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永生之灵 > 第32章 宇宙储存云中的其他有趣地球人

第32章 宇宙储存云中的其他有趣地球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永生之灵!

……因为好奇心和一时兴起,我昨天晚上又链接了“宇宙储存云”去查那些让我感兴趣的地球人。

还真让我查到很多有趣的人,我选了其中几位,放在本章中(本章的文字会比较多,请读者耐心阅读)。

我为什么选择这些人推荐给读者朋友?

因为之前我也说过,人类的记忆是比较短暂的,但是人类的幸福又是建立在记忆之上,因此人类非常有必要经常重复看一下那些真正优秀的地球人是怎么做的,是怎么想的。

有一位着名的地球人是这样说的:

“个人如何得到幸福?如何获得成功?如何拥有财富?这取决于一个人从那些优秀的人物身上学到多少,并且把这些学到的品质用于自己的身上。”我非常赞同这句话。

在述说着些人的故事之前,我先把几段在“宇宙储存云”中发现的有意思的话写在下面,这些话的内容也是我赞同的。

“所有的文明都是被创造出来的。”

“伴随星球社会的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科技发达,这个星球社会的文明就会趋向于多元化的契约社会。当地球社会的人类吃穿不愁的时候,那么人类就会创造多元平等的新文明。”

“商人们总是这样自来熟。不论在哪个星球,商人们总是能走多远走多远,走遍世界去赚钱。在商人眼里,永远没有什么敌人,只有现在可以做生意的人和暂时不能做生意的人。”

“距今700多年前的伊朗古诗人萨迪的一首诗写道:豺狼不能牧羊,暴君不能为王。另一首诗写道:君主是树民为根,树茂皆因树根深,万勿逞凶害百姓,害民犹如自掘根。”

“战争是人类最大的悲剧。数千年的人类劳动,数亿人类的创造成果,结果却毁于战争,剩下的只是废墟,废墟,废墟。是的,文明的人类应该停止互相残杀了。人类的领袖,必须认识到自己只是人民选举出来的公仆。任何权力的放纵,任何自私自利的掠夺和残暴,其结局只会是自身成为被仇敌毁灭的对象,而大众的家园成为废墟,废墟,废墟。”

引文结束。

下面,开始展示我在“宇宙储存云”查到的让我感兴趣的地球人(注:即使高级的灵性生命体也喜欢这些人)。

第一个名字:曼德拉。

在地球非洲大陆南部的南非共和国,有个小岛名字叫罗本岛。这个海中的小岛,距离南非第二大城市开普敦的海岸边10多公里远,这里曾关押过着名的政治家曼德拉。

这个开普敦,在10万年前就有人居住了,在500多年前,葡萄牙的航海家到过这里,并在日记中做了记录。

500年前第一批欧洲人登上这里的海岸,开垦荒地定居生活。300多年前荷兰人在这里建立了给途经船只提供补给的中途站,开辟了菜园和果园。不久,荷兰人把一批亚洲人流放到这里,于是这里有了白人、黄种人、黑人、棕色皮肤的人。

再往后,在此定居的欧洲人,开始建要塞,组织私人军队,用武力夺取当地土着人的土地。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欧洲人移居这里,还四处抓来了奴隶。

欧洲各个国家——荷兰、法国、英国之间,开始爆发争夺南非所在地的地盘的战争。

最终英国人取得了胜利,占领了这里。

大约在50年前,南非国获得了独立,不再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国家掌权的人是白人,也就是欧洲人的后裔,他们剥夺了占大多数的黑人的政治权利。

这被称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一些白人自认为自己比其他肤色的人(黑皮肤、棕色皮肤、黄皮肤)优越,自认为有权把其他人作为自己的奴隶。其实,这种“种族歧视”的特权思想,也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是反人道的。因为科学文明意识的底层逻辑就是“人人生而平等,没有例外”。

再说回曼德拉,在被白人政权关押了27年之后,1990年曼德拉出狱,占南非人口绝大多数的黑人,在他的领导下,在联合国的支持下,通过全民投票选举,让白人执政党下了台。1994年4月曼德拉当选南非首任黑人总统。

在此前一年(1993年),曼德拉获得地球上最着名的“诺贝尔和平奖”,当时在任的白人总统也同时获奖。

现在的南非,是代表绝大多数黑人利益的执政党在执政。

曼德拉年轻的时候就参加反抗白人独裁统治的斗争,后来被白人政府关押在罗本岛b区第5号牢房,判处无期徒刑。当年这里的狱警每天强迫曼德拉以及犯人到采石场敲打石块,以此摧毁他们的意志。

