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十五回 克用叛乱据大同 钱镠立功保杭州

第十五回 克用叛乱据大同 钱镠立功保杭州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

因王郢、王仙芝、柳彦璋等巨盗相继被打败、剿灭,朝廷稍微喘了口气。

不料忽然云州(大同)又传来加急奏章,说大同军起了变乱,士兵哗变,竟扣留了防御使段文楚,推一位大英雄为留后。

问英雄,谁是英雄?原来此人正是刚刚从襄州返回代北的李克用。

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此前已经被免去云州刺史,只任振武节度使,因此驻扎在单于府(和林格尔)。

云州,就是大同。前几年,朝廷另外设大同军,任命段文楚为大同防御使,兼云州刺史。现在,又下令蔚州刺史李克用、朔州刺史李克修,转而归属大同军管辖。

这时候天下大乱,反贼四起。代北一带大旱,闹起了饥荒,偏偏朝廷调拨的粮草又没到,大同防御使段文楚捉襟见肘,不得不克扣官兵粮饷。

段文楚为人严厉,用法亦不免严酷,以致部下军士们个个心生怨恨。

段文楚曾经祸乱岭南,参见第二回。现在又要祸乱代北了。

沙陀兵马使李尽忠,与大将康君立、程怀信、李存璋、薛志勤、王行审及幕僚盖寓等私下商议道:

“如今天下大乱,朝廷号令,不能远行,这正是英雄建功立业的时候。现任大同防御使段文楚苛刻残暴,不得军心,不值得与他商议大事,振武节度使李国昌功大官高,名闻天下,之前兼任云州刺史多年,深受大同军民爱戴;况且他的大儿子李克用勇冠诸军,有万夫不当之勇。另外几个儿子,李克修、李克让、李克恭、李克宁都是好汉!我等如果推戴他们父子,代北唾手可定,我等可共取富贵,岂不善哉?”

康君立等同声赞成。

这时,李国昌远在振武军。远水难解近渴。当下大家决定推举李克用起事。

康君立有个部将叫大霓,他也是沙陀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他的儿子邈佶烈,今年十二岁,虽然身材瘦弱,然而力大无穷,而且性格沉稳,机智过人。

于是康君立和邈佶烈扮成商贩父子,秘密赶到蔚州,劝李克用立刻起事,除掉段文楚,取而代之,夺取大同军。

李克用道:“我弟弟克让,在京城当人质。我若造反,他岂不要送命?”

康君立道:“自古要成大事者,都不拘小节。此事不可犹豫!”

李克用又说:“我父亲现在振武,待我禀明父帅,他若同意,我等再举事未迟。”

康君立一听,急了,说:“段文楚眼线很多。你看,我为了掩人耳目,都是拖了这个小子,假扮父子才混进来。这等机密大事,必须立即处理,一旦走漏了风声,你我死无葬身之地!你父现在振武军,离蔚州,六、七百里地,快马来回也要四、五天,哪有时间去禀告你父帅呢?”

原来,蔚州在云州,就是大同东偏南方向,相距三百多里,振武,在大同西偏北方向,也相距三百多里,二地之间确实相距六百里之遥。

李克用觉得有道理,点头同意。前一阵子南下,他亲眼见到天下大乱,心中已经蠢蠢欲动。

李克用看到邈佶烈,质朴纯厚,又沉默寡言,十分喜爱。当下问道:“小子,你多大了?”

邈佶烈道:“今年虚岁十二。”

李克用道:“我很喜欢你。我收你做干儿子,教你武艺,你可愿意?”

“孩儿愿意!干爹在上,请受孩儿一拜!”小邈佶烈立即跪下磕头。哪能不愿意呢?眼前这位,是沙陀首领的世子,一个堂堂的大英雄,所有沙陀人,乃至所有胡人的偶像!

李克用又叫人唤出一个小孩。看起来比邈佶烈更瘦小一点,年龄也略小,但是双目炯炯有神,透出一丝精干。

“来来,进通。”李克用叫那个小孩。“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哥哥是邈佶烈。叫哥哥好。”

“哥哥好!”那个小孩说。

李克用又对邈佶烈说:“这个小孩,是我前几年在太谷县农家看见的,我看他有富贵之相,绝不能埋没在农家,故而用金帛换了。之前一直叫我弟弟克柔收养为子。今天,我就正式收你俩兄弟为干儿子。邈佶烈大一岁,为大哥,大太保,改名为李嗣源。韩进通小一岁,为二弟,二太保,改名为李嗣昭。哈哈!你二人要相亲相爱,互相护持,不得互相拆台!”

