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十九章 排队枪毙

第十九章 排队枪毙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二日,武英殿

朱元璋根据之前商定的内容,向朱棣和毛骧仔仔细细的交代了三遍,实在是因为涉及孔家之事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朱棣见朱元璋不再言语,立刻回道:“请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负所托。”

闻言,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示意毛骧先行退下。

然后又对朱棣说:“老四,俺知道你喜欢舞刀弄枪,下午带你去看看好东西。未来几年时间里俺们大明军队可能会大变样了。”

闻言朱棣不由得好奇起来。

下午

老朱带着朱棣在内一家人,携带一群武勋重臣,来到了城外一个偏远的演武场。

自从没良心炮那次被杨伟一闹,老朱就再也没有带过文臣,现在兵部之人天天都在画圈圈诅咒杨伟。

兵仗局掌印太监常开森首先向朱元璋禀报了装备研发、制造的最新进展。

“陛下,燧发枪现在最困难的是长管火铳制造,枪管制造困难,口径大小不一。”

对于这些回答,朱允熥早就已经猜到,这些也是燧发枪发展史上必然发生的问题,他这个穿越者也无能为力。但是现在已经开始研制的水力镗床应该能够加快制造速度。至于枪管口径问题,朱允熥表示没有工业革新之前只能对付着过了。

随后常开森又介绍了一下新型火药和新型子弹的研究进度。

最后禀告朱元璋今天有一门新式火炮临时加入试射。

虽然不在常规计划中,老朱也自无不可。

闻言朱允熥思索起来,按照之前的报告,大概率就是铁芯铁体炮了,应该还没有膛线,但是估计能比康麻子时期造的大将军炮要厉害点。

想到这种炮的铸造朱允熥可以说是又又又一次对于时代的局限表示无可奈何。

现在大明的炼铁工艺绝大多数都是“更先进”的煤炼铁,木炭炼铁了解下来,竟然只有福建才有成规模存在,短时间内铁芯所需的熟铁缺口会很大,要是生铁转熟铁,差不多是十比一。

看来未来一段时间要缺铁了,或者说是要缺木头了,罗祥那里的进度得盯紧了,今年冬天争取大部分地方不用烧木炭了,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或者能不能从东南亚大量进口木材呢?我记得当年鬼子造航母甲板的木头也是来自东南亚吧,到时候也可以去打听打听,还有吕宋岛的大金矿。问题就是能不能说服老朱了。

但是至少要打完辽东了,现在水师基本都被当成了运粮大队。

更先进的铸钢炮则需要大型钢铁厂了,之前只觉得大明的1800万钢铁产量非常吓人,但是仔细了解后发现大部分都是生铁产量,熟铁产量严重不足,特别是铁芯铁体炮这种铸钢大炮出现之前最好用的火炮,已经被发明了出来。熟铁只会更缺。

煤炭制焦炭炼铁,水泥建钢铁厂,炼铁工艺升级造更多的大炮,这还不包括点亮膛线技术以后,前期那恐怖的报废率。想到这些朱允熥只觉得一阵头疼,表示还是懂得太少了,大部分只知道理论,毫无实践经验。

对于这些现状,朱允熥暂时没有太好的办法。

一则,自己精力有限无法事事都亲力亲为,下面又缺少技术人才,执行起来肯定会打折扣。

二则,一些前置科技,特别是材料学科技没有点亮,根本无法支持很多的知识变现。不然朱允熥甚至都想直接弄出来加特林,让马匹从战略物资变成一种纯粹的运输工具。

话说两头,下面的大小官员以及匠人、军士自是无比高兴。皇帝来了意味着赏赐,意味着前途。

对于多了个燕王大家也是见怪不怪了,去年皇帝还带着秦王、晋王来视察过。

皇帝每半年会来视察一次,老朱也知道自己三个嫡子酷爱武事,所以这时间也是挑着这三个嫡子在京的日子,一人一次显得十分公平。其他庶子当然是没有这个待遇的,对于老朱这个封建老农来说,嫡子那是儿子,庶子只是姓朱的。

至于最后一个小儿子,武事不是他喜欢的,他现在天天往太医院的戴思恭那里凑,还经常给戴思恭写信,搞得这个太医时不时前来请罪,老朱也是无可奈何,实在是这儿子是亲的,还是最小的那个,只能忍了。

在一番仔细的检查后,这次演练正式开始。

在试射了改良版神机弩等略显过时的武器后,今天的重头戏正式开始了。

一门通体漆黑的大炮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在试射了三发炮弹之后,朱元璋将刘瑾叫过来问话。

一套见礼后刘瑾的身体还是因为激动略微发颤。

朱元璋则是直接问道:“俺听说这炮是你弄出来的?你给俺说说这炮有什么特别之处,俺只觉得这炮的威力比寻常的炮要大,还有这炮通体漆黑,莫非不是黄铜所铸?”

刘瑾诚惶诚恐的答道:“奴才启禀陛下,这炮并非奴才所设想的,奴才只是执行皇孙殿下的想法。”

接着刘瑾又回道:“陛下圣明,这炮乃是纯铁铸造,并未使用黄铜,因此通体漆黑。也因为这个原因,这炮相较于铜炮也更为轻便,重量只有千斤,射击效果也非常不错,威力远大于同重量的铜炮。详细参数奴才还在统计,望陛下恕罪。”

朱元璋闻言大喜:“虽说不是你所想,你这奴才办事稳重、可靠。狗儿,回去之后安排,做事得力俺就赏。”

云狗儿自然应喏。

此时朱棣突然问道:“本王听说那军队中很早就有铁炮,本王还听说那铁炮容易炸膛,这新式铁炮是怎么避免炸膛的?”

