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永生之灵 > 第31章 宇宙储存云中的四个地球人

第31章 宇宙储存云中的四个地球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永生之灵!

今天,2023年5月12日,早上5点我就起床,然后盘腿坐在床上,链接上“宇宙储存云”就开始浏览。

为啥这么做?

因为我昨天在图书馆里的工作不多,我就在书架之间走来走去,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翻上几页。

看着看着,我忽然对书中提到的一些人名发生了兴趣,我忽然非常想知道关于这些人的更多的事。

于是,我打定主意,一回到住处就去“宇宙储存云”查一下,满足我的好奇心。这么一想,我就随手把几个人的名字记在一张小纸片上,下半时带了回来。

结果呢,昨天一直有一些事在忙,没来得及查,只好今天早上赶在上班之前到“宇宙储存云”查一下——

第一个名字:裴多菲。

从“宇宙储存云”上搜来的一些信息是这样的。

这是一位诗人,所在国匈牙利。

匈牙利是一个欧洲国家,首都是布达佩斯。

多瑙河流过这里。在布达佩斯市中心有一个以裴多菲的名字命名的广场。在匈牙利的国庆日,会有很多本地人来到这里,在广场中心的裴多菲雕像周围的地面上,插上匈牙利的国旗。以此种方式纪念这位匈牙利的着名诗人裴多菲。

裴多菲,在距今180多年前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普通家庭,那时的匈牙利还是被其他国家占领和奴役。

裴多菲15岁时就开始写诗并且发表了,不久以后他发表的诗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把他看成是一位优秀的年轻诗人。他也从四处打零工,转变为担任一家报社的编辑。

23岁时,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一位伯爵的女儿,19岁的尤丽娅。这位富有修养的美丽姑娘,让裴多菲一见倾心,于是他给这位伯爵女儿写了一首首的情诗。

而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是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的。不过,裴多菲的才华和激情,以及社会对他的认可,最终让他和尤丽娅结成了夫妻。

这个名叫尤丽娅的女孩很可爱,是一个痴情的纯洁的女孩。

裴多菲和尤丽娅结婚后,写了大量的短诗和长诗。

其中,最着名的诗是《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另一首着名的诗歌是《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

是啊,我也喜欢这样的诗歌。

作为地球人——如果我要生生世世不断反复投胎做地球人,那么我就要放下恐惧,要认识到“人”最宝贵的是自由。人活着,绝不是要做一辈子的奴才,也不是要把别人变成奴才,而是要所有的人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地球的大地上,去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去共同创造多元的美好未来。

人同此心,因此我想啊,这也是裴多菲为什么被今天的匈牙利人隆重纪念的原因.

因为裴多菲是为祖国的自由而死的。一方面,他写了大量的号召匈牙利人为自由而战的诗歌,并且亲自向大众朗诵,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随着为独立而战的匈牙利国防军上了战场。他26岁时在战场上失踪了。

他的娇妻和娇儿失去了丈夫和父亲。

战后,以及此后的匈牙利政府,都基本接受了这样的事实认定:裴多菲死在了战场,被集体就地掩埋了,成了烈士,终年26岁。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当时清理战场的时候,为什么始终没有找到他的尸体?

而我从“宇宙储存云”上查到的信息是这样的:

裴多菲,在他26岁时参加的抵抗俄罗斯军队入侵的战斗中,很不幸,他被侵略祖国的敌方也就是俄国的军队在战场上抓走了。

连同其他俘虏一道,被流放到了俄国的边远地区服苦役。

在这里,他一个人被分配到一群俄国囚犯之中,因为语言不通,他只能一个人默默的忍受囚徒生活。

在这里服刑的第三年,一个当地村子的一位年轻的寡妇,嫁给了他。这样的话,他可以每周有一个晚上和这个只会讲俄语的年轻农妇住在一起。他的新妻子可以帮他洗一洗破旧的衣服,煮一顿简单的晚餐,一般是炖土豆。

在他服苦役的第8年初,他死于肺结核这种难以治愈的传染病,终年33岁。他死之后,因为没钱安葬,他的妻子和几位熟悉的囚犯,就挖了个坑把他埋了,没有棺木,只有穿在他身上的一套破旧的衣服。

唉,我得知这个事实,也是不免叹息一回。

好吧,我代表我无权代表的匈牙利人民,向为祖国、为人民而英勇无畏地战斗的诗人裴多菲致敬。

我也向当初勇敢选择诗人的美丽女孩尤丽娅致敬。

此刻,我的脑海中,回想起裴多菲的诗句:

唉,如今我愿意是雪

愿在雪橇下面深陷

大雪翻滚着,我愿意

再一次拥抱我的姑娘

我拥抱她,最后一次

我把吻送上她的嘴角

由于她忠实的心的热量

我被融化……我愿这样死掉!