在康君立见证下,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收养仪式。李嗣源、李嗣昭拜过干爹,又互相拜了一下,从此结为兄弟。

接下来,他们马上就在蔚州招兵买马,短短三天就招募到士兵接近一万人,都是代北一带善于骑马射箭的游牧民族青壮年居多,让李克用原来的部下分别做将领,稍加操练,就立即直接杀奔云州,沿途也不断扩充兵力,快到云州时,已经扩充到了一万五千多人。

李尽忠听说李克用大军快要到了,遂与程怀信等连夜率部下精兵,悄悄潜入内城,将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及判官柳汉璋等五人一举活捉,囚禁于狱中,并派人控制了城门、兵器库和各个要害部门,派人飞马报告李克用,请速到云州,就任大同防御留后。

李克用率众,星夜兼程,赶到云州,就在城东斗鸡台,扎下几十个营寨,李尽忠命将段文楚等阶下囚,驱赶到李克用大营前,李克用命段文楚归降。

时为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七日。

段文楚大怒,说:“我堂堂朝廷命官,世受国恩,忠于我皇,不像你们父子,来自沙漠的蛮夷,没有文化,不知礼节,狼子野心,我焉能降你等逆贼。”

李克用大怒,再三劝段文楚投降,段文楚不肯,并且破口大骂,一直骂不绝口。

当下惹恼了李克用,命军士把段文楚、柳汉璋等五人全部杀死,并用乱骑践踏尸骸,将其踏为肉酱,方才解恨。然后率亲兵入城,入驻防御使官衙,自称大同防御留后。

有看官问,什么叫留后?留后,就是唐朝藩镇割据时,前任高官死了,或者被驱逐了,叛乱者,或者平叛者,自己把官位先给占了,上报朝廷,请求朝廷正式批准,也就相当于暂时候补的意思。

当下,李克用立即吩咐李尽忠等,以众将士名义起草了一份奏章给朝廷,谎称是段文楚意图谋反,发动叛乱,李克用入城平息叛乱,现在段文楚已经获诛,大同军全体官兵拥戴李克用,请求朝廷将大同升级为节度使级别,赐给李克用大同节度使的官职。

另外,李克用派人快马加鞭,赶往振武军,向他老爹李国昌,告知事情前后经过。振武军驻地在单于府,离大同军所在地云州,只有三百多里,骑兵快马加鞭,只有一、两天路程。

又派人到朔州,通知弟弟李克修。李克修这时候担任朔州刺史。朔州,在大同西南三百多里。朔州、蔚州、振武,离大同都是差不多三百里的样子。

朝廷接到李克用的奏章,当然不允许。正寻思着,这李克用是李国昌的儿子,他当年可是个忠臣,协助大将军康承训平定庞勋叛乱的,现在李克用犯上作乱,应该诘问李国昌,他到底是怎么教育儿子的,这不是教子无方嘛!

这时候接到李国昌上奏,说:“臣家门不幸,出了这等不听话的逆子,竟然敢造反,臣本人坚决反对。请朝廷迅速任命恰当的人选,继任大同防御使,若臣逆子克用不听命,臣国昌当率本道兵往讨,决不因为溺爱一个不孝子,而辜负国家厚恩。”

其实这李国昌,并不是真心要大义灭亲,帮朝廷平叛,只是想试探一下朝廷的反应。

朝廷不知道,还以为他真个忠心耿耿呢。当下唐僖宗李儇(李俨)大喜,任命太仆卿卢简方为大同防御使。

另派司农卿支详为大同宣慰使,让他晓谕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勿要同朝廷作对。只要能以下属的礼节迎接新任大同防御使卢简方,朝廷很快就会另外任命李克用一个满意的官职。

卢简方到了大同,当然吃了个闭门羹。李克用拒不接受,城门都不让他进,把他给轰走了。不过也没难为他,毕竟是朝廷大臣嘛,只是将他给轰了回去。

卢简方立即向朝廷汇报。听到消息,唐僖宗李儇(李俨)颇为烦恼。连忙又同干妈商议。

田令孜献计说:“派别人去大同当这个防御使,李克用必然不肯接受。我想到了一条妙计。咱们派李克用他爹李国昌去大同,李克用等人断然无法拒绝。”

想出这样的计策,田令孜自己都不禁佩服自己!太绝了!李克用啊李克用,我看你怎么办!

