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逃不过的守候 > 第144章 漂浮

第144章 漂浮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逃不过的守候!

“氧”这个字在古汉语字典中没有查到,但手机中有,它是这样描述的:氧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8,主要是二价,一般是无色无嗅无味不可燃的双原子气体,稍溶于水,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空气中,按体积计,空气含量氧达21%,并以化合状态存在于水,大多数普通岩石、矿物,以及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合物。

氧是一个气,半包围下面是一个羊字,而“气”呢?是象形字。甲骨文像天上云飘浮的形状,为三条长短不一的横线。篆文有两个气字:一是气,由甲骨文的气字变化而来,本义指云气;又一是气,是形声字,米为形,气为声。气的本义为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

“气”的释义有七个:

第一:一切气体。《列子》中有:“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吕氏春秋》中有:“天为高矣,而日月星辰云气雨露未尝休也。”。

第二:自然界的冷暖,阴晴的变化。《左传》中有:“天有六气。”;方苞的《狱中杂记》中有:“春气动,鲜不疫矣。”。

第三:气息。《狱中杂记》中有:“顺我。始缢即气绝。”。

第四:气味。《大戴礼记》中有:“食为味,味为气。”;曹植的《洛神赋》中有:“气若幽兰。”。

第五:中医指人的精气,元气。《荀子》中有:“以治气养生。”;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有:“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第六:某种病态。白居易的《自叹》中有:“春来痰气动,老去嗽声深。”。

第七:气质,气势。曹丕的《典论》中有:“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全祖望的《梅花岭记》中有:“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

我们再看看“羊”,是象形字,古文像是有突出双角的羊头形状。释义为:一种哺乳类动物。“羊”还通“祥”,吉凶祸福的征兆。

对于这个“氧”,我们在地球上的万物都离不开它,尤其是人,缺氧的状态表现为:皮肤紫绀,尤其是面部和唇部更为明显,缺氧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费力,甚至出现意识障碍的情况。

而人的精神也是需要氧的,那就是自由的空间,人为什么不愿意坐监狱呢?不自由啊,被人看管得一点自由都没有的时候,就像是窒息一样,所以,人的精神自由就像是人的呼吸有充足的氧气一样,很通畅。

说到呼吸,想起了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表面意思就是: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风箱吗?内部总有空虚之处。鼓动越快风力也越大。看来,天地也是一呼一吸呀!也需要氧气呀!

我的公公到了晚年,得了肺心病,依靠制氧机的助力呼吸,减少了很多痛苦,也因为家人细心照料,让他得以精神放松,老爷子六年前是很安祥的离去的。

氧气也是助燃的,在工业应用上,往往需要切割和焊接金属,这就需要使用乙炔,那么氧气是不可或缺的助燃剂。

我常常想一个问题,什么叫贵?价格高就是贵?多高算高,多高算贵?不一而终,我倒是觉得什么东西一旦有价了,就不贵了。那么什么东西贵呢?无价的东西最贵,而且是珍贵,就像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没有价,但要是没有了空气,没有了氧气,人就存活不了,一切都没有了意义。

就像阳光,没有价格,但万物如果没有它也存活不了,就像人也要有阳光般的心态一样,向阳而生,向有光的地方前行。

人的善良,真诚的品性就像氧气,是我们生命场中的助燃剂,会让我们燃起生命的火花,无论在任何环境下,有这样品性的人会照亮那一方的天空,会让人看到希望,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人间真的需要太多这样的人,千帆侧过,依旧是少年!保持初心,保持真我,保持本心,愿我们都可以始终做一个善良真诚的人,让自己不枉来人间一趟,可以善始善终!

“负”这个字在古汉语字典的字源中解释为:会意字,古文字由人和贝上下组合而成,指人的身旁有货币。本义为凭仗,仗恃。

而我倒觉得这个贝是泛指物质财富,财富不是在身旁,而是在人的脚下,人掉到了财富里,也就是负的状态了。可否这样理解?

