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四十一章 帮二叔一把

第四十一章 帮二叔一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随着乃儿不花的命令,整个蒙古部队开始向后撤退。

又是一轮射击以后,乃儿不花的部队彻底崩溃了。

“砰砰砰”

再是两轮射击之后,乃儿不花部终于逃离了明军的射击范围。

此时激动的朱棣终于带着燕王护卫以及李景隆的骑兵开始了追逃。

“砰”

朱棣用短铳,打死了一个蒙古骑兵。随后换了一只短铳,又是一个蒙古人应声而倒。

马枪、短铳、长剑,一个个溃逃的蒙古人被明军收割着。

开战前他们觉得这是一雪前耻的大好机会,现在他们终于明白了今天遇到了一支什么样的明军。

在追击了10里以后,明军终于停了下来。

劫后余生的蒙古人四散而逃。

而明军这边则是另一番光景。

朱棣呆呆的看着自己手上的马枪、腰间的短铳:“哈哈,今天真爽,本王要是能有这么一卫骑兵,俺能把漠北的鞑子都灭了。”

邓镇也笑着问道:“燕王,这新军如何。”

“好,这新军太好了。本王现在只希望年年都能带着新军巡边,哈哈。”

“王爷,听说应天那里造了个什么东西,据说以后能造更多的枪。”

“那是好事啊,九江,你在想什么呢?”

李景隆突然反应了过来:“燕王,我在想骑兵冲锋的时候确实不应该用火铳进行射击,就像皇孙说的,骑兵冲锋的士气才是最重要的,若是加一轮射击,聚起来的士气都会散了。”

朱棣也是习惯了:“你从小都喜欢琢磨这些东西。”

李景隆说道:“现在大明还在研制打的准的火炮,殿下说以后炮兵需要有文化了,得算弹道,指哪打哪。”

闻言朱棣若有所思,他虽不喜读书,但是若是读书是为了打仗服务,他会如饥似渴的去学习。

此时一小骑来报:“燕王,此战共斩首8146人,我军阵亡186人,伤320人。乃儿不花率残军北遁。”

朱棣:“本王率5000人追击乃儿不花,并向宋国公回报,请派军接手乃儿不花部众。”

二日后

当朱棣等人追上乃儿不花时,早已丧胆的北元太尉仅做了些许抵抗,便率百余心腹弃军北逃。

乃儿不花部遂告灭亡。

坤宁宫

马皇后刚刚在太监的教导下操作完新式织机。

“允熥,这织机竟如此好用。这个礼物祖母喜欢。”

正好这时,听闻小朱有礼物送给发妻老朱带着朱标也赶了过来。

“妹子,什么礼物这么开心?”

“重八,这是俺家允熥想出来的织机,把那纱锭立了起来,织布极快,俺这个老太婆也能用。过几天俺给你们织几匹布。”

老朱对着内宫监太监张永说道:“这两年你给皇孙办差很好,先是弄出了个晒盐,现在又是弄了个织机,内宫监少个掌印太监,你就去做那掌印吧。”

张永闻言,激动地跪下谢恩:“奴才谢陛下恩典,奴才有愧,奴才天资驽钝,幸得皇孙殿下点拨,才有今日。”

“你这奴才,好好办差就是,退下吧。”

张永谢恩退下后,房间内已经没有了外人。

“标儿,那孔府三圣物翰林们可还有异议?”

“爹,都已考证,确为孔端友南渡时所带孔府三圣物。只是他们说这孔府竹简并未得到佐证,俺想着让报纸那里去把这事情说一说,看看外面人的反应。”

老朱气愤的说道:“涉及自身利益了,这群人就是这德行。不过老大你这法子可以,天下的读书人可不只是他们这些当官的。”

“祖父,孙儿觉得我们该在应天建孔圣纪念馆,并展示孔圣竹简,公道自在人心。改儒家的事孙儿认为不要着急。先把孔圣得神石之事做成铁证即可,用功大得国论先把一些蒙元旧制改了。”

朱标说道:“这个办法倒是不错。”

老朱说道:“俺明天就下旨封那孔乙己为衍圣公,这事情一样一样来,孔乙己那边俺让锦衣卫盯紧了。”

小朱想了想还是说道:“俺先前答应用小姑父,那么改儒家之事就让小姑父多多出力吧。既然他们说没有佐证,那么小姑父要是挖出点证据呢?俺建议让小姑父去山东任学政,孔府既然蒙尘,那么就在山东多多寻找,看看能不能找到些埋没的儒家经典。”

老朱严肃的问道:“允熥,你做这事有把握吗?”

小朱非常自信的问道:“祖父拿到竹简的时候觉得是假的吗?”

