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三十三章 密谋

第三十三章 密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武英殿

拿到榜单的老朱并没有急着打开,在屏退礼部官员之后就和朱标一起前往了坤宁宫。

坤宁宫

马皇后也是着急的等在殿内,小朱则是毫不在意的拿着一支铅笔画着素描。

反正小朱是觉得没啥压力,又不是明末的会试,个个都是八股高手。

正在此时,屋外传来了老朱的声音:“妹子,妹子。今科的榜单出来了。”

此时的老朱毫无形象可言,三步并作两步的快步来到坤宁宫。

马皇后则是直接屏退左右。

马皇后焦急的问道:“快,快和俺说,俺家允熥中了吗?”

“妹子,别急,俺拿了这榜单就跑过来了,俺们家人一起看。”

说罢,老朱缓缓打开了榜单,当然他们是从底下往上看的,每看到一个名字,不是孙儿的时候,有一阵期待,更有一阵紧张。

小朱眼里,这一幕像极了那些守在电脑前等着高考成绩公布的家长们。

当看到二榜榜首是丁显以后,一家人既有激动,又有担忧。

老朱缓缓的打开了最后一榜。

第三名:练子宁

第二名:黄湜

在他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看到最上面一个名字的时候,贺然看到了三个字—“厉飞雨”。

此刻老朱和朱标都激动了,自从孔府案以来他们这些时间就没有笑过。

“重八,真是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

“是是是,妹子你说得对,俺们这就去祭拜祖宗,俺让老十去凤阳祭拜祖宗。”

“重八,俺听说那民间给进士报喜都要给喜钱的。”

“哎,妹子说得对,俺都差点忘了。”

随即老朱大声朝外吼道:“狗儿,快给俺进来。”

不一会儿,云狗儿入内,完成了一通见礼。

老朱直接吩咐:“今儿个是今科定榜之日,国家取才473人,俺开心,宫中所有人赏宝钞一贯。”

云狗儿闻言大喜:“奴才等谢陛下天恩。”

老朱接着吩咐道:“赶紧安排,俺要去奉先殿祭拜祖宗。同时命鲁王朱檀前往凤阳祭祖。”

接着宫中早就紧锣密鼓的准备了起来,也幸亏朱标提前做了些准备,不然说不得弄个鸡飞狗跳。

稍晚,老朱一家人穿着庄重的祭服整整齐齐的跪在了祖宗牌位前。

小朱也只能表示遭了无妄之灾。

只见老朱自豪的说道:“列祖列宗,爹娘,俺孙儿,你们的曾孙允熥出息了。前些日子俺给你们烧去了允熥会试的卷子,今个俺们允熥化名厉飞雨,今科高中会元。俺们老朱家出了个真真正正的大才子。标儿学问好,允熥学问更好,俺们老朱家一代比一代强……”

此刻高兴的老朱和祖宗们、和爹娘有着说不完的话。还把小朱自豪的抱了起来一个劲的炫耀。

直至晚膳,激动的老朱才和先人们说完话,开心的离开了奉先殿。

当然手里的今科榜单自然是烧给了祖宗,并且会元的名字上用御笔朱批注释:朱允熥化名。

晚膳后,老朱的兴奋劲还是久久没有消散。因为老朱知道,对于小朱来说考个会元才是最难的。这几年小朱的奇思妙想随便拿出一个那必定是稳拿状元的。

当夜

偏殿

小朱躺在床上心里琢磨着:

历史的修正性还真是名不虚传,本来搞出了国子监,今科取仕本不会那么多。

结果因为孔府案又砍了一批人。导致又需要多录取人。

去掉我一个正好四百七十二个和历史上的丁显榜分毫不差。

唯一改变的就是我成了第一,改变的是这次竟有俺二舅、三舅在内的12个武勋中进士。

小朱当然能想到明天放榜后武勋们会多么的趾高气昂。特别是那些有进士的人家还不拉着文官说:“看看我家的崽,在国子监读了不到两个月的书,就中了进士,不比你们十年苦读差。”

小朱不打算去参加殿试了,打击黄子澄的目的已经达到,皇帝已经不会去关注这个人了。

就让丁显继续当那个17岁的天才状元吧。

说到丁显,小朱又一次在心里编排起了文人。

丁显又一个17岁的状元,结果成了文人故事中那个祖父梦到个钉子,就直接从100多名拔擢起来的平庸之辈了。

“丁显资禀聪敏,博通经史,能援笔立就,一时名流都与他结成莫逆之交。”

这么个人竟然成了文人小说中的平庸之辈。

反倒是那个方孝孺,祖父先后在洪武十五年,二十五年两次召见,都没让他当官,结果成了祖父遗诏中的托孤大臣。

就算是祖父晚年再糊涂也不可能让一个从政经验为零的人,直接从教书先生火箭般的提升到托孤大臣。

就算真有遗诏小朱也相信是他那个孝到一定境界的便宜哥哥做的。

至于看他入朝后恢复周制的那套论调,反正小朱觉得要是换了自己,砍了都有可能。

在我的打击下黄子澄在会试的表现,已经不被祖父、爹爹所重视了。

殿试也在我的建议下做了大的改革,现在的殿试从三个大方面出三道题目,然后考生选择一道作答。当然自信的考生也可以多答几个问题作为附加题。反正小朱觉得蹇义这个永乐名臣应该能够稍微亮眼一点吧,至于那个实务能力一团糟的黄子澄能打击就打击吧。