唐僖宗李儇(李俨)高兴地说,干妈,您的计策好!干妈真是又漂亮又聪明!就这么办!于是僖宗皇帝马上下令,命卢简方调任振武节度使,李国昌调任大同防御使。

田令孜出的这是什么馊主意啊!这时候,中原一带,王仙芝造反虽然接近平定,江南王郢叛乱也被镇压,但是黄巢的势力还很强大,正在渡江南下,祸害南方粮食主产区和朝廷税收主要来源地。

而代北苦寒之地,李克用叛乱,对国内影响微乎其微,你又何苦这么认真追究呢?为何不赦免他,让他来剿灭黄巢呢?

三年前,李茂勋驱逐卢龙节度使张公素,你不就睁只眼闭只眼吗?你不是任命李茂勋为卢龙节度使了吗?

再说,李国昌哪会真心大义灭亲呢?只是说句漂亮话,试探一下朝廷的反应而已!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的本意是想同时占据大同、振武二镇,如何肯听朝廷这样的号令?

不这么做,造反的,只是一个李克用,李国昌还不会造反。这么一来,父子两个就要一起造反了。

果然,李国昌马上翻脸,撕去诏书,杀死唐朝派来的监军宦官,与李克用合谋造反。

李国昌派兵南下,攻陷了遮虏军(岢岚东南),又进攻岢岚军,占据岚州。一时,河东震动。

却说朝廷任命的振武节度使卢简方,前往振武军上任,正好走到岢岚军所在的岚州,李国昌派刺客夜里到驿站将他刺杀。

李克用派兵南下,过雁门关,占据代州,分兵占领宁武军(怀来西)。

父子二人,又共同派兵,焚烧崞县、唐林,再南下攻占忻州。

这时已经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五月。

忻州在河东节度使驻地――晋阳(太原府)的北面,仅有一百余里,霎时河东震动,军民大为恐慌。

太原府,原来叫并州,乃是唐朝起家的地方,因此升为北京太原府,是全国三京八府之一。

这晋阳城,就是北京太原府府治所在县,因多年太平,没有战乱,城墙不太高大,而且北方缺水,城墙外面的护城河都干涸了,对战争根本没有准备。

河东节度使窦浣赶紧动员民众挖掘、疏浚护城河,修补加固城墙,加强防卫。

同时,任命都押牙康传圭为代州刺史,征调民兵一千人增援忻州。谁知这些民兵们刚出城,就发动叛乱,拒绝前进,要求获得优厚的赏赐。

原来,这些民兵走的时候,都是空空两手,没有得到任何物资犒赏。甚至,还要自带干粮、马匹、兵刃。

窦浣派马步都虞侯邓虔前往军营慰问大家,试图沟通解释,说目前暂时财政紧张,大家先去代州,粮草马上安排,随后就到。

大家看见邓虔空着手来,竟然没有带一点粮饷,非常气愤,竟将他一刀杀死!然后抬了尸首,返回晋阳城内,四处烧杀抢掠,然后到节度使官衙闹事。

河东节度使窦浣,及河东监军宦官,亲自接见民兵代表,百般沟通,万般解释,又赶紧把官府仓库几乎全部家底都拿出来,每人发给三百文钱,六十尺布,大家方才满意。

押牙田公锷负责发放钱布,大家认为他为人不错,就劫持了他,令他为都将,就是指挥官,前往忻州去了。

眼看官府家底已经空了,才满足了这一千民兵,还有其他那么多士兵怎么办呢?还有好几千人呢!万一再有人叛乱怎么办?

窦浣灵机一动,派人向本地的商人、富户借了五千万文钱,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五千万元人民币,充作军费。

这些消息上报到朝廷,唐僖宗李儇(李俨)大怒!他觉得民兵造反,就该严惩不贷。窦浣这个人实在太软弱无能了,跟商人借钱,充当军费,真是个懦夫,不够强悍,身为驸马爷,简直是给大唐朝廷丢脸!必须撤职查办!

