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十六回 镇江南张璘擒将 讨代北李钧殉国

第十六回 镇江南张璘擒将 讨代北李钧殉国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草军攻打杭州失利,转兵南下,接连攻克越州、睦州、婺州等,遂得进入浙东。这一带乃是鱼米之乡,物产丰饶,百姓富裕,草军占据此地,获得大量补给,甚是喜欢。

直到这个时候,朝廷才知道上当了,中了草军的调虎离山计,自己重兵屯集中原,却丢了江南粮赋重地!于是急命招讨使曾元裕、总监军宦官杨复光率大军南下追击。

却说冲天大将军黄巢渡江南下江西,又进入两浙,与尚让、曹师雄合兵一处,剽掠两浙州县,补充粮草。中原各地兵马才稍微喘口气。

东南方各道,却渐渐吃紧,纷纷向朝廷告急。

朝廷不断接到东南方各道告急的奏章,唐僖宗李儇(李俨)不禁愁眉苦脸,连声叹息。

上个月刚被罢免的前任宰相卢携上奏道:“臣保举一人,只要他出马,以他的威望,黄巢部将必定闻风归降,我军可不战而胜。”

原来卢携保举的这个人,就是荆南节度使高骈。

卢携原来与宋威交好,不料宋威剿匪不力。宋威死后,卢携立即保荐高骈,希望借助高骈剿匪成功,自己也博个青史留名。

他上奏僖宗皇帝,说高骈乃是我大唐名将,现任荆南节度使。高骈曾多年担任天平节度使,驻扎郓州,而黄巢部众,多半是郓州一带人,以高骈的威望,黄巢部将必定闻风归降。

唐僖宗李儇(李俨)认为卢携言之有理。于是将高骈从江陵府调往润州,担任镇海节度使,仍兼任盐铁转运使。

这时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六月。

今年正月,高骈刚刚由西川节度使调任荆南节度使,才半年,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调任镇海节度使。

镇海节度使,又称浙西节度使,驻扎润州,又下辖常州、苏州、湖州、杭州、睦州,共六个州,总人口三百四十多万,位居天下各藩镇第一。

这一片地区,今天属于“长三角”的核心地带,乃是富裕的鱼米之乡。

润州今天叫镇江。然而,在唐朝时,扬州、润州以东,很多暗沙,还没有形成陆地,长江江面十分宽阔,几乎可以称为大海,浙西道因道治设在润州,临近大海,又名镇海。

高骈到润州上任,下令部下大将张璘、梁缵、王殷等,分道讨伐黄巢。

这日,黄巢部下李罕之率军进犯义乌地界,正遇张璘率军杀到。两军对圆,张璘手提丈八蛇矛枪,跃马扬鞭,厉声大骂道:“大将张璘在此!反国逆贼,何不早降!”

他的声音,中气十足,如同雷霆一般,令人胆颤心惊。

李罕之环顾各位部将,问:“众位兄弟,张璘号称小张飞,自称是三国名将张飞之后,谁与我擒之?”

身后闪出一员大将,一身银盔银甲,胯下一匹白马,掌中一杆大刀,正是大将郑汉章。二人战成一团,不多时,张璘一枪杆,砸中郑汉章后背。

郑汉章口吐鲜血,栽下马来。唐军士兵立即将他绑了回阵。

李罕之身旁早闪出一员大将,飞马舞刀,直取张璘。李罕之一看,原来是大将毕师铎。

二人斗了十来个回合,张璘一枪刺中毕师铎肩膀,毕师铎拿不住刀,人也栽落马下,又被张璘部下士兵七手八脚绑了回营。

秦彦大怒,催动胯下马,上前迎战。不多时,又被张璘活捉了。

李罕之圆睁双眼,大喝一声:“吃俺和尚一棒!”挥动浑铁棒,一个泰山压顶,便往张璘头上砸下。

张璘挺丈八蛇矛,一枪便将李罕之掌中浑铁棒格飞。李罕之虎口流血,呆在那里,不敢动弹。张璘再一枪,将他打倒在地。李罕之又被捉了。

许勍、赵锽等也被梁缵等活捉。

高骈见这些好汉,不忍杀害,亲自劝降。李罕之、秦彦、毕师铎、许勍、赵锽、郑汉章等皆归降。

秦彦,是徐州人。毕师铎,郑汉章都是黄巢同乡,曹州冤句人。李罕之,是陈州项城人。

其实,高骈在担任天平节度使时,与王仙芝、黄巢家族,就一直有往来,收了他们的好处,对他们的私盐生意,当然就睁只眼,闭只眼。当时,毕师铎就是双方之间的联络官。

消息传到黄巢中军,黄巢非常震惊!

