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二章 济熺、马皇后、红楼梦

第二章 济熺、马皇后、红楼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坤宁宫。

一个孩子从坤宁宫蹦出来。朱允熥见状赶紧迎上去,道:“济熺哥哥。”

孩童说道:“允熥,你怎么过来了?好久没见了,快跟着俺一起去花园玩会。”

这个孩童正是现任皇长孙,晋王朱棡嫡长子朱济熺。朱允熥知道,在他哥哥朱雄英死后,朱济熺就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孙子。母亲早逝的朱济熺也是从小被马皇后养大,和老朱和马皇后,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太子朱标薨逝后,实力强大的晋王朱棡,因为洪武皇帝对于自己和自己嫡长子的喜爱,公开争储。

更为诡异的是朱棡在洪武31年,也就是朱元璋死前三个月,突然薨逝,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同时由于朱棡的争储,大将傅友德,冯胜先后被洪武皇帝赐死。

很多人都说,如果晋王活到建文朝,那么燕王不会造反。只能对那些人说,太天真了。燕王造反是因为削藩,但是晋王朱棡要是活到了建文朝,那是一定会造反。

人小鬼大的朱允熥对这位目前的皇长孙有很大的戒备心,不停地观察朱济熺的一举一动,但是七岁孩童的天真,无疑还没有掺杂其他因素。

“我要是争宠争不过一个七岁孩童,我真是对不起列位穿越大佬,还不如去北平找到那颗歪脖子树自挂东南枝。不过说起来这娃也是个不输朱允熥的可怜货,由于自己老爹活着的时候,时不时欺负燕王朱棣,靖难之后,父债子偿的他,遭到了朱棣的疯狂打击报复。后来更是享受了朱棣,分发福利房,安排铁饭碗的至尊待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朱允熥不由得在心中叹到。

“济熺哥哥,俺今日要去拜见皇祖母,改天你再带俺去玩。”朱允熥露出一个人畜无害的笑容。

“好,一言为定。”朱济熺爽朗地回应。

这时一个女官从宫中走出道:“宣皇孙殿下觐见。”

朱允熥随即见礼:“见过玉儿姐姐。”

“孙臣朱允熥,参见皇祖母皇后殿下。”进入屋内朱允熥赶紧行礼。

此时主位上正坐着一个身穿素服的妇女,她的脸上有着化不开的悲伤:“好孩子,起来吧。听标儿说你要来和皇祖母讲故事。”

瞬间戏精上身的朱允熥,哭腔着将对朱标说辞大差不差的说了一遍。

马皇后闻言也不由悲伤起来,直到拿到了那几页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马皇后不由的念道。

随即哽咽的问道:“这真是允熥你从梦里听来的。”

“孙臣这年纪编的出这种故事吗?”随即他断断续续道,“俺哥…说,说…每天都和俺讲一回,俺哥,哥那红楼梦一共有80回,让俺天天来,来讲给皇祖母听。还让俺多陪陪皇祖母。”

“俺哥还说,说他愧对祖父祖母养育之恩,要,要您和皇祖父保重,让俺,天天,过来,来。让俺陪您,让您开……呜呜呜……”

马皇后不由把眼前这个稚童当成了她的宝贝孙儿,情不自禁地将他抱起:“孩子,别哭,别哭,从今儿起你就住在祖母这,祖母每天听你讲故事。”

安慰完已经“哭成泪人”的朱允熥,马皇后随即看了起来,越看越是入迷,当朱标进入坤宁宫的时候竟也是浑然不觉。

“娘,您在看什么,这么入迷?”朱标来到马皇后跟前问道。

马皇后佯装生气:“老大,你都多大人了,在孩子面前也是没规没矩的样子。”

朱标满脸赔笑道:“娘教训的是,是儿子的错。”

马皇后和颜悦色道:“老大,你也来看看,这是允熥献上来的红楼梦,俺喜欢的紧。一会让小玉儿誊抄一份,俺要留着,俺……”

见状,朱标赶紧岔开话题:“娘,以前孩儿觉得允熥顽劣,但是今天觉得他突然长大了。这段时间云南初定,有一堆事务需要孩儿处理,要不允熥您先帮忙养几天,起居的事情,俺让常嬷嬷过来伺候着。”

马皇后勉强笑道:“俺也是这个意思,这孩子俺看着亲,就让他留下。小玉儿,你去安排下,让常嬷嬷也跟着住过来。”

朱允熥见气氛不错,趁机发问:“爹爹,刚刚孩儿读论语,有所不解,爹爹能否为孩儿解惑?”

