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三十一章 明初第三大案—孔府案

第三十一章 明初第三大案—孔府案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左顺门

此时已经有上千人进入左顺门,来到御楼前。

宫门口的人数更已是上万。

闻讯赶来的兵马指挥司、应天府以及锦衣卫如临大敌,正在全力维持秩序。

可能是京城百姓的素质max的原因,无论是宫门口、还是左顺门的人群,虽说有点吵闹,但是大体上秩序还是挺好的。

这让兵马指挥司和应天府的一应官员长长的舒了口气,他们这些忠君体国的官员,可不想去锦衣卫诏狱白吃白住浪费国家资源。

不一会儿,人群中纷纷举起了各种各样的标语,并且喊出了比较整齐的口号。

“废孔讷!迎南宗!”

“打倒共济会!消灭汉家贼!”

“我汉家儿郎与贰臣汉贼誓不两立!”

在一些人的带动下,人群中喊出的口号越来越整齐,声势一阵大过一阵。

片刻后,太子朱标带人终于来到了御楼。

锦衣卫也立马上前喝止人群,渐渐的人群安静了下来。

“孤乃大明太子,汝等可派代表上来与孤说话。”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

有三个被选出来的儒生来到了御楼前,当然之前已经被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搜了三遍身。

“学生见过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兴。”

“汝等为何聚众至此,有何冤屈可与孤说来,孤当为汝等主持公道。”

此时,一个长的颇为俊秀的儒生回道:“启禀太子殿下,学生丁显,乃是在京待考举人,吾等读书人受圣人教诲,今圣人之家蒙尘,吾等恳请陛下、太子殿下废孔讷,迎南宗。恢复真正的圣人传承。”

如果小朱此刻在这里的话,肯定要给锦衣卫的年终考评定为优等,他们竟然把历史上今科状元郎都发展成了下线。当然锦衣卫没有年终考评这件小事,无需在意。

不过小朱显然搞错了,其实热血的读书人是非常容易利用的,何况是这种圣人之家蒙尘之事。

“孤在这里向汝等保证,天家自会彻查此事,待查明真相定会给汝等一个交待。汝等可以退下了。”

丁显回道:“殿下明鉴。”

待三人叩首返回后。

便在人群中喊了起来:

“太子殿下说了,会为吾等读书人做主。”

“天家会严查此事,还会给吾等读书人一个交待,天家圣明。”

“陛下奋起淮右,拯救汉家百姓,实乃千古圣君。”

“我们应当相信天家,想那蒙元时,我等读书人只不过天下九等,是陛下解救了吾等。”

……

应该是由于处在皇城,近距离的感受到了天恩,原本前来请愿的人群纷纷感动流泪,山呼万岁之后便慢慢散去。

这场宫门口的风波方才算是平息。

朱标随后回去向老朱禀报此事。

老朱在短暂的愣神后,随即开始冰冷的向蒋瓛下令:“凡上疏请封孔希学为衍圣公者,一律彻查!并夺孔府一应封赏,迁孔讷于凤阳。”

老朱愤怒了,虽然老朱早就知道孔府的事情只是他孙儿的谋划。

但是当老朱了解到孔府的“光辉事迹”,特别是了解到孔元用为了衍圣公的爵位甘心成为汉贼。

老朱彻底的愤怒了,他恨那孔氏,更恨当年欺瞒他的官员。

他恨那些瞒了他这么多年的儒生,当然他也恨自己的无知,若非孙儿博学多才,可能到死他都不知道孔府做过的腌臜事。

虽然他老朱学问不好,虽然他老朱不信儒,但是他老朱自认为还是尊重儒生的,他老朱把孔希学封为了正一品,让衍圣公成为了文官之首。他的孙儿告诉过他,连北宋衍圣公的地位都没这么高,但是当时的他觉得尊重孔家没什么不对的。

自从那一晚,他看了孙儿写的那篇名为《五十七代家奴,二十三朝贰臣》的文章他愤怒了。

看到孙儿编写的那本名为《孔府贰臣录》的书,他更加愤怒了。

当他收到奏报,言孔府在曲阜,伙同山东各级官吏欺压当地百姓的时候,他彻底控制不住怒火了。

他老朱要杀人,要杀光这帮孔府贰臣,杀绝这群鱼肉圣人之乡的官吏。

之前小朱救出的那几个北宗婴儿,老朱也已经下令毛骧全部处死,他朱元璋要杀绝孔府北宗。

待武英殿只剩下老朱、大朱、小朱。

今天的小朱话很少,他只是静静的看着老朱那张愤怒到几乎扭曲的脸。

小朱很同情老朱,他明白,老朱只是想让国家更好点,只是想让百姓更好点,至于说宗室制度,又有哪个当爹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的好。结果士绅自己的贪婪,导致国家贫穷,士大夫不自我反省,反而把屎盆子扣到了老朱头上。但凡真正了解过明史的人都知道,宗室的那点用度和士绅的贪婪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更何况底层的宗室还受到文官的盘剥,宗室在明朝后期还领不到全饷。

好比是一个公司一年亏了一个小目标,宗室亏了1000万,士大夫贪走了9000万,结果大家盯着那1000万的亏损不放,第二年公司倒闭了,说是那1000万的亏损耗干了公司的现金流。

