不是活的源头呢?

愿我们在这一世,都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活出真正的自己来,也不枉多世轮回来人间吃苦啊!

“疼”这个字在古汉语字典中没有找到,但是“冬”字的字源和释义是有的。

“冬”的字源解释为:会意字,甲骨文的冬字,表示将太阳锁在屋子里不让出来。天气很冷。冬的常用义为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节,即冬季。冬又用作冬的简化字。叠用作拟声词,表示敲门或敲门声。

“冬”的释义:冬季。《诗经》中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而疒字旁的说文解字中有点像古代的兵器:戟。这样看来,这个“疼”字,就有些意思了,把太阳关起来,然后拿着兵器在对抗一样。

“疼”的感觉应该和寒凉有关,心寒,身凉,如果有足够的阳光可以温暖,就不会感到那么疼了。

昨天一个远方的小朋友肚子疼,晚上睡不着,和我聊天,不知道怎么的,一个多小时以后,当我们结束谈话以后,我的肚子也丝丝拉拉的疼起来了,真是同病相怜,感同身受啊!

怜通“连”,我相信我们有连接,在另外的时空。或许我们前世就是母女,所以,连心,所以,她不好受的时候,我也难受。这是不是就是心灵感应呢?或许吧!

我曾经得腺肌症很多年,就是在生理期的时候,肚子疼得厉害,刚开始的那几年也就是疼半天就过去了,后来是疼一天,再后来,疼两天两夜,再后来就疼三天三夜,疼的感觉是揪心,整个身体的肌肉都紧缩,尤其是心,所以,叫:心疼。

腺肌症是一种什么病呢?就是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比如痛经,流血过多,也就是子宫内膜浸透到了肌肉层里,在内膜脱落的时候,是连同肌肉一起下来的感觉,所以,会很疼。

我对疼的忍耐是无限的,每次生理期在床上来回滚的时候,我在想:疼吧,反正也疼不死人,而且你早晚得过去这个劲儿,,,,是的,最多超不过三天三夜,就过去了,但这几天几夜,吃不了饭,睡不了觉,连床都下不来,像生孩子一样,但生孩子也就是那一时啊,我得生几天几夜,持续不停的疼痛,生命在此时的反应就是折腾。

疼可以忍,但因为流血过多造成的贫血就忍不住了,干活没劲儿,整天感觉很累,提不起精神,有一次血色素仅剩了4克多,时不时地眼前发黑,有些短暂的失意一样,没有办法,在49岁那年,做了子宫切除手术。算是结束了疼痛和贫血的根源。

因为走过这样长时间疼的经历,所以,我对于“疼”没有了畏惧,知道每次疼的时候,是肌肉在紧缩的状态,那就让自己的精神先放松,接受疼痛,然后,让心平静下来,心上也都是肌肉,让它先舒展开。

怎么舒展?就是别再关注它,越不关注它,它越会得到放松,也就是人所说的转移注意力。疼是一种感觉,如果你不在乎感觉,甚至疏忽这种感觉,那么疼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就像音乐可以给人以疗愈一样,它是把人的神带入了音乐世界里的那个场景和境界,你在那个场中,就像屏蔽了所有的其他感觉,只是在享受音乐带给人的那种舒缓,愉悦的感觉,那么疼自然就感觉不到了。

真正能够和“疼”说再见的,应该让自己的身体和内心都不再是冬天的寒和没有阳光的状态下,也就是说,身体要尽可能的不接触寒凉的东西,保暖。

人的精神世界也要保持阳光心态才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哪!我们与人为善,就是最好的方式对待自己。温暖别人的时候,首先是温暖自己的。

四季中,春天是暖的季节,人生中,少年如春天,如果千帆侧过,归来依旧如少年,那么无论身体还是内心就远离了疼和痛,因为你无论你的身和心都是温暖的,是不是这样?我们不妨试试?

“芒”这个字在古汉语字典的字源中解释为:形声字,艹为形,亡为声。本义指草的叶子末端的尖刺。“芒”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mang,二声,一个是huang,三声。通“恍”。

我们看看芒mang的释义:

第一:稻麦等壳外顶端的芒刺,草尖,毛尖。《吕氏春秋》中有:“得时之稻....穗如马尾,大粒无芒。”。

第二: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为条形,可以用来编织草鞋。房玄龄等的《晋书》中有:家贫,织芒屩,以为养。

第三:尖端,顶端。范晔的《后汉书》中有:“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第四:光芒。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以八月与柳、七星、张晨出....作作有芒。”。

第五:昏昧迷茫,模糊不清。《庄子》中有:“芒乎昧乎,来之尽者。”。

第六:通“铓”,刀尖。班固的《汉书》中有:“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显着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

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12][6][1]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