黄巢与高骈作战,连续失利,不敢恋战。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九月。

东都已经解严,同平章事李蔚,免职,调任东都留守。

任命吏部尚书郑从谠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郑从谠字正求,出身名门士族的荥阳郑氏,与郑畋是同宗,也是同年进士及第。他祖父郑余庆曾任宰相,父亲郑瀚曾任刑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尹。

不久,平卢节度使宋威病死。朝廷因曾元裕接连击败王仙芝、王重隐等叛军,为了表彰他的功劳,令他接任平卢节度使,赴青州上任。

黄巢觉得在浙江不能立足,和军师尚让商议,率领大军南下,开赴福建。

从两浙到福建的山路,自古崎岖难行,实际上就是羊肠小道。黄巢命大军开道,只用半个月,就劈开山路七百余里,勉强能够行军。后来这条路,成为浙江到福建的官道。

浙东观察使崔璆,与黄巢早年一起考进士,黄巢落榜,崔璆进士及第。但他自认为不如黄巢,对文武双全的黄巢一直很佩服,暗中同黄巢一直有来往,对黄巢大军南下,并不追赶。因此黄巢得以从容南下。

福建的唐军不多,而且他们做梦也想不到,黄巢大军会杀到自己的地盘,因为福建自古就以不能养兵着称,属于兵家不争之地。

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割据势力看中福建,因为这里全是山,没有多少平整的田地,粮食产量很少,人口也极少,养活不了大军。

当下黄巢袭击福州。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十二月十三日。

福建观察使韦岫,出身名门望族的京兆韦氏,是韦孝宽的七世孙。他的父亲韦丹,曾任江西观察使。他的哥哥韦宙,曾经担任同平章事、岭南节度使。

韦岫仓皇失措,只得弃城出走,草军不战而胜。眼见得一座繁华的福州城,成为黄巢的根据地。

建州人陈岩,聚集乡民数千人,保卫乡里,号称九龙军,黄巢不敢在入侵建州。后来,继任福建观察使郑镒,任命陈岩为福建道团练副使。

先前,黄巢大军对儒生一律优待。被草军俘虏的百姓,凡是自称儒生的,一律释放。草军经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黄巢下令道:“此儒者,灭掉火炬,不要焚毁他家。”

当时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周朴,家住福州长乐。

周朴喜欢作诗,一字一句常常推敲数月,时人称为“月锻年炼”。

他曾经路遇一位樵夫,忽然把樵夫一把抓住,疯狂大叫道:“吾得之矣!吾得之矣!”樵夫吓得丢掉柴担,撒腿就跑。

恰好有巡逻士兵经过,立即将樵夫捉住,带来问周朴,这人是不是盗贼,先生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

周朴道:“这位樵夫并非盗贼,刚才见到他的柴担,忽然得到两句诗耳。”

这两句诗是:子孙何处闲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

周朴不喜功名,曾寄食寺庙为居士,只与山僧钓叟来往。黄巢听说,遂登门拜访,欲用他为幕僚。

不料,周朴一口回绝黄巢,说:“吾为隐士,尚不肯屈从天子,安能从贼?”

黄巢大怒,乃杀之。

福建道与今天的福建省地盘几乎完全一致,不过当时,尚未怎么开发,全道只设有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个州,而且地少民穷,全道总人口才四十一万,还不到镇海道的八分之一。草军人多嘴多,果然难以养兵。

黄巢从起义到现在,已经第四年了。现在又屡次被高骈打败,草军官兵上下都产生了厌战情绪。

于是黄巢写信给浙东观察使崔璆和广州节度使李迢,求他二人推荐招安,只要朝廷任命自己为天平节度使,情愿放下屠刀,归顺朝廷。二人都替黄巢奏请,向朝廷保举黄巢为天平节度使。

唐朝末年的节度使,或者叫做藩镇、方镇,堪称封疆大吏,裂土诸侯。

朝廷接到二人的奏章,却不同意招安。原来,这都是卢携在作怪。他之前保荐了高骈,正巴望高骈立功,因此游说各位宰相,绝对不能招安!