刘瑾回道:“殿下明鉴,这新式铁炮确是不同于传统铁炮,这炮身是双层铁铸成。”

朱棣则是继续追问道:“双层铁?”

刘瑾回道:“此炮身内芯为熟铁,外层为生铁,因此皇孙称其为铁芯铁体炮。经过测试这炮不易炸膛,较为稳定。当然此炮十日前方才铸得三门,因此还在进一步试验中。”

此时思索良久的徐达向朱元璋建言:“陛下,铁炮比铜炮轻便,若真如兵仗局所奏,那么以后该铸造此种铁炮,千斤重量,安上车轮,可以供我大明将士在野战中使用。”

朱元璋连忙说:“对对对,天德说得对。这炮得造,得多造。”

朱标也补充道:“父皇,不仅如此,以后有了这炮,铜炮融了还可以铸币,这是大好事。”

整个明朝目前都处在高度缺铜状态,铸炮要铜、铸币要铜,所以洪武皇帝才不得不多发宝钞。朱允熥也是前两个月才想起这件事情,便又是一套托梦流程以后,直接指出了几个后世着名的产铜点,只不过这还需要一些时日。

因此这炮不由得让朱标、老朱都十分高兴。

不过刘瑾此时却吞吞吐吐道:“奴才该死,之前丘聚和奴才反馈说符合新式火炮铸造的熟铁目前只有福建才能生产,若是使用生铁炼熟铁,大概10斤生铁才能炼成1斤。想要直接炼制熟铁,需要使用大量木炭,但是大明其他地方都大多用煤练铁,且炼铁厂附近木材资源不多,丘聚说也只是寻了2处合适的炼铁坊,正在改进。若要大规模铸造此炮丘聚说恐大明炼铁产量还不够。”

朱元璋沉吟片刻后说:“这事不是你这个奴才管的,你只要好好造炮就行。”

转头又对朱标说道:“太子,今天回去就召人好好议议此事。”

就这样,过了一些时间,当现场人员准备好后

只见一排排列整齐的士兵,迈着统一的步伐,口里高喊着“陛下万岁,明军万胜”,齐步向前走去。

这个口号朱允熥还是非常不满意的,毕竟很像隔壁那岛国的那啥啥冲锋,本来他想着学习龙虾兵弄个军乐队出来的,可惜没有被徐达等人采纳。

当来到身披明军制式盔甲的人形靶前约莫50步时(古代一步大约1.3米),随着一声号令,一齐举枪朝前射击。然后装弹继续射击。一连三轮。

此时在老朱一旁的申国公邓镇连忙解释到:“陛下,此乃线列射击之法,士兵称为线列步兵。所有士兵均身着新式轻型甲胄,手持洪武十六式步枪。此枪还配有刺刀,稍后将演示刺杀搏击之法。至于实际效果,请容臣卖个关子,臣请陛下稍后亲自检验射击效果。”

朱元璋和其他人满怀期待,又心不在焉的看完刺杀搏击操练后,一群人便飞快的来到了那披甲人形靶前。

当看到这布满孔洞前后通透的靶子时,除了参与线列步兵操练的徐达以外,全部都震惊了。

朱元璋震惊道:“这,这,这…邓镇,俺看这射击距离有50步远吧,那岂不是说这个距离,只要对上这线列步兵,就算是身披重甲也毫无作用!”

“陛下,确实如此。而且由于今日涉及操演,臣还是十分保守,实际上80步之内,披甲和无甲对线列步兵而言并无区别(后来的燧发枪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以上)。披甲士兵行动缓慢,更是活靶子。”

朱元璋:“俺记得原来火铳有效杀伤距离只有40步左右吧。”

(在朱允熥的影响下,明军已经引入了有效杀伤距离这一概念)

“陛下圣明,有效杀伤距离,确实比先前的火铳远了一倍。”

“射速如何?”

“回陛下,最好的士兵在训练时可以做到一分钟5发,实战操演中也可以做到一分钟3-4发。若是普通士兵臣估计一分钟2发是没有问题的。”

“好好好,你有大功,邓愈地下有知也会高兴的,虎父无犬子。这样的士兵目前有多少,燧发枪装备了多少?”

“回陛下,目前上直十二卫亲军中,有六卫已经按此法训练,魏国公和臣商议,计划5年内,所有十二卫均按此法操练。只是这燧发枪生产困难,臣这去年仅得2000支,今年也只有5000支,兵仗局回禀明年最多也不过7000之数。”

“好,这几天俺们商议下,明年开始十二卫要全部按此操练,枪的事情俺去想办法。最后俺还想问下为何要用如此密集的队列。”

“回陛下,这燧发枪万事皆好,就是射击精度太低,若队列分散实战效果将大打折扣。同时为了提高移动速度,所有士兵仅配备新式轻甲预防流矢。”

“遇到那鞑子骑兵冲击如何?”

“陛下,魏国公推算,此法射击,最多3-4轮,再精锐的骑兵也必定溃逃。”

朱允熥表示他祖父真是想多了,历史上僧格林沁的精锐蒙古骑兵就是被龙虾兵排队枪毙的。

邓镇也早有准备,把朱允熥通过徐达传授的戚家军车阵之法说了一下。

“陛下,前期实战中,稳妥起见还可采用车阵之法延缓骑兵,还能多争取1-2轮射击时间。若被近身则需要用刺刀搏杀,因此刺刀搏杀也是训练的重点。”

朱元璋深感欣慰道:“邓伯颜生了个好儿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