“负”的释义有八个:

第一:凭借,仗恃,依靠。司马迁的《史记》中有:“秦贪,负其强,以空言索璧。”;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第二:背靠,背向。《礼记》中有:“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

第三:使......担负。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有:“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第四:违背,背弃,背叛。《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誓天不相负。”。

第五:欠(钱)。班固的《汉书》中有:“通家尚负责数钜万。”。

第六:失败。与“胜”相对。《孙子兵法》中有:“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第七:蒙受,遭受。刘基的《赠周宗道》中有:“负屈无处诉,哀号动穹苍。”。

第八:用背载物。《楚辞》中有:“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应朋友之约,来体悟这个“负”字,也算是我学习的过程吧,说起负这个字,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的信条:宁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就算被我所信任的人,所深爱的人辜负,我也不会辜负我自己,不辜负我自己的本心。即便会因此而受尽苦难,也不悔。有点像驴的性格,倔强啊!

读到了宋代李处权的一首诗,象是在说我自己一样:“我如萍不根,有往而无返。天涯与地角,孰能量近远,故乡无巢归,流落岁时晚,辜负平生心,何由见嵇阮。”。

我的名字中有一个“萍”字,浮萍,是在水中四处漂泊,无定所的,我半生的修炼都感觉是在去掉“萍”中的水和草,水,水分,有水分就是不实,不真哪,去除水分的办法就是熬,熬过岁月,把苦吃尽了,依旧保持那份真,那么就会有甘甜出来,叫:苦尽甘来。就像美味耗油的产生,只是因为不经意的把水熬干造成的一样,我相信人的每一份苦都不会白吃。

而草呢,是代表浮躁的心,心若浮动,气就会躁,所谓:心浮气躁吗。如何让心能够平呢?感觉这是我一生的功课,就是去掉自己执着不放的各种心,只有不再执着于任何外物,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心才能平静,气才可以和,所谓:心平气和。

“萍”字去掉水分和浮躁,也就是水和草,就只剩下“平”了,平才可以静,叫平静,平才可以安,叫平安,平才可定自己的天下,所谓:平定天下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认定人生就是一场修炼,我不会辜负平生心,或许到那时候就真的可以无愧于心的见到竹林七贤中嵇康和阮籍了。说笑啦!

说起这个“负”,还让我想到三个词:负担,负重,负累。我们现在的人在物质层面应该没有多少缺失,也不会有这方面的负担,但在精神层面,人的负重太大,造成人的一种负累。人因此感觉不到幸福,究其原因,是人的欲望太多,想要的太多,欲望多,内心背负的东西就多,就会感觉累,所以,人生究竟要做加法还是要做减法,在于人处在什么阶段,更要清楚的知道每个阶段自己是什么状况。

有一种负重是因为爱,这是很少人可以察觉到的,自身有爱的人,是不缺爱的,那么别人给予的爱有可能成为一种负担,一种负重,所以,对于这样的人,给他自由便可。因为他不用得到过多的关爱,他本自具足,让他们快乐的事情是施爱,助人,助人真的可以让自己快乐的,叫:助人为乐。古人的字,词,句中真的蕴含着很多做人的道理的,只是少有人去体会罢了。

“负”的本义和贝,也就是货币或者财富有关,人能不能负担得起这份财富在于人的德够不够。如果没有足够的德,就不要那么多财富了,因为德不配位的话,可能“富”就会变成“负”,或许眼看是福,到手的可能是祸。

还有一个词,叫:自负。自信过了头儿就是自负。自以为是,而且是那种笃定认为的是,其实不是,很多时候,我会犯这样的错误,就像这个词的本义一样,无论产生什么结果,都是要自己负责的呀!叫:自作自受。

人如果可以看淡名利情,就是看淡名声,金钱,物质,还有情感,减少些欲望,就不会背负那么重的负累,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得到,而是放下,当人放下那些名利情的时候,你的神不会依附于那些东西上,就不会被那些物质所羁绊,是身体和精神都放松的状态,真正舒服的状态就是放松。当人的身心都不再有负重了,那么就是活在当下的感觉,灵魂就会活起来,动起来,所谓的灵动起来。这种状态才会让人感到幸福,感到快乐,你相信吗?不妨让我们试试?

