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三章 塞王守国门

第三章 塞王守国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片刻前,在坤宁宫门口驻足的洪武皇帝小声问道:“允熥真是今天才读论语?”

常嬷嬷慌忙跪下回道:“奴婢不敢欺骗陛下,殿下确实是今天才读论语。”

随即洪武皇帝挥挥手示意常嬷嬷退下。

这会进入坤宁宫的洪武皇帝伸出一只粗糙的大手,轻轻地拍在朱允熥头上。

朱元璋高兴地说道:“你这三句话解得很好,不过别和外人去说,明白吗?”

随即用冷厉的目光扫向四周,周围的太监宫女个个如临深渊,恨不得自己天生失聪。

朱允熥立刻行礼:“皇孙朱允熥参见祖父皇帝陛下。孙臣谨记祖父教诲。”

朱元璋笑着回道:“还是标儿出息,儿子个个聪明伶俐。允熥啊,以后没有外人的时候别这么多礼。俺们先是家人,再是君臣。哈哈哈,好,俺的好孙儿说的太好了。”

朱允熥心中默想“嘿嘿,老头儿,这才哪到哪。过几天帮你把殿兴有福论给改了,知道你认元朝为正统很不开心,俺会帮你的。”

朱允熥赶紧回道:“孙儿谨记。”

这时候马皇后开始埋怨:“朱重八,和你说了多少次了。你刚刚大声嚷什么,允熥都被你吓到了。来孙儿,过来让祖母抱。”

朱元璋赶紧认错:“俺这不是高兴,俺改。”

随即朱元璋一脸严肃地对朱标说:“标儿,允熥说的那些话俺琢磨着不错,你明个找几个人再润色润色,这话俺觉得让梅殷去说,他是驸马又有文名,俺觉得合适。”

“不过一定要万分小心,这些话皇帝不能说,太子也不能说。”朱元璋放心不下又继续叮嘱。

朱标:“孩儿心里有数。”

随即朱元璋犹如一个慈祥的老爷爷一样问道:“乖孙,你就看了半天论语怎么就能看的出这么多道理。你比俺强,也比俺家标儿强。哈哈哈哈……”

朱允熥:“孙儿不敢,祖父驱逐鞑子,恢复汉家河山。想当年蒙元统治下,我汉家儿郎不但地位低下,还被强行分为汉人南人,读书人更是被列为第九等。祖父于天下有大功,天下读书人更应感激祖父再造之恩。祖父之功堪比秦皇汉武。”

听到自家孙儿的吹捧。朱元璋哈哈大笑:“过了,过了。俺就是个种地的,活不下去了才被汤大嘴拉着去投了红巾。俺哪能比肩秦皇汉武。”

朱元璋和朱标似乎抓到了什么东西,又似乎没有抓住。刚刚朱允熥的这番言论似乎能够解决一些困扰他们许多年的问题,但是总觉得差点什么。

朱允熥这边也知道过犹不及,毕竟他只是刚刚读了几个时辰论语的黄口小儿。

不过等他再读几年书,那就说不准会有什么石破天惊的言论了。

马皇后这时不耐烦道:“你们爷三要讨论国事去武英殿,去文华殿。朱重八,你说你一天天的就知道讨论国事,可别把标儿和允熥饿着了。小玉儿,赶紧去看看济熺回来没有。”

对于马皇后灵活的标准,朱元璋也不能说什么,只能一个劲的点头认错。但是脸上的笑容始终是化不开,心中积压多年的大石也感觉像小了一圈。

没过一会,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吃着饭。(历史上朱济熺从小被马皇后养大,受宠程度远超朱允炆)

对于膳食洪武皇帝和马皇后都非常节俭,平时也仅以四菜一汤为限,今天多了朱允熥也仅仅是加了一道菜而已。

洪武皇帝虽说有很多规矩,但是这些规矩在坤宁宫的饭桌上肯定是十分灵活的。

饭桌上的朱允熥和朱济熺就充当着两个活宝,时不时的逗马皇后开心。尤其是朱允熥,总能把马皇后逗得开怀大笑。

朱元璋在一旁看着也十分欣慰,从朱雄英病重以后他是第一次看见发妻笑。

朱济熺:“允熥,明个俺喊上高炽,十七叔、十八叔,俺们去骑竹马,俺们以后都是大将军。”

朱允熥:“济熺哥,俺喜欢,俺和你说,俺从小就想当个大将军。俺就想着给俺们大明守土开疆。”

此时,朱标已经告辞离去,而朱元璋则是乐呵呵的听着两个孙儿说话。

突然插话道:“几个小孩子不好好读书,一天天净想着当将军。济熺你是老三的嫡长子,以后你也是晋王,别一天天的光想着打仗。”

接着又故作严肃地看向朱允熥:“还有你,现在标儿就你一个嫡子,要多去读书,别一天天就想着当将军。”