小朱心里在想,没有碳的同位素检测技术,做旧还不是俺说啥是啥。

马皇后也赶紧说道:“那好,让俺那小女婿出来做点事也好,省得俺家闺女回来就抱怨自己嫁的差。”

许是老朱心里也觉得亏欠小女儿,只是嘿嘿笑笑。

朱标还是不太放心,问道:“允熥,你具体说说看,这事俺们得小心。”

老朱此时也附和道:“对对对,这事马虎不得。”

“祖父、爹爹,还记得俺说了当年共济会助秦国毁稷下学宫吗?那么会不会有人在大劫来临前把东西藏起来了呢?”

朱标笑道:“你这小滑头,这种东西倒是信手拈来。”

随即朱标严肃的问道:“这几天报纸上在讨论的嫡庶,你不担心?”

小朱无所谓道:“孩儿不知道有什么好担心的。”

朱标冷冷的说:“有人在管天家之事。”

“爹爹,此事本就古有定制,比如说现在俺姨娘扶正了,那么再有弟弟就是嫡子,至于俺二哥那就是庶子,礼法本就是如此。读书人愿意争就让他们去争吧,俺们弄报纸这种话也该让人说说。”

“允熥,你就真没听说过有人说允炆也是嫡子。”

“事实就是事实,就算是别人歪解也不会有所影响。俺之所以放任嫡庶讨论,因为俺想做点事。”

老朱此时也好奇的凑了过来,问道:“这个嫡庶你也弄的出名堂?”

“祖父,俺本不该说的,但是俺觉得早年二婶的事情俺二叔委屈了。”

闻言老朱生气的说道:“看看他和那个邓氏在西安做的好事,还委屈了,俺没管不是俺不知道。再说了,这个尚炳俺不就是当老二嫡子看的。”

“祖父,嫡庶引申开来就是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先宁河王对俺们家有大功,邓镇这几年也表现不错,邓氏俺们该管教就管教,若是德不配位,到时候俺们再处理她。俺二叔也快回京了,让他把邓氏王氏都带上吧。”

马皇后此时说道:“俺们也知道对不起老二,他也不喜鞑子女人,可是现在俺们家也不能过河拆桥啊。”

“二婶在西安过的不好,让二婶去给她哥哥王保保祈福,至少能比现在好点,俺们家再给他点荣赏也就不差了。”

马皇后继续说道:“俺们也想过扶正邓氏,老二大概率也会把王爵传给尚炳,但是邓氏这些年做的个事。”

“俺觉得毕竟是俺二叔,一家人有话就好好说说吧,趁着现在正好在讨论嫡庶。”

这个问题小朱想了很久,小朱觉得帮自己二叔如愿,不但能拉拢邓愈那一系,而且还能让二叔欠自己一个人情。

要是二叔不死的话,三个叔叔相互之间能有个牵制。

小朱从来没有把朱允炆当做过对手,因为小朱知道他的本事。

小朱防备的一直是他那三个叔叔。历史上他的三个叔叔都是有本事的人。

所以当看到刘三吾等人的小动作的时候,小朱不但没有制止,而且还在旁推波助澜。

“重八,允熥说得对,俺们一家人好好谈谈,老二以前也不是这样的,这些年有什么怨言,俺们也听听,到时候你也别生气。”

“俺能有什么气的,那个臭小子在西安干的都是什么事,俺都装作不知道。”

……

由于涉及到自己的二叔,小朱在起了个头以后就没有再多说什么,看上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也许小朱的这个二叔就不会被下人毒死了。

几日后,一封来自北方的急报送到了皇城。

老朱召集了一众武勋,当然小朱也是在内的。

武英殿

老朱显然非常开心,北方的奏报证明了新军的强大。

此刻大家都看完了奏报,武勋们也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议论。

赵庸调侃道:“王弼,要是你儿子没中进士,这次李九江也不会顶了你的位置去北平。”

此时众人也纷纷起哄,特别是那些家里没进士的武勋,这几天没少见王弼嘚瑟。

原来好好的一个大老粗,现在天天在他们边上说自己儿子是天子门生。气的他们回家揍儿子的频率都高了许多。

曹震说道:“俺倒是觉得以后俺们的崽子都得去好好学学了,再过几年这打仗要变样了,邓镇、李九江他们加起来就八千人,乃儿不花可是有2万骑兵。”

小朱这会也开口说道:“皇祖父,俺觉得景川侯说的不错,俺们需要系统的培养军事人才。俺在想既然文人能设立国子监,武将为什么就不能弄个讲武堂。现在开国俺们的将军都身经百战,但是以后仗肯定不会那么多,那么惨烈。俺觉得是不是让将军们传授他们的经验,就像读书人的学问一样,一代代的传下去,这样俺们大明的名将才能源源不断。”

李文忠此时也说道:“臣觉得皇孙的建议不错,俺们这一辈能打仗的人多,可是看看俺们后代,能独当一面的现在还一个没有,是该考虑考虑这个问题。”

老朱说道:“标儿,这个事你和保儿、天德先议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