“滋”这个字在古汉语字典的字源中解释为:形声字,氵为形,兹为声;一说滋兼表义,指增长,合起来指水增加。本义为增加;有人认为本义为生长。而兹的本义是指草木繁茂。

“滋”的释义有六个:

第一:汁液。左思的《魏都赋》中有:“墨井盐池,玄滋素液。”;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有:“草露之滋方渥。”。

第二:滋味。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无鲜肥滋味之享。”。

第三:更加,越发。范晔的《后汉书》中有:“而单于骄踞益横,内暴滋深。”;孙文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有:“滋可痛矣。”。

第四:污浊。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不获世之滋垢。”。

第五:繁殖,生长。《左传》中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王充的《论衡》中有:“凤凰集于城,嘉禾滋于屋。”。

第六:滋润,润泽。柳宗元的《早梅》中有:“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李商隐的《潭州》中有:“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生。”。

这是在字典中的一些释义。

在写释义中词句的过程中,让我想起了《道德经》中的两句话:“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很迎合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啊!

昨天和一个朋友链接的时候,提到一个词,叫:滋养。让我禁不住对这个滋字和滋养这个词有所咀嚼。

滋和水有关,能够增长,是水增加了,万物因水的浇灌而被滋养从而生长。人体也一样,我们常说一个人年轻,会看她的脸,充满胶原蛋白,嫩嫩的,一掐就可以掐出水儿来的样子,着实让人喜爱。这就是被滋养以后的状态。

万物可以在它需要的时候补水而被滋养,那么人呢?也时不时需要补水呀,如何补?增加的是如水般的品性啊。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中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之柔可克刚,水之容可成器,水之谦卑可让万物生长而不居功,水的品性太好了。

我曾经对我名字中的“萍”字因为有水,有草,而不单纯是一个“平”字而耿耿于怀,因为很多伟人的名字中都有“平”而不是“萍”,比如:邓小平,袁隆平,郎平,,,当然也有邓亚萍,杨丽萍,我曾经希望自己可以把“萍”字改成“平”,但今天看来,不用了,有这个“萍”字却是一件幸事,让我的生命中注入水,便会更加滋养自己,虽有时如浮萍,但浮萍却有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的功效。如此甚好,吾心安矣!

我们一提到滋养,会有人想到的是:吃好吃的,喝好喝的,穿好穿的,玩儿好玩儿的,吃喝玩乐吗,感觉这样才是对自己的滋养。所以,现在出现很多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场所,商家瞄准的就是人的需求啊。投其所好,是一种经商的先机。

而对有些人则不屑于此,就像我参加的那些读书群,写作群里的朋友,他们是一群被书滋养的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呀!他们可以专注于写作或者读书而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其乐融融,美不胜收,那种滋养是身心灵的愉悦,每每完成一篇文章,会让自己感觉是灵魂洗澡一样,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还有一种滋养就是被磨难催熟的那种,就像莫言在《晚熟的人》一文中写道的那样: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他们是被“劣人”所催熟的。当别人聪明伶俐时,他们又傻又呆;当别人权衡利弊时,他们一片赤诚;当别人心机用尽,他们灵魂开窍;后来虽然开窍了,但内心还是会保持善良与赤诚;他们不断寻找同类,却变成了是最孤独的那一个。,,,

这种在苦难中的滋养,是身心灵的滋养,苦有益于心,所谓苦其心志吗,如果可以不怕吃苦,能够吃苦,甚至以苦为乐,人生岂不是会得到更多的滋养?转变观念,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如果可以接受孤独,甚至享受孤独,那岂不更是一种生命被滋养后的提升?看到此处的你,此时不知是否被滋养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