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高考后,我去60年代农村搞建设 > 第80章 三婶婆婆之死

第80章 三婶婆婆之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高考后,我去60年代农村搞建设!

“忆苦思甜”大会结束了,三婶婆婆却因为这个元气大伤。

当天晚上,回到家,三婶婆婆就觉得身上有点不太舒服,头变晕了,眼变花了,肚子也一阵一阵痛的厉害。

释小北叫来村里的赤脚医生方明,结果看来看去,折腾了老半天,也没看出什么问题来。

释小北想着把三婶婆婆送乡里卫生院,但那时医生都没有值夜班的习惯,去了也得等到第二天才能治。

到了半夜,三婶婆婆在去了几次厕所后,瘫坐在床上,别人的叫唤,对她来说也只是像蚊子一样在旁边嗡嗡叫着,根本就听不清了。

大家都没睡,点着煤油灯,围在三婶婆婆旁边,三婶尤其哭得厉害,眼睛都肿了。

三婶婆婆大概知道自己天寿已到,朝众人摆摆手,叫大家不要哭,又握握释小北的手,眼睛里的泪水就流了出来。

释小北知道三婶婆婆要说什么,她在临别之际,感谢释小北把她们一家接了过来,过上了好日子,三婶和释峰结合,以后也能保个衣食无忧。

释小北也流泪了,点了点头。

三婶婆婆又转头看着哭着的三婶,轻轻地摇着头,意思是叫三婶别哭,然后她挤出一点力气来,说:“把我的寿衣拿出来吧!”

刚才那么长时间都不能说话,这个时候突然有了点精神,并且能够说点话了,那就是老人的回光返照了……

三婶站起来,在婆婆的旧衣箱底,翻出了那件早已准备好的寿衣,在大家的帮助下,帮她穿上。

穿好后,三婶婆婆半躺在床上,微微喘着点气,说:“不要担心我……生老病死,很自然的事……你们要好好生活下去……”

说完后,三婶婆婆幽幽地看着释小北,又流下泪来,眼睛渐渐失去了光芒,永远地闭了起来。

见此情景,三婶和大姑高声大哭,释峰和释小北也流着泪,四个孩子被吵醒了,从房间里走出来,看见大人哭着,也都一起哭了。

近处的左右邻居们,听到哭声,都纷纷串上门来,这种情况,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尽力劝着主家人们。

张三在开完会后,看着三婶婆婆不舒服,就没有回去家里睡觉,出现了这种事,张三想起三婶婆婆对他的好,也放声恸哭。

“小北哥,你看,要通知一下谁吗?”张三问道。

这个半夜时候,亲戚们远的有几公里开外的,近的也就在隔壁的青平村,现在通知他们来也没用。

释小北想了一会,说:“你去青山叔家。”

张三点点头,煤油灯也没提,就着外面的月亮光跑去了。

释家院子和大厅里,都点上了大大的煤油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

大家都记得释小北的好,听到哭声,就相互通知,都来释家看看,劝劝。

张三带着叶青山和叶晓静也进来了。

叶晓静看着大家都在哭,也流泪了,扒拉开人群,进了三婶婆婆的房间,扑通一下就跪了下来,拉着三婶婆婆的手,大哭起来。

叶青山作为老人家,当然稳重多了,握了握释小北的手,又拍了拍释峰的肩膀,说:“老释,准备一下后事吧!”

释峰和三婶,从房间衣箱里扯出黄白色的麻孝服,给自家人给穿上,不够的,就用布条围了,或者弄个方块布,四周打结,作为帽子一样套上。

“烧倒头纸吧!”叶青山对整个程序有经验,释峰点点头。

释峰清散了众人,让几个本家人帮忙,在厅堂搭了个简易的“床”——下面放三条长凳,上面铺上木板,垫上草席。

大家小心翼翼将三婶婆婆抬到厅堂木板床上,双脚朝里头朝外放好。又在前面放个“老盆”,给大家烧纸。

三婶去厨房盛了一碗饭,作为“倒头饭”,让三婶婆婆吃上最后一碗饭,持灯照明,走上通往阴间的路。

大家都轮流跪到“老盆”旁,给在那边烧纸哭丧。

叶青山看着差不多了,对释峰说:“得去祖坟那里,报庙号。”

就是说,去给祖先报个信,家里有老人死了。

因为三婶一家是后面改嫁过来的,所以需要报两家的庙号,释峰和三婶,各找了伴,连夜出去了。

接下来晚上也没什么事了,叶青山让邻居们都回去,自己留了一会,也回去了。

叶晓静不肯回去,说要守着三婶婆婆,叶青山也由着她。

释小北让弟弟妹妹们去房间睡,张三留着打点杂事。

等到释峰和三婶报完庙号回来,号召大家都去休息,不然第二天就没精神了。

释小北让叶晓静去自己的房间睡,自己则躺在那把竹躺椅上,闭目养养神。

……

第二天早上,大家都早早起了来,三婶、大姑和小莲在厨房忙碌着,释峰早早就骑着自行车出去,给亲戚们报丧。三婶那边没什么亲戚,释峰这边也就几家而已,不然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释家大小都穿上了孝服,亲戚们来时,就赶忙到外面迎接,跪下磕头,这是农村的规矩。

叶青山叫了村里的“地仙”(风水先生),确定了死者入棺时间。

村里木匠平常也有做棺材,释峰又马不停蹄,带上钱,叫上几个本家兄弟,去抬棺材了。

到了入棺时间,地仙在棺材里面放置一张草席,大家把三婶婆婆抬了进去,揭开蒙脸布,让亲属们轮流着见她最后一面。

棺材内也没什么随葬品,三婶就把婆婆生前做的那些鞋底放在里面,风水先生让释峰找了两块青砖,垫在三婶婆婆的脚上,寓意“金砖”。

释峰让本家叔伯,请了道士来,吹吹打打的,做各种仪式。

地仙也没闲着,拿着罗盘去山上找下葬地点了。

这几天,释小北的心神始终不定,脑中一遍遍回放着三婶婆婆的音容笑貌,还有那晚她在“忆苦思甜”大会上慷慨激昂的诉苦宣言……

到了出丧前一天晚上,按照道士的吩咐,释峰拿着面汤,在乡道沿路泼洒,意为“泼汤水”。

出丧时间定在第二天的卯时,棺材由本家人抬到院门外的空地上,大家都围着棺材烧纸哭丧,道士们也忙碌着,照顾着香火,口里念念有词。

尔后某时,在道士的示意下,本家男人抬着棺材,往山上走去,沿路都放着鞭炮。

释小北全程几乎木然,按着道士和本家长辈的吩咐,做着各种仪式,上香、跪拜、烧纸……

三婶婆婆下葬后,释小北跟着众人回到家,一屁股就坐在大厅旁平常小孩子坐的板凳上,失声痛哭。

叶晓静走过去,拍了拍释小北的后背,哽咽着说:“小北,你不要这样,三婶婆婆在天上见到了,也会难过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