朱标将信将疑地问道:“小小年纪你还能读懂论语不成,罢了,说出来让俺给你解惑。”

随即朱允熥将刚刚的问题详细的描述了一遍,并且问道:“爹爹,孩儿年幼无知,烦请爹爹解惑。”

朱标听完,沉默良久,只是心中默念“允熥小小年纪怎会有如此见解?常嬷嬷虽说曾陪洛华读书,但是即便是洛华也无此见解吧?莫非允熥是神童?”

朱允熥此时心中默想“小爷来自信息爆炸时代,这种东西还能说出十套八套,不说到你怀疑儒家,我真是愧对列位自媒体大佬。”

一直以儒雅,好学自居的朱标只能含糊其辞的糊弄过去,并暗暗记下,决定明天召见翰林学士询问。

马皇后之前虽在一旁沉默不语,但在不停地打量着这个前几天还是默默无闻的孙儿。“那么允熥,你既然前面说了一大堆,对此有何见解。”

朱允熥突然诚惶诚恐的回答:“孙臣不敢,孙臣怕有辱先贤。”

朱标不以为意的说:“稚童之言,吾等岂会计较,但说无妨。”

朱允熥一本正经的答道。

其一,论语并非孔圣所着,而是孔圣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着。孔圣经历横跨数十载,所有记载是否可全信?

其二,论语注解版本十分繁杂,那么到底哪一种才是孔圣本身意思,其实谁也无法确定。

其三,孔圣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可见孔圣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因此,孔圣并非天生圣人,也是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成为圣人。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见解,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孔圣可能对以前的观点有所改变。孔圣又强调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

结合论语成书的背景,俺认为俺们不仅要学圣人言,更要对其有所思,对其矛盾处要勇于提出,仔细探究。对于各种注解要充分比照考证,方能更好地体会圣人之言。

听到这里,朱标不由地发问:“允熥,你读了多久,能想出这么一堆歪理来。圣人之言就是圣人之言,刚刚那些话切莫让外人听去。”

马皇后埋怨道:“老大,说了童言无忌。俺觉得允熥这孩子说得很好,也有几分道理。”

朱允熥也忙回道:“爹爹,俺说俺是过目不忘您信不信,俺就觉得那论语不难,俺自己读着都有想法。俺就读了半天论语,读过的俺记的大差不差。不信,不信您考俺。”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此何解?朱标问道。

孔圣的意思是每个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君是君,臣是臣,要本分,做好自己所要做的工作。

“嘿嘿,真是天赐良机,活该这帮官员倒霉了。谢谢来自亲爹的助攻。”朱允熥一边心里暗喜,一边一本正经地继续回答。

放到朝堂里,每个衙门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越过本职工作管一些不该管的事情。俺听闻两宋的官员动不动就要规劝帝王,为自己博一个名声,这就是典型的违背圣人教训。

朱标未做任何评价,继续问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何解?”

“爹爹,这句话论语里没讲。”

“何解?”朱标追问。

“看来俺爹也被那群当官的烦得不行,俺来助你。这爹,绝对是亲的。”朱允熥内心大喜。

俺认为这句话少了两个字“礼不以庶人为下,刑不以大夫为上。”这样读起来才通顺。不能因为是庶人,就不以礼对待,不能因为是大夫,就不实行刑罚。

“一派胡言。”朱标佯装愤怒。

朱允熥此时气定神闲的回答:“俺读论语,孔圣强调以礼治天下,那么爹爹所言如果按字面理解反而和孔圣观点冲突,因此儿子才认为爹爹的话少了两个字。这样才能符合孔圣的观念。”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何解?”朱标满怀期待的问道,刚刚的解释似乎对朱标有了很大的帮助。

这句话断句不同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解释。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不教而杀谓之虐。”

同样是孔子所言,很明显孔子是重视百姓教化的。俺认为应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若此处改为“民可使导之,不可使知之。”就不会产生先前的争论。

俺在琢磨论语记录时是否有错字可能?

“哪来的黄口小儿,竟在此大言不惭。”这时一道威严无比的声音从门口传入。

一个自带bGm的男人随即走入坤宁宫,脸上还带着一股笑容。“俺倒要看看是哪个小儿,哈哈哈。”

看到这个男人,朱允熥不由心里一颤“这就是洪武大帝!真是霸气侧漏的男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