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林黛玉在年代文里的幸福生活 > 第18章 她才不要学自行车

第18章 她才不要学自行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林黛玉在年代文里的幸福生活!

吃完了喜宴,暑假已经过去一大半。

还有半个多月就要开学。

大姐买了自行车,林大力承诺闺女们,上了初中,都给买。

二姐、三姐就急着学骑车。

新车肯定舍不得给她们练呀。

用的就是林大力之前骑的旧三八大杠。

学车得把脚从杠下掏过去骑,别扭着呢。

先这么着骑会了,车能正常走了,再上杠骑。还得骑着杠,海橙还行,腿长能够着车坐了。海燕就是比同龄的孩子长得大,也够不着三八大杠的车坐。

黛玉看着她骑车都觉得累得慌。

更别说学了,她才不学呢。

怪吓人的。

仪态也不好看。

“你不学?你不学等上了初中,你天在走着上学呀?”

黛玉脸一抬,用鼻孔看着她三姐,“我跟大姐二姐一起上初中,让她们带我呗,还能省一辆自行车。”

三姐脸一扭,哼,“你上初中我也上初中了。你还年年跳级呀?”

她开学上四年级,黛玉年年跳级,她也就晚一年上初中而已。

大姐上学晚,二姐今年也上六年。明年就上初中。

这么一算,要是黛玉初中不跳级,得她驮她时间长吧?

哼,“你不好好跟我打溜须,到时候你就走着上学吧。”

黛玉上去就抱她三姐,“行行行,你最好了,你说吧,我得咋溜须你呀?挠痒痒行不行?”

边说边动手。

很快就闹成了一团……

家里孩子多,就是这么热闹。

当然了,不会天天这么闹腾。

开学上三年级,要用钢笔。

做为被全乡都看好的未来大学生,小天才,黛玉的新钢笔,林大力早给安排上了。

每天两张田字格纸,练字呢。

字是贾姥爷亲自教的,自打发现黛玉拿着秃毛笔蘸水在地上写,老爷子就开始教了。他一手毛笔字,是十里八乡都有名的,年前很多人都拿着裁好的红纸来找他写对联呢。

练习就有收获。

开学的时候,一上手,老师就夸个不停。

写的作业,被当成各种范本,各班老师拿着回去展览,让向林小玉学习。

这么一搞,原来各个都羡慕黛玉学习好的,得,都烦她了。

别人家的孩子嘛,是烦人。

黛玉这人缘儿……

那是怎么着也上不去的。

她到也不在乎,本来她心理年龄就比小学生大很多,大家都不爱跟她玩儿,那可太好了,她连装都不用装!

谁能理解她,天天哄着一群小屁孩儿,心有多累?

这样可太好了。

上了一年多学,老师们也都知道了,小天才不爱上体育课,为了逃避体育课,那理由都编出花儿来了。

也别为难人家孩子了。

天才嘛,还不得有点儿特殊待遇了?

不上就不上呗。

这一下,连体育课都不用编理由逃了,黛玉瞬间觉得,日子不要太适服!

这一舒服,日子过得就快。

转眼就过了中秋节。

秋收过后,大舅家要搬家了。

他们全家都跟着进城,温居,也是认认门儿。

这是黛玉第一次进城!

永平县是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

最早还是都城。

城市规划得特别好。

横平竖直的,三条横路,三条竖街,把县城分隔成十六个小区域。

中间的四个区是核心城区,外围的十二块算偏的。

四个核心区,中线北是行政区,三所中学,两所高中都令可在这一边。中线南是商业区,县里最大的商场四商店和各种小店都在那附近。是县城人气最旺的地方。

大舅家的院子不算偏,在县正中横线上,虽然是在东区,却是东区最西侧。进了胡同第二家,离着县一中不到五百米。离四商店走路也就十分钟的路程。

生锈的铁大门进来是个过道,右侧是前门房,半间厨房加厦房,厦房里除了一张单人床,啥也放不下了。一间堂屋,一铺炕,炕上放着炕柜,炕边儿放了一个单人床,靠着窗户放着一张写字台,另一边墙放着一个衣架,一个脸盆架。

再没别的,屋子里就满满当当了。

贾有利上中专大部分时间和住校,老二贾有福一个人住很宽敞。

出了过道是个十多平的小院儿,右侧是个低矮的土坯仓房,放杂物的。院子里还放着酱缸,木柴和煤。

正屋进门对着是自来水笼头,下面并排放着两口大缸一个中号缸,中号缸是水缸,接着水呢。缸边儿还放着个煤气灶架子,下面放煤气罐,上面放着一个最简易的灶头。上面放着一个炒菜的铁锅。

两口大缸腌酸菜用的,菜还没腌上。

靠着左侧墙搭着一个板子,靠门放着碗柜。中间放着咸菜坛子油坛子。板子上面放着米面杂粮啥的。

右手边是一个水泥灶台,有一口五印的大铁锅。

灶台上放着厨具,墙上也挂着几样。

油盐酱醋那些调味料都放在窗台上。

绕过灶台就是进堂屋的门。

进门就是火炕,连着灶,能取暖。

一整铺大炕,睡上五七个人都没问题。

炕边儿靠东墙放着一把椅子,和大舅的旧写字台。

新买的组合柜靠北墙放着,柜与写字台之间放着脸盆架子。

组合柜西侧挨着小隔间,挂着帘子。

里面有一铺不到两米的小炕,炕上放着个炕桌。还能住得下一个人。

这就是贾雪的闺房了。

就这么大的地方。

跟村子里四间大瓦房,每间都超过三十平,那自然没得比。

哪里看着都挤挤巴巴的。

但在城里,都是这个条件,前后屋都是砖瓦的,这就不错。

“主要是离着中学近,孩子上学方便。要不是图着这个,再往偏点儿买,能买俩院子,把墙一扒,横躺着竖卧着都够……”

大舅这一说,都明白了。

钱就那么些,要面积没位置,要位置没面积呗。

“行,挺好,都这样儿。这位置多好啊,上哪都方便。整那犄角旮旯去,哪哪离着八百仗远,孩子出门都不放心。这边离我那房子也近,我那在一中西边,抬腿就到了。”

可不是嘛,总共没一里地,操场上转一圈的距离。

这么大点儿个屋子,三家人,加上贾姥姥贾姥爷,十七口子。

都快没下脚的地方了。

还得吃饭,地上一桌,炕上一桌,想也知道有多挤。

吃过饭,贾敏就说,要去街上逛逛给孩子买点东西。

二舅一家说去看看他们家那还没封顶没有窗户和门的家。

就这么着,分头行动,才两口要在城里住两天,熟悉熟悉大舅再给送回农村。

林大力自己去火车站前的农资一条街,补一点秋收的工具,还有渔线,搞他的个人爱好。

贾敏带着四个闺女逛商场。

黛玉可算是体会了一把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嘴上没说,表情也不太看得出来,可心里的惊讶那是一点不少。

“哇,这么多楼呀。哇,这学校可真大,真好呀。哇,这广场地面都是青砖铺的吗?哇,街上好多店。哇,商场有六层楼?哇,好大呀,太多柜台了吧……”

内心激动不已,表面不动声色,默默的跟在二姐身后,一个柜台一个柜台的逛,听着来往人群与售货员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斗智斗勇。

市井,真有意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