第二个名字:斯特劳斯。

斯特劳斯,奥地利的着名作曲家。

奥地利,欧洲国家。首都时维也纳。

在维也纳有一座名为金色大厅的音乐剧院,全称是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创建于距今150年前,位于维也纳贝森多夫大街12号。

在金色大厅,每年都会演奏斯特劳斯作曲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什么是圆舞曲?”

圆舞曲,早先是奥地利民间农村的舞曲,后来音乐家们在农村舞曲基础上,创作了很多这种三拍子的舞曲供人们跳舞伴奏用,跳舞时男女舞伴两人成对旋转。

在维也纳,圆舞曲是一种日常跳舞的伴奏曲。

音乐、跳舞,这是最古老的艺术,也是全民行为艺术,在维也纳,这里的差不多所有居民,都曾经在工作之余或是聚会的时候,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这也是生命的逍遥时光。

我要说,我非常喜欢《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我尽管是超级古老的灵魂,但是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么好听的音乐作品,在多个不同的宇宙艺术界,也是不多见的。

我为什么喜欢《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我认为这首曲子达到了某种深沉的意境。当乐曲响起,我无法不深深地沉醉在《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美妙的意境之中。随着音乐的演奏,我仿佛看到我在多个世代所经历的湖光山色,那早晨的薄雾,晨光中湖面上闪闪发光的涟漪,湖岸水草的清香,田野上吹来的盛夏的暖风,湖水的淡淡的鱼腥味儿……

这就是音乐艺术的魅力啊。

我作为跨宇宙的浪游者者,我知道声音是宇宙的本质属性之一。声音会影响到、甚至会决定物质的存在形式,因此自然也会影响到地球人类的灵魂。

美好的音乐,会让人类沉醉其中,欣然无比。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作者全名时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简称:斯特劳斯。

他从19岁开始第一场演奏会,一生创作了几百首圆舞曲、轻音乐剧以及其他乐曲,48岁时创作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他充满激情的创作,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巨大声誉,他73岁去世时,维也纳十多万市民自发为他送葬。

关于这位作曲家,还有什么值得一说的?

有的。关于他妻子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成功的男人离不开善良纯洁女人的支持。

故事是这样的:

一次,施特劳斯的妻子要洗他换下的一件脏衬衣,发现衬衣的衣袖上写满了曲谱,她知道这是丈夫灵感突现时记录下来的,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等丈夫回来时拿给他。

可是,当她一转身去厨房做饭的时候,这件衬衣被前来收衣服的洗衣妇拿去了。

(先剧透一下:这写在衬衣袖子上的曲谱,就是《蓝色多瑙河》的原稿。)

当然,他的妻子并不知道这个曲谱的重要性,但是她知道这是丈夫的创作成果,而她是多么爱她的丈夫啊。

于是,当作曲家的妻子发现衣服不见了,又得知是被洗衣妇拿走了,情急之下,她立刻坐着马车到处寻找,奔波了半天,也没找到洗衣妇。

她绝望地逢人打听时,遇到一位老妇人把她领到洗衣妇那里。她进门时,正看见洗衣妇要洗那件衬衣,她猛冲过去,把衬衣抢了下来。

日常生活中就是充满了这样的偶然事件。

其实呢,偶然中有必然。

男女之间的真挚的爱情,就是让偶然的失败转变为必然的胜利的因素啊。

第三个名字:达芬奇。

达芬奇,意大利人。意大利,欧洲国家。

在意大利的米兰市的圣玛利亚广场,有一座圣玛利亚修道院。就在这个修道院的餐厅的北面墙壁上,画着地球上最着名的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壁画。

这位地球上最有名的“达芬奇”是什么人?

达芬奇,出生于距今500多年前,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创作了绘画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

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作品,因此他认为“画家应以人为绘画的核心对象。”

同时他也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科学家、工程师、建筑师。

嗯,达芬奇是一个全才。这很不容易做到。

一般的看法是,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就要专心致志,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一个目标上,在一个很窄的领域专研下去,直到取得成功。而达芬奇,竟然既是杰出的画家,又是科学家、工程师,这也说明了另一个事实:思维开放、勤奋、自信的卓越之士,也可以在多个领域取得非同一般的成功。

达芬奇,曾担任任军事工程师,他在笔记本中记录了关于数种军事机械的设计:机关枪、人力或以马拉动的武装坦克车、子母弹、军用降落伞、含呼吸软管的潜水装,等等。

达芬奇还解剖了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体尸体,制绘了许多肌肉、肌腱和脸部等的解剖图,也解剖了牛、禽、猴、熊、蛙,目的是与人体进行比较。

怎么样啊,确实了不起呀。

而他的经典创作,就在这座500多年前建成的圣玛利亚修道院。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默默地站在圣玛利亚修道院的画在墙上的《最后的晚餐》的油画前,流连忘返。

这幅创作于500多年前的油画,被誉为“体现人类创造力的杰作”。达芬奇为此构思了20年,然后用四年的时间在这里日以继夜地绘制了《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画了什么?”