老朱对读书人很好,除了不能议政,其他的几乎能给的都给了。

小朱觉得读书人是个贱骨头,对读书人那么宽松的老朱,后世被人黑出了翔。什么坏名声都往他头上扣,编排老朱的故事说一晚上都说不完。

那个掀起文字狱,掀起四库全书文化浩劫,屠戮了无数读书人,从自己童年经历开始造假,唯一一个敢自封盛世的章宗诗皇帝,却被读书人吹捧成了圣君明主。

其实来到这个时代的小朱也不止一次的思考过,为什么那个被黑出翔的门阀世家时代,会比被捧上天的士大夫时代强盛许多。

这一刻,小朱想起了某音上看到的什么是明朝的遗憾。

在小朱心中明朝的遗憾:

是,爱民如子的老朱,受限于眼界,被士大夫们忽悠,对于士绅的下限不够自信,制订了一堆使百姓苦不堪言的政策,最后还为贪婪的士绅抗了大部分的骂名。

是,Judy在丘福轻敌冒进战死草原后,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不得不亲征漠北。却被后世人编排成了一个每天都想着打仗的马上天子。

是,好圣孙从南到北主动放弃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却被读书人吹成了所谓的仁宣之治。

是,一个斗倒杨士奇后积极求变,妄图一改两代人的弊政,却因为一次大意巡边,被抹去了7年功绩,被某音史学家嘲笑的英雄天子。

是,在某场文官运动中,为了嘉奖不动如山的宣抚总兵,打破明朝规矩,在6天后直接封伯的某位少保,却被后世奉为“大明救世主”。

是,那个设立西厂,运用政治手腕夺回大权,独爱一个阿姨的皇帝,只因把野猪皮的祖宗犁了一遍,而被各种抹黑。

是,那个掘了明朝的根,却被吹捧成明朝圣君,在18年后幡然醒悟之刻,却死于御医之手。

是,一个御医连杀二帝之后还能功成身退。

是,最后一个努力尝试改变的皇帝,在即将夺回兵权的时候,却溶于了水。

是,道士皇帝看到左顺门的逼宫大臣。

是,一个开了关的“好皇帝”,号称天下白银尽入中华,但朝廷还是穷的叮当响。

是,宅男皇帝在自己恩师骤然离世后,面对晋党逼宫,承受了清算恩师所有的骂名。

是,即位之初轻信东林党,丢了辽阳、沈阳,却能及时拨乱反正勉强维持住局面的木匠皇帝,临终之言被他那个大葱明弟弟直接无视,最后折腾的国家灭亡了,却是他承担了所有,而他的弟弟却成了一个受害者。

小朱自认为他不恨儒家,他恨的只是那些歪解儒家教义的败类。

明阳先生的心学明明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却被那群败类断章取义,只剩下了一个致良知,把最重要的知行合一给扔了。

此时的武英殿静的可怕,只有时钟走过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只有三个人的呼吸声。

仿佛像是过了一个世纪一样。

平复了心情的老朱终于开口说话:“俺平日里这么敬重儒家,俺对孔府也不差,为何竟会这样?”

过了许久,小朱见朱标没有开口,不得不说道:“祖父,孔府不等于儒家,儒家是天下人的儒家。孔府只不过是借助先辈功劳,苟活于世的最后一个门阀世家,流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允熥,你的意思是说,对他们来说,为了家族传承,哪怕给异族当狗也在所不惜?这样看来那孔府该灭!”

小朱点了点头,也没继续谈论这个话题。

在小朱的计划表中,现在还没到向士绅举起屠刀的时候。

但是小朱觉得趁着今天这个机会,稍微提一提这个话题吧,也让老朱、朱标有所准备。

“祖父,这地方士绅经过赵宋、蒙元的发展,您不觉得会成为又一个世家吗?他们和世家差的也就是私兵了,但是他们都在蓄养奴仆。”

闻言,老朱又是一阵沉默,他现在不可能去动整个士绅阶级,毕竟北边还有大战。

当然他也明白,孙儿只是给他提个醒而已,并不是想着现在动手。

今天的武英殿气压很低,老朱在生气。

朱标也很生气,还有迷茫,朱标从小师从大儒,虽然这两年他在儿子的影响下,改变了很多对儒家的看法。但是这次孔府的事情,让他心中的信仰彻底崩塌了,他之前无法想象一个圣人之家竟能如此蝇营狗苟。

这种气氛下,小朱也不想多说。

还不如让祖父、爹爹好好冷静冷静,思考思考。

第二日

朝会上

驸马欧阳伦的一封奏折,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欧阳伦揭露孔府心向蒙元的历史,恳请严惩蒙蔽圣听的官员。

奏言孔希学并非心向大明,而是首鼠两端,投机倒把。

并以至正二十一年孔希学北走燕都为证。

老朱愤怒的把奏折扔在了地上:“谁能和朕解释解释?汝等皆为饱学之士,此事之前为何无人上奏?”

一阵死一般的寂静,文官们一个个抖如筛糠,其实孔府的很多肮脏勾当他们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敢向皇帝说,更是不愿意说。

但是没想到,先有厉飞雨,今又有欧阳伦,让皇帝对于孔府的事迹有了那么多的了解。

孔府对于他们来说像佛像一样,必须要有。哪怕脏了、烂了,也必须帮忙遮掩。如果没了佛像,怎么能够要求皇帝虔诚呢?

一旁的武臣则是个个趾高气昂,像是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一样。

平日里文官们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抨击他们,透露出一股让人恶心的优越感,今日一看原来大家都是一路货色。

“詹徽,你给俺说!”

詹徽浑身哆嗦,强打精神回道:“陛下,驸马所言非…非…虚。”

说完了这一切,詹徽则是彻底瘫了下去。

“给俺查,给俺严查!”

伴随着洪武皇帝的咆哮,洪武第三大案——孔府案拉开了序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