首相王铎三年前,曾经主张招安王仙芝。不过,那是因为自己的堂弟王镣身陷贼营。结果招安不成,反惹了一身骚。这一次,反正与自己无关,没必要掺和!因此他并不表态。

话分两头。

这时,正巧幽州大将李茂勋,已经退休,之前已经推荐他的儿子李可举为幽州节度使,现在又上奏朝廷,说自己的儿子很厉害,可以代父统军,讨伐李克用父子。

这个李茂勋,本是回鹘降将,三年前在幽州发动叛乱,占据了卢龙军。节度使只做了不到一年,就告老退休,让他儿子李可举继任。可以说,他父子二人也是叛徒。

他要讨伐李克用父子,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么?

一个叛徒要去讨伐另外一个叛徒,世上还没有先例。

不过僖宗皇帝正在为李克用叛乱发愁,大喜,立即同意。

你看唐僖宗李儇(李俨),对待李克用叛乱和李茂勋叛乱这两件事,处置是否妥当?

同样的叛乱,不同的待遇。李克用叛乱,就要讨伐。李茂勋叛乱,就默认了,还任命他为节度使,现在又同意他儿子接替父亲做节度使,让他去讨伐李克用。

朝廷又下令吐谷浑部落酋长赫连铎、白义诚,沙陀部落酋长安庆,萨葛部落酋长米海万,几家合兵讨李国昌、李克用父子。

朝廷擢升河东宣慰使崔季康为河东节度使。不久,命令他兼任代北行营招讨使,与昭义节度使(潞州)李钧,合兵北进,夹击李国昌、李克用叛军。

这样,朝廷派三路大军,对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形成包围态势。

第一路是吐谷浑酋长赫连铎、白义诚等联军,自西面进攻;

第二路是驻幽州的卢龙节度使李可举,从东面进攻;

第三路是昭义节度使李钧和河东节度使崔季康联军,自南面进攻。

这三路大军,又由代北行营招讨使、河东节度使崔季康统一指挥。

这三路大军夹攻李克用的计划,听起来似乎天衣无缝,非常周密,李克用只能向北方苦寒之地仓皇逃窜。可惜,这个计划,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不占天时!计划制定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份了,相当于现在阳历的十一月,在北方,已经进入冬天了。几万大军,粮草准备,得一个月吧?冰天雪地的,根本不适合行军作战,尤其是,河东太原府的军队,还有昭义军,多数都是汉人。你让怕冷的中原汉人,隆冬季节去攻打北方不怕冷的胡人。

第一路大军,赫连铎是一位吐谷浑酋长,也是一位蛮族英雄,智勇双全,胸有韬略,曾经参与讨伐庞勋。其父早年率三千帐吐谷浑部落东进归附唐朝,被封为吐谷浑都督。其父死后,赫连铎继任吐谷浑都督,李国昌父子反叛后,他接任李国昌的阴山府都督一职。

当下赫连铎接了皇命,深感兵贵神速,于是立即发兵,星夜兼程,奋勇急进,直捣振武军驻地单于府(和林格尔)城下。同时,他又叫来一位心腹,耳语一番,令他速去云州。

李国昌猝不及防,根本没有备战,一下子就被赫连铎率军攻入,慌忙带残兵败将,向东逃往云州(大同)。

这云州,在振武军的东面,正是李克用新夺的地盘。不料云州守军却紧闭城门,不让李国昌残兵败将进城,李国昌狼狈不堪,只好转向云州东偏南方向的蔚州逃去。蔚州原来就是李克用的地盘。

赫连铎占领了振武军的单于府,取得了振武军所有粮草辎重军械,又追李国昌至云州,乘势进入云州城。原来这云州的守将,早已被赫连铎派心腹策反了。

听说李克用屯兵新城,赫连铎当即引精兵万人去攻打,三天不能攻克。李国昌也从蔚州发兵援助,赫连铎腹背受敌,引兵要退。

恰好这时,第二路大军,幽州李可举率大军杀到,李国昌退保蔚州。

李可举、赫连铎部众,遂合兵一处,转攻蔚州。李国昌率兵登城据守,相持不下。

李克用却独自率领一队精悍兵马,南下直趋遮虏城,拒击唐朝第三路大军,代北行营招讨使、新任河东节度使崔季康、与昭义节度使李钧二人率领的南路大军。

这时已经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十二月底。

正值隆冬季节。天气十分寒冷。

崔季康与李钧二军,刚刚一起赶到洪谷(岢岚),正遇天降大雪,很多士卒相继冻死,没冻死的也已经奄奄一息,根本没有战斗力。

突然,喊杀声震天!原来是李克用大军突然杀到,冲入官军队里,一阵砍瓜切菜般,将两队官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又冻成了血冰!