列位看官,窦浣其实这次的处理,放在现代,算是个典型的危机公关行动,应变算是及时,处置算是得当,在官府没什么家底的情况下顺利地解决了兵变危机,怎么朝廷就认为他无能,竟然将他撤职查办呢?

这时候天下本已大乱,黄巢已经把唐朝天下夺了一半,李克用又在代北叛乱,河东夹在代北和京城长安之间,乃是京城的北方的屏障,实在应该设法维持稳定才是!

而且,就在上个月,唐僖宗李儇(李俨)自己,也跟窦浣干了一样的事。东都洛阳驻军钱粮不足,唐僖宗李儇(李俨)下令向洛阳的商人和大户人家借了半年的钱粮,还是靠卖官的方式!参见上回。

你说唐僖宗的做法,与窦浣有什么不同?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窦浣,乃是一位驸马爷,他的夫人是唐穆宗李恒的女儿延安公主,乃是唐僖宗的堂姑姑。不过从穆宗皇帝驾崩到现在,已经过去五十四年了。

俗话说,人走茶凉,过气的驸马,谁还稀罕你?

于是窦浣就被撤职查办了。

窦浣老成稳重,在河东节度使任上,干了好几年了,河东一直安定。他这一被撤职,河东从此进入多事之秋。此乃后话,暂时不提。

一个月后,将昭义节度使曹翔调任河东节度使,前往晋阳接替。

这昭义节度使曹翔,乃是一位铁腕猛将。他就是曹全晸的次子。曹家,乃是东汉末年曹操、曹植之后。

他继承了曹操的果断、勇猛,少年得志,不断立功,十年前,就已经升任泰宁节度使,成为一方诸侯,率兵与康承训、宋威一起围剿庞勋。而他的父亲曹全晸和哥哥曹翊,到现在还是中级官员。

十年前,庞勋叛乱,当他率军返回兖州时,有义沧军士兵四千人,不听指挥,擅自返回家乡,途径兖州的时候,就被这位年轻有为的铁血曹大帅,团团包围,他查出这四千人里面,主动违抗军命的有两千人,就把这两千人全部杀死。好家伙,四千士兵,被他杀了一半!

所以,朝廷就认为,曹翔是个狠角色。后来,曹翔调到禁军,任左金吾大将军。

三年前,昭义军大将刘广叛变,驱逐节度使高湜(音十),自称昭义留后。朝廷就是派这个曹翔,去做昭义节度使,将昭义军的叛乱平定。

现在,河东面临李克用的威胁,朝廷任命这位铁腕大将去太原府上任。太原号称北都,河东节度使又兼任北都留守,是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北面的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当下曹翔就从昭义军,挑选了两千名亲信士兵,去往太原上任。他一到任,马上施展雷霆手段,逮捕杀害邓虔的凶手,共有十三人,将他们一一当众斩首,杀一儆百。

这时,驻地在河北定州的义武军,有一千名士兵,奉命赶到晋阳助战,不料刚到晋阳,就听说新任河东节度使曹翔正在城内大开杀戒,而且河东方面对他们也没有任何补给。

惊慌之下,这支缺衣少食的援军立即乱套了,大家鼓噪呐喊,拒绝脱下铠甲,全副武装闹事,要求获得补给和赏赐,否则大家就要造反。

曹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自己带来的昭义军士兵,将他们团团包围,把带头的义武军大将给杀了,大家才作罢。

朝廷又命义成、忠武、河阳各派一千名士兵,前来晋阳协防,共同抵抗李克用父子的沙陀变军。

曹翔率军增援遮虏军和岢岚军,在洪谷与沙陀军遭遇,不料被李克用打败,退保晋阳。

不久,身体十分强壮、正值壮年的曹翔突然暴毙了!

消息传到京城,唐僖宗李儇(李俨)大惊,觉得天都要塌了。这么威猛的曹翔,说死就死了?还指望他先剿灭李克用、再灭黄巢呢!

