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王小C神游记 > 第一百三十七回 辛弃疾含恨而终 王小Q自称龙王

第一百三十七回 辛弃疾含恨而终 王小Q自称龙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王小C神游记!

有一次宋孝宗召集群臣讨论“南北问题”,其他大臣都顺着宋孝宗的意思说,但辛弃疾却直接说出了心中所想:

“皇陵尚在河南,怎能忘了北伐……”

《宋史》记载,说辛弃疾“持论劲直,不为迎合”,政治上如此幼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能正确领会上级意图,思想不跟领导保持一致,能有什么前途?

所以,辛弃疾为官四十多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先后担任过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绍兴知府、镇江知府、隆兴知府、龙图阁待制、枢密都承旨等职,但大多是地方官或文职,根本不给他领兵北伐的机会。而且,辛弃疾仕途颇为坎坷,六次被弹劾,多次被免职,从1181到1207不到三十年时间里,工作岗位频繁调动多达三十七次,几上几下,历尽波折。

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仍烧得他浑身发热。

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准备好冲上前线。

在担任湖南安抚使时,本来只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辛弃疾痛感当地武备不立,匪患横行,于是力排众议,甚至不惜先斩后奏,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飞虎军”。铁甲烈马,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命cS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

此后,长沙的百姓每天清晨,都看见辛弃疾带着“飞虎军”在湘江边晨跑拉练,立正稍息。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湘江边的队伍渐渐壮大起来,大有先祖杨家将的气势……

做了这么多实事,到头来落得个被弹劾罢免的下场。

“结党营私,私自组建飞虎军,一旦失控,将成朝廷大祸患。”一纸奏折,吓坏了宋孝宗,赶紧把他调到别的地方,从此也对辛弃疾有所防范。但是无论身处何方,都没有东西能阻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

1181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被罢官,于是在上饶带湖建了一个庄园,取名“稼轩”,并自号“稼轩居士”。此后的二十年间,他几乎闲赋在家。

公元1188年,辛弃疾写信给好友陈亮和朱熹,希望再组一个“鹅湖之会”。

大雪纷飞的冬天,朱熹因故未来,但陈亮自家乡永康出发,一匹白马,一袭蓑衣,沿浙赣道直赴信州,跋涉八百多里,去见辛弃疾;辛弃疾顾不得抱恙,匆匆跑出来相迎。

辛弃疾和陈亮雪夜煮酒,纵论天下大事,好不痛快。陈亮陪辛弃疾玩了十天,第十一天于茫茫风雪中飘然而去,辛弃疾没有送行,仿佛这个朋友从来没有来过。

辛弃疾曾为他写过一首词,也是我们现在必背的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有一天,66岁的的辛弃疾,登上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北望滚滚长江水,追忆古今,心中感慨万千,大笔一挥,写下那阙脍炙人口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公元1207年,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临死那天夜里,他没有交代任何家事,只大呼:“杀贼!杀贼!杀贼!”

死后朝廷还给予高度评价,追赠“光禄大夫”,谥号“忠敏”。葬于江西上饶铅山县永平镇,墓园至今犹在,墓前有郭沫若题写挽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他时长回忆曾经的自己,风华正茂,驰骋疆场,以为自己能够为收复旧山河出一份力。可叹如今,空有一身的本领和满腔的热血抱负,早已经满头白发,只能做一个勤于农事的庄稼汉。《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他说:“看我年少时多么风光啊,拥兵数万,旌旗飘飘,在沙场杀敌。但现在想起以往的事情,只能为现在的自己叹息。让万物复苏的春风,也没法染黑我的白发。青春就这样白白流逝了,我只能把自己写下的长达万字的抗金战略,拿来换取邻居教种树的书。”

岂不可恼!岂不可恨!

李清照知晓辛弃疾的平生遭遇,更了解他为人的性格,淡淡说道:“我很清楚你们的想法,但上命不可违,我们只能照做。具体到底是什么事情我也不清楚,听说是关于龙族,既是龙族内部的事,也应由诸泉龙王来解决,你们说呢?”

