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70福娃六岁半 > 第73章 黑市、说亲

第73章 黑市、说亲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70福娃六岁半!

于是,她决定进一批小玩意儿试水。

她也不准备自己去赶集兜售,而是去黑市搞批发。

一书包发卡头绳值得去黑市?搁在后世人听起来大概像个笑话,但在这个年代,这就是现实。

隔了三四天,她订购的货物就到了。

这天晚上,小可和赵莉都没有学习,而是把一卷一卷的丝带剪成段,两尺一根,十根一扎。

她装了满满一书包,第二天,赵莉就骑自行车带着小可去了县城。

黑市就在县船厂后边的老旧胡同里,赵莉找个地方存了自行车,牵着小可的手走进胡同。

胡同口站着个穿军大衣戴棉帽的青年,看了母女俩一眼,也没理会。

赵莉牵着小可像所有人一样,微微低着头快步走进去,绕了一圈,又折了回来,问那个把风的青年:“你知道哪里有这种发卡卖吗?”

她指的是小可头发上别的两个漂亮的糖果色发卡,半透明的亚克力材料,小巧可爱。

青年人的目光在发卡上停了片刻,嘻嘻一笑道:“这位嫂子,我只见过卖布票糖票自行车票的,还没见人来这里买发卡的。”

“我听人说在这里买的,三块钱一对,多买还能便宜。”赵莉心里有点儿紧张,牵着小可的手心里微微冒着凉汗。

青年人有些不耐烦起来:“说了没有,没事儿快走,别在这里停留。”

赵莉没法,正要拉着小可离开,小可却把一枚大红色的发卡塞进了青年的手里:“谢谢大哥哥。我们去百货公司看看去。”

说完,也不等青年反应,反拽着有些愣神的赵莉走了。

青年更是意外,看着手心里漂亮的发卡愣了几秒,然后,飞快地揣进口袋,吹个口哨,片刻,从胡同里又跑出来个瘦小的青年。

军大衣叮嘱两句,让瘦小青年把风,他则匆匆跑走了。

等母女俩离开黑市一段距离,赵莉低声叮嘱小可:“那些人都不能惹,你以后别和他们说话。”

小可反握住赵莉的手,乖巧答应:“我知道了。”

结果,娘俩去百货公司转了一会儿,小可看中刚到货的蜜三刀和脆果子,赵莉让人一样称了两斤,正在开票,却听身后有人喊嫂子,她回头一看吓了一跳,竟然是黑市门口的那个军大衣青年找来了。

倒是小可平静镇定,笑眯眯和人打招呼:“哥哥等一下,我妈妈先去付一下款。”

拎着两包点心出了百货大楼,两个青年就在门外等着。

军大衣青年开口先自我介绍:“我姓向,向海洋。这是我哥们儿胡志威。刚刚小妹妹戴的那发卡实在漂亮,不知道嫂子找到了吗?”

赵莉很紧张,几乎说不出话来,还是小可握了握她的手指,她才缓缓开口:“找到了。但是不多。”

胡志威个头比向海洋略矮,最有特色的就是一双又黑又浓的眉毛,衬得眼睛有些小。

他脸上没有笑,语气却还算客气:“能让我们看看吗?”

小可插嘴:“就我戴的这个,颜色不一样。”

说着,摇摇自己的脑袋,她脸上戴着口罩围着围巾,但两根羊角辫儿却翘着,晃啊晃的。

然后,双方往百货大楼旁边走了走,就在墙角避人处,完成了这一笔交易:两书包的小玩意儿,换了两张自行车票,外加二百块钱。

至于下一次进货……做黑市买卖,谁还指望长久的?

两张自行车票,不到一周就出了手。一张给了保民表舅,一张转给了青山大队一个即将娶亲的小伙子。

而有了辆新自行车,这个小伙子的婚礼成了四邻八村最风光的。

秦乐放了寒假,小可和王绣又倒腾了几次山货过去。这些,主要是几位舅爷从山里收来的,送到秦乐那边,换了不少物资,米面、食用油、布料,还有城里姑娘们时髦的拉毛围巾和呢料大衣。

腊月十六,小可跟着王绣去王家庙走亲戚,意外发现,在她没留意的时候,王家也悄悄富裕起来,家中老小穿的没了补丁,柜子上摆了收音机、座钟,屋子里停了自行车,吃饭时端上来的有肉有蛋和二合面馒头。

小舅姥笑道:“多亏了姐姐照应咱们,今年冬天不但没挨饿,还能吃上二合面,简直是从前不敢想的好日子。”

王老汉和王老太也是笑得一脸褶子,连连点头。

王老太还把碗里的鸡腿夹给闺女和小可:“可不是咋的,这日子从来没敢想过。”

看着满头银发的老爹老娘,王绣心里酸涩,却撑着笑道:“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您老两个好好养着身体,长命百岁,享福的日子在后头呐。”

二老笑着脸上像开了花,王家老汉的豁牙子都露出来了。

小可年纪小,凑上去看了看,回头对王绣道:“过完年,咱们带太姥太姥爷去城里把牙镶了吧。”

二老八十多岁了,身体硬朗,比起村里的其他老人,他们的牙齿其实也还好,王老头的后槽牙掉了几颗,王老太倒是只缺了两颗。

王老太连连摆手,道:“镶牙做啥,我这不耽误吃不耽误喝的。”

王老头瞥了眼老婆子,想说同意的,也只能憋回去。他的几颗后槽牙光荣退休后,硬东西不大能吃了,平日里只能吃软烂的东西。偏他最爱的炒花生、炒黄豆,是一样也吃不得了,怪憋屈。

王绣家里如今不差钱,底气也足,却没有勉强二老,只笑着道:“我搬了家,你们还没去看一眼呢。还有保民保军两个捣鼓的蘑菇棚,你们也没见着,过完年,雪化了,去一趟看看。好歹的,也算去认认闺女家的门儿。”

见二老还要推拒,王绣眼圈儿一红道:“我如今领着她们娘俩儿过日子,连个当家主事的都没有,你们当爹娘的总不能狠心不管吧?你们去,也替我撑撑腰。”

王家二老对视一眼,王老头做主点头:“行,过了年就去。”

儿子孙女待闺女好,他们看在眼里也觉得放心,但听了闺女这话,又不免担心,他们在,儿孙们知道照应闺女,若他们不在了呢?闺女孤苦伶仃的,会不会没人管了?

就像闺女说的,他们二老亲自走一趟,也能让儿孙对闺女更重视些。

吃过饭,重新坐下说话。

王老太说起保民的亲事来:“前些日子有人给说了旁边三合公社姓冯的闺女,今年十八,咱们大队老赖子媳妇是她表姨就……”

王绣寻思了一下,道:“老赖子嫂子倒是个好的,年轻时长得也俊,家里家外待人接物都是一把好手……”

几个表舅都被撵了出去,倒是小可年纪小,又吃饱了有些犯困,被准许留在屋里,把这些话都听在了耳朵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