自幼受宠的朱济熺毫不畏惧,理直气壮的回答:“俺爹居太原,镇大同。皇祖父说大同乃边关要冲,俺长大以后,俺就给皇祖父,给太子伯父守着山西。”

缓了口气继续说:“俺爹岁岁巡边,俺以后也要岁岁巡边。俺要去打鞑子。”

洪武皇帝满意地拍了拍朱济熺的小脑袋:“好孩子,今天一天也是玩累了。快去休息吧,明日还要去进益。”

不久,在一个宫女的带领下朱济熺就去偏殿安寝。朱允熥由于今天刚刚搬过来,马皇后做主,今天就留在主殿歇息。

在坤宁宫的老朱,看起来完全就是个寻常的农家翁。这边在马皇后帮忙脱掉衣服后,就自顾自的开始洗脚。

在老朱心中,马皇后这里不是深宫大内,他也不是九五之尊。更像是一个忙完一天农活的田间翁回家歇息一般。

马皇后也如寻常人家的老妪一样亲自给朱允熥洗完了脚,这时老朱也自己洗完了脚。

朱元璋此时冷不丁的问道:“允熥,你老实和俺说为何你今日表现如此非比寻常,莫非是有人教你?”

朱允熥闻言,假装惶恐,并且突然抽泣起来:“孙儿不敢,只是以前俺哥在,孙儿明白,孙儿不该知道这些理,更不能知道。”

“皇祖父也许不信,但是孙儿真是生而知之。”

得益于这个特殊的“金手指”朱允熥开始述说起婴儿时期和老朱和马皇后的点滴。

听到这些的夫妻二人惊讶的说不出一句话来。

见无人回应,朱允熥只能继续说道:“所以俺也知道些道理,俺哥在,俺就只能是一个喜好弓马的皇孙。”

老朱如同看怪物一样看着朱允熥:“小小年纪,一天天的就知道瞎琢磨。”

老朱知道刚刚提及雄英,他的老妻又在神伤,便一脸开心地看向马皇后连忙邀功道:“俺们家允熥还真是个神童,妹子,还是俺们家标儿最出息,嘿嘿。”

此时让百官不寒而栗的洪武皇帝竟然露出了一副谄媚讨好的表情。

马皇后也不由气道:“你说你,一天天的老不正经,在孙儿面前有点做祖父的样子。”

老朱此时正乐呵呵的向朱允熥继续发问:“允熥,那你怎么就想去当个大将军,当个知书达理的皇孙不好吗?到时候和你十一叔一样有文名流传。俺看你这读书天赋就是与生俱来,到时候俺们老朱家也能出大儒。”

此时朱允熥内心略微权衡二三,然后答道:“祖父,孙儿这话可能不太好听,能不能不说。”

老朱拍了拍朱允熥的头,慈祥地说道:“这里就你祖父祖母,有什么不能说的。”

朱允熥假装壮着胆子说道:“俺和俺十一叔不一样,俺是俺爹的嫡子。俺要是有文名,俺担心会有别有用心之人。俺做个大将军,俺不亲近儒生,到时候俺再做个纨绔王爷;俺,那到时候就没人想着俺了。”

老朱不由玩笑道:“小小年纪倒是什么都懂。”

心中不由的生出一丝欣慰,他这个小孙子虽说以前没什么接触,但是竟然有如此深沉的心机。哪怕是成年皇子,乃至朝堂诸公也有很多人自愧不如。

“俺这是瞎琢磨个甚,这是俺朱重八的孙儿,早慧明理这是好事”此时朱元璋心里嘀咕着。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塞王守国门,宗室死社稷!”随即朱允熥豪迈地说道,“俺以前就立志以后去边塞寻一处要冲,给俺们大明世世代代守边。”

“塞王守国门,宗室死社稷!”老朱反反复复念着这十个字。

一旁的马皇后也犹如魔怔一样不停的重复这个孙儿的豪言壮语。

“云狗儿,快点给俺进来。”朱元璋突然大声叫道。

云狗儿,是朱元璋感念当年太监云奇救驾之功,在云奇死后将身边的太监赐名云狗儿。

不一会儿,一个中年太监弓着腰,进入寝宫,刚要下跪。

“你这厮,快给俺准备笔墨。”

待一切准备妥当,洪武皇帝写下“塞王守国门,宗室死社稷!”

而后在另一张纸上写下“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随后吩咐道:“第一张纸誊抄后,给所有王爷送去一份,就藩诸王一人三份。并且传俺口谕,不但给俺挂起来,还要给俺做起来。另外和俺这些不孝子说这是允熥皇孙所言,一帮没出息的,哪一个有允熥这股气魄。”

“另一张给俺誊抄一份,都裱起来,一份挂在俺的武英殿,另一份挂在太子的文华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