辛弃疾也不再说什么,王小q说道:“各位,最近我总是听说神龙降世,莫非是关于这件事,天庭让你们暂撤济南?”以王小q通天彻地之能也无法感应的神龙太过于神秘,究竟确有其事,还是空穴来风,一切还未可知。

李清照也曾耳闻过神龙的事情,是神是魔,是好是歹,是福是灾,她不知道。无论是什么,也许只能交给龙族自己去解决,她对王小q说道:“小q,我劝你最好不要插手,你乃是龙族之外的人,这不是你应管之事啊。”

“老李,这话你说对了一半,我虽不是龙族,但我也是一方龙王啊!”王小q眉飞色舞说道。

虽然李清照刚刚接触王小q,但从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出来,他嬉笑人间,满嘴的胡说八道,真是好笑又好气。她本不欲与之纠缠,谁知张曜笑着问了一句:“敢问你是哪个泉的龙王啊?”

王小q想也没想,脱口而出说道:“咕嘟泉!”

“哈哈,你是真能胡诌啊,哪有什么咕嘟泉啊?”张曜苦笑道。

“老张,你孤陋寡闻,就别卖弄了,枉你的张公祠还建在大明湖畔,竟然不知道大明湖里有个咕嘟泉,可笑,可笑啊!”

大明湖上有泉么?

揆诸当下,人们除了知道北极阁东有一处感应井泉外,其他就茫无所知了。而关于这个泉的一则故事,更是证明了大明湖上无泉的事实。据竖立在感应井泉西侧的《感应井泉记》石碑记载,明代正德九年(1514),因北极庙日久倾圮,德王府派白闻宇率领工匠们予以修缮,施工之中,因湖畔众水井的水苦涩难饮,百余名工匠所饮用的水,需要到数里之远的罗姑、玉环二泉处汲取。天热路远,费时费力,苦不堪言。一天夜里,白闻宇焚香祈祷,拜求神灵,以解饮水困难。梦寐之间,得“神灵”明示:泉在北。次日一早,按所示之处凿挖,果有清泉涌出,色清味甘。于是,遂命名为“感应井泉”。

这段石碑上的故事,也使济南人认为:大明湖是缺少泉水乃至无泉的。果如是哉?非也!

《感应井泉记》为邹袭所作,明代着名诗人、济南先贤边贡为石碑篆额,故在济南影响甚大。但他对于大明湖畔众水井苦涩难饮的论述,其实是不正确的。济南发地皆泉,大明湖也不例外,清澈甘甜的感应井泉的出露即其一例。

大明湖上,名泉真是不少。今据清代济南名士王锺霖《七十二泉考》,晚清以至民国,大明湖沿岸至少有五处泉池,分别是:铁公祠之沧浪泉、曲水亭之曲水泉、秋柳园之秋柳泉,还有众所周知的汇泉寺之汇泉,历下亭上也有泉,名曰:大方泉。

大明湖水来自于济南城内多处的泉水,由珍珠泉、孝感泉、趵突泉、王府池等二十多处泉水汇集而成,因“众泉汇流”被誉为中国第一泉水湖。

而且湖底还有诸多大小泉眼,张曜心中暗道:若是他说湖底的某一个泉眼就叫咕嘟泉,这上哪跟他论去。

“老张,你怎么可以这样想我呢?我怎么可能随便从湖底扒拉个泉眼就说是咕嘟泉呢?我要是这么做,是对我的属泉的极度不负责任!而且,我是那种不讲理的人吗?”

你不就是那种不讲理的人吗?张曜猛然一惊,这孩子能听到我心里想的。

王小q笑了笑,脚尖触地,轻轻点了一下,众人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就在这时,一名女子惊慌地飞入古水仙祠,大喊道:“藕神,不好了!大明湖涨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