曼德拉在狱中也坚持反抗白人独裁统治,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也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知晓,终于,在世界爱好和平和民主的人民的支持下,在他72岁的时候,白人当局释放了他。他获得自由后,选择了“通过全民自由民主选举”同白人政权和平竞争,结果就是他领导的党派获得选举的胜利,成为南非执政党。

这也验证了中国人的一句老话:有大德者,必有其位。

现在的罗本岛,已经没有犯人了,被开辟成旅游胜地,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来到这里感受“南非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争取自由民主”的历史。罗本岛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意思的是,那些本地的导游中,就有当年的狱警和犯人呢。

好啊,这是文明的进步,这是不同族群之间矛盾的和解,这是天下一家的和睦精神的体现。

第二个名字:顾拜旦。

希腊共和国,位于欧洲的东南角、巴尔干半岛的南端。

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有奥林匹亚古遗址。这也是地球上最着名的人类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

那是2700多年前,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的奥林匹亚村,举行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运动会。

那时参加比赛的都是男人,而且规定这些男人必须是希腊人、自由人、婚生子、没有任何犯罪记录。在举行运动会期间,希腊各个邦国之间必须保持和平状态,正发生的战争也必须在运动会期间停火。

后来,罗马帝国占领了希腊,罗马大帝下令禁止奥林匹亚竞技会。再后来,1500年前发生了大地震,再加之当地的河水泛滥,成百上千年的风雨侵蚀,于是,当初高耸入云、规模宏大的奥林匹亚神殿和竞技场,渐渐变成了废墟:残存的石柱、石阶、石头搭成的看台。

200多年前,一个英国学者发现发掘了奥林匹亚古遗址。再之后,100多年前,一个名叫顾拜旦的法国人登场了。

顾拜旦,186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892年不到30岁的他,以个人的名义,给各个国家的政府和体育组织写信,建议恢复奥林匹克运动,召开国际性体育竞技会,并命名为奥林匹克运动代表大会,随后他成立了国际奥委会。

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口号是“和平、友谊、进步”。这就是现代奥运会的开始。

所以,我要说,重视个人的创意吧,也发挥合作的力量吧。

地球现在有几十亿人口,而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样的国际运动会,当初,也只是出自一个普通人的创意啊,然后发起全世界的合作,终于成为人类社会宣示全球合作的一大盛事。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派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的运动会。即使是互相发生战争的国家,也都派运动代表团参加,互相竞技,和平竞赛。

我想,当初顾拜旦站在希腊奥林匹亚古遗址的圆形神殿废墟前,他的目光似乎能够透过历史的迷雾,隐隐约约看到古往今来人类追求和平竞技的不懈努力啊。

是什么启发了顾拜旦?除了这个伟大的废墟,还有这里的古代的雕塑,全都是男子和女子的健美裸体。这些男人和女人袒露出全身健壮或丰腴的肌肉、体型、仪态,有挺拔站立状,有奔跑状,有搏斗状,有缠绵状。这其实体现出一种积极的奋发的人生观,那就是:人体是美的,人的运动是美的。

确实啊,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说,人体是审美的对象。

人体本身(我说的是人的裸体),与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山岳、湖水一样,具有审美价值,自然带有美感。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衣服蔽体保暖,于是把人的裸体遮掩起来了,同时(也为了经济利益)可以展示服饰之美。

但是,美,或者说,审美行为,是超越现实的存在。

美的艺术,绘画也好,雕塑也好,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绘画,能够容纳和展示丰富的内容,可以描绘众多的人物、象征物、多层次的细节。而立体的雕塑,能够让周围的整个空间都具有了超越日常生活的意义。

也就是说,立在街头的雕塑,会让街道变得艺术化。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被鸡毛蒜皮的杂事所吸引。而艺术作品会让人们沉思“人自身存在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就是说,人们在十字路口看到一座“艺术雕塑”的时候,会意识到:不同于日常琐碎事务的超然的创造性劳动的卓越成果。

第三、四个名字:伏尔泰,卢梭。

伏尔泰,法国人,死后安葬于法国首都巴黎的先贤祠。

法国,欧洲国家。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法国人民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先后建立了5次人民共和国,中间经历了2次君主专制复辟。因此说,今天的法国人民,对国民自由选举总统的共和国政治体制,有着深刻的理解。

法国历史,这正是地球人类社会,从君主专制统治走向自由民主社会的缩影。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专制的君主肯定会制造“专制统治合理的理论”,甚至会制造“君权神授”的理论。专制君主身边的人,也会出于自私的考虑而拥护专制君主,甚至自欺欺人吹嘘说“专制君主是圣王”。