会试的玩闹结束了,也该开始做那些正事了,小朱也开始了一些思考,接下来就要慢慢的开始为郭桓案铺垫了。

当然小朱还是让厉飞雨站好最后一班岗,然后寂寞如雪的厉飞雨就学习汉儒那样志在四方,深藏功与名。

当夜

京城某处

“没有尾巴吧。”

“放心,锦衣卫那群疯狗还忙着孔府案。”

“现在朝中真是奸臣当道啊,先有李祺,现在又有那欧阳伦。外面还有个厉飞雨到处撕咬。”

“前几天我听司业大人说,那个厉飞雨是曹国公的某远房亲戚。”

“听说曹国公和那位殿下……”

“嘘,慎言。”

“如今朝中奸佞当道,蒙蔽圣聪当如何是好啊。”

……

“老夫听闻大本堂缺一先生教授殿下们读书。”

“但我还听说那位几乎从来不去大本堂啊,按陛下、太子殿下对那位的疼爱……”

“事在人为,子澄你的才学好,今科必定高中,之后老夫会保举汝去大本堂。”

“只是厉飞雨这厮狂妄至极,直言必中今科会元。”

“旁门左道之辈,我黄湜论做文章岂会怕他。”

“只可惜逊志先生前些年没能留在朝中,此等人才被束之高阁实乃大明损失啊。”

……

“现今那位殿下喜好武事,与武勋又颇为亲近,他日若是克继大统,恐又是一汉武般的人物,届时天下百姓将苦不堪言啊。”

“子澄,你肩上的担子重啊,太子早年师从大儒,汝当要多多接触。”

“只怕前几日的孔府案,殿下会对儒家失望。”

“我等当勉力为之。”

……

“我倒是听说东宫又有喜了,只可惜吕太常已于多年前过世,不然我等必当共商大事。”

“二殿下才是长子!”

“可是二殿下不是嫡子啊,倒是今年要是生的是男孩的话……”

“子以母贵,这事老夫来想办法。”

“子澄兄,二殿下好圣人之学,又亲近我等,他日若是…必将是个垂拱而治的圣君。”

……

就这样一群人密谋到了深夜。

二月二十八

华盖殿

“宋忠,你说黄子澄昨夜去了刘三吾处,深夜才返回?可知那些人谈了什么?”

“殿下恕罪,臣之前失察,刘三吾府上未安排密探,今日臣已经派心腹潜入。”

“下去吧,几个跳梁小丑而已,孤倒要看看他们能掀起什么波浪。安排人盯紧那几人就好了。”

小朱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对即将退出去的宋忠说道:“去把那个洪武十五年皇祖父见过的方孝孺也盯起来。”

小朱自言自语道:“果真顺着这条线就能有所发现,刘三吾、黄子澄、齐泰、景清、练子宁、毛泰、白信蹈、张信……倒是把南北榜案和靖难给串起来了。不知道卓敬、暴昭这几个会怎么样。这齐泰、练子宁本还想着培养他们一把,可惜了。”

不过小朱也对这个表示无所谓,历史上留名之人在小朱的观点里,只是成才的概率大了一点而已,并不是说默默无闻之人就不会成才。就像蹇义要是没有靖难,怕是一生会活在练子宁之下。

站在小朱的位置上,只要有一套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哪怕那些后世有名有姓的人都死光了,他也觉得不会无人可用。

就好比苏定方,若无唐高宗的慧眼识英雄,这位灭国战神怕是要在门卫任上蹉跎一生,哪会有后来彪炳千古的战绩,甚至七十六岁的时候去爬个山,旅个游,留下到此一游的证明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竟还要从吐蕃史中找寻。

就在小朱沉思的时候,李进忠进来告诉他,去一趟武英殿,小朱也没有奇怪,这种事瞒不住的。

武英殿

老朱严肃的开口:“那些人要不要俺现在下旨抓起来?”

“祖父也许只是别人聚在一起喝杯酒而已呢,再说了,就算真有阴谋看看也好,若是危及朝堂,大不了让他们落水就是了。”

“既然如此俺就不多说了,只不过俺看还有几个今科进士。”

“祖父,孙儿认为该如何就如何,真是人才该用继续用,孙儿自信就算有什么心思孙儿也能驾驭,就像那司马懿在曹叡手底下还不是唯唯诺诺。更何况俺们也没证据,孙儿觉得没必要急着下判断。以势压人,大势在我。”

许是经历了孔府之事,老朱认可了小朱的谋略,也没有反对,只是吩咐小朱几句多多小心。

小朱连连应是。

见识过某位年轻气盛的天子,因为一次不小心的巡边,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以后,他就对文官集团有着百分之一万的小心,小朱绝对不会像那位一样在京营主力离京的情况下,跑去问题重重的地方巡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