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带着三国系统穿越到五代十国 > 第163章 海军出征

第163章 海军出征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带着三国系统穿越到五代十国!

过完了元宵节,就开始正式工作了,各地都在按部就班的做事,大明也进入短暂的稳定发育期。

李旭每天的工作就是,平时批批奏章,偶尔内阁有大事了去坐镇一下,查看下各军训练进度,火炮制造进度。

很快,春耕到来,以前这个时候,一般都是种植小麦和大米还有花生,大豆,啥的,而且产量也不高,自从大明引进了土豆红薯,并且试种成功以后,各地对于种土豆红薯有一种病态的热情。

要不是官府要求,每户最少种植一半的小麦,大米等主食,农民们恨不得把地里都种上土豆红薯,不为别的,就图这个产量高。

百姓们实在是被饿怕了,如今有一种,不需要怎么管理,还能旱涝保收,而且产量极高的庄稼,他们怎么会不喜欢种呢?

可官府肯定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以前可以和各国交易还好点,现在各国已经封锁了边境,总不能让所有人都吃土豆红薯吧?

不吃主食,只吃这个,士兵能有战斗力?在官府的强制性干预下,春耕总算是勉强完成了。

鉴于百姓这种情况,官府不得不把官田的大部分都种成小麦,大米,大豆等作物,百姓肯定不会那么听话,肯定有人偷偷多种土豆红薯的,总不能拔了吧?

官府也给出了奖惩措施,对于不按要求来的,给予罚款处罚,情节严重的没收部分土地,对于能严格执行官府规定的,官府也会给予奖赏,一般都是少量钱财,虽然不多,也是官府的一片心意不是。

一个春耕事件,弄的官员们焦头烂额的,不过终于是结束了。官员们都松了一口气。

大明的发展蒸蒸日上,很快,夏天到了,过完年都有五个月了,周瑜送来了请战奏章,水军组建完毕,战船都制造好并且下水了,船载火炮也已经装备完毕。

水军从组建到现在已经近一年时间了,训练已经足够,剩下的只有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了。

李旭安排了下京师事务,带着内阁代表荀攸,卢植,独孤信,军方代表姜维,黄忠,曹纯,高顺来到东海沿岸水军训练基地来视察,也为水军举行出征仪式。

水军总共有三个基地,三个船坞就修建在基地中央,周瑜所在的水寨位于正中央,左右两边是周泰和太史慈的水寨。

来到周瑜的水寨,周瑜带领麾下各舰队指挥官,各战舰舰长,船坞负责人前来迎接。水军基地也属于东方集团军的防区,所以关羽,张飞,郭威,葛存周,柴荣。关平,关兴,张苞都在。

看着神采飞扬一脸阳光的周瑜,李旭看着这个历史上的一代儒将,实在把他和小气这两个字连不到一起。

这是个真实的世界,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他们不是数据,是活生生的人,虽然李旭也不知道系统怎么把已经死去的人招募来的。

这些人每个人都有他的性格,像汉末三廷柱,都偏向谨慎稳重得性格,卢植大概是因为自身学识问题,本人显得更加儒雅。

曹真稳重又不失年轻人的锐意进取,曹仁就一个字稳,从哪方面表现都是稳,姜维不太好评价,他也有年轻人的冲劲,也有成年人的稳重,但是他打仗的风格更加阴险狡诈,估计是受李旭影响了。

高顺和于禁都属于沉默寡言那种,但是他们很自律,能严格要求士兵,更能严格要求自己。

最有性格的应该就是关羽和张飞了,关羽还是继承了他的傲气,不但是他的武力值冠绝天下,他看不起一切比自己差的人,从眼神就能看出来,不过他对士兵倒是挺好,而且还不喜欢士人。

张飞就一个字‘莽’脾气暴躁,性格鲁莽都是形容他的,在整个大明,估计就三样能压住他,李旭,关羽,军法,这种人实在不适合单独领军,作为先锋大将倒是不错。

众人见过礼后,李旭先带人参观了周瑜的座驾,大明命名为‘东海’号的五层楼船。

众人登上楼船,只见这艘楼船高近五丈,长达十丈,最宽处足有三丈,船头船尾也有近一丈宽。

楼船上首尾各有一门大型火炮,左右两边的船舱中各有九门火炮,船身开有炮口,长长的炮管从中伸了出来。

甲板以下分为两层船舱,最底下的船舱里装有食用物资,粮食,蔬菜罐头,压舱石,还有水手也住这里,现在都是靠船桨划船的,速度提升起来才用的是船帆,蔬菜罐头是给出海的士兵准备的维生素,在海上可不比陆地,想吃蔬菜可不容易,只有这个办法了。

上面一层船舱里是火炮,炮弹和炮兵。

甲板上还有各种海战武器,像投石车和船炮都有装备,甲板上有水军负责防守和操作武器。

一层船舱住的是海军陆战队的成员,这是防止接舷战对方突进来,二三四层住的水军士兵。水军主要兵种就是盾手和弓箭手。

五层是了望台,指挥室,传令室,周瑜和他的亲兵就住在这里。

楼船还把城墙的防御设计理念带到楼船上。各楼层建筑起高约3尺的“女墙”,作为士兵的军事掩体,同时在墙体上开设相当于今机枪眼功能的“箭孔”,方便攻守。

为了防止船体被击穿,在无没有现代军舰专用钢板的情况下,工匠在楼船的周边用坚硬的木板做出“战格”,关键部分再蒙上皮革,加强船身防护。

船头还装有撞角,还刻画了个威风凛凛的虎头。

船上的水手个个英姿飒爽,精神抖擞,好像一股迎面吹来的清新的风似地。

参观完战船后,李旭让水军开始演习下。

海上风平浪静,天空晴朗无云。长长的船身差不多感不到海洋的阔大波动。一阵轻微的东风吹皱了洋面。海面全无烟雾,可以望得很远。

一声嘹亮的号声响起,战船像一匹钢铁骏马,斩波劈浪,向远方冲去。

天空中一朵朵白云在飘,海面上一只只小艇在跑,泛起朵朵浪花,一条条白色的带子在小艇后边飞舞。

游艇的动作像是一只迎风展翅的天鹅,平稳地在水面上滑行。

它前进得很迅速,而同时又很优美,在它的后面留下一条发光的水痕。

大桅和前桅,垂直的张着四扇大帆,高峙的船头斜桅,垂直的张着两扇三角帆,吹满着饱满的清风……东海号轻轻的侧着左舷,滑走在明灰色的东海上,

巨无霸一般的指挥舰位于中央,四周围着四艘稍小一点的四层楼船,再外围是十五艘三层楼船,这些是海战的主要战力。

最外围还有上百艘艨艟,先登和走轲,护卫着主战船,这些是近战船只和登陆船只。

远处还有巡逻艇在不远处晃荡,巡查着可能出现的敌情。

浩浩荡荡的舰队在海面飞速驶过,溅起一大片水花。

李旭看着海军庞大的舰队不禁心神摇曳,这才是舰队啊,和大明战船一比,海盗那都是小打小闹了。

周围随行官员也不禁纷纷感叹,只说钱没白花,有此战舰守护,大明海上将没有敌人了。

陆军将领也很少震撼,这种遮天蔽日的舰队对人的冲击力是很大的,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就好比海军也没见过数十万大军野战的场面一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