曹翔说是暴毙,实际上,肯定是被人暗害了,而且与乱兵脱不了干系。这杀曹翔的乱兵,不是义武士兵,就是河东的民兵。这时,离他来太原上任,仅仅只有三个月。

曹翔的亲信,昭义军士兵大肆剽掠晋阳城,百姓与晋阳本地士兵联合围捕,杀死近千人,昭义军余众都惊慌逃走。

却说去年,与大礼接壤的两大藩镇,西川节度使高骈、岭南西道节度使辛谠二人提议,应派公主和亲,跟大礼重修旧好。

朝廷同意。大礼国派执行官段瑳宝,来大唐商议和亲事宜。

今年四月,大礼国又派遣副宰相赵宗政为使者,前来京城长安,催促和亲,所持的国书,说他们的国王隆舜,对唐朝只称弟,不称臣。

朝廷讨论此事,很多大臣义愤填膺。

礼部侍郎崔澹等,说南诏骄傲自大,狂妄无礼,竟然敢称弟不称臣,辛谠江湖中人,不知体统;高骈一介武夫,不识大体,目光短浅,派一个和尚为使节去南诏,对南诏言辞谦卑,失我大唐颜面。又用利益诱使南诏同意和亲,如果接受南诏的请求,同意和亲,必然贻笑后世,遗臭万年。

一番话慷慨激昂,说得似乎有道理,但按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内局势动荡,就不应再开外衅。

唐僖宗李儇(李俨)一时不能决定,再次下令高骈妥善商议,看能不能取消和亲。

高骈上奏折,与礼部侍郎崔澹等驳辩,朝廷下了一道和稀泥的诏书,命二人和解,加封高骈检校司徒,封燕国公。一面让几位宰相再次商议南诏和亲一事。

卢携与高骈友善,自然主张可以和亲,说只要训令大礼,叫他称臣即可。

郑畋却说绝对不可。大礼蛮夷之邦,人面兽心,背信弃义,反复无常。让公主下嫁这样的蛮夷小国,有失我大唐颜面,成何体统!

卢携不觉大怒,拂袖而起,要站起来发火,屁股刚离开座位,宽大的衣袖正好碰到桌子上的砚台,砚台落到地上,当场摔碎,发出很大声响。

看来这个郑畋,属于愤青派,正直却又迂腐。而卢携虽然贪污腐败,并且依附宦官田令孜,却是个务实派。

唐僖宗李儇(李俨)闻知此事,叹道:“两个宰相相互辱骂,成何体统,如何能做四方百姓表率?”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五月。

卢、郑两相,一并罢免。

卢、郑二人,四年前一同拜相,就是个死对头,凡是你说对的,我必定说错。凡是你支持的,我必反对。现在二人一起罢官回家。

朝廷改命户部侍郎豆卢瑑,吏部侍郎崔沆,同平章事,取代卢、郑二人。豆卢是复姓,其先祖出自鲜卑贵族慕容氏,为关陇世家大族之一。

崔沆,与礼部侍郎崔澹,都出自着名士族----博陵崔氏。崔沆的父亲崔铉,二十年前也做过宰相,后来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曾经在边境陈兵戒备,令庞勋不敢入境。

三年前,崔沆担任主考官,录取了清河崔氏子弟崔瀣,时人讥笑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由此产生了一个成语。

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古代曾是一家。秦时有东莱侯崔意如,其长子崔业定居清河。之前提到的崔彦真、崔慎由、崔安潜、崔彦昭等,都是出自清河崔氏。

而崔业弟崔仲牟,定居博陵。从此,崔氏在五姓七望中独占两元,成为士族名门的天花板,堪称古代第一姓。

不过,宣读圣旨时,忽然天降雷雨,又起了大风,刮倒了几颗大树,当时人都把这当做不详之兆,有人甚至说新任的二位宰相,多半不能得到善终。

尚书左丞韦蟾来祝贺时。豆卢瑑向他言及此事,韦蟾开解说:“此雨,乃甘霖也!应是相公您成为甘霖拯救百姓的吉兆啊。”

豆卢瑑笑答道:“这甘霖也太厉害点了吧?带来大风,能把大树刮倒!”