这是关于地球上的宗教之一的基督教的一个故事,教主耶稣基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导致耶稣基督被钉上十字架而死。《最后的晚餐》描绘了耶稣基督和十二个门徒最后一次晚餐的情境: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耶稣坐在餐桌中间,他悲伤的摊开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十二个门徒们(包括叛徒犹大)每个人都做出了各种真实而细微的表情。

“这幅画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是一幅杰作?”

我在前面的章节中,聊到画家梵高时,聊到艺术品的价值和本质。不过,关于《最后的晚餐》之所以是无以伦比的绘画杰作,我再补充三点理由:

一是画家本人的杰出人格,他的丰富厚实的综合修养,让他的作品格局恢弘悠远。

二是每个人物和画面整体刻画精妙绝伦。

三是人的内在人性的鲜明的展示。

这就是达芬奇作为艺术家的伟大之处。

第四个名字: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但我说到的故事发生在瑞士。

瑞士,欧洲国家。

瑞士被称为“地球最美的国家”。

瑞士的首都伯尔尼老城火车站附近的一个着名景点是“爱因斯坦博物馆”。说起“爱因斯坦”,可以说,他是地球人类世界有史以来的最杰出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话说瑞士,确实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这里的山、水、村庄、城市、道路、桥梁、街道、建筑,一切都是那么赏心悦目。那些屹立在山冈上的古堡,就像传说中的仙界的景象一样。每个当地的男男女女,也都是那么美丽自信。

“瑞士这么美丽,一定是有特殊的原因吧?”

是啊。瑞士这个800多万人口的小国,在500年前,他们的祖先就把自己的国家确立为永久中立国。500年过去了,中间只在200多年前发生过一次历时五年的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战争,瑞士人万众一心,把法国侵略军赶出了瑞士国土。

真是不简单啊,能够做到保持自己的国家500年的和平。这可以说是地球社会的奇迹了。500年啊,能够培育怎样美丽的山水啊,能够建设出怎样美好的乡村和城市啊。

现在地球社会总人口已经超过70亿。而瑞士这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能够避免这500年中地球上发生的多次世界大战,为什么?这是瑞士人的选择和奋斗的结果。一是瑞士人全民皆兵,人人都要服役一段时间二是国家政体实现联邦制,全体国民拥有选举权、立法权、自治权,多民族多语言共存。

我隐隐约约的认为:瑞士的社会实践经验,应该可以成为地球社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借鉴。我很久很久以来的跨宇宙的漫游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和平是一切美好事物得以诞生和维护的基础条件。”

嗯,接下来,说说爱因斯坦。

在瑞士的伯尔尼,为什么会有爱因斯坦博物馆?

是这样的,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就是他在瑞士伯尔尼的专利局工作期间做出的。

那是距今100年前,当时,爱因斯坦26岁,是伯尔尼专利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这一年(1905年)他发表了5篇论文,开辟了现代物理学。

哎,我又要说,地球人啊,要重视个人的首创精神吧。

国家和社会给个人提供不受威胁和恐惧的创新环境吧。

我不知道爱因斯坦的智商有多高,但是,正因为瑞士的自由民主的制度保障,给了爱因斯坦自由思考、自由研究的环境保护和支持。

当然,我要补充一下,爱因斯坦的妈妈,在爱因斯坦相小的时候就就给了他非常宽容、鼓励和自由的学习氛围。

由此开始,爱因斯坦16岁自学完微积分,同年开始思考当一个人以光速运动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17岁就读瑞士理工学院,21岁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同年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

22岁取得瑞士国籍,同年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论文,23岁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担任办事员。

所以,地球人啊,要建立民主制度吧,要钻研自己选择的事业啊,要大胆思考、创新和发明啊。

不论多大年纪都一样,你可以的,我可以的。

哎,地球社会的公民们,请好好想想吧:如何给自己、给后代,提供一个保障、维护、支持人人自由思考的社会。

下面,我把爱因斯坦亲笔写下的一篇文章《我的世界观》转载给各位地球读者欣赏(文字内容来自网络)。注: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1930年,结合爱因斯坦生命后期思想观点的一些转变,我对这篇文章做了一些删节,以便反映出爱因斯坦生命后期(我更赞同)的观点。

爱因斯坦的观点是这样的: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

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着简朴的生活,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

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科学与艺术工作领域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

人们会清楚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足惋惜。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

……

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该受到强迫,他们必须有可能来选择自己的领袖。

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

……

在人类生活的壮丽行列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

……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被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加以有计划的破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的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