沙陀铁骑,都是重骑兵,身披重铠甲,手执长兵刃,长矛或是长刀,远远就可取敌人首级;肩后背有一把劲弓,一筒雕翎箭,骑马射箭,百发百中;腰间还配有马刀,可近身搏杀。他们本来就是马背上长大的汉子,自幼勇悍好斗。他们祖籍西北大沙漠,是个特别耐寒的品种,管他大雪飘飘,一点也不怕冷,反而越冷越精神健旺。

那河东、昭义两镇兵士,来自南边汉地,素来怕冷,又冻又馁,又多是步兵,如何招架得住,拼命乱逃。

河东节度使崔季康本是断后的,押着后队,还得侥幸逃回晋阳,昭义节度使李钧在前军,竟战死于乱军之中。

后人有诗叹道:

国乱纷纷不太平,强藩逐鹿擅行兵。可怜大将无才略,枉向沙场把命倾。

昭义、河东两镇兵败,沙陀兵气焰益盛,遂长驱直入,南下转逼晋阳(太原)。

朝廷送大礼使者赵宗政等人回国。

朝廷对大礼要求和亲一事,不加答复,只是以西川节度使崔安潜的名义回信,信的内容由朝廷宰相拟好,交给崔安潜署名后派人送给大礼,就说国内暂时多事,来不及讨论,和亲一事,以后再议。

之前,辛谠派摄巡官贾宏、大将左瑜、曹朗等出使大礼,传达唐朝的国书给大礼。

前面说过,岭南多瘴疠。贾宏等人相继都在路上感染瘴气病死了。随从人员也病死大半,余众仓皇回到邕州。

此时,节度使辛谠已经年过花甲,患了半身不遂之症,已经卧床不起了,乃召唤摄巡官徐云虔,握着他的手,流泪道:“我接受皇命,要派使节前往南诏国,想不到使者接连去世,怎么办?此去南诏,九死一生,你能不能走一趟?恨我半身不遂,没法向你磕头!”

徐云虔道:“士为知己者死,大帅有命,怎么敢不赴汤蹈火!”

辛谠大喜,嘱咐他仔细考察南诏及其新国王隆舜。

转眼又是新年。乾符六年,公元879年。

二月,徐云虔终于抵达南诏国。典客带徐云虔一行来到善阐府(昆明)。徐云虔见几十名骑兵,簇拥着一位身穿绛色衣服的青年,身高七尺,头发用红色绸子扎着,仪表不凡。

典客说道:“这就是我们骠信。”

原来南诏国称君主为骠信。

隆舜下马,与徐云虔相见,问候唐朝皇帝安好,取过徐云虔的佩刀,仔细观看。徐云虔就把佩刀送给他。隆舜也解下自己的武器赠给徐云虔。

接着,又命人操演射箭,与徐云虔一起观赏,然后请徐云虔进入帐内饮酒。有四位女子奏乐。

隆舜问徐云虔春秋大义。徐云虔一一解答。

次日,正式就和亲一事友好会谈。

南诏大臣杨宗,到宾馆告诉徐云虔道:“贵府的公文,要求我们骠信向唐朝皇帝称臣,并且进贡土特产。我们已经另外派人经西川前往你们的京城,与你国约为兄弟之国,或者甥舅之国。无论是兄弟之国,还是甥舅之国,皆不称臣,见面只不过送点礼物而已,哪里谈得上什么进贡。”

徐云虔笑道:“你们骠信的父亲世隆(即酋龙),他就没有弟弟吗?这些人都是骠信的叔父。叔父也要向骠信称臣吧?既然你们的骠信愿意做我们唐朝皇帝的弟弟,或者做外甥,那么,不就是臣子吗?”