这时已经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五月。

南诏和亲一事最终也没有形成定论,只是热情款待大礼使者赵宗政等人,暂时不加答复。

岭南西道节度使驻地邕州。邕州与大礼之间的道路,途经多座大山,崎岖难行。沿路又有很多原始森林,多瘴气瘟疫。使者往来一趟,往往要一年时间。去年闰二月,辛谠派大将杜弘护送段瑳宝回国,杜弘历经千辛万苦,今年五月才回到邕州。

现在,辛谠派摄巡官贾宏、大将左瑜、曹朗等出使大礼,传达唐朝的国书给大礼。

朝廷又将忠武节度使崔安潜,调任西川节度使,接替前不久调走的高骈。

黄巢大军自黄梅渡过长江后,大军去洪州汇合王重霸、徐唐莒部。双方合兵一处,一路势如破竹,数万人马,如入无人之境,接连攻陷饶州(鄱阳)、信州(上饶)、吉州、虔州(赣州),相当于今天大半个江西省,势力大振。只有抚州刺史钟传勉强保有抚州,不曾失陷。

黄巢另外又命尚让、朱存、朱温率军,自舒州渡江,去宣州一带汇合曹师雄、李重霸部。

尚让一举攻陷池州,曹师雄、李重霸正剽掠宣州一带,尚让遂到宣州城外与曹师雄、李重霸合兵一处。

宣歙道观察使王凝与宣州从事张佶等登城据守,草军不能攻克,于是弃了宣州,攻克歙州,又翻过天目山,进犯杭州地界。

先前,狼山镇遏使王郢起兵作乱,祸害江南苏杭一带,临安人董昌建立团练,防御叛军,不断立功,升至石镜镇将。

今年,尚让、曹师雄率部来犯,杭州士兵不足,杭州刺史急忙下令各县团练各出一千人,集结到杭州,讨伐草军。

董昌和钱塘人刘孟安、阮结,富阳人闻人宇,新城人杜棱,盐官人徐及,余杭人凌文举,临平人曹信等八人被任命为都将,号称杭州八都将,指挥各县团练合力保卫杭州。八人以董昌为首,率兵到处抵御贼寇。

这一天,尚让、曹师雄率草军大军进攻杭州。董昌率八都将出城迎战。

尚让扬鞭骂道:“南蛮,何不早降!”

闻人宇大怒,骂道:“北方穷鬼!快快下马受死!砍头前可赏你一顿饱饭!”

尚让回顾身后众将道:“各位兄弟,谁与我擒拿此贼?”

金光一闪!草军阵中早闪出一员大将,身披金盔金甲,挺枪便刺向闻人宇,正是大将李重霸。

闻人宇急忙挥刀招架。不到十个回合,李重霸一枪将闻人宇刺死,尸体跌落马下。

钱镠大怒,纵马上前,与李重霸战在一起。不数合,一槊将李重霸打死。

两军展开一场惨烈的厮杀。钱镠大怒,挥动霸王槊,打得草军士兵鬼哭狼嚎。

朱温见此人相貌丑陋,但是高大勇猛,立即迎上前去,举刀喝道:“你爷爷朱温在此!好汉报上名来!”

钱镠乍一见朱温,身长八尺,膀阔三停,面如噀血,须若金针,耳犹两翼,蓝发狼牙,相貌丑陋,可以说与自己有得一拼,朗声答道:“你爷爷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临安人钱镠是也!草贼还不下马投降!”

朱温道:“南蛮!俺劝你归降,大家一起造反,肯定能博个锦绣前程!”

二人话不投机,只能兵戎相见。当下,一个举刀便砍,一个拿槊架开,杀得难分难解。战不多时,钱镠故意卖个破绽,朱温一刀劈空,被钱镠一槊打下马来,摔得眼冒金星。

朱温闭上眼,心里道:“我命休矣!”

不料,钱镠道:“我观兄台,必非常人!我不杀你,你且去吧!他日,还请多多关照!”

激战半日,双方各有死伤。董昌见势不妙,鸣金收兵,不敢再出城。尚让见杭州难以攻克,草军死伤不小,也鸣金退兵。

此次闻人宇被杀,董昌命钱塘人成及接替他的职位,补为杭州八都将之一。

钱镠当兵以后,夜晚很少睡觉,太疲倦时就枕一个圆木头,或者枕一个大铜铃,稍微沉睡,圆木或铜铃一转动,他就惊醒,因称之为“警枕”。

钱镠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此后又不断立功,颇受董昌器重,不断升职,逐渐升为大将。

董昌由于率军力保杭州不失,因功升任杭州长史。钱镠也被董昌提拔,任职杭州兵马使。杭州一带逐步安定下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