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十二章 老头们,时代变了

第十二章 老头们,时代变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兵仗局

朱允熥来到兵仗局,两个太监领着几个工匠迎接见礼后。

恶趣味发作的朱允熥又给兵仗局掌印太监赐名常开森,赐字中正。

心里想着:听说现在这宋忠见人就称,在下锦衣卫宋温暖。给俺造兵器的叫做常开森很合理吧?

又过了段时间,听完一群下人吹捧的朱允熥,直接把火药的最佳配比扔了出去。

兵仗局为了讨好小主子,也赶紧安排测试。

一个时辰后,在兵仗局内翻阅各种资料的朱允熥,听底下人奏报火药威力大幅度提升。

随后朱允熥也不啰嗦,直接把颗粒化火药的构思说了出来。

最后朱允熥把没良心炮的基本原理也和盘托出。

没良心炮确实十分简单:发射时,将一个点燃导火索的炸药包放在桶内的木板上,而后迅速点燃木板下方的火药。木板下方的火药燃烧爆炸,产生推力,推动木板与炸药包飞向预定目标。当炸药包飞到目标附近时,导火线刚好烧完引爆炸药包。

这种“炮”携带方便,现场安装十分简单,易于上手。

在说出没良心炮之前,朱允熥也是反复权衡利弊。他深知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有了这么好用的土炮,会妨碍真正火炮的科技进程。

不过为了顺理成章的改组大明装备制造制度,朱允熥还是将没良心炮说了出来。

至于复合弓这个超级杀器,朱允熥暂时不打算拿出来。我记得野猪皮正是因为弓箭太好用了而不太重视火器,那么复合弓、复合弩就先等一等吧。

之后朱允熥又把白糖的提炼方法告诉了兵仗局,并要求他们尽快提炼,并加入火药中,同时要求他们不断调整比例,寻找最佳配比。

最后朱允熥留下一个学习过基础数学和统计学的太监,在兵仗局负责数据统计。常开森自是没有意见。

随即朱允熥摆驾回了坤宁宫。

坤宁宫

回去后的朱允熥向马皇后、朱济熺吹嘘了一通自己的丰功伟绩。

也听说朱济熺明天就要回太原了,疼爱孙儿、儿子的老朱破例准许朱济熺呆到元宵再返京。

朱允熥琢磨了一下,出于未雨绸缪的考量,给朱棡写了一封家书,让朱济熺到时候带去。

信上除了日常的嘘寒问暖之外,朱允熥还根据之后的历史进程,谈了谈自己对于北方的防务,山西的民生发展等方面的想法,同时提醒镇守山西的朱棡要打击走私。

知道家人性格的小朱,也没有藏着掖着,就让小玉儿誊抄了一份,并让太监送给老朱,说是自己的家书,请老朱过目。

看完书信,马皇后说:“你这娃,也没见过俺们家老三,倒是给他安排起工作了。”

朱允熥自然又是说了一番大道理。

一切结束后,马皇后为朱济熺离京做着准备,朱允熥则是去偏殿读书了。

刚刚穿越而来的时候,自认为拥有信息优势的朱允熥,读书并不怎么上心。

但是朱允熥发现明代藏书众多。在这个时代,没有经过清章宗的四库全书文化浩劫,可以读到很多后世已经无法寻觅的典籍。

逐渐地,朱允熥也喜欢上了读书。

当晚,老朱和朱标兴冲冲的来到了坤宁宫用膳。

这会朱允熥刚从偏殿赶过来,老朱则是已经开始了邀功:“妹子,俺和你说,今个白天你也听到那爆炸声了吧。”

马皇后:“听到了,你那宝贝孙儿已经跟俺说过了,是他捣鼓出来的。”

老朱讨好的说:“妹子,还是你教导的好,俺家标儿出息,允熥更出息。俺听下面人回报,允熥还在弄个什么白糖的,说是加了那东西威力还会更大。你看看,俺昨天直接给他兵仗局没错吧。”

此时朱标则是补充道:“爹,孩儿已经让人去了岭南,若是此法可行,岭南要加大甘蔗种植了,而且这糖俺们以后就要控制起来了。”

当朱允熥说出白糖可以提高炸药威力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控制白糖贸易,建立国有企业的想法。更先进的苦味酸或者tNt炸药问世之前,白糖肯定会被当作战略物资,受到严格的管控。

老朱接着补充道:“老大,兵仗局那头让毛骧盯紧了。”

“爹,孩儿已经吩咐下去了。”

朱元璋自是无比满意。

待朱允熥到来后,自是少不了一顿夸奖。

接下来几天,应天城郊外,时不时的传出一阵大过一阵的轰鸣声。

那些心中有数的武勋重臣,自然知道怎么回事,但是由于洪武皇帝下了严格的封口令,也不敢对外去说。

锦衣卫那头也是全城戒备。

不过那些一无所知的官员则纷纷上书,说什么的都有。

更有甚者,拿出了天人感应那套。以为是发生了异象,并把这种异象的原因归结到前些时日兴起的大案。说朝中有奸佞,所以这是上天降下的警示。

言辞激烈的臣子甚至上书说,李祺告发叔父,有违礼法,上天降下惩罚,应当严惩不贷。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胡逆名单又多了长长的一串名字。这些人全家、甚至全族享受了锦衣卫提供的免费福利房,后来更是为大明医学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自然而然的,李祺的名声越来越臭,甚至已经有人把李祺比做东汉的阴风,北宋的王诜,更有读书人为他们三人一并开书立传。