在法国走向“自由民主社会”的过程中,经历了专制君主统治和民主共和国的交替,这除了因为专制君主和身边那些人的狡诈和暴力威胁,也是因为新生的民主共和国制度一开始还不完善,还需要时间不断完善自由选举的制度和各项法律的保障,因此给“迷信于专制的人”提供了复辟机会。

珍惜思想的自由,这也是法国人建立“先贤祠”的重要原因之一。法国人民建立第一共和国之后,把这个当初国王建立的教堂,改为埋葬那些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墓地,并在先贤祠入口墙上刻着:“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

先贤祠的地宫里有很多的墓室,墓室里安放着棺木,有的墓室里安放着多个棺木,叠放在一起。这里最着名的墓室是伏尔泰和卢梭的墓室,他们2个人各自拥有独立的墓室,因为他们是法国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的墓室前面耸立着他的雕像,雕像的右手捏着鹅毛笔,左手拿着一卷纸。

伏尔泰,一位自由的思想家。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思想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切智能生命体的行为都是源于思想。

对于人类来说,是选择自由,还是奴役?是选择尊重每个人的言论自由,还是只允许少数人言论自由?

这就是思想家要阐明的问题。

在伏尔泰的棺木上镌刻着金字:“伏尔泰——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它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隔着过道,伏尔泰的对面是卢梭的墓室。

卢梭,文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

他对今天的人类影响最深的是他提出的“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的自由民主思想。

可以说。“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这样的民主思想,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思想基石。

迄今为止,在法国巴黎的这座“先贤祠”已经有七十多位被法国人民认可的伟人,安息在这里。他们其中有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自由的斗士、爱国英雄、政治家。

可以说,进入先贤祠的伟人,都是赢得绝大多数法国人爱戴的杰出之士,他们为法国在地球世界赢得了不朽的荣誉。

第五个名字:乔伊斯。

乔伊斯,出生于爱尔兰。

爱尔兰,是欧洲的一个岛国。这个岛屿的大部分属于爱尔兰共和国,一小部分属于英国(称为:北爱尔兰)。

在爱尔兰共和国的首都都柏林,有一座名为“爱尔兰作家博物馆”的建筑。博物馆门脸不大,这里收藏了过去几百年来爱尔兰文学巨匠的着作、信件、肖像和私人物品。

在我看来,设立纪念伟大作家的博物馆,这当然是好事,至少会鼓励人们多读书,也让作家这个职业或是这项工作得到人们的尊重。

在作家博物馆的展览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他就是世界读者和作家们公认为近代以来人类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叫詹姆斯·乔伊斯。

乔伊斯年轻的时候,就宣告自己的写作使命是:“我的宗旨,是要为我国的道德和精神史写下自己的一章。”

乔伊斯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毕其一生的精力和时间,全部用于完成自己的使命。

乔伊斯的划时代作品是《尤利西斯》和《芬尼根守灵夜》2部长篇小说。《尤利西斯》的主要内容是用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写了以一个名为“布卢姆”的都柏林人为主要角色的一群人的一天中的活动。因为这部杰作,爱尔兰人民是这样崇拜乔伊斯的——他们把《尤利西斯》中描写主人公“布卢姆”活动内容的六月十六日定为“布卢姆日”。该节日后来成为了爱尔兰仅次于国庆日的大节日。

我又要说,大德者,必得其位。

什么是德?德是德行,是遵从道德的行动,以及由此勤劳的行动所诞生的劳动成果。人类世界的普遍的美好德行,有赖于这样的杰出之士刻苦耐劳的创造成果的引领。

乔伊斯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

“我是——也许终于在这个不幸的民族的灵魂中铸造了一颗良心的这一代作家之一。”

爱尔兰共和国,今天是增长最快的欧洲经济体之一。

第六个名字:提出《大宪章》的那些人

1215年6月15日,英国国王约翰在英国泰晤士河的兰尼米德草地被迫签署了《大宪章》这份宪法性文件。

英国,是一个位于欧洲的岛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宪章》是由当时的大地主、教士、骑士、城市市民联合起来提出的,由当时的国王签署的宪法性文件。

这也是地球人类社会第一个废止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权力)的宪法性文件。《大宪章》内容很多,最有价值的是,保障私人财产继承权;教会自由不受侵犯;任何自由人非经合法判决不得逮捕、监禁、没收财产或放逐出境;统一度量衡;保护商业自由,等等。

对于过去几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受限制的君王权力来说,《大宪章》是人类社会真正的进步,这个进步逐渐演化成一个全球性的共识:“只有经过人与人的平等协商,才能建立稳固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才能实现人人安居乐业,个人和企业自主创新,社会长治久安、繁荣发展。