杨宗被说得哑口无言,频频点头。

徐云虔继续说:“而且,骠信的先祖,是因为我们唐朝的帮助,我们皇帝的册封,才能统一六诏,成立王国。做人怎么能不感激这么大的恩情呢?之前,固然有小小的误会,都是边境冲突而已。如今骠信有意和解,这是顺从祖先的心意,这就是孝。侍奉大国,这就是义。停止战争,实现和平,这就是仁。恪守自己的名份,这就是礼。孝义仁礼,这四种行为,都是美德,必将受到你们全国子民的钦敬!”

隆舜对徐云虔十分敬重,留他在善阐府(昆明)住了十几天,准备了两份公文,一份给岭南西道节度使,一份给朝廷,只是仍拒绝称臣。

后来,南诏皇帝隆舜,改国号为鹤拓国,又改大封人国。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四月。

崔安潜来到成都,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这时西川境内盗匪横行,崔安潜却不闻不问,每天睡大觉。

部下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剿匪?以前历任节度使,到西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剿匪。

崔安潜说:“西川境内盗匪横行,甚至土匪经常跑到成都城内,那一定是在城内有内应,有些治安人员可能都会牵涉进来,如果穷追猛打,应该处罚的人就太多了,一一抓捕,监狱的床位都不够住。我现在不抓他们,他们自己人就会互相猜疑。”

又过了几天,清明节到了。崔安潜拨出公款一千五百串钱,分别在成都的三个大市场当众悬挂出来,并贴出布告,命人擂鼓,让大家都来观看,凡是捉到一个土匪的,赏钱五百串,如果是同党告发,赏赐不变,本人罪状一律赦免。

第二天,果然有个人捉拿一个强盗来市场领赏。被捉的强盗不服气,大叫道:“你跟我一样当强盗,我们一起犯案,前后十七年,凭啥你抓我?要死大家一起死。”

崔安潜哈哈大笑,道:“我的布告,白纸黑字,写得清楚。如果你先抓了他,那就是你拿赏钱,他掉脑袋。既然你比他下手慢,你就活该倒霉!”

于是就将被抓的强盗在市场当街斩首,并杀死他全家人,还当众将五百串赏钱发给告发的强盗,又发给他赦免文书。

于是西川境内的强盗,互相猜忌,人人自危,觉得没有一处是安全的,只好各自分头逃亡出境。从此西川再无强盗出没。

崔安潜也知道西川士兵一向胆小,而先前组建的突将部队,已经几乎被高骈杀光,剩下的都已四散逃走。

于是上奏朝廷,经批准,前往自己原来任职的许州、陈州招募勇敢青年,跟本地士兵混合在一起进行训练,从中挑选出最强的三千人,分成三队,头戴黄帽,称为黄头军。

崔安潜又到以神箭手多而闻名的江西洪州,招募神箭手,作为教头,训练西川士兵。训练时将泥丸抛到半空,就好像现在射击飞碟那样,士兵要用弓箭射中半空中的泥土丸,训练出神箭手一千多人,组建神弓营。

从此,川军日益强大。

京城长安。

首相王铎入奏僖宗皇帝道:“臣久居相位,不能为陛下分忧,抱愧滋甚,愿意走出京城,督促诸将,剿平逆贼,使得天下太平。”

唐僖宗李儇(李俨)大喜,即命王铎以宰相身份,兼南面行营招讨都统,出任荆南节度使。前任荆南节度使高骈,刚刚调任镇海节度使。荆南节度使,驻扎地在即江陵府。

卢携很不高兴。王铎啊王铎,你逞什么能呢?你会带兵吗?你会打仗吗?我明明保举了高骈,你是拆我的台吗?

这时是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四月。

这江陵,就是荆州州城所在,乃是战略要地,因此朝廷升之为江陵府。江陵府往北,经襄阳,往正北经南阳、汝州可直达东都洛阳;经襄阳折向西北,可经商州直抵京城长安。往西,扼守长江三峡要道,可防范敌军进攻巴蜀天府之国,或从巴蜀沿江而下攻打江东,因此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

王铎来到荆南,将他弟弟王镣招安来的刘汉宏,也带来了,任命为大将,负责守卫江陵府。

王铎又奏调泰宁节度使李系为助手。

之前我们说过,李系乃是将门之后,他是昔日大唐名将、西平王李晟曾孙,是李琢的侄儿,不过,他并没有什么真本事,虽然口才了得,实际并不懂带兵打仗,是一个赵括般的纸上谈兵之辈。

