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寒门小郎君 > 第150章 官场规矩

第150章 官场规矩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寒门小郎君!

“族长。”

贺双卿说完这句话没多久,哥舒翰在前院喊了一声,站在白墙的月洞门口,朝着书斋的方向喊了一句。

赵庆站起身来,顺着书斋门口的回廊,走到了白墙月洞门口。

不仅看见了站在月洞门外面的哥舒翰,还有一名意想不到的人,衙门里的一名小吏。

小吏过去没有见过赵庆,以他的身份也不会去关注一名白身读书人,现在却是上下打量着赵庆。

小吏拱了拱手,感慨了一句:“好一位唇红齿白的小郎君,卖相着实不足,难怪能够做出小汴京人人赞颂的水调歌头。”

赵庆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邀请小吏前往了前院的花厅,两人坐在黄花梨官帽椅上商量事情。

中院由于居住者家里的女眷,一般情况下不会设有花厅,多数是在前院的花厅里会见客人。

小吏坐在黄花梨官帽椅上,看着旁边的红木半月桌上,摆着一整套官窑瓷器。

花厅里的陈设颇为雅致,门口的红木香几上,还摆放着一只玉壶春瓶。

官窑产的玉壶春瓶里,插着一只桃花,娇艳欲滴,芳香扑鼻。

小吏态度端正了不少,坐在黄花梨官帽椅上,身子也直了起来。

他心里没有认为是赵庆捡漏了,只是在感慨赵庆的命硬,只有他能够镇得住武举人的宅子。

小吏尝了一口清茶,说出了这一次过来的目的:“常言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当然了,赵家小郎君也不用担心,本吏这趟过来不是为了打秋风。衙门里安排本吏过来一趟,是因为听说你家的族人颇有几分武力,衙门里刚巧还缺一名衙役,便想着让你举荐一名族人在衙门里当差,缉捕盗贼。”

赵庆族人们凶悍的名声早就传遍了整个小汴京的乡下,两场械斗,全都是以少胜多,还没有死伤一名族人。

衙门的真想只是凭借武力招募一名衙役,早就招募了,何必等到现在。

倘若没有贺双卿细致的解释,赵庆还得琢磨片刻,思索这里面是否有衙门下的套。

许是哪一名衙役犯了事,想要找人顶替,故意拿出了衙役的甜头。

可以在衙门里当差,对于白身来说可谓是致命的吸引,对于小汴京的大姓来说,照样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一般遇到了这种情况,明知道是天上掉陷阱,还会毫不犹豫的钻进去。

小吏说完这句话以后,端起松花釉茶杯放在嘴边,慢悠悠喝着的同时还在注意赵庆的神情。

他在过来的时候,打听了赵庆的情况,对于突然声名鹊起的乡下白身读书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小吏深知赵庆是一个做事谨慎的人,谨慎的程度,甚至不像是一名年轻读书人,更像是在衙门里当差多年的积年老吏。

小吏过来的时候,与同僚们闲谈了几句过来以后的情况,大多数的同僚都认为赵庆不会答应下来。

以赵庆谨慎的个性,十九八九会把衙门里接纳他的敲门砖,当成坑害他下的套。

毕竟,赵庆再是谨慎,没有在官场上当官的长辈提携,不清楚衙门的规矩和门道。

意识只会当成下的套,猜不透衙门的心思,不认为衙门会真心接纳一名白身读书人。

“那便多谢了。”赵庆点了点头,直接答应了下来,没有丝毫的犹豫:“至于合适的人选,还需要我与族人们在祠堂里商量,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从哥舒翰和斛律光两人中间挑选。”

小吏喝茶的动作顿时就僵住了,不可思议的看了一眼赵庆,一肚子疑问。

他怎么立即就答应了下来,还答应的如此干净利落,像是提前知晓了衙门里的心思。

偏偏以他的出身,又不可能知晓衙门里做出这个决定的背后目的。

着实让人想不通,更加难以理解。

赵庆摆了摆手,递给哥舒翰一个手势,示意他拿来遗传铜钱。

官场上自有官场的规矩,赵庆不是圣人,也没有那个家世可以不顾官场的规矩。

现在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抓住一切改变命运的机会。

赵庆直接把一串铜钱塞到了小吏的手里,笑哈哈的说道:“学生的族人到了衙门里,以后还望多多照顾,往后都是自己人了。”

小吏不留声色的收下了一串铜钱,暗自掂了掂重量,大概也就二三十枚铜钱。

不算多,还不够他喝一次酒,比起大姓送的银子少多了。

不过,小吏还是露出了笑容,对于赵庆越发的感到了不解。

不禁暗自感慨他深懂官场上的规矩,一点也不像寒门子弟,倒是像代代有人在衙门里当差的大姓子弟。

小吏已经传达了衙门里的意思,由于赵庆送的二三十枚铜钱,深知他懂得官场上的规矩,不敢轻视了:“这句话好说,大家以后都是官场上的自己人了,不分照顾不照顾。只要有了麻烦,世上没有解不开的矛盾,只要可以坐下来商谈,一切都好说。”

小吏的这句话里看似是托词,其实是在暗示赵庆一些官场上的规矩。

不要轻易结仇,即便是在官场上有了仇怨,只要不是断人财路的死仇,

一切都好解决。

小吏站起身来,转身离开了赵家宅子,准备回去把他在这里的见闻告诉同僚们。

往后不能因为赵庆的族人是个衙门里的新人,使用一些小手乱戏弄他的族人,他是个懂得官场规矩的读书人。

懂了规矩,便会善于利用规矩,足够引起小吏和同僚们的忌惮了。

区区二三十枚铜钱发挥出的作用,远远超出了赵庆的预料,比起两百贯铜钱的作用还大。

赵庆没有丝毫的停留,回到书斋里道了一声谢,便匆匆忙忙赶回了赵家田庄的祠堂。

族人们听到可以去衙门里当差,顿时一片欢腾,晚上摆了庆贺宴。

汾河村的村民全都知道了赵庆家的喜事,对于他家的族人们更加敬畏了。

宋寄奴还特地从外面赶回来,一起参加了庆贺宴,给足了面子。

最后经过商议,决定由哥舒翰去衙门里当差,补了衙役的缺。

斛律光没有任何的意见,毕竟,哥舒翰来得最早,跟在族长赵庆身边立下的功劳最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