按照《大宪章》的精神,我可以说,《大宪章》成文和颁布之日,是地球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元年”。

正是源于《大宪章》的自由民主精神,英国过去的几百年间,自由的土壤中诞生了影响世界的众多大人物,包括:科学家和发明家牛顿、达尔文、麦克斯韦、瓦特、法拉第、霍金,文学家莎士比亚、夏洛蒂·勃朗特、狄更斯、王尔德、雪莱、伍尔芙、艾略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凯恩斯,哲学家罗素、休谟、边沁、培根、斯宾塞,流行歌手约翰列侬,电影大师卓别林,政治家伊丽莎白女王、丘吉尔、撒切尔等等。

第七个名字:哥白尼。

哥白尼,波兰人。

波兰,这是一个经历了众多苦难的具有古老历史的新生共和国。在60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军队占领了波兰,为了报复波兰人民的反抗,德国军队把波兰首都华沙的古建筑炸成废墟。

战争结束后,德国战败,德国占领军退出了波兰。波兰人民怀着对历史对祖先的热爱,依照保留的图纸和照片,对首都华沙老城的所有着名古建筑进行了重建。这在当时,其他国家都不相信波兰人能够做到重新恢复一座古老的城市,但是波兰人做到了。几百年前的教堂、雕塑、市政厅、钟楼、王宫,都被复原重建。

是啊,在古老的建筑中,包含着世世代代祖先们的宝贵灵感、创造性的劳动、无数人对数不胜数的精致细节的打磨。建筑是一个综合艺术啊,既有画面感,又是立体的雕塑,又要有实用的功能,因此,建筑是一门综合的实用的艺术。

我这里又想提醒地球人类:每一代人要珍惜前人的优秀的创造成果。不要以为自己比祖先更聪明更优秀,而不去珍惜祖先留下来的文化典籍、建筑、绘画、雕塑、音乐、庙宇、古城等等,于是就会有当代人拆除或是毁坏古代建筑和文物。

而实际上,历史上每一代人都有各自长处。

对于物质世界来说,时间和空间一样,都是展示人类创造成果的一种方式。人类在地球空间(地球表面)创造琳琅满目的物品,同样,在时间的长河中,也存在着人类创造的琳琅满目的物品。历史文物和建筑就是人类在时间中的创造展示。

再说回波兰。

波兰中北部的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这是一个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世纪古城,哥白尼的故居就在这里。

哥白尼(1473年出生于波兰),在那个时代,那些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的教士们按照宗教教义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

而哥白尼经过科学研究,创造性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

这个事实在今天已经很容易理解了。因为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在所有的星际宇宙都存在着共同的规律,那就是行星绕着恒星转,这是由万有引力所决定的,这也是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规律和常识往往是相反的。譬如,在常识的视角,人类站在地球上看太阳升起落下,就以为太阳绕着地球转,而真实的规律则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在哥白尼之前,占据统治地位的所谓基督教历史上的圣人们和教皇都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因此他们认为哥白尼的研究成果是违反正统信仰的歪理邪说。不过,哥白尼继续坚定的把科学研究进行到底,并把研究成果写成《天体运行论》。

不过,由于宗教势力的原因,直到他去世的那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他的着作《天体运行论》。

今天,他是波兰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纪念的伟人。

是啊,科学的真理终将战胜迷信的愚昧。

创造性的工作,包括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工作,是弥足珍贵的。我要再次强调:一切都是被创造出来的,一切也都在创造着自身。人,或者被恐惧压倒,或者挺身去创造。

第八个名字:诺贝尔。

诺贝尔,是瑞典人。瑞典,是欧洲北部的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只有900多万人口,可是这个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占人口的比例,是世界最多的。

全球知名的家具品牌“宜家”,就来自瑞典。

我看了宜家的资料,我在想,是的,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我未来选择创业,做一个企业家,我会向这家瑞典企业学习,用余生几十年的时间,把一种产品系列做到极致完美。

再说回到瑞典,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老城,有诺贝尔博物馆。

诺贝尔,是因为他设立了闻名全世界的诺贝尔奖,因此成为瑞典人的英雄,在诺贝尔去世100周年的时候瑞典人建立了诺贝尔博物馆。博物馆里有诺贝尔生平介绍,有关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图片、资料、亲笔签名等等,还有电影院,剧院,出售书籍及纪念品商店,咖啡店。

诺贝尔,1896年去世(那个时候中国的大清王朝刚刚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诺贝尔是一个科学家兼企业家,本人亲自研究和发明了各种炸药,申请了专利,后来,他本人也创办企业生产这些炸药,这些炸药销售到全世界各地,他的公司因此赚了大笔的钱。那些购买炸药的客户,用炸药来开矿,采石,修路,也用来制造炸弹、子弹等武器来杀死敌人。