然而,王铎一向看中门第,因李系出身将门,乃申请朝廷,任命他为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令他率领精兵五万,出屯潭州(长沙),阻断黄巢从南方北归的交通要道。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五月。

黄巢上书朝廷,请求招安,希望出任天平节度使,唐僖宗李儇(李俨)令大臣讨论。

两位新任宰相豆卢瑑、崔沆一致觉得,天平节度使驻地郓州,离东都洛阳太近。像之前有两次,只要草贼在郓州附近闹出点动静,官军就会顾此失彼。出于东都安全的缘故,天平节度使绝对不能落入黄巢手里。以前,历次招安,都只是让他们担任神策军将军什么的。

另外,黄巢和部下头目,都是郓州一带人居多,让黄巢在他的故乡当节度使,那不是放虎归山,蛟龙入海,如鱼得水,容易坐大,养成心腹大患。

而且,他的同乡人人都像他学习,都起来造反,这还了得?

再说了,黄巢去年曾经向天平节度使张裼假投降,怎么知道这一次究竟是真是假?若是诈降怎么办?谁负得起这个责任?

说到天平节度使张裼,这时正好去世,天平军大将崔君裕起兵叛乱,自称留后。

淄州刺史曹全晸出兵讨伐,将他斩首,上奏朝廷。朝廷任命他为江西招讨使,令他赴洪州上任。

这曹全晸就是之前历任泰宁、昭义、河东节度使,禁军大将军曹翔的亲爹。十一年前,曹翔就已经担任泰宁节度使,参与平定庞勋叛乱了。现在,曹翔去世后,他的父亲也做到了招讨使,参与平定黄巢叛乱。

唐僖宗李儇(李俨)认为黄巢贪得无厌,竟敢索要天平节度使这样的正二品大官,极为担忧。

草军官兵上下,听说朝廷拒绝招安,一时间人人义愤填膺,个个摩拳擦掌,士气大振。

黄巢大军在福州勉强呆了半个月,因难以筹集粮草,黄巢与尚让商量,决定离开福州,另图发展。

黄巢听说广州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商贸繁华,宝物甚多,足可养兵,于是又上表朝廷,请求朝廷授他为岭南节度使或安南大都护。

唐僖宗李儇(李俨)命大臣会议,再次讨论招安。

郑畋、卢携二人已经被免去宰相职务,但是因首相王铎出镇江陵,唐僖宗李儇(李俨)命他二人暂且回到中书省当差。

郑畋出班,表示赞同招安。

卢携有个原则,只要郑畋或者杨复光兄弟赞同的,他必须反对。何况,他不久前刚刚保荐高骈出马剿匪,正指望高骈剿灭黄巢,自己好官复原职,再次出任宰相。

现在,他又多了个敌人,那就是王铎!王铎既然要出面平叛,卢携就巴不得他出丑!

还有,卢携为人贪财,收受了不少地方官、将领的贿赂,必须继续打下去,那些行贿者才能继续孝敬自己!

因此,卢携对招安是极力反对。

他鼻孔里哼了一声,道:“郑大人,老夫记得,三年前,你可是极力反对招安王仙芝的!怎么,今天却要招安黄巢?”

郑畋道:“今时不同往日。三年前,王仙芝实力还没有那么强大!现在,黄巢的能力远非王仙芝可比。况且,岭南地处偏远,如果把这些草贼羁縻在岭南蛮荒之地,不来祸乱中原、江南,不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吗?”

卢携道:“高骈将略无双,部下镇海军甲兵甚锐。今诸道之师云集江南,黄巢这一小撮匪徒,不值一扫。招安,是向匪徒示怯,而令诸军解体!”

郑畋反驳道:“巢贼之乱,本因饥荒。市井百姓贪图小利,积极参与,乃至成为心腹大患。江、淮以南,粮食减产近半。国家久不用兵,士兵忘战;所在藩镇,闭门自守,尚不能自保。不如宽大为怀,赦免他们,包容他们,皇恩浩荡,他们必定感恩戴德。这些草贼本来就是因灾荒暂时合到一起,一遇丰年,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其众一离,则巢贼就不过是砧板上的一块肉,此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也!若此时不施计谋,全恃兵力,恐天下之忧未艾也。”

群臣大多赞同郑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