不过兵仗局也不得不选了个僻静处用来试验火药和没良心炮。

朱允熥由于最近实在是太忙了,完全没空搭理这群读书人。最近除了习武、读书就是往兵仗局、内宫监跑。

不过迫于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谣言,朱允熥去兵仗局这件事只有徐达、李文忠等廖廖几个绝对心腹才知道一二。

十一月初九,朱允熥过了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个生日,除了累朱允熥别无他想。

更让他无语的是马皇后把徐妙锦传进了宫里,还强压着朱允熥带着三岁女娃玩闹了一下午。

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这些事情,时间来到了洪武十五年十二月。

应天城郊外

三日前,整个应天府已经张贴告示通知全城百姓,今天朝廷会在郊外试射新式火炮,如果听到爆炸声切勿惊慌。

是日,老朱带着大朱、小朱来到了郊外。

武臣这边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领着在京所有勋贵及四品以上武官。

文臣这边韩国公李祺领着在京所有三品以上文官。

朱允熥心中第N遍念起来:老头们,时代变了!

御案前,摆放着8支由内宫监日夜赶工打造的单筒望远镜。

老朱看到这些个新奇玩样,不由得向小朱询问:“允熥,这是什么玩样?”

朱允熥郑重的答道:“回禀祖父皇帝陛下,这东西叫单筒望远镜,顾名思义就是能看的远。今天火炮试射出于安全考虑,距离较远,因此孙臣进献此物。不过内宫监言此物制造困难,且目前效果不稳定,还在摸索阶段。皇祖父手上这支是效果最好的约莫可以看到四五百米。”

朱元璋闻言大喜,在孙儿的教导下,把玩着这个新奇玩样。

朱允熥继续介绍道:“内宫监已经将距离写下,最近的只能看到百米。”

虽然老朱十分兴奋,但是朱允熥知道古代望远镜最多可看千米,因此还是不太满意。

老朱显然十分开心,同时让徐达、李文忠等各自领了一个,在内宫监太监的指导下也很快掌握了使用方法。

之后又迅速的在各武勋间相互传递。

一旁的文官就没有福分一睹风采了。

又把玩了一会望远镜,老朱回头,对徐达感叹道:“天德,早些年俺要是有这好东西,好多弟兄也不会死啊。”

说罢,杀伐果断的朱元璋竟也双眼泛红。

徐达等勋贵亦有所感。

片刻后,一个太监前来禀报,说是一切已准备就绪。

老朱、大朱、小朱连同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申国公邓镇、郑国公常茂拿着望远镜观察靶场情况。

其他侯爵等武人,连同一众文臣只能张大眼睛望向靶场。

片刻后,一个方形物体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

落地瞬间,伴随着“轰”的一声,只觉是地动山摇,随即在炸药落地处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弹坑。

除去一些知情者外,其他人都被这声巨响震的天旋地转。一时间只觉得脑瓜嗡嗡的作响,久久不能反应。

武勋们毕竟久经战阵,反应过来后许是因为兴奋,不管不顾的讨论到了一起。

“这玩样真他娘带劲!”

“这东西给那匪寨来几下,俺能少死几百个弟兄。”

“俺看那东西飞了有上百米,朝着鞑子阵中来上那么两下。”

“俺刚从云南回来,有了这东西,以后敢有土司造反,先向那山里轰上一轮,俺再带人杀上去。”

此时老朱这边几个人,也在激动的讨论着。

所有武人都明白,以后的战争形式要改变了。

一旁的文官中:一部分人也是双眼发亮;不过还有几个则是眉头紧锁,像是对这东西不太满意;更多的则是一副漠然,像是这些事情和他们毫无关系。

稍晚,常开森领着一个大匠前来觐见,介绍这个火炮各项性能参数,并呈上了一张统计表。

见到这张表,老朱大喜:“这表做得好,俺看的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你做的很好。赏!”

常开森立刻回道:“陛下英明,不过此乃皇孙殿下功绩,此表乃是皇孙殿下派来的太监刘瑾所编制,奴才不敢贪功。”

闻言更是高兴,接下来又听闻此炮最远可射150-200米,爆炸杀伤范围超过10米,更是兴奋不已。

勉励一番后,便让他们退下,后自有人安排奖赏事宜。

转头对着同样处于兴奋中的朱标说道:“太子,令工部,五军都督府等协调,从全国选调匠人入兵仗局和内宫监。”

“儿臣回宫后便去安排。”

一旁的徐达想到:难怪一月前皇孙就有设立专门的炮兵部队的想法。当时还说时代变了,今日一看确实是时代变了。

随即徐达来到朱元璋跟前上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