诺贝尔靠科学发明和创办企业赚了很多钱,他终生未婚,去世前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出,亲自规划设立了诺贝尔奖。

如今,诺贝尔奖每年隆重颁发一次,可以说,这个全球最着名的奖项,参与推动了全世界人民关注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和平、文学、医学等等的最新的成果。

我喜欢诺贝尔的做法。

我不得不说,有很多人的劳动只是为了自己的家人和个人感官的享受,而杰出之士(就像诺贝尔这样的)的贡献在于,创造出从未有过的让全人类更合作、更高效、更文明的崭新模式和社会形态。

第九个名字:维格兰。

挪威王国,当今世界上国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雕塑艺术家维格兰就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创建了着名的雕塑公园。这是一座占地50公顷的奇特公园,维格兰雕塑公园。

公园内,到处都矗立着造型优美、思想深刻的雕塑。

这个公园是以挪威着名雕塑大师维格兰的名字命名。

公园有192座雕塑,总计有600多个人物雕像。这些铜、铁和花岗石制成的雕像,全部都是维格兰的作品。

在公园内,几百个雕塑作品分布在一个隆起的台子上,到处都是台阶,远远看过去就像是台阶搭成的一座山丘,而那些男人、女人、孩子、婴儿的雕塑作品,就分布在这个人工的山丘上。每一座雕塑都属于一个主题:人类的生与死,婴儿出世,童年和少年,青年和壮年,老年和死亡,沉迷和警醒。

这些维格兰的雕塑作品,这些男人和女人以及孩子的雕像,它们的价值在于给观赏者带来的沉浸式审美价值。

只有全球各地的(游客)观赏者愿意远道而来,特意看这些雕像,这些雕像也才会给城市带来游客和经济收入,城市也才会继续保留这些雕塑。

所以我说,地球上的艺术家,实际上不可能不关心观赏者对艺术品的态度。我的艺术观点之一就是:观赏即价值。

当观赏者驻足观赏一个艺术品,这就意味着这个艺术品对观赏者具有某种价值,例如,美的价值,新奇的价值,哲理的价值,感官感动的价值,健康的价值,学习的价值。

人世间的一切人造物,如果要销售出去,实现自身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或是在时间长河中得到保存,那么,这个人造物,就要对其他人有某种价值,或是某种使用的价值,或是观赏的价值,或是某种难以言喻的神秘的价值。

第十个名字:阿尔托,

阿尔托,芬兰共和国的一位建筑设计师。

芬兰是一个富裕的欧洲国家,也是幸福指数超高的国家。

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国家的最北边的城市,叫做罗瓦涅米,是芬兰北部拉普兰省的省会,这也是世界上惟一设在北极圈的省会,也是芬兰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

这座城市也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的城市。

二战期间,这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被炸为平地。战后,按照芬兰着名建筑大师、家具设计大师、工业产品设计大师阿尔托的规划进行重建。阿尔托是按照生活在芬兰的驯鹿的身体形状,来设计这座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的,不仅如此,阿尔托还亲自设计了城市里的很多重要建筑。

阿尔托有一句名言:

“建筑师所创造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是一个尝试用线把生活的过去和将来编织在一起的世界。而用来编织的最基本的经纬线,就是人的纷繁的情感之线,以及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之线。”

他要表的是,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阿尔托还有一句名言:

“标准化,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房屋都一模一样,而是作为一种生产灵活体系的手段,以适应各种家庭对不同房屋的需求,适应不同地形、不同朝向、不同景色等等。”

阿尔托的意思是,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个性化的生活服务,而且房屋与环境是一体的(必须整体加以考虑)。

是的,不能因为工业的标准化而抹杀对人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关于建筑设计,环境作为建筑的外部空间,与建筑的内部空间,二者是一个整体。

而我非常赞同阿尔托的这句话:

“建造人间天堂……它是我们设计建筑的唯一目的。如果我们不能始终坚持这一理念,我们的建筑将是简陋且无价值的。……那么,我们富裕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每件建筑作品都是一个标志,他们向世人展示出我们愿意为世界上的所有普通人建造人间天堂的志向。”

这是关于地球人类社会应达成的理想形态的完美阐述。

以我在众多不同宇宙的轮回的经历来看,物质宇宙社会的生灵,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在探索中创造当下和面向未来的社会形态,新的生活方式,也在探索中传承经过实践反复验证的历史文明成果和传统文化,然后,再以此为新追求的起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