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王小C神游记 > 第一百三十六回 李清照解围 辛弃疾郁闷

第一百三十六回 李清照解围 辛弃疾郁闷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王小C神游记!

王小q也没生气,反而讥讽道:“神仙说话都这么接地气了啊?不过老张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我也琢磨过,做错什么事还得牵扯到家里大人,我也确实应该改一改了,彬彬有礼,人见人爱,你说是不是?”

张曜可没听出他有什么要改的意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能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改得了的吗?没想到王小q和王小c是亲哥俩儿,性格差异会这么大。不过在他心里倒是没有对王小q反感,反而更觉得他真实,有什么话说什么话,也不藏着掖着,只不过说话太直,一点儿弯也不拐,还是个自来熟,认不认识就能搭上茬儿。

辛弃疾却好像并不喜欢这个少年,他剑眉倒竖,双眼微闭,说道:“藕神召集我们开会,无关人等,还是退场的好!”

王小q并没在意,自己搬过一把椅子,就坐在辛弃疾的旁边,说道:“老辛,你说的太对了,既然是重大会议,无关人等绝对不应该在场。”他一指李清照身旁的两位仙子,“那个谁,红荷,还有绿莲,你们抓紧退下吧,这里没你们的事了,要不然老辛一生气,拔出剑来,可就不好看了啊!”

两位仙子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这都哪跟哪啊,说的明明是你,怎么成我们了,你还真会颠倒黑白。

辛弃疾紧咬牙关,斜眼看了王小q一眼,人都快贴自己脸上说话了,他握紧双拳,本想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一个教训,可在藕神的地盘上,自己也不好发作。

李清照看出端倪,急忙解围,柔声道:“按着小c的关系来看,小q倒也不是外人,听听也无妨。张公,你说呢?”

“一切全听藕神安排。”张曜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小c还曾帮了自己一个大忙,他亲弟弟也理应照顾一下,既然藕神也已发话,那就更没事了,何不顺水推舟来得轻快。

王小q完全没有在意他们说什么,而是抓住了辛弃疾的手,说道:“老辛,你不舒服啊,攥拳干什么啊,你看手心里面全是汗,见着我还紧张啊?”

辛弃疾的拳头竟然在王小q不动声色间被他掰开了,他暗暗用力,一挥手摆脱了王小q的纠缠,然后起身把椅子往一旁挪了挪。辛弃疾是在战场上枪林剑海中滚过来的,要不是藕神在场,他早翻脸了。

想当初,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31年,济南府境内。在通往金兵营地的大道上,一和尚纵马狂奔,想到一会儿投靠金人,献出义军大印后,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脸上不禁浮现出几丝得意的笑容。然而,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音,由远及近,和尚回头一望,大惊失色。

说时迟,那时快,来人一个燕子抄水就将和尚打翻在地,那人也跃身下马。和尚狼狈地在地上翻了几个骨碌,爬起抬头一看,来人衣衫凛然,风拂青丝,剑眉入鬓,目光有棱,健壮如牛。

月光下,和尚望着那人手中那柄泛出森森寒气的长剑,磕头如捣蒜。来人并不言语,从和尚身上搜出军印,手起剑落便结果了和尚性命。然后提上人头和军印,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而此人就是辛弃疾,那年他才21岁。

李清照没看见辛弃疾脸上表情变化,继续召开会议,把召集大家前来的意图再次申明,“各位,天庭传来谕旨,让我们撤出济南,这件事也没什么好讨论的,只是离开之前大家还要把剩下的事宜安排妥当,不能人一走,摊子就乱了......”

“哼!”铁铉冷哼一声,“撤?为什么要撤?我的字典里就没这个字,当年燕王朱棣又如何,还不是被我挡在济南城外......”不过虽然铁铉拼命守护济南,依然被强大的朱棣叛军攻入,他不再说下去,“藕神,您就直接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非得让我们离开大明湖,离开济南呢?”

辛弃疾和铁铉四目相对,二人所见略同,即使再大的变故,难道这么多人还解决不了?他们两个都是在战场上厮杀过的,勇猛无惧,辛弃疾本来就壮志难酬,他对于撤离济南一事更加抵制。

公元1140年,距离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已经过去14年了,当年康王赵构因外出领兵勤王而幸免于难,成了“漏网之鱼”。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南宋朝廷,却又被金人追着屁股打,不是逃跑就是在逃跑的路上。

这一年,金兵在金兀术的统帅下,撕毁盟约,不宣而战,对南宋发动猛攻。好在南宋还有岳飞、韩世忠等几个英雄支撑门面,他们奋起反击,在中原大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热血保卫战。

眼看宋军在战场节节胜利,南宋朝廷却下令班师,对岳飞部更是连颁了十二道“金字牌”。在奸人秦桧的主持下主动要求议和:割地赔款、纳贡称臣,就这样,这场宋金之战,以金人不胜而胜、宋人不败而败落下了帷幕。

这还嫌不够,两年后更是给金人送上一份超级大礼——搭上岳飞父子二人性命。南宋朝廷终于又迎来了短暂的“和平”,西湖歌舞,暖风醉人,直把杭州作汴州。

时代呼唤英雄,也是在这一年5月,在济南一个叫四风闸的地方,辛弃疾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起点。

一出生就在“沦陷区”,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金人对宋人的欺凌压迫。迫不得已在金为官的爷爷,是身在金营心在宋,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早早就把爱国的种子植入了辛弃疾幼小的根脉。

在爷爷的耳提面命严格要求下,小小辛弃疾,闻鸡起舞,习武撸铁,骑马射箭,博览兵书,辛弃疾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作词曰:“少年握槊,气质陵、酒圣诗豪余事”。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六十万大军,兵分四路,大举南下,欲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终结南宋朝廷的小命,再顺便看一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江南美景。

南宋朝廷虽然孱弱,但在金统治区的南宋人民不甘压迫,纷纷揭竿而起。辛弃疾一看机会来了,马上变卖家产,房子、汽车、股票挥泪大甩卖,不久就拉起了两千多人的民兵队伍。

山东境内义军声势浩大,辛弃疾拉着一个叫义端的和尚,一起投奔义军首领耿京。只是辛弃疾介绍入伙的义端和尚,是个投机分子,他觉得在义军没啥前途,便偷了辛弃疾负责保管的义军大印,企图投靠金人求得富贵。辛弃疾这才月下斩义端,追回大印,这让义军老大耿京对辛弃疾刮目相看。

耿京领导的义军队伍不断壮大,辛弃疾更成了耿京的得力干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在义军一时风头无两。

金主完颜亮在前线被部下所杀,金兵全线溃败,耿京在辛弃疾的建议下,决定和南宋朝廷取得联络,以便更好地歼灭金兵。耿京就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有勇有谋的辛弃疾。辛弃疾不辱使命,很好地完成了联络任务,带着宋高宗的委任状从临安返回复命。

谁曾想在返回半路上,辛弃疾却听到老大耿京被叛徒张安国给杀了,义军解散了。辛弃疾立即组织了一支五十人的特战小分队,直奔济州五万之众的金兵大营,将正在喝得扶墙走的张安国五花大绑,连夜突奔千里押至临安斩首。

这时的辛弃疾23岁!

然而辛弃疾没想到,千里擒叛徒的壮举竟然成了他军事生涯的“收山之作”,他更不会想到自此一别,再也没能回到他心心念念的山东老家,跟他的山东老乡李清照的遭遇是一样的。

初归南宋的辛弃疾不久就发现,整个南宋就像一个恹恹的病人,“靖康之耻”早已被抛到了脑后,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奢靡之风,少有人愿意谈论国事,更遑论抗金大业了。当初跟随自己一同归附的一万多名家乡义兵,也被遣散。朝廷只是给了他一个江阴签判的小官。

可又有谁能读懂他那颗火热滚烫的心呢?

辛弃疾无奈将手中利剑变成了软笔,在改迁广德军通判后,利用赋闲在家的日子,总结自己这几年来对金作战经验和观察到的宋金形势。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完成军事理论着作《美芹十论》,献给了孝宗皇帝。只是芹菜虽美,却未必能遇到知味的人,宋孝宗不爱这盘“菜”。

辛弃疾没有气馁,后来又写了关于北伐的“万字平戎策”----《九议》,上书给当时主战派宰相虞允文,可结果一样是泥牛入海,没能激起一点浪花。

最后好不容易得到孝宗皇帝的召见,大殿上辛弃疾慷慨陈词,唾沬星横飞,孝宗听得昏昏欲睡,听烦了,随便赏赐些银两就将辛弃疾打发走了。

辛弃疾伫立临安街头,灯火璀璨,宝马雕车擦肩而过,脂胭香粉扑鼻入肺,闻之,骨头都要酥了,心里像猫抓似的直痒痒,难怪大家都不想打仗了。也只有辛弃疾这样高逼格的人,才能看清这繁华背后隐藏的危机,却“无人会,登临意”。这一天辛弃疾填了一首词,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们只看见眼前的庸脂俗粉,谁又能懂得那明亮灯火背后,藏